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础课时25 电解原理
A级 合格过关练
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
(一)对电解池的认识
1.如图所示装置中,属于电解池的是( )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④电解池两个电极材料可以相同
①②③④ ③④
②③④ ③
(二)电解原理
3.关于如图所示①②两个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装置名称:①是原电池,②是电解池
硫酸浓度变化:①增大,②减小
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正极:Zn-2e-===Zn2+
离子移动方向:①中H+向阴极方向移动,②中H+向负极方向移动
4.在某电解质溶液里,用M和N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M极质量减小,N极质量增大,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
金属M是阳极,金属N是阴极
M和N都是石墨电极
M是阴极,N是阳极
(三)电解规律
5.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质量增加,电解液的pH下降的是( )
Cu(NO3)2 NaOH
BaCl2 H2SO4
6.下列有关用惰性电极电解AgNO3溶液一段时间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电解过程中阳极的质量不断增加
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升高
此时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2O固体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况
电解后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7.(2024·宜春宜丰中学高二期中)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石墨棒作电极电解 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需加入 49 g Cu(OH)2固体才能使电解质溶液复原,则这段时间整个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 )
1 mol 2 mol
4NA 0.5NA
8.(8分)如图所示为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电解CuSO4溶液的装置,其中A、B为石墨电极,a、b为电源的两极,当接通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将B电极取出,洗干净并干燥后称量,其质量增加了3.2 g,则:
(1)(1分)a电极为电源的________极。
(2)(4分)写出电极反应式:
A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若要使反应后的溶液恢复到原来状态,则应该加入________(1分),加入________ (2分)g。
B级 素养培优练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用惰性电极电解1 L 1 mol/L CuSO4 溶液,当加入 1 mol CuO 恢复电解前浓度时,电路中转移了2 mol e-
惰性电极电解 Na2SO4溶液,当转移2 mol电子时,可加入18 g 水恢复为原溶液
要实现以Ag置换出H2,可设计:阴、阳极为Ag,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池
惰性电极电解100 mL 2 mol/L Cu(NO3)2溶液,当Cu2+恰好电解完全时,生成0.2 mol硝酸
10.(2023·长沙南雅中学高二月考)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发现湿润的淀粉-KI试纸的C端变为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E为电源的正极
A中Fe发生溶解
反应装置每转移2 mol电子,石墨电极上生成22.4 L气体
B中Cu极反应为Cu-2e-===Cu2+
11.(2024·北京八一学校高二期中)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0.1 mol/L的FeCl2溶液,实验记录如下(a、b代表电压数值)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Ⅰ 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有Fe3+、有Cl2
Ⅱ 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有Fe3+、无Cl2
b>x≥0 无明显变化 无Fe3+、无Cl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Ⅰ中阳极附近的溶液可使KI淀粉试纸变蓝
由Ⅱ中阳极现象不能说明该电压下Cl-在阳极是否放电
Ⅱ中出现黄色可能是因为Fe2+有还原性,在阳极放电产生Fe3+
增加pH=1,0.1 mol/L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进一步验证Cl-在阳极是否放电
12.(12分)Ⅰ.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有4组电解液,其体积均为500 mL,浓度均为2 mol/L。
组别 A槽 B槽
1 CuBr2溶液 NaOH溶液
2 AgNO3溶液 NaCl溶液
3 CuSO4溶液 CuCl2溶液
4 AlCl3溶液 Na2SO4溶液
(1)(2分)选择第1组电解液时,当c电极产生标况下22.4 L气体时,a极质量增加________ g。
(2)(2分)选择第2组电解液时,当b极生成4 g电解产物时,忽略电解前后电解液的体积变化,此时B槽中的c(OH-)=________ mol/L(不考虑OH-与Cl2的反应)。
(3)(2分)选择第3组电解液时,当a、c两极电解产物的质量相等时,b极和d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同温同压下,忽略气体的溶解)。
(4)(2分)选择第4组电解液时,此时该组A池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氨电解法制氢气,利用电解原理,将氨转化为高纯氢气,其装置如图所示。
(5)(2分)电解过程中OH-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填“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
(6)(2分)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课时25 电解原理
1.C [装置A、B、D中无直流电源,且装置D中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故A、B、D不属于电解池。]
2.B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①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②错误;金属和石墨均为自由电子导电,属于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中在阴阳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电解,属于化学变化,③正确;电解池连接外接电源,两个电极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④正确。]
3.B [①为电解池,实质为电解水,阳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硫酸的浓度增大;②为原电池,溶液中的氢离子移向正极,正极反应式为2H++2e-===H2↑,硫酸的浓度减小。]
4.B [A项,电解稀硫酸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质量会减少,即M极质量减小;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放出氢气,N极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B项,由题意可知,M电极溶解,则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N电极质量增加,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在N电极上析出,发生还原反应,N为阴极,B符合题意;C项,如果M和N均是石墨电极,M极质量不会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D项,由题意可知,M电极溶解,则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N电极质量增加,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在N电极上析出,发生还原反应,N为阴极,故D不符合题意。]
5.A [A项,电解硝酸铜溶液时,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Cu,所以溶液的pH下降,阴极质量增加;B项,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时,阴极氢离子放电,阴极质量不变,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增大,pH上升;C项,电解氯化钡溶液,阴极氢离子放电,阴极质量不变,阳极上氯离子放电,所以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D项,电解稀硫酸溶液,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阴极质量不变,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小,所以酸性增强,溶液的pH减小。]
6.C [电解过程中阴极银离子放电,生成单质Ag,则阴极质量增加,A错误;由4AgNO3+2H2O4Ag+O2↑+4HNO3,生成硝酸,溶液的酸性增强,pH不断降低,B错误;由电解反应可知,从溶液中析出单质Ag和氧气,则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2O固体可使溶液恢复电解前的状况,C正确;电解时只有阳极生成氧气,D错误。]
7.B [用石墨棒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首先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铜离子消耗完后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气,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2H2SO4+O2↑,电解一段时间后,需加入49 g氢氧化铜固体才能使电解质溶液复原,说明阴极析出铜和氢气的物质的量都为=0.5 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2+0.5 mol×2=2 mol,故选B。]
8.(1)正 (2)2H2O-4e-===O2↑+4H+
Cu2++2e-===Cu (3)CuO(或CuCO3) 4.0(或6.2)
解析 B电极质量增加,则B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铜单质,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因此b电极为电源的负极、a电极为电源的正极。(2)A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水失去电子转化为氧气和氢离子。(3)应补充氧化铜或碳酸铜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原来状态,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为3.2 g,而氧化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80%,因此需要补充的氧化铜的质量为4.0 g,碳酸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51.61%,因此需补充碳酸铜6.2 g。
9.D [A项反应为2CuSO4+2H2O2Cu+O2↑+H2SO4,电解一段时间后,两个电极产物为Cu和氧气,即溶液中减少了等量的铜原子和氧原子,当加入 1 mol CuO,CuO可与生成的硫酸生成 CuSO4可以恢复电解前浓度时,电路中转移了 2 mol e-,A正确;B项实质为电解水,当 2 mol电子转移时,可加入18 g 水恢复,B正确;Ag与稀硫酸不反应,若要实现2Ag+H2SO4(稀)===Ag2SO4+H2↑,则需在电解池中进行,设计成双液电解池Ag连在电源的正极上做阳极,A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H+得电子生成H2,C正确;D项,总的反应式为2Cu(NO3)2+2H2O2Cu+O2↑+4HNO3,当Cu2+恰好电解完全时,生成0.1 L×2 mol/L×2=0.4 mol HNO3,D错误。]
10.D [湿润的淀粉-KI试纸的C端变为蓝色,说明C端上碘离子失去电子变为碘单质,C端为阳极,则F为电源的正极,E为电源的负极,A错误;E为负极,则A中Fe为阴极,溶液中银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变为银单质,B错误;题干中未说明气体所处状况,无法计算气体体积,C错误;F为正极,Cu为阳极,因此Cu极反应为Cu-2e-===Cu2+,D正确。]
11.D [Ⅰ中阳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说明生成了铁离子、氯气,铁离子、氯气能氧化碘化钾为碘单质; Ⅱ中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说明生成了铁离子,结合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氯气也能氧化亚铁离子分析。Ⅰ中阳极生成了铁离子、氯气,铁离子、氯气能够氧化碘化钾为碘单质,使淀粉变蓝,A正确;Ⅱ中未检测出氯气,可能是因为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的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使溶液变黄色,从而无氯气放出,因此该电压下氯离子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验证,B正确;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元素化合价升高,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C正确;电解pH=1的0.1 mol/L FeCl2溶液,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试验,探究氯离子是否放电,需要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所以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D错误。]
12.(1)64 (2)1 (3)1∶2 (4)2AlCl3+6H2O3Cl2↑+3H2↑+2Al(OH)3↓ (5)从右往左
(6)2NH3-6e-+6OH-===N2+6H2O
解析 (1)由装置可知a、c作阴极,b、d作阳极,B中若为NaOH溶液,则c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产生标况下22.4 L气体时,转移2 mol电子,A中若为CuBr2溶液,则a极反应为Cu2++2e-===Cu,转移2 mol电子,生成1 mol Cu,a极质量增加64 g;(2)选择第2组电解液时,b极上的反应为2H2O-4e-===O2↑+4H+;生成4 g电解产物即4 g氧气时,转移0.5 mol电子;此时B槽中阴极反应为2H2O+2e-===H2↑+2OH-,结合反应可知生成0.5 mol OH-;c(OH-)==1 mol·L-1;(3)选择第3组电解液时,a、c两极均发生反应:Cu2++2e-===Cu;a、c两极电解产物的质量相等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相等;b极发生反应:2H2O-4e-===O2↑+4H+;d极发生电极反应: 2Cl--2e-===Cl2↑;结合电极反应可知转移等量电子时b极和d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4)选择第4组电解液时,此时该组A池中电解氯化铝溶液,电池总反应为2AlCl3+6H2O3Cl2↑+3H2↑+2Al(OH)3↓。(5)根据反应物以及两极产物,可以看出产生氢气的一极氢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1→0,发生还原反应,右侧应为阴极,产生氮气的一极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3→0,发生氧化反应,左侧应为阳极。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所以电解过程中OH-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往左;(6)阳极上NH3变为N2,溶液环境为碱性,所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