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础课时24 化学电源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基础课时24 化学电源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21 17:4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基础课时24 化学电源
A级 合格过关练
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
(一)一次电池
1.如图是生活中常用的锌锰干电池的示意图,该电池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该电池为二次电池
该电池理论上每消耗1 mol Zn时,电池中消枆2 mol KOH
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2e-+2H2O===2MnO(OH)+2OH-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Zn-2e-===Zn2+
2.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是锌和氧化银,离子导体是KOH溶液。放电时两个电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锌是正极反应物,氧化银是负极反应物
锌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发生氧化反应
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基本保持不变
3.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极反应式是AgCl+e-===Ag+Cl-
海水中的Cl-向镁电极移动
镁电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电池总反应是2Ag++Mg===2Ag+Mg2+
(二)二次电池
4.(12分)判断正误(正确划“√”,错误划“×”)。
(1)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
(2)可充电电池中的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
(3)蓄电池充电时,标志着“-”的电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
(4)铅酸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
(5)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充电、放电。(  )
(6)铅酸蓄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转移0.1 mol电子时,负极增重4.8 g。(  )
5.以下是爱迪生电池分别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Fe+NiO2+2H2OFe(OH)2+Ni(OH)2
下列有关爱迪生电池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放电时,Fe是负极,NiO2是正极
蓄电池的电极可以浸入某种酸性电解质溶液中
充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2+2e-===Fe+2OH-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6.如图,某液态金属储能电池放电时产生金属化合物Li3B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放电时,M电极反应为Ni-2e-===Ni2+
放电时,Li+由M电极向N电极移动
充电时,M电极的质量减小
充电时,N电极反应为Li3Bi+3e-===3Li++Bi
(三)燃料电池
7.(2024·郑州高二期中)某燃料电池所用燃料为CO,助燃剂为O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负极反应式为CO-2e-+CO===2CO2,则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放电时CO向负极移动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CO+O2===2CO2
放电时电子流向:负极→熔融K2CO3→正极
电池消耗22.4 L O2(标准状况)时,理论上转移4 mol电子
8.(2024·扬州中学高二期中)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电池在高温下进行效率更高
电子的移动方向由b经外电路到a
若该电池中有0.2 mol O2参加反应,则有0.8 mol H+向b迁移
b电极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B级 素养培优练
9.某氨气燃料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电子流向:电极1→负载→电极2
Na+由左向右移动
NH3在电极1上发生氧化反应
10.(2024·北京丰台高二期中)如图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锂电池,LiPF6是电解质,SO(CH3)2是溶剂,反应原理是4Li+FeS2===Fe+2Li2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子移动方向是由a极流向b极
不可以用水代替SO(CH3)2作溶剂
b极反应式是FeS2+4Li+-4e-===Fe+2Li2S
11.一种由石墨电极,海底沉积物为燃料的海底燃料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向b极迁移
大块沉积物中的铁均显+2价
b极上FeS2转化为S的电极反应式为FeS2-2e-===Fe2++2S
微生物作用下S循环歧化生成SO、H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12.(8分)(2024·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二期中)碱性银锌二次航空电池为价格昂贵的高能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为Zn+Ag2OZnO+2Ag,其电池中的基本单元示意图如下:
(1)(1分)该电池放电时,锌电极板为电池的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2分)以KOH溶液为电解液,放电时锌电极板区域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可分为两步:
反应ⅰ.锌电极板的溶解:……
反应ⅱ.锌电极板上ZnO的析出:Zn(OH)??ZnO+2OH-+H2O
补充反应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放电时,析出的ZnO会覆盖在锌电极板表面,影响电池使用效果。用浓KOH溶液可以抑制ZnO的生成,并促进锌电极板的溶解,请结合化学用语,从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将锌电极板制成蜂窝孔状,如图a所示,能增大锌电极板的表面积,但蜂窝孔的孔径过小,影响OH-进出蜂窝孔的速率,导致孔径内外OH-浓度出现差异,多次充放电后会影响锌电极板的形状。图b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锌极板变形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充电时,OH-向锌极板方向迁移
b.孔内沉积ZnO,导电能力减弱,影响电池使用效果
c.导致该腐蚀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孔外OH-浓度高于孔内OH-浓度
d.为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放电效果,应选用孔径恰当的锌极板
基础课时24 化学电源
1.C [锌锰干电池不能充电,为一次电池,A错误;该电池的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电池工作时,不消耗KOH,B错误;电池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2e-+2H2O===2MnO(OH)+2OH-,C正确;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池总反应,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D错误。]
2.D [锌被氧化而作电池负极,氧化银被还原而作电池正极,A、B错误;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C错误。]
3.D [上述为原电池,镁作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氯化银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单质。正极反应式是AgCl+e-===Ag+Cl-,A正确;海水中的Cl-向负极(镁电极)移动,B正确;镁为活泼金属,与水接触可能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C正确;溶液中没有游离的银离子,该电池总反应为Mg+2AgCl===2Ag+MgCl2,D错误。]
4.(1)√ (2)× (3)√ (4)× (5)× (6)√
解析 (6)负极反应式为Pb+SO-2e-===PbSO4,负极增重的质量为硫酸根离子的质量,电路中转移0.1 mol电子,负极增重×96 g/mol=4.8 g,正确。
5.B [放电时,Fe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NiO2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放电时Fe作负极,Fe与酸反应不能生成Fe(OH)2,故不能选用酸性电解质溶液,B错误;充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与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互为逆过程,所以充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2+2e-===Fe+2OH-,C正确;蓄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正确。]
6.B [由题干信息可知,放电时,M极由于Li比Ni更活泼,也比N极上的Sb、Bi、Sn更活泼,故M极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3Li++3e-+Bi===Li3Bi。放电时,M电极反应为Li-e-===Li+,A错误;放电时,M极为负极,N极为正极,故Li+由M电极向N电极移动,B正确;由二次电池的原理可知,充电时和放电时同一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互为逆过程,故充电时M电极的电极反应为Li++e-===Li,故电极质量增大,C错误;由二次电池的原理可知,充电时和放电时同一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互为逆过程,充电时,N电极反应为Li3Bi-3e-===3Li++Bi,D错误。]
7.C [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CO向负极移动,A正确;CO为负极,O2为正极,发生反应2CO+O2===2CO2,B正确;放电时,负极上失电子、正极上得电子,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C错误;根据分析O2~4e-,当1 mol O2参加反应时,转移4 mol 电子,D正确。]
8.C [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电极反应式是HS-+4H2O-8e-===SO+9H+;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4H++O2+4e-===2H2O。高温使硫化菌失去活性,该电池不宜在高温下进行,A错误;b是电池的正极,a是负极,所以电子从a流出经外电路流向b,B错误;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4H++O2+4e-===2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若该电池中有0.2 mol O2参加反应,则有0.8 mol H+向b迁移,C正确,D错误。]
9.A [A.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所以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A错误;B.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根据分析可知电极1为负极,电极2为正极,所以电子的流向为电极1→负载→电极2,故B正确;C.原电池中阳离子流向正极,所以钠离子自左向右移动,故C正确;D.据图可知NH3在电极1上转化为N2和H2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10.D [该装置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根据反应方程式,锂发生氧化反应,a为负极、b为正极,外电路中电子移动方向为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a极流向b极,故B正确;Li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水代替SO(CH3)2作溶剂,C正确;b极上FeS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S2+4Li++4e-===Fe+2Li2S,D错误。]
11.C [H+为阳离子,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则H+向a极迁移,A错误;大块沉积物中FeOOH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错误;b极上FeS2中S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至0价,被氧化,其电极反应式为FeS2-2e-===Fe2++2S,C正确;微生物作用下S循环歧化生成SO、HS-,其离子方程式为4S+4H2OSO+3HS-+5H+,则生成SO、H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D错误。]
12.(1)负极 (2)Zn-2e-+4OH-===Zn(OH)
(3)锌溶解:Zn-2e-+4OH-===Zn(OH),ZnO析出:Zn(OH)??ZnO+2OH-+H2O,增大氢氧化钾浓度,可以增大Zn的溶解速率,并使反应Zn(OH)??ZnO+2OH-+H2O逆向移动,抑制ZnO的生成 (4)bc
解析 (1)由电池总反应Zn+Ag2OZnO+2Ag可知,该电池放电时,锌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锌电极板为电池的负极;(2)已知原电池的总反应:Zn+Ag2OZnO+2Ag和反应ⅱ.锌电极板上ZnO的析出:Zn(OH)??ZnO+2OH-+H2O,故负极反应式的反应ⅰ为:Zn-2e-+4OH-===Zn(OH);(3)根据(2)中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可知,锌溶解:Zn-2e-+4OH-===Zn(OH),ZnO析出:Zn(OH)??ZnO+2OH-+H2O。增大氢氧化钾的浓度,锌溶解速率加快,并使ZnO的析出反应逆向移动。(4)放电时OH-移向锌极板,则充电时OH-不向锌极板方向迁移,a错误;孔内沉积ZnO,导致蜂窝孔的孔径过小,影响OH-进出蜂窝孔的速率,导电能力减弱,影响电池使用效果,b正确;由图a可知,导致该腐蚀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孔外OH-浓度高于孔内OH-浓度,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锌板中蜂窝孔的孔径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改变,该改变是由于孔内外的OH-浓度改变,故为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放电效果,应选用合适的OH-浓度,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