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素养体验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与他人合译《化学鉴原》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张青莲
C.徐寿
D.闵恩泽
2.2025年“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下列做法不
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为了节约用水,农业灌溉改为喷灌、滴灌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大河
C.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收集、开发利用雨水
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法煮盐的工艺“.…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
色至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微
观粒子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电子
4.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原子的中子数为53
B.碘元素的符号为I
C.碘属于金属元素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53I
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碘
126.9
A、给试管中试剂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B.量取一定量液体时,先倾倒液体到接近所需体积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C.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时,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把导管插入乳胶管
D.使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再挤压乳胶头
6.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氮、澄清石灰水
B.空气、冰水共存物
C.二氧化碳、食盐
D.氢气、海水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翰盐酸
器
队铁条
A
B
C.
D
8.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B.石蜡+氧气燃水+二氧化碳
C.碳+氧气燃二氧化碳
D.氢气+氧化铜加热→铜+水
9.观察现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B,铜绿加热固体变黑,管口出现水珠
C.镁条加入白醋产生大量气泡
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第1页共7页
10.可用作膨化食品保鲜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氧化碳
11.探究小组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压强变化如图2,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如
图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个压强
氧气的体积分数
网
数据
P
红磷
熄灭
传感器
红磷
红磷(或白磷)
德灭、自磷
水
时间
0
时间
图1
图2
图3
A.图1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降温
B.图2压强减小,说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
C.图3说明红磷或白磷熄灭后反应立即停止
D.该实验说明白磷代替红磷,测定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12.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医疗上可利用液氮进行冷冻治疗B.空气中的氧气可用作燃料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D.霓虹灯中的稀有气体是利用其化学性质
13.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0×200nmm
的U型管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澄消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石灰水
细蜡烛
14.下图是疏粉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集气瓶中放入水驻要是防止集气瓶庶炸裂
C.硫燃烧的剧烈程度主要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空气
D.为了现象明显,该实验需在燃烧匙多放些疏
15.下列不属于氧气在大自然中消耗途径的悬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
D.物质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
16.“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图),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
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
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吸附性B.不可与氧气反应
C.可重复使用D.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17.基于高原旅行者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需要满足的基本要球不包括
A.制氧原材料价廉物美,方便携带
B,能持续供氧,供氧过程不产生有害气体
第2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