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①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②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③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课程分析:①通过图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分析、说明人口增长不同时期的增长快慢是不一样的;②通过多则阅读材料分别说明并且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即“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③本章节是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和当前社会现实比较接近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图表、阅读材料分析说明人口增长的三种基本模式;阅读部分通过说明不同地区的资料,以此来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形成因素以及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阅读部分也对三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阅读部分的分析,提高读图析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阅读各则材料来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了解多个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从而对人口增长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增长模式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联想到现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保持在自然环境能承载的范围内。
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人口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以及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对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为接下来几章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章节“人口增长模式”有三部分内容:一是“高-高-低”模式;二是“高-低-高”模式;三是“低-低-低”模式。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3.图表分析法、比较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 低及其影响因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熟悉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学习人口发展的规律,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本节内容系统性教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等教学环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世界热点问题,并展示课本图1-1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相关图片及资料
(教师活动)1.介绍世界热点问题;“地球村”的“村民”情况
2.提问:世界人口变化经历哪几个阶段?呈现怎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3.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探究,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J”形曲线图,并由每组成员推荐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1.以世界热点问题来导入本课,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历史上及近年来人口增长的特点
(转承) 人口增长速度有快有慢,可以用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教师讲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及计算
(教师引导)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概念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计算课本资料中埃及、日本两国的自然增长率;
比较两国增长速度快慢(埃及>日本)
合作探究:推导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人口增长的有关概念
下一步讨论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影响因素做好准备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教师提问)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 ①影响人口增长快慢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
②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讨论结果)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熟悉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因素
(转承)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大致有哪些人口发展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下图),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四个阶段
②多媒体展示表格,需要填写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因、分布地区
模式
特征
原因
地区
①
②
③
④
课件35张PPT。1.1 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增长1、分析人口增长的特点和根本原因读图1----1,思考下列问题:1 .横坐标——
纵坐标——
曲 线——一 、人口增长(一)人口增长的特点(趋势)距今时间的远近世界人口总数人口增长的趋势2 .此增长曲线有什么特征? -----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时快时慢,但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增长 (呈“J”形) 一、人口增长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增长情况的因素P3阅读说明哪些因素对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完成活动。完成P5活动,说明什么因素影响人口增长速度。我国目前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二)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经济水平
文化观念
国家政策
自然环境
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一、人口增长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我国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思考:
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受教育程度与人口生育率的关系由图中看出:受教育程度与人口生育率有什么关系?
同等教育水平,农村与城市妇女生育率有何差别?
说明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哪里? 0.930.811、在分组年龄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高或低)
2、在总人口死亡率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因素影响
人口增长速度?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人口年龄构成低高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C人口增长模式图解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图中的棕色区域表示什么?( 3 )( 4 )过渡型“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归纳出生率高低大约以1.5%为界;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低大约以1%为界1、“高高低”模式原始模式原始模式:出生率在3.0以上,死亡率在3.0以上1、“高高低”模式传统模式“高—高—低”模式1、特点是什么?对应哪些具体模式?
2、 “高—高—低”模式主要分布在什么社会阶段?
3、“高—高—低”模式说明当时生产力水平如何?
4、原始型和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区别是什么?2、“高低高”模式“高低高”模式:出生率在2.0左右,死亡率在1.0左右“高—低—高”模式1、特点是什么?对应什么具体模式?
2、主要分布在哪些社会阶段的哪些地区?
3、本模式中死亡率为什么会下降?
4、本模式会带来哪些人口问题?3、“低低低”模式“低低低”模式:出生率在1.5以下,死亡率在1.0以下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等接近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日本等“低—低—低”模式1、特点是什么?对应什么具体模式?
2、主要分布在哪些社会阶段的哪些地区?形成原 因是什么?
3、P7图象分析。4、我国总体属于什么人口增长模式?
在地区上有什么差异?
我国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高高低”模式(原始模式和传统模式)——集中在发达国家“低低低”模式(现代模式)“高低高”模式(过渡模式)——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三 、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的分布 1、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现
代型)。 (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
2、发展中国家多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3、世界整体表现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高-低-高”型 “三低”型建国初到90年代90年代到现在我国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人口少生了3个多亿,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到来各推迟了4年,为控制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国人口仍将以每年800万至1000万的速度递增,人口形势不容乐观。
生 产 力:低
人口增长模式: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一 、人口的增长
1 趋势: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时快时慢,但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增长 (呈“J”形)
2 影响因素:生产力是根本原因
二、 人口增长模式
1 高——高——低(原始、传统型)
2 高——低——高(过渡型)
3 低——低——低(现代型)
三、 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高本节小结2000年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变化出生率高低大约以1.5%为界;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低大约以1%为界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处在哪个人口增长阶段?ABC1234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对应哪种人口年龄结构?ABC123作业认识三角坐标:A0 20 40 60 80 100010001002040608020406080“高---低---高”模式(过渡模式)18世纪
中期以后产业革命使得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起二战后,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至今仍没结束,人口问题严重低---低---低”模式(现代模式)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