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基础诊断卷(A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小雅同学在参加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利用网络搜索到以下资源,由此判断她正在学习( )
资源类型 资源名称
图片 十字架
图书 《圣经》
建筑 巴黎圣母院
A.基督教 B.佛教 C.封君与封臣 D.庄园法庭
2.在克洛维的推动下,整个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这个王国是 ( )
A.古巴比伦王国 B.法兰克王国 C.查理曼帝国 D.马其顿王国
3.“这一制度使得西欧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这种关系十分紧密。”“链条”指的是 ( )
A.土地的封赐 B.技术的革新 C.奴隶的买卖 D.债务的偿还
4.公元800年,教皇在罗马为右图人物举行了加冕礼,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人是 ( )
A.亚历山大大帝 B.凯撒大帝 C.屋大维 D.查理大帝
5.领主居住在豪华的城堡;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他们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领主为酬劳农奴而提供了晚餐。在这段文字描述的生活场景中,居民包括 ( )
A.手工业者、商人 B.领主、农民、农奴
C.农民、农奴 D.领主、手工业者、商人
6.下方是法兰克王国一位农民请求委身的文件的部分内容,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佃户因生活困苦委身领主 B.领主必须为佃户提供援助与保护
C.佃户为领主服务是有偿的 D.领主与佃户存在一定的契约关系
1275年,约克福德庄园法庭留下这样的记录:法院判决农奴约翰诬告农奴托马斯,对约翰罚款6里拉8第纳尔;小管家吉姆未按要求召开调查委员会来确认争论事实,被罚款12第纳尔。这份记录反映了庄园法庭惩罚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是
( )
A.剥夺自由 B.逐出庄园 C.没收份地 D.处以罚金
8.据中世纪庄园法庭档案的记录可知,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法庭会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由此可见,庄园法庭 ( )
A.审判程序透明规范 B.限制领主阶级特权
C.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D.迫使农奴离开庄园
9.约12世纪,马赛分属于许多子爵。而为了获取自由,市民逐步地从子爵手中购买领地、港口。此后,马赛的管理权基本归市民所有。该材料反映出 ( )
A.用赎买方式获得城市自治权
B.主教肆意对市民进行征税
C.市民们进行武力抗争
D.城市市民有一定的契约精神
10.《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中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与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是 ( )
A.封君封臣制度 B.英格兰的民主政治 C.大学的自治地位 D.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11.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许光亮。这“些许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 )
A.城市的自治 B.行会的出现 C.大学的兴起 D.教会的统治
12.大学获得特权开始于1158年(一说为1155年)。这一年,腓特烈一世接受博洛尼亚大学部分师生的请求,颁布了《完全居住法》。他授予到博洛尼亚学习的学生具有在城市中居住和自由活动的权利。这说明大学 ( )
A.课程设置丰富 B.学生来源广泛
C.发展获贵族支持 D.人文教育兴盛
13.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罗马民法大全》( )
A.实现了男女平等 B.凸显了人文色彩
C.维护了妇女特权 D.内容系统而完备
14.所有19 世纪和20世纪编纂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其很大程度上可视作……罗马法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说明罗马法 ( )
A.确立了后世立法规范 B.改善了奴隶的社会地位
C.稳固了帝国社会秩序 D.推动了法治社会的建设
15.日本列岛很早就有人居住。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最终基本统一了日本的是 ( )
A.大和政权 B.武士阶层 C.大化政权 D.镰仓幕府
16.日本曾以唐朝的货币“开元通宝”为形制模版,铸造了日本的钱币“和同开珎”。对比两枚古钱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古代日本使用唐朝钱币 B.日本革新“以唐为师”
C.日本建立封建制度 D.唐朝曾经攻打日本
17.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 ( )
A.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C.出现土地私有兼并现象
D.开始仿效中国唐朝进行改革
18.倘若依附的主公犯了事被开除,或是主公因财政困难必须削减人手,低级武士们就只能成为失主、失势、失业的浪人,有的甚至成为黑恶势力的打手。这说明日本的武士 ( )
A.宣扬武士道精神 B.推动日本对外侵略
C.强化天皇的权力 D.依靠的是他的主公
19.迈尔斯教授认为,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A.儒略历 B.阿拉伯数字
C. “原子论” D.《罗马民法大全》
20.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 )
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
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
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文字
A.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2分,共40分)
21.[2025 河北石家庄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体现的历史信息。(4分)
材料二
(2)观察上面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简述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首领、天皇、武士集团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并指出武士效忠的对象。(8分)
材料三 646年,日本国内出现了统治危机。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对待其他文明的态度。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6分)
22.九年级某班围绕“封建时代的欧洲”开展大单元作业设计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学习任务。(22分)
任务一 【杰出人物一社会进步】
(1)一组同学搜集了上面两幅杰出人物的图片,请你分别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8分)
任务二 【解读图示一构建单元联系】
(2)二组同学绘制了“封建时代的欧洲”大单元架构图,请你结合上图中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简述当时欧洲的社会状况。(6分)
任务三 【剖析文献一比较归纳】
三组同学收集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的相关资料。请根据上面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城市的复兴和大学的兴起之间的关系。(8分)
答案:
1. A【解析】本题考查基督教。根据“十字架”“《圣经》““巴黎圣母院”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都是与基督教有关的事物。故选A。
2. B【解析】本题考查法兰克王国。根据“克洛维”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克洛维,他皈依了基督教。故选B。
3. A【解析】本题考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根据“这一制度使得西欧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这种关系十分紧密"及所学可知,“这一制度”指的是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这种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故选 A。
4. D【解析】本题考查查理大帝。根据所学可知,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将全国以教区划分,规定每个教区的人民向教会缴纳“什一税”。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故选D。
5. B【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庄园。
6. D【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庄园。根据“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与救济”“我将在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的情况下,为您服务,维护您的荣誉“可知,题干强调的是领主和佃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契约关系。故选D。
7. D【解析】本题考查庄园法庭主要的惩罚手段。根据"对约翰罚款6里拉8第纳尔”“被罚款12第纳尔”并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惩罚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是处以罚金。故选D。
8. C【解析】本题考查庄园法庭的作用。根据“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法庭会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 被罚款”可知,庄园法庭对违反庄园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审理和处罚,说明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故选C。
9. 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自由和自治的取得。根据材料可知,市民通过逐步向子爵购买领地和港口,基本获得了城市的管理权。这体现了市民以金钱赎买的方式来获得城市自治权。故选A。
10. D【解析】本题考查城市自由和自治的取得。根据"<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与法律赐予彼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亨利二世向林肯城颁发特许状,这反映的是城市的自由与自治。故选D。
11. C【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根据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选C。
12. C【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中世纪大学。根据“腓特烈一世”“授予到博洛尼亚学习的学生具有在城市中居住和自由活动的权利”及所学可知,腓特烈一世是贵族,他授予了在博洛尼亚学习的学生于城市中居住和自由活动的权利,说明大学发展获贵族支持。故选C。
13. B【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中对妇女处于特殊情况下的例外规定以及对妇女人身安全的保护,凸显了人文色彩,B正确。当时未实现男女平等,排除A;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民法大全》在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理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基础上,给予了女性特别照顾,彰显了人文关怀,而特权的本质特征则是权力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上,不受监督和制约,排除C;材料仅列出《罗马民法大全》部分条款,无法说明其内容系统而完备,排除D。故选 B。
14. A【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根据“罗马法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及所学可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它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确立了后世立法规范。故选 A。
15. 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日本。根据所学可知,5世纪,大和政权在本州中部兴起,基本统一了日本。故选A。
16. B【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学习唐朝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日本以唐朝的钱币形制为模板,铸造自己的钱币,体现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尊崇,积极学习唐朝,即“以唐为师”。故选 B。
17. A【解析】本题考查幕府统治。根据所学可知,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故选 A。
18. D【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武士。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的武士依靠的是他的主公。故选 D。
19. B【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根据“阿拉伯人几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再传到欧洲”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故选B。
20. D【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根据表格信息及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到西方,又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进行翻译,使这些著作得以保存,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答案及上分解析
献。表格信息体现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故选D。
21.(1)日本与唐朝交往密切;日本积极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2)地位: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武士集团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武士效忠的对象:他主公。
(3)态度:日本面对危机,积极学习、模仿唐朝的制度,针对本国国情进行大化改新,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启示: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优秀之处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并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1}本问考查古代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根据“日本遣唐使统计表”可知,日本与唐朝交往密切。根据所学可知,日本积极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本问考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首领、天皇与武士集团的政治地位和武士效忠的对象。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武士集团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3)本问考查日本对待其他文明的态度。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可知,日本面对危机,积极学习、模仿唐朝的制度,针对本国国情进行大化改新,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2.(1)克洛维:克洛维是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查理大帝: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
(2)政治方面:481年,法兰克王国建立。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须保护封臣。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各教区的人民向教会缴纳“什一税”,教会的势力因此越来越强。800年,查理在罗马加冕,教皇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经济方面:封建时代的欧洲主要以庄园经济为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城市的兴起为欧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并分化,其中,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方面:封建时代的欧洲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出现,教权开始逐渐衰落。而拜占庭帝国作为千年帝国,尽管最终走向了衰落,但其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经验仍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特点:经济中心;争取自由与自治;促进文化繁荣。关系:城市复兴为大学兴起提供基础;大学的兴起推动城市进一步发展。
【解析】(1)本问考查克洛维与查理大帝。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本问考查欧洲封建社会特征。根据“封建时代的欧洲”大单元架构图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展开即可。
(3)本问考查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和大学出现。第一小问:
根据所学可知,城市中大学的兴起不仅为学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还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影响力的扩大。第二小问,根据“巴黎大学的产生与巴黎‘淳朴的民风、有益身心的新鲜空气、丰富多样而价格低廉的食物’有关”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的复兴为大学兴起提供基础;根据“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知,大学的兴起推动城市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