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础课时2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基础课时2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1 17: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基础课时2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A级 合格过关练
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1.(8分)判断正误(正确划“√”,错误划“×”)。
(1)在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铜片流向锌片。(  )
(2)原电池的正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  )
(3)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  )
(4)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2.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H2(g)+Cl2(g)===2HCl(g) ΔH<0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0
2FeCl3(aq)+Cu(s)===2FeCl2(aq)+CuCl2(aq) ΔH<0
FeCl3(aq)+3NaOH(aq)===3NaCl(aq)+Fe(OH)3(s) ΔH<0
3.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极上的反应为Cu2++2e-===Cu
铜电极为负极
盐桥中K+移向铜极
银电极区的NO通过盐桥移向铜电极区
4.(12分)某学生利用下面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4分)锌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1分)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1分)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分)导线中电子流向为________(用a、b表示)。
(3)(2分)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 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装置中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
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
C.盐桥中的K+、Cl-都向右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
(5)(2分)若ZnSO4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Zn电极的腐蚀、还可能导致电流在较短时间内衰减。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代号)。
A.NaOH B.Zn
C.Fe D.H2SO4
(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5.将过量的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6.M、N、P、E四种金属,已知:①M+N2+===N+M2+;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P>M>N>E E>N>M>P
P>N>M>E E>P>M>N
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反应Zn+2FeCl3===ZnCl2+2FeCl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Zn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
电子流动方向是a电极→FeCl3溶液→b电极
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选用石墨、铂电极,也可以用铜
B级 素养培优练
8.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电极 Ⅰ 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
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Cu2++2Fe2+
电极Ⅱ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
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其作用是传递电子
9.Cu-Zn (假设起始时两电极质量完全相同)原电池的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水解反应)(  )
M为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保持不变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M和N两电极质量:M>N
每转移0.2 mol电子,同时生成2.24 L Cl2
10.某同学设计如下原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负极的电极反应是Ag+I--e-===AgI
电池的总反应是Ag++I-===AgI
盐桥(含KNO3的琼脂)中NO从左向右移动
11.已知氧化性MnO>Fe3+,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电池的负极,b为电池的正极
电流从a经过外电路流向b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移向乙烧杯
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MnO+8H++5e-===Mn2++4H2O
12.(10分)(2024·北京密云二中高二期中)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1分)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________(物质化学式)作为电解质。
阳离子 u∞×108/(m2·s-1·v-1) 阴离子 u∞×108/(m2·s-1·v-1)
Li+ 4.07 HCO 4.61
Na+ 5.19 NO 7.40
Ca2+ 6.59 Cl- 7.91
K+ 7.62 SO 8.27
(2)(1分)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极溶液中。
(3)(2分)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ol/L。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分)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还原性小于____________(1分)。
基础课时2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1)× (2)× (3)× (4)√
2.D [A、B和C均属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D项,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3.B [A项,Ag为正极,正极上的反应为Ag++e-===Ag,错误;B项,Cu的活泼性大于Ag,则Cu为负极、Ag为正极,正确;C项,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则盐桥中K+移向Ag极,错误;D项,Cu为负极、Ag为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盐桥中的Cl-移向铜电极区,错误。]
4.(1)负 氧化 Zn-2e-===Zn2+
(2)a→b (3)1.204×1022 (4)B (5)B
解析 (1)图为原电池装置,金属性锌强于铜,Zn为负极,Cu为正极;负极失电子被氧化;电极反应方程式为Zn-2e-===Zn2+;(2)导线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即a→b;(3)铜电极发生Cu2++2e-===Cu,增加0.64 g,n(Cu)=0.64 g÷64 g/mol=0.01 mol,转移0.02 mol电子,转移电子数目为0.02 mol×6.02×1023 mol-1=1.204×1022;(4)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为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选项B正确;(5)要除去Cu2+,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可通过锌置换出铜,氢氧化钠会引起锌离子沉淀,铁会引入杂质,硫酸不与铜离子反应,只有B符合。
5.B [足量的锌和相同量的稀硫酸反应,a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的速率,所以反应速率:a>b,速率越大,锌完全反应时所用的时间越短,所以a所用的时间小于b所用的时间;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稀硫酸的物质的量,而a、b中金属锌均过量,和相同量的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等,所以氢气的体积:a=b,综上所述,故选B。]
6.A [①M+N2+===N+M2+,M是还原剂、N是还原产物,所以M的还原性大于N;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M是正极,则还原性P大于M;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说明N是负极,N的还原性大于E,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P>M>N>E。]
7.D [根据Cl-的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为负极,a电极为正极,根据电池反应式可知,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b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A、B项错误;电子流动方向是b电极→导线→a电极,C项错误;正极材料的活泼性应比负极材料弱,D项正确。]
8.B [在该原电池中,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Fe3++Cu===Cu2++2Fe2+,故电极Ⅱ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电极Ⅰ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A项, 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正极,错误;B项, 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Cu2++2Fe2+,正确;C项, 电极Ⅱ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错误;D项,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其作用是传递阴、阳离子,而不是电子,错误。]
9.B [由题干图示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可知,M极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M为Zn,电极反应为Zn-2e-===Zn2+,N为Cu,电极反应为Cu2++2e-===Cu,A错误;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溶质由CuCl2转化为ZnCl2,若不考虑水解反应,溶液的pH保持不变,B正确;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M电极质量减少,N电极质量增大,故两电极质量不相同M<N,C错误;该电极反应中不生成Cl2,D错误。]
10.D [A项,经分析,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则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B项,根据电子的移动方向,可以推断出左侧电极为负极,该电极反应为Ag+I--e-===AgI,正确;C项,该电池中,只有Ag+和I-反应,所以总反应是Ag++I-===AgI,正确;D项,左侧电极为负极,右侧电极为正极,NO带负电荷,向负极移动,所以应该是从右向左移动,错误。]
11.A [氧化性MnO>Fe3+,则在原电池反应中,MnO在a电极得电子,a电极为正极;Fe2+在b电极失电子,b电极为负极,A错误;在原电池中,电流由正极沿导线流入负极,则电流从a经过外电路流向b,B正确;电池工作时,甲池消耗MnO、H+,阳离子消耗更多,则盐桥中K+移向甲池,乙池Fe2+失电子生成Fe3+,正电荷数增多,则盐桥中的SO移向乙烧杯,C正确;a电极上,MnO得电子生成Mn2+,发生的反应为MnO+8H++5e-===Mn2++4H2O,D正确。]
12.(1)KCl (2)石墨 (3)0.09 mol/L
(4)Fe3++e-===Fe2+ Fe-2e-===Fe2+ Fe3+ Fe
解析 (1)Fe2+、Fe3+能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Ca2+能与硫酸根离子反应,FeSO4、Fe2(SO4)3都属于强酸弱碱盐,水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与Fe2+反应,根据题意“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盐桥中阴离子不可以选择碳酸氢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阳离子不可以选择Ca2+,另盐桥中阴、阳离子的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表中数据,盐桥中应选择KCl作为电解质;(2)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则铁电极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石墨电极溶液中;(3)根据分析,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ol/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0.04 mol/L,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0.05 mol/L+0.04 mol/L=0.09 mol/L;(4)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电池总反应为Fe+2Fe3+===3Fe2+,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则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Fe3+,还原性小于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