2026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主题五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复习课件(通用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主题五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复习课件(通用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7 23: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2026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
主题五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基础过关
1.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奔驰”是为了纪念本茨而命名的。汽车的出现得益于(  )
A.蒸汽机的发明
B.马匹的驯化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力的应用
2.美国人亨利·福特被称作“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这是因为他使用了(  )
A.流水线生产汽车
B.四轮汽车
C.轮船
D.蒸汽机车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下图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造成了交通堵塞
B.带来了大气污染
C.导致沙漠化加剧
D.面临核泄漏的威胁
4.“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瓦特
C.达尔文
D.本茨
解析:本题以“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为依托,考查牛顿。“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的科学家是牛顿。牛顿是17世纪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故选A。
考点清单
考点一: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第二 次工 业革 命 开始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标志 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成就
电力 成为 新能 源 前提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代表人物 爱迪生
成就 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其他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时代特征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成就
内燃机 和新的 交通 工具 内燃机 (德国)奥托制造出煤气的内燃机;
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迪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交通工具 (德国)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美国)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化学工 业和新 材料 前提 (瑞典)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
(美国)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造工业由此诞生。
(法国)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影响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②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④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口 增长 和大 众教 育 ①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②大众教育: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城市化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环境污 染和贫 富分化 加剧 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考点二: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领域 人物 国家 成就 作用
科学 牛顿 英国 ①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②成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光学分析。 ③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达尔文 英国 著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 《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文学 巴尔扎克 法国 《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列夫·托 尔斯泰 俄国 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音乐 贝多芬 德国 《英雄交响曲》 是贝多芬第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的成熟。
美术 梵高 荷兰 《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 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考真题
1.(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25)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  )
A.“新石器时代” B.“蒸汽时代”
D.“信息时代”
C.“电气时代”
2.(2024·四川南充·17)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新的工业。可以说,新兴工业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使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扩大了蒸汽动力的使用范围
C.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D.密切了生产和市场间的联系
3.(2023·陕西(A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下列科技发明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汽车 ②电灯 ③计算机网络 ④内燃机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A.①②④
4.(2023·辽宁营口)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以下人物与成就匹配正确的选项是(  )
A.爱迪生——火车
B.莱特兄弟——飞机
C.海厄特——人造纤维
D.夏尔多内——赛璐珞
5.(2025·四川宜宾中考·12)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新技术的运用,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科学试验来追寻技术创新。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进蒸汽机
C.卡尔·本茨制造出汽车
D.美国研制原子弹
解析:卡尔·本茨1885年制造汽车,作为德国工程师,他通过系统科学试验改进内燃机,体现了企业主动以实验追寻创新,符合19世纪后半期特点,故选C项;哈格里夫斯1764年发明珍妮机,属18世纪手工经验改良,非企业科学试验,排除A项;瓦特改进蒸汽机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经验积累,非题干说的科学试验追寻技术创新,排除B项;美国研制原子弹在20世纪40年代,不属于19世纪后半期,排除D项。
6.(2025·四川南充中考·18)煤不仅能生产焦炭和煤气,还能产生煤焦油,而煤焦油中藏着真正的宝贝:数百种染料、阿司匹林、消毒剂、香水、烈性炸药等。这些宝贝的出现是由于(  )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广泛应用
C.化学工业建立
D.内燃机的发明
7.(2024·山东滨州·2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报机
D.内燃机
8.(2024·四川凉山·11)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与哪位人物有关(  )
B.诺贝尔
C.爱迪生 D.戴姆勒
A.海厄特
9.(2025·福建中考·22)据下图判断,英国(  )

英国部分城市的人口增长
A.工业革命推进城市化进程
B.拥有世界第一大城市
C.城市人口超过农村
D.贫富差距缩小
10.(2025·甘肃武威嘉峪关临夏中考·5)工业革命以前,欧洲国家主要在殖民地进行直接的财富掠夺。但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国家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大量修建铁路、港口,开设工厂、银行,强迫殖民地成为它们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反映出(  )
A.欧洲国家的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
B.资本主义制度向全球范围扩展
C.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日益激烈
D.殖民地区的社会矛盾不断加深
解析:工业革命后欧洲国家在殖民地修铁路、建工厂等,这是资本输出的典型表现,与之前直接财富掠夺不同,反映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故选A项;资本主义制度扩展涉及政治社会变革如议会制度推广,材料仅提经济投资未体现制度传播,排除B项;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如19世纪末非洲瓜分,材料描述建设行为非竞争冲突,排除C项;殖民社会矛盾如反殖民起义是资本输出后果,材料未提及矛盾加深,排除D项。
11.(2024·四川自贡·16)19世纪中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此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B.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壮大工人阶级队伍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2.(2025·内蒙古中考·8)19世纪最后30年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条文中增加了以下内容(如下表),这主要是为了(  )
A.遏制疾病传播
C.控制人口增长 D.建立福利国家
1872年 英国 对采矿制定法规:禁止妇女、12岁以下的少女到井下工作
1890年— 1894年 德国 禁止工厂雇佣未满13岁的童工。13岁以上的少年工人每天劳动不能超过10小时,女工不能超过11小时
1892年 法国 对工厂使用女工进行管理,禁止工厂雇佣13岁以下的儿童
B.缓和社会矛盾
13.(2024·四川遂宁·11)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然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B.工业革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加剧
解析:据材料“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家获得大量财富,广大工人食不果腹,这体现了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加剧,故选D项;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这些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贫富分化的加剧,这些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C项。
14.近代以来,人类先后大规模地从煤炭、石油、铀矿、阳光、潮汐等资源中获取能源,用于改造世界,促进了社会进步。推动这一历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环境变迁 B.思想解放
C.制度保障
D.科技创新
15.(2024·黑龙江绥化·26)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作者是(  )
A.但丁 B.达尔文
C.拉斐尔
D.牛顿
16.(2025·龙东中考·17)在演绎“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课本剧时,有位同学说出了这样的台词:“我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是我的三大成就。”他演绎的角色是(  )
B.贝多芬
C.托尔斯泰 D.达尔文
A.牛顿
17.(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这位德国人是(  )
A.狄塞尔 B.斯蒂芬森
C.奥托
D.本茨
18.(2024·西藏·16)1804年,一位德国作曲家创作的《英雄交响曲》用全新的风格,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这位作曲家是(  )
B.冼星海
C.莫扎特 D.肖邦
A.贝多芬
19.(2024·河南中考·20)他主张一切动植物并非来源于各种形式不同、永远不变的种类,现代世界上一切物种都是数百万年来经过许多变化和改良的结果。“他”是(  )
A.牛顿
C.夏尔多内 D.居里夫人
B.达尔文
20.(2025·四川自贡中考·16)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通过研究发现宇宙间所有物体,无论是巨大的星体,还是微小的尘粒,都是相互吸引的。与此相关的是(  )
B.生物进化论
C.钋和镭的发现 D.电磁感应现象
A.万有引力定律
21.(2025·广西中考·21)1859年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我们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生命形式是通过自然选择过程进化而来的,找不到任何存在着奇迹或者神赐计划的迹象。下列著作最能体现这一世界观的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共产党宣言》
D.《国富论》
22.(2023·甘肃兰州)提出“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B.《物种起源》的出版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23.(2024·四川南充·19)恩格斯曾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是(  )
B.列夫·托尔斯泰
C.达尔文 D.伏尔泰
A.巴尔扎克
24.(2025·内蒙古中考·9)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比他稍晚一些,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
B.赞美人性至上
C.抨击宗教神学 D.追求浪漫生活
A.批判现实黑暗
解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法国19世纪早期复杂社会图景,列夫·托尔斯泰描绘俄国社会各阶层生活场景,两者均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刻画,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黑暗面,故A正确,故选A项;赞美人性至上多体现于文艺复兴等时期,他们作品主旨并非如此,排除B项;抨击宗教神学主要是在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时期,与两人作品不符,排除C项;追求浪漫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特点,他们作品属现实主义文学,并非追求浪漫生活,排除D项。
25.(2023·黑龙江龙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作家是(  )
A.贝多芬 B.巴尔扎克
C.达尔文
D.列夫·托尔斯泰
26.(2025·广州中考·28)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精神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近代科学在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科学进步的推动下,欧洲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19世纪晚期,欧洲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公路和铁路网迅速发展,供水和污水系统为满足现代城镇的需要进行了重建;各大主要城市也引入了电气铁路和地铁系统……一些普通工人的家庭出现了此前闻所未闻的商品,比如机器制造的衣服和鞋子、煤气灯或电灯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1919年,梁启超一行抱着“决心做一名学生”的心态来到欧洲,但他在1920年离开时却十分失望。欧洲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和各国在战争中撕裂自己的场面,促使梁启超等人对欧洲的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梁启超认为,欧洲人“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凡尔赛和约》绝非公平……中国现在必须努力拯救自己”。梁启超等人大声呼吁“我们不要重蹈西方的错误,而是要在自己的古老思想中找到力量”。
——摘编自徐国琦《亚洲与一战:一部共有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进步对19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影响。
(1)影响:①基础设施迅速发展(铁路、电气铁路等);
②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普通家庭使用新商品);
③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城镇重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1920年离开欧洲时失望的原因。
(2)原因:①一战暴露西方文明弊端;
②《凡尔赛和约》损害中国利益;
③科学万能论破产,西方个人主义引发反思。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今天的我们可以从哪些中国“古老思想”中汲取力量,举出一例并说明理由。
(3)示例:以儒家“和为贵”思想为例。
理由:当今世界仍存在地区冲突等不稳定因素,“和为贵”思想倡导和平、和谐相处,有利于促进国家间友好往来,避免战争冲突,对处理国际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有积极意义。
27.(2025·江苏苏州中考·27)文学之花为时代而绽放。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教皇和主教、教士在地狱的第四层互相辱骂;在地狱的第七、八层,暴君、独裁者以及买卖圣职的教皇在这里遭受酷刑。但丁对天堂充满向往,对世俗之爱又难以割舍。
巴尔扎克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形象。如高布赛克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中产者,他对攒钱到了丧心病狂和灭绝人性的地步,带有原始积累的特征;葛朗台守财却还会生财,从事土地买卖,敢于进行商业证券的投资,是资本主义发展从初期到中期过渡阶段的典型。
(1)但丁憎恶哪些黑暗势力的统治 眷恋“世俗之爱”是当时什么思潮的体现 《神曲》表达了形成中的哪一阶级的情感与理想
(1)黑暗势力:教皇;主教;暴君;独裁者。
思潮:人文主义。阶级:资产阶级。
(2)巴尔扎克的创作正处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时期 与《神曲》相比,他的作品有什么突出特点
(2)时期:过渡(社会转型)时期。
特点:人物描写具有典型性;再现社会现实。(现实主义)
THE END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