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保护新授课 环境保护 第二单元现场调研关于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你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你的疑问有哪些?
学习目标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实例说明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结合城市生态和农村生态建设的初步知识,针对某一生态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通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加深对资源和生态保护必要性的认识,强化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一、自然资源保护探究活动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自然资源保护。(1)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土地、_______、______、生物资源等在不同区域的组合与相互匹配,构成了不同的资源类型与资源结构。在自然资源系统外部,存在着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矛盾,即___________。
(2)资源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国不同地区表现出的资源问题不同,试举例说明。 一、自然资源保护探究活动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自然资源保护。(3)自然资源问题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自然资源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4)保护自然资源的目标是什么?对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应采取什么措施?
(5)结合教材P43《活动》中的图2-3-2,说说为什么牧民一地“愁”、一地“乐”?从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一、自然资源保护课堂小结: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及目标可以用下图表示:二、农村生态建设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农村生态建设。 (1)什么是农村生态建设?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教材P44表2-3-1,说一说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
(3)阅读知识窗,试从能源、肥料、态和生产的角度谈谈你对生态型庭院经济的理解。三、城市生态建设探究活动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城市生态建设。(1)什么是城市生态建设?
(2)城市生态系统除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3)完善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有哪些?
(4)阅读P47活动内容,提出吐鲁番可持续发展的设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预测,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将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双重压力。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材料二:2004年中国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材料三:为落实《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湖南省花费3年时间,投入174亿元,集中整治湘江流域851家污染企业,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100多个,于2010年,实现该流域水环境质量功能达标。实战演练1(1)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南北方河流水质有何差异?
(2)试分析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目标和我国实际,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缓解我国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双重压力。实战演练1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图代表的是黄淮海平原、南方低山丘陵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生态建设成功经验。其中甲是反映______地区的情况,主要治理________,乙是反映__________地区的情况,主要治理______________。
(2)两图反映的在治理上共同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实战演练2(3)就自然条件讲来说,甲、乙两图反映的地区的主要差异是:实战演练2课堂评估活动:运用框架结构图,建构本小节的知识体系反思:收获与疑问……重点图像
生态型庭院经济示意图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1.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实例说明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2.结合城市生态和农村生态建设的初步知识,针对某一生态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3.通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加深对资源和生态保护必要性的认识,强化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等材料,通过读图、分析材料,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调研】
收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的资料,根据吐鲁番市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提出吐鲁番可持续发展的设想。与同学交流。
我的成果:
【课堂活动】
活动建议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自然资源保护。
(1)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土地、_______、______、生物资源等在不同区域的组合与相互匹配,构成了不同的资源类型与资源结构。在自然资源系统外部,存在着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矛盾,即___________。
(2)资源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国不同地区表现出的资源问题不同,试举例说明。
(3)自然资源问题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自然资源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4)保护自然资源的目标是什么?对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应采取什么措施?
(5)结合教材P43《活动》中的图2-3-2,说说为什么牧民一地“愁”、一地“乐”?从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活动建议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农村生态建设。
(1)什么是农村生态建设?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教材P44表2-3-1,说一说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
(3)阅读知识窗,试从能源、肥料、态和生产的角度谈谈你对生态型庭院经济的理解。
活动建议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城市生态建设。
(1)什么是城市生态建设?
(2)城市生态系统除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3)完善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有哪些?
(4)阅读P47活动内容,提出吐鲁番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典型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预测,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将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双重压力。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材料二:2004年中国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材料三:为落实《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湖南省花费3年时间,投入174亿元,集中整治湘江流域851家污染企业,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100多个,于2010年,实现该流域水环境质量功能达标。
(1)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南北方河流水质有何差异?
(2)试分析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目标和我国实际,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缓解我国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双重压力。
【典型例题2】
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图代表的是黄淮海平原、南方低山丘陵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生态建设成功经验。其中甲是反映______________地区的情况,主要治理______________,乙是反映__________地区的情况,主要治理______________。
(2)两图反映的在治理上共同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
(3)就自然条件讲来说,甲、乙两图反映的地区的主要差异是:
图
地形
气候
甲
乙
(4)认真观察丙图,请给甲图和乙图所在地区提出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的建议。
【典型例题3】近年来,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请你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拓展知识】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巨大而开放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如下特点:
(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城市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创造的。人类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人类的心愿。人类的生命活动是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部分,人类亦具有其自身的再生产过程。
人类又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动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现存量计很少,且主要为一些伴人害虫或家养动物,体现着人类的影响。人类的生物物质现存量不仅大大超过系统内的动物,也大大超过系统内绿色植物的现存量。与绿色植物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处在营养级倒金字塔的顶端。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宰者,其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参与生态系统的上述各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着控制和管理,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二)城市生态系统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消费者是人,其所消费的食物量大大超过系统内绿色植物所能提供的数量。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所需求的大部分食物能量和物质,要依靠从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建设、交通、运输等都需要能量和物质供应,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通过加工、改造,如将煤、原油等转化为电力、煤气、蒸汽、焦炭、各种石油制品等,将原材料转化为钢材、汽车、电视机、塑料、纺织品等,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其中能量在系统内通过人类生产和生活实现流通转化,逐级消耗,维持系统的功能稳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产品和大量废弃物,大多不是在城市内部消化、消耗和分解,而必须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消化(图5)。因此,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可概括为以下五个过程:开采、制造、运输、使用、废弃。这种与周围其他生态系统相比高速而大量的能流和物流交换,主要靠人类活动来协调,使之趋于相对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完善城市生活环境,满足居民的需要。
正是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这种非独立性和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使城市生态系统显得特别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很小。
(三)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一方面为自身创造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足自己在生存、享受和发展上的许多需要;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绿色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活动,污染了洁净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驯化了其他生物,把野生生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把自己圈在人工化的城市里,使自己不断适应城市环境和生活方式,这就是人类自身驯化的过程。人类远离自己祖先生活的那种“野趣”的自然条件,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受到一定影响,一部分人还因此而罹患“文明病”,如肥胖症、神经衰弱、心血管病等。
(四)城市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仅以人为中心,即可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子系统:
1.生物(人)——自然(环境)系统。只考虑人的生物性活动,是人与其生存环境的气候、地形、食物、淡水、生活废弃物等构成的子系统;
2.工业——经济系统。只考虑人的经济(生产、消费)活动,由人与能源、原料、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商品贸易、工业废弃物等构成的子系统;
3.文化——社会系统。只考虑人的社会活动和文化生活,由人的社会组织、政治活动、文化、教育、康乐、服务等构成的子系统。
以上各层次的子系统内部,都有自己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各层次之间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知识构建】
根据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和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构建。
【重点图像】生态型庭院经济示意图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
【课程标准要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 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 结合当地实际,采用适当形式(如创作漫画、诗歌,或进行文艺表演等),适时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
【设计思路】
关于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和高中必修课中曾经学习过,但内容零散,没有系统性。本课的内容要求将知识分散性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知识的系统性层面,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因此利用图表和资料组织学习成为本课的特色。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读图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二是了解农村生态建设的含义和内容。三是理解城市生态建设的概念、特点及保护措施。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实例说明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2.结合城市生态和农村生态建设的初步知识,针对某一生态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3.通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加深对资源和生态保护必要性的认识,强化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结合实例说出资源和生态保护措施,进一步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重点和难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针对不同自然资源的特点,提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二是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掌握城市生态保护的措施。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的资料,根据吐鲁番市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提出吐鲁番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姓名
在小组中的职责
发言次数
个人观点
×××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情
诊断
调查:关于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你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你的疑问有哪些?
学生回答。
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认知基础及差异表现;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与学习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自然资源保护。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然资源保护
①展示导学问题:(1)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土地、_______、______、生物资源等在不同区域的组合与相互匹配,构成了不同的资源类型与资源结构。在自然资源系统外部,存在着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矛盾,即___________。(2)资源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国不同地区表现出的资源问题不同,试举例说明。(3)自然资源问题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自然资源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4)保护自然资源的目标是什么?对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应采取什么措施?(5)结合教材P43《活动》中的图2-3-2,说说为什么牧民一地“愁”、一地“乐”?从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②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③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
①学生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可以与旁边的同学小声讨论。
②在自己的学案上写上答案。
③学生展示自己的判断结论,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可以质疑。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资源问题的本质及其保护的措施,并培养协作能力。
[内容解析]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土地、气候、水、生物资源等在不同区域的组合与相互匹配,构成了不同的资源类型与资源结构。在自然资源系统外部,存在着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即资源问题。资源问题的本质是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矛盾。
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表现出的资源问题各不相同。如:我国北方地多水少,而南方地 少水多,能源不足;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主要表现为人地矛盾,西部干旱缺水,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不匹配;而华北地区则是人地、水土两对矛盾的叠加之处,成为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的焦点。
自然资源问题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人口数量、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等。
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资源因_掠夺性开发而迅速退化甚至枯竭,影响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并危及人类前途及地球命运。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在保护自然资源存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
对不可再生资源,应在加强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同时,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对可再生资源,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利用的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
自然资源的保护:对不可再生资源,应在加强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同时,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
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及目标可以用下图表示:
牧民“愁”是因为牧民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了草地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造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形成恶性循环,牧民收入越来越低;牧民“乐”是因为甘肃省会宁县的牧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可再生资源草地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实现在保护自然资源存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形成了良性循环,牧民增产增收。
从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农村生态建设。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农村生态建设
①展示导学问题:(1)什么是农村生态建设?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读教材P44表2-3-1,说一说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
(3)阅读知识窗,试从能源、肥料、态和生产的角度谈谈你对生态型庭院经济的理解。
②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③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
①学生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可以与旁边的同学小声讨论。
②在自己的学案上写上答案。
③学生展示自己的判断结论,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可以质疑。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农村生态建设的概念和内容,并培养协作能力。
[内容解析]农村生态建设是指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原理,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内容包括:(1)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2)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3)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4)乡镇企业污染管理,(5)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6)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7)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体制建设,(8)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村建设等。
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建设重点,可以选取与江苏有关的东部沿海地区和江南丘陵区及南方山区作为重点分析。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农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生态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农村生态型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使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尽可能多地流向人类,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物质养分的利用率,并且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还保护了生态环境,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
探究活动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城市生态建设。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城市生态建设
①展示导学问题:(1)什么是城市生态建设?(2)城市生态系统除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哪些显著特点?(3)完善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有哪些?(4)阅读P47活动内容,提出吐鲁番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②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③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
①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
③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
④小组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城市生态建设的特点和保护措施,并培养协作能力。
[内容解析]
城市生态建设是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工程,对城市进行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以达到或基本实现生态城市目标的综合性建设。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在人类活动支配下,以人为核心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它除了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部分是以有思想意识的人为主体,而非生物组成部分,除自然环境外,还有房屋、道路以及生产、生活设施等人工环境部分;
(2)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对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分解功能不完全,大量物质和能量常以废物形式输出,因而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3)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都较弱。
完善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有:(1)加强城市生态的建设和保护;(2)做好城市生态的立法、景观布局、城市绿化、环境污染防治和城市灾害预警.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资源配置等工作。
吐鲁番地处我国内陆的低洼盆地中,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降水极少,地表水和地下水奇缺,城市生态系统简单而脆弱。因此吐鲁番市的发展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控制人口规模。干热的气候条件限制了吐鲁番的物质产出量,因此人口规模也应限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2)小心保护绿洲植被和城市绿地,推广耐旱、固沙树种。
(3)灌溉农业规模适当,地下水合理、节约地利用,推广耐旱作物和节水灌溉技术。
(4)充分利用光、热、风能,减少矿物能源的利用。
(5)提高工业环保门槛。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总结
①设问: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②总结: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和城市生态保护措施是重点。
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
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
【典型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预测,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将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双重压力。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材料二:2004年中国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材料三:为落实《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湖南省花费3年时间,投入174亿元,集中整治湘江流域851家污染企业,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100多个,于2010年,实现该流域水环境质量功能达标。
(1)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南北方河流水质有何差异?
(2)试分析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目标和我国实际,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缓解我国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双重压力。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我国河流水质的区域差异。河流水质与本身的自净能力与污染物排放量有直接关系。我国南方河流流量大,而北方重工业多,污染物多,导致水质较差。解决水资源短缺要从工程措施、观念改变入手。
参考答案:(1)南方河流水质较好,北方河流水质较差。
(2)①南方河流流量大,自净能力强;②北方重工业发达,排放污染物多。
(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节水意识,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加强环境管理等。
解析
【典型例题2】
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图代表的是黄淮海平原、南方低山丘陵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生态建设成功经验。其中甲是反映______________地区的情况,主要治理______________,乙是反映__________地区的情况,主要治理______________。
(2)两图反映的在治理上共同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
(3)就自然条件讲来说,甲、乙两图反映的地区的主要差异是:
图
地形
气候
甲
乙
(4)认真观察丙图,请给甲图和乙图所在地区提出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的建议。
解题指导: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既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本题综合考查了黄淮海平原、珠江三角洲、南方低山丘陵三大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生态农业建设。必须明确三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点。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岗洼相间分布,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低洼地积水易涝,所以发展了“因洼挖塘,就岗筑台”的鱼塘—台田模式;南方低山丘陵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丘陵山地易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发展了“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地势低洼易积水,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养鱼,塘泥肥田,构成了基塘农业。这三种模式都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参考答案:(1)黄淮海 低湿洼地 南方丘陵 水土流失 (2)因地制宜
(3)
图
地形
气候
甲
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
乙
山地丘陵
亚热带湿润
(4)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典型例题3】近年来,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请你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解题指导:本题此题综合考查了草场退化的原因和危害,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正确解题。“退耕”显然有助于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有助于农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退耕还林还草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有利于当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劳动收入。有利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重点图像】生态型庭院经济示意图
【读图解析】
庭院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时空为基础,以劳动密集或技术密集为手段,运用 自有可支配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综合配置和开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从事集约型商品生产的一种家庭自营经济活动。 即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高度集约化商品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有的以一业为主从事专业化生产;有的种、养、加工并举,综合经营;有的利用有限空间发展立体种养业。我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或小城镇,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可以利用,发展庭院经济有很大潜力。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庭院经济也从经济型转向生态型发展,同时也涌现了许多生态户的典型,概括起来,庭院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能源建设型模式。
此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薪材缺乏地区,结合建设沼气池,在庭院内实现物质循环利用,既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又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的地方他们将庭院经济模式设置为:将厕所、猪圈、鸡舍与沼气池相连通。从解决燃料上下手,调整庭院内的系统结构,提高总体功能,实现沼气点灯做饭,沼气渣喂蚯蚓、蚯蚓喂鸡……等多综合效益。
2.多层次循环模式。 此种模式以农作物的茎杆为基础,先用茎杆做培养基,培育食用菌,再以菌渣菌糠为饲料养牛、兔的等家畜,最后各种物质粪便进入沼气解决燃料问题。
3.综合经营模式。 此种模式充分利用庭院的不同空间和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种养等综合经营,主体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并将各业的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其增加产值,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庭院经济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经济性。可以利用院落占用的土地资源、利用闲散劳力和不宜到大田劳动的劳力,通过系统组合,使生产中的各种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用较少投入获得比较高的效益。
2.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庭院经济通过适当改造,能尽快生产出各种名、优、特产品,经济效益高。一个普通庭院通过3-5年的时间就可以较快地改变成为高效的院落生态系统,尽快富民。
3.庭院经济还为新技术在农村推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试验点。
4.美化居住环境。庭院经济可以把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未,既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环境,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高度统一。
【拓展知识】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巨大而开放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如下特点:
(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城市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创造的。人类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人类的心愿。人类的生命活动是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部分,人类亦具有其自身的再生产过程。
人类又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动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现存量计很少,且主要为一些伴人害虫或家养动物,体现着人类的影响。人类的生物物质现存量不仅大大超过系统内的动物,也大大超过系统内绿色植物的现存量。与绿色植物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处在营养级倒金字塔的顶端。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宰者,其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参与生态系统的上述各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着控制和管理,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二)城市生态系统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消费者是人,其所消费的食物量大大超过系统内绿色植物所能提供的数量。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所需求的大部分食物能量和物质,要依靠从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建设、交通、运输等都需要能量和物质供应,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通过加工、改造,如将煤、原油等转化为电力、煤气、蒸汽、焦炭、各种石油制品等,将原材料转化为钢材、汽车、电视机、塑料、纺织品等,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其中能量在系统内通过人类生产和生活实现流通转化,逐级消耗,维持系统的功能稳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产品和大量废弃物,大多不是在城市内部消化、消耗和分解,而必须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消化(图5)。因此,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可概括为以下五个过程:开采、制造、运输、使用、废弃。这种与周围其他生态系统相比高速而大量的能流和物流交换,主要靠人类活动来协调,使之趋于相对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完善城市生活环境,满足居民的需要。
正是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这种非独立性和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使城市生态系统显得特别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很小。
(三)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一方面为自身创造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足自己在生存、享受和发展上的许多需要;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绿色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活动,污染了洁净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驯化了其他生物,把野生生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把自己圈在人工化的城市里,使自己不断适应城市环境和生活方式,这就是人类自身驯化的过程。人类远离自己祖先生活的那种“野趣”的自然条件,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受到一定影响,一部分人还因此而罹患“文明病”,如肥胖症、神经衰弱、心血管病等。
(四)城市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仅以人为中心,即可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子系统:
1.生物(人)——自然(环境)系统。只考虑人的生物性活动,是人与其生存环境的气候、地形、食物、淡水、生活废弃物等构成的子系统;
2.工业——经济系统。只考虑人的经济(生产、消费)活动,由人与能源、原料、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商品贸易、工业废弃物等构成的子系统;
3.文化——社会系统。只考虑人的社会活动和文化生活,由人的社会组织、政治活动、文化、教育、康乐、服务等构成的子系统。
以上各层次的子系统内部,都有自己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各层次之间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教学反思】略
新授课
《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2011年6月17日,是第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主题是“林木维系荒漠生机”。这一主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完成1-2题。
1 图1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旺盛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阅读表1和图2资料,完成3-4题。
表1
年份
石羊河年均径流量/m3
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m3
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
3 民勤地区成为沙尘暴沙源的根本原因是( )。
A.热量不足 B.降水不足
C.植被覆盖率较低 D.人类活动不合理
4.针对民勤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有( )。
A.在山体上撒草木灰,增加融雪量
B.跨流域调水
C.培育耐旱作物
D.提高水价,统一调配流域水资源
图3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完成5-6题。
5. 图3中反映出( )。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6.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
C.设置沙障固沙 D.恢复天然植被
图4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①a—粮食 ②b—养禽
③c—秸秆 ④d—发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②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③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④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图5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9-10题。
9.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0.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二、综合题
11.根据材料内容和图6,回答下列问题。
稀土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未来发展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我国曾占世界稀土储量的85%。由于大量出口和盲目开采,目前储量只有全世界的30%,但出口量却占到了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从1973年开始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0.42万美元。同时由于稀土企业开采工艺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专家表示,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促使稀土资源价格逐步回归其应有价值。反映环境成本和资源约束,才有助于保护稀土资源。
(1)依据材料和图6中信息分析,我国稀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依据上题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对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12.图7是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因素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7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 _ _、___ 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防止土地荒漠化日渐扩大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8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我国的很多农村地区在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表2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是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的统计资料,N地区是没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状况统计资料。
表2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层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M______ ____,N______ 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 __ __”。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 ___和___ _____,使大气中____ ____减少,___ _____增加。
(4)图8所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能有哪些改善?
14.读我国部分省区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色林错是西藏自治区第二大湖,位于冈底斯山北麓,是藏北高原断陷盆地,湖滨水草丰美,是藏北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色林错水位上升约1米,湖水向四周大面积扩张。
(1)简述②处土壤侵蚀强烈的原因。
(2)①为我国的________自然保护区,是大江大河的源头。简述如何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以保证“水塔不枯”?
(3)近年来,色林错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什么?若干年后,当地生态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检测练习】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A 6.D 7.D 8.A 9.A 10.D
11.(1)过量开采,储量减少;不合理开发,造成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2)加大稀土新材料研制和开发的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在资源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土地,对遭受破坏的土地要及时展开复垦;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强环保措施,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稀土出口价格等。
12.(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干旱 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答出三点即可)
13.(1)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塞上江南
(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
(3)水分 有机质 悬浮物 水分
(4)土壤盐碱化;土地沙化(荒漠化)。 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几率。
14. (1)属传统农业区,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强;高原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
(2)三江源 保护植被,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滥捕和滥采乱挖;制定法规,加强保护区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原因:全球变暖使冰雪融水增多。变化:湖水水位下降,气候变干;草场载畜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