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8 05:4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二)牵牛花娃娃
蒲华清
①春天,爸爸带艳艳在阳台上的花槽里撒下一排牵牛花种子。不久,土里冒出绿芽了;又不久,绿芽长成胖胖的绿藤了。爸爸在阳台边拉起一排长绳。
②艳艳问:“爸爸,拉绳干吗 ”爸爸说:“牵牛花藤儿要比赛爬绳呀!”艳艳不信。只见爸爸把藤儿绕上长绳,一条绳一根藤儿,就像一排绿娃娃站在一道道起跑线上。艳艳乐了,忙喊:“预备——爬!”
这是一个 句,把一条条绳上的 比作一排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牵牛花藤儿爬在绳子上的画面。
③绿藤儿一动也不动,爸爸骗人。
④第二天早晨。啊!每根藤儿都向上爬了一段,中间那根最胖的藤儿爬得最快,比旁边的藤儿高出了好长一段。爸爸没骗人。艳艳乐得大声叫:“爸爸,快来看!它们真的在比赛爬绳!”接着,便拍着小手喊:“加油!加油!”
⑤但绿藤儿还是一动也不动。谁也没见它们往上爬。
⑥中午,艳艳放学回家,又见藤儿往上爬了一段。艳艳想:牵牛花藤儿真奇怪,它们为什么总是悄悄往上爬,不让人看见呢
⑦不久,牵牛花藤儿爬上阳台顶了,就像给阳台挂了床绿纱帐;又不久,绿藤儿上长满了红花朵,就像绿纱帐上挂满了密密的红喇叭。
⑧艳艳家的阳台好看极了。
⑨艳艳明白了,牵牛花是一群悄悄做好事的娃娃!
(选自《一分钟床头小故事》,有删改)
1.阅读要素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时间 春天 第二天早晨     不久    
牵牛花的生长状态 种子冒出绿芽,长成胖胖的绿藤     藤儿又往上爬了一段     绿藤儿上长满了红花朵
2.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出作者主要采用的观察方法是   。
3.批注阅读读画横线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优美生动的,并完成批注。
4.读完第⑦自然段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课内外对比阅读。
动物之家
[材料一]
蟋蟀的住宅(节选)
[法国]法布尔/著王大文/译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材料二]
如何搭建一座“昆虫旅馆”
昆虫能够帮助植物授粉、抑制病虫害,在保持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频繁,难免会毁坏昆虫的栖息地,让它们流离失所。搭建“昆虫旅馆”,是我们作为普通人也可以保护、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之一。如果养了花花草草,“昆虫旅馆”里的客人还可以悄无声息地除去“小花园”里的害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甚至居民个体,通过搭建“昆虫旅馆”,吸引这些小生命“入住”。
“昆虫旅馆”搭建的步骤如下:一、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昆虫习性。二、
收集自然废弃物,为搭建做准备。三、根据情况准备工具,如剪刀、胶水。四、制作各种小木箱或小纸箱,填充不同材料。五、加铁丝固定“旅馆”,还可以涂上环保防水涂料。六、将“昆虫旅馆”放置在无风无雨又能照射到阳光的地方。
5.结合材料一,下面四幅蟋蟀住宅工程平面图中,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
A. B.
C. D.
6.阅读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丛草比作   ,突出了蟋蟀住宅   的特点
从“半掩着”“微斜”等词语中,我发现作者   。
7.对比阅读联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
B.材料二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搭建“昆虫旅馆”。
C.两则材料中的“最多”“之一”等词,表达不清晰、不准确。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的小生命的喜爱。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天从地里细细长出来
①早晨,去花坛看二月兰,稀疏几枝,顶着紫红小花苞,未如去年一样繁茂,却见地里长了细细密密的碎米荠,开极细小的白花,纤柔,成片,铺满了狭长的花坛地面。
②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些野草叫碎米荠。大概就是荠菜吧!我想。看它开的花,极似荠菜花。后来见到真正的荠菜,才发现两者的花虽然很像,但是叶子不一样,碎米荠叶片有2~5对扁圆形的小叶,荠菜的叶片则为大头羽状。更明显的是果不同,碎米荠是线形的长角果,荠菜结的果,是心状三角形。
③碎米荠和荠菜,都是春天的信使,它们密密齐齐从地里冒出来,让我知觉,果然是春天到了。仿佛一夜之间,世界被唤醒了,又像被画家的笔泼了一层浅浅嫩嫩的绿颜料,万物从懵懂中苏醒。
④早在半个月前浇水的时候,我发现木槿的枯枝上有许多极小的芽尖冒出。从入冬开始,木槿就掉光了叶子,之后整个冬天就剩几根苍白的光杆儿,我以为它死了,如今看到光杆儿上这些小绿芽,突然有种失而复得的惊喜。
⑤那棵顶天的紫薇树,曾在一月的大雪中银装素裹,不知什么时候,也披了许多细细密密的小叶子,好像忽然间从一个清瘦苍黄的老人转身变成一个活泼跳动的少年,生命的活力,滋滋从这茂密的嫩叶里生发出。
⑥这几天在露台上,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细小的变化,仿佛看到初生的婴儿一天天生长,心也每天跟着鲜活起来。
⑦早晨沿着山脚跑步时,也有新的发现。山石峭壁上,不知什么时候铺开了一层绿毯似的草,纤嫩的草茎簇拥着,从石壁底下比赛似的齐齐往上长,就连水泥扶栏上的铁锈丝上也泛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色,仔细看,原来是缠着的枯藤醒了。
⑧春天,万物悄悄发出微微光泽,然而你若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蹲下来细细观察和感受,很快便会错过这些惊喜。因为它们和时间一样,稍纵即逝。
8.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体现作者连续观察的句子,找出一个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词语。
9.阅读短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
⑴短文第②自然段准确地写出了碎米荠和荠菜的异同点,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⑴   
⑵短文第⑤自然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   ,表达了作者   之情。
10.“铁锈丝”为什么会泛出星星点点的绿色?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纤嫩的草茎长到了铁锈丝上,因此铁锈丝泛出了绿色。
B.铁锈丝在生机勃勃的绿草的映衬下,好像有了绿意。
C.“铁锈丝”其实是枯藤,“绿色”是枯藤长出的绿叶。
D.春天给万物带来了光泽,连铁锈丝也不例外。
11.阅读短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春天从地里细细长出来”的。
12.短文最后说“因为它们和时间一样,稍纵即逝”。结合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阅读实验记录,完成练习。
蚯蚓和垃圾
①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乡下,我发现堆垃圾的泥土里大大小小的蚯蚓特别多。另外,原来堆放菜叶、果皮、纸屑等垃圾的泥土也变成了松软而肥沃的土壤。我不禁想:蚯蚓是否有消化这些垃圾的作用呢?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我做了两组实验。
②做第一组实验时,我精心挑选了一个不透光的盒子,在盒子里堆了三堆土:黑土、黄土和含较多腐殖质的垃圾土。这三种土不仅温度、湿度都相同,而且体积也差不多。然后我将10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进盒子,盖好盒盖,过了15分钟,我发现6条蚯蚓钻进了垃圾土里。通过第一组实验,我知道了蚯蚓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而且在同等条件下,它们更喜欢含较多腐殖质的垃圾土。
③进行第二组实验时,我挖了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土坑,把四壁和底部都用砖头砌实,将菜叶、果皮、废纸等垃圾切细,与少量的垃圾土和水混合后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这两个坑中,在其中一个坑里放了20条大小不同的蚯蚓,而另一个坑里不放蚯蚓,盖上盖子,每隔两天观察一次。第五次观察时,我发现有蚯蚓的垃圾变成了松软而肥沃的土壤,而无蚯蚓的垃圾已经腐烂。第二组实验,让我知道了蚯蚓喜欢从垃圾中吸取营养,能消化人们废弃的部分生活垃圾。
④面对实验结果,我不由萌生了一个念头:现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峻,许多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我们可以用蚯蚓来消化一些生活垃圾,这样既可消除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变废为宝。
13.短文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
A.垃圾土里蚯蚓是否多? B.蚯蚓是否有消化垃圾的作用?
C.蚯蚓喜欢怎样的土壤? D.蚯蚓是以什么为食的?
14.阅读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实验一 有6条蚯蚓钻进了垃圾土里。    
实验二     蚯蚓喜欢从垃圾中吸取营养,能消化人们废 弃的部分生活垃圾。
15.“我”萌生了“用蚯蚓来消化一些生活垃圾”这个念头的原因是什么?
16.读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具体说说你对作者的哪些观察方法特别有感触。请写出自己的感想或获得的启迪。
课外阅读。
____
①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②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草。毛毡草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液,含有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旦飞过来落到毛毡草的叶子上,就会被这种黏液牢牢地粘住。经过1~2个小时,小虫子就被叶子消化吸收了。
③植物还会听音乐! 一位科学家,常常喜欢在花园里拉小提琴,放交响乐唱片。日子久了,他发现园中的花木竟然长得格外茂盛。于是他就开始试验,在一块稻田里,每天播放25分钟的交响乐。一个月以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没有听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要超过 30厘米。
④世界上还有许多奇妙的植物,有能预报地震的山芋藤,有能净化水质的水葫芦,还有会“咬人”的漆树。只要你仔细地观察,就一定会有发现。
17.根据提示,把表格填写完整。
植物名称 奇妙之处
毛毡草 会捕捉飞虫
水稻    
山芋藤    
    能净化水质
漆树    
18.语文要素短文第②自然段中的“这种黏液”的特点是   。
19.根据短文第③自然段的内容判断对错。
①一位科学家发现,听音乐的水稻比没听音乐的水稻长得茂盛。   
②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③听音乐的水稻每一株要高出没听音乐的水稻30厘米。   
20.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1.请用横线画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
阅读理解
红蚂蚁(节选)
法布尔
在一块废墟上,有一处地方是红蚂蚁的山寨。夏天的下午,我时常看见红蚂蚁出征的队伍。 当它们看见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前面的队伍出现一阵忙乱。几只间谍似的红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一队的红蚂蚁仍旧列着队伍蜿蜒不停地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候在荒草的枯叶中若隐若现。
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就长驱直入地进入到小蚂蚁的卧室里,把它们抱出了巢。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让强盗们把自己的孩子抢走。
我再讲一下它们一路上怎样回去的情形吧。
有一天我看见一队出征的红蚂蚁沿着池边前进,那时天刮着大风,许多红蚂蚁被吹落了,白白地做了鱼的美餐。这一次鱼又多吃了一批意外的食物——黑蚂蚁的婴儿。显然红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 我取了一张叶子,截走几只红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这证明它们并不是像蜜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也照旧回得来。
22.语文要素阅读选文第1自然段,完成练习。
①第2句话体现了作者的   (连续 细致)观察。
②作者观察了   时的情形。
23.红蚂蚁是如何出征黑蚂蚁巢穴的? 请将导图补充完整。
24.在选文中,作者两次把红蚂蚁与蜜蜂进行对比,为的是突出(  )
A.蜜蜂的认路本领强。
B.红蚂蚁需要凭借对沿途景物的记忆回家。
C.对红蚂蚁的厌恶之情。
D.昆虫之间巨大的差别。
2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蚂蚁外出为的是掠夺黑蚂蚁的孩子。
B.红蚂蚁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它们分工明确。
C.激战时,黑蚂蚁不是红蚂蚁的对手。
D.无论情况怎么变化,红蚂蚁都不会迷路。
26.阅读《蟋蟀的住宅》和《红蚂蚁》(节选)两篇文章,你从作者法布尔身上学到了哪些观察的方法?
阅读理解
一篱蔷薇
罗瑞花
①春天的头茬阳光,洒遍了村庄。我家屋后,一篱野蔷薇长得格外茂盛。视频讲解
②我来到屋后,发现蔷薇篱笆上竟然抽出了很多还没打花苞的嫩条,好像竹丛的竹笋子一般。我欣喜地折了,把皮一剥就往嘴里放,有点酸,有点甜,有点涩,但青嫩得很,入口嚼几下就化了,这实在是大自然对嘴馋孩子的一丝慰藉。
③太阳是所有花儿的情人。在含苞待放的日子,所有的花儿都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绽放。初夏时节,当蜜蜂嗡嗡地从窗格飞进时,我睁开了眼睛,一股浓郁而甜腻的香味直扑鼻子。我知道,蔷薇花开了! 我翻身起床,趿拉着布鞋往屋后跑。
④呀! 一篱笆的蔷薇花都约上了,都约在昨天晚上一齐开放,谁也不赶早,谁也不甘晚。纯白的,浅粉的,挨挨挤挤,满枝满篱地开了,长长的绿篱上,仿佛一件云裳。饱满润泽的花瓣中,一簇簇的黄蕊在风中招摇,引得蜂嗡蝶舞。我再也忍不住了,摘了一朵又一朵,直到满手满襟。我把一朵朵蔷薇轻轻地放在一个竹筛里,就像把熟睡的白雪公主放入摇篮一样。从菜园边割来一些竹枝,我开始做游戏。
⑤我忙着跟伙伴们用蔷薇和竹枝做花环,戴在头上扮公主,做新娘,彩排我们心中一个又一个的童话。
⑥等我们玩够了,蔷薇花也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过不了多久,透过一根根蔷薇枝,你会看到青青的金樱子已经挂上了。当白露为霜,秋风渐起时,浑身是刺的金樱子,就由青转黄转红了,味道也会从涩入甜。
⑦雪花飘飞,屋前屋后的树木干枯空荡,只有那一篱蔷薇依然青翠稠密,各种虫儿、雀儿躲进蔷薇枝叶之间,在它们的蔷薇山庄亦歌亦食,等待春姑娘的到来。
27.语文要素短文按照   顺序来描写野蔷薇的生长过程。请用波浪线画出能够表现这种顺序的短语。这些短语体现了作者的观察是   (间断的长期而连续的)。
28.认真阅读第②—④段,归纳野蔷薇的特点。
⑴    没打花苞的嫩条,有点酸,有点甜,有点涩,但青嫩得很。
气味 ⑵   
颜色 ⑶   
29.短文第②段中加点的“有点”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蔷薇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
捕蝇蜂
【法】法布尔
①捕蝇蜂喜欢在明亮的阳光下和蔚蓝的天空中选择最轻最松的泥土做它的巢。七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在一片没有树荫的广场上观察它们。
②一只捕蝇蜂突然飞来,毫不犹豫地停在某个地方,这地方在我看来和别处没什么不同。它前足上长着一排排的硬毛,会使你想起一把扫帚、一个刷子或一个钉锚。它用前脚工作,用四只后脚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它先把沙耙起,然后向后拂去,它的动作非常快,使这些连续不断的沙子看上去像流水一样流到七八寸以外的地方。这种沙粒的飞射要维持五分钟或十分钟左右。
③和这些沙粒堆在一起的,还有木屑、腐烂的叶片和其他废料的碎屑。捕蝇蜂把这些垃圾用嘴一一搬掉,这就是它工作的目的。它要使它家门前的沙都是又轻又细的“高级沙粒”,没有任何粗重的杂质。这种清洁工作,它总是在空闲的时候做。譬如,在猎物已经储藏了许多,足够它的孩子们吃一段时间的时候,它没有必要再出去觅食,那么它就会抽出时间来清除垃圾,像一个出色的家庭主妇那样。
31.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捕蝇蜂的巢穴具有(  )的特点。
A.清洁 B.隐蔽 C.平坦 D.宽敞
32.作者描写捕蝇蜂清理沙子和垃圾的动作有   、   、   ,从这些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   。
33.“这种沙粒的飞射要维持五分钟或十分钟左右”中的“左右”一词   (能 不能)删去,因为   。
34.语文要素为了了解捕蝇蜂,作者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从短文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中午;又不久;每根藤儿都向上爬了一段;藤儿爬上阳台顶了
2.连续细致的观察
3.比喻;牵牛花藤儿绿娃娃
4.示例:我仿佛看到了牵牛花藤儿爬满了绳子,像一床绿帐子,上面开满了红花朵,真像仙女的床帐。
【答案】5.A
6.一座门;隐蔽性好;观察十分细致,用词精准,生动地描绘出蟋蟀住宅门口的独特构造与精心打理的状态
7.C
【答案】8.这几天在露台上,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细小的变化,仿佛看到初生的要儿一天天生长,心也每天跟着鲜活起来。细小
9.开极细小的白花;扁圆形的小叶;大头;羽状叶片;线形长角果心状三角形果。;比喻;紫薇树发芽长叶时展露的生机;对植物和大自然的喜爱
10.C
11.①作者将不可触摸的春天化为具体可感的植物,从植物的生长变化中写出春天到来的情状。②作者着眼于植物在春天里细小的变化,通过“细小的白花”“浅浅嫩嫩的绿”等来展现植物在春天进发出的生命力,从而展现出“春天从地里细细长出来”。
12.春天的美好细节很容易被忽略,只有像作者一样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发现自然中短暂而珍贵的美丽。
【答案】13.B
14.蚯蚓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而且在同等条件下,它们更喜欢含较多腐殖质的垃圾土。;有蚯蚓的垃圾变成了松软而肥沃的土壤,而无蚯蚓的垃圾已经腐烂。
15.第二组实验得出了蚯蚓喜欢从垃圾中吸取营养,能消化人们废弃的部分生活垃圾的结论,且现在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峻,许多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
16.我对第③自然段“盖上盖子,每隔两天观察一次”的观察方法特别有感触。“每隔两天”这个数字非常准确,表明作者是在连续观察,这启迪我要向作者学习,养成仔细观察、连续观察的好习惯。
【答案】17.会听音乐;能预报地震;水葫芦;会“咬人”
18.含有很甜的味道和香气,能够牢牢粘住小虫子
19.正确;错误;错误
20.奇妙的植物
21.植物还会听音乐!
【答案】22.连续;红蚂蚁队伍前行
23.几只间谍似的红蚂蚁离开队伍;其他红蚂蚁继续前进闯进小蚂蚁卧室,将小蚂蚁抱出巢;与黑蚂蚁进行厮杀
24.B
25.D
26.要对事物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观察时不仅要仔细看,还要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认真思考,以求解决问题。
【答案】27.时间;画出的短语.春天的头茬阳光;初夏时节当白露为霜,秋风渐起时;雪花飘飞
28.味道;浓郁而甜腻。;纯白的、浅粉的,花瓣中还有一簇簇的黄蕊。
29.不可以去掉。“有点”表示有一些、稍微,说明嫩条酸、甜、涩的味道是淡淡的,如果去掉“有点”,句子对嫩条味道的描述就不准确了,这体现了作者用词的严谨和准确。
30.比喻;纯洁美丽;对蔷薇的无比喜爱和用心呵护
【答案】31.B
32.耙;拂;搬;观察得非常细致
33.不能;“左右”表示约数,如果删去了,捕蝇蜂的动作维持的时间就成了正好五分钟或十分钟,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4.①“这种沙粒的飞射要维持五分钟或十分钟左右。”这句话说明作者的观察持续了很长时间,所以作者知道这种沙粒的飞射维持的时间。②“这种清洁工作,它总是在空闲的时候做。”这句话说明作者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所以知道捕蝇蜂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工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