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峨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三模试题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规定的位置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3.请将第l卷选择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把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以下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1965年5月,云南元谋县发掘出土远古人类两颗门齿化石,经研究鉴定该化石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研究元谋人最可信的依据是( )
A. 史料记载 B. 神话传说 C. 考古发掘 D. 学者推断
2.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 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 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 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 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3.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出土的汉代文物反映了( )
A. 罗马帝国丝织技术领先世界 B.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C. 罗马帝国冶炼技术远高于中国 D. 罗马帝国与汉朝官方交流频繁
4. 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下列选项中的史实能够体现出这一特点的是( )
A. 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
B. 新罗仿唐朝制度日本派遣使节来华
C. 唐朝诗歌黄金时期长安国际性大都会
D. 唐朝石窟成就斐然唐朝风气兼容并包
5.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以上史实表明当时( )
A. 海外贸易迅速兴起 B.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耕地面积大幅增加
6.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B.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7. 明长城的城墙,有的是用石块垒砌成石垛墙,有的是利用险峻山岭作为屏障的山险墙,还有的是将崇山峻岭加以劈削而成的劈山墙。据此可知,长城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是,长城体现了( )
A. 古代军事工程的坚固性 B. 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C. 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精神 D. 明清时期政治上趋于稳定
8.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 君主专制 B. 经济发展 C. 思想控制 D. 边疆管理
9. 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 )
A. 左宗棠收复新疆→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B. 廊坊阻击战→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
C. 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D. 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10.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
A. 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B. 推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政府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1. 1921年9月,经过沈定一等共产党人的努力,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反抗地主压迫等斗争。这体现了( )
A.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B. 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C.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12.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是( )
①宣传变法思想 ②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③开国大典 ④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A.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B.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 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D.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13. 报纸是准确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如图的报纸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出版的,它可能报道的事件是( )
A. 日军攻陷南京 B. 淮海战役爆发 C. 南京大屠杀 D. 解放军占领南京
14. 毛泽东将这次会议誉为“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胜利——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党的团结的胜利,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伟大的胜利;团结——全党在毛泽东旗帜下伟大团结。胜利加强了团结,团结取得新的胜利。这一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15. 20世纪50年代,对于昆明人来说是一个难忘而令人激动的时期,这段时期,昆明建成了以黑色冶金为中心的安宁工业区;以海口兵工厂、光学仪器厂为中心的海口工业区;以机械制造为中心的茨坝工业区和综合性的马街工业区。这一时期与取得这些成就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6. 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材料说明八大( )
A. 科学分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B. 提倡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 始终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 认为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17. 我国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取得了如图中的重大科技成果。我国取得以下成果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B.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8. 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立一部新法律——“成文法”,使罗马共和国的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件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武断和专横”。这部“成文法”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罗马民法大全》
19.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被人们视为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人权文献。这些文献的颁布体现出的社会潮流是( )
A.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 确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D. 争取民族解放独立
20. 14世纪中叶开始的这场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革命风暴。这场运动是(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早期殖民掠夺 D. 启蒙运动
21.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消费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其中“动力的革命”和“运输的革命”分别指( )
A.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火车的发明
B. 电力的广泛应用;火车的发明
C. 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的发明
D.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汽车的发明
22. 它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由此可知,这一“武器”是( )
A. 牛顿力学体系 B. 人文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进化论
23.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过程 D. 意义
24. 下列是李老师以“资本主义发展”为大概念绘制的时间轴中的一部分,据此可知,③处应为( )
A. 资本主义的时代曙光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资本主义的危机与应对
25. 下表是历史老师上完课后,给同学们推荐课后阅读书单。据此推断,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应是( )
1.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3年版
2.顾章义:《崛起的非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3.徐世澄主编:《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王树英:《世界民族·第五卷·亚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A.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C.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26题10分,27题16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2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智慧,推动了中华民族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篇章 内容
制度 分封制;郡县制;科举取士制度;三省六部制
科技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医药学 《黄帝内经》;扁鹊;张仲景;华佗;《本草纲目》
史学 《史记》;《资治通鉴》
书法 《兰亭集序》;胡昭;《颜氏家庙碑》;《九成宫醴泉铭》
建筑 都江堰;灵渠;大运河;明长城;紫禁城
绘画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步辇图》;《清明上河图》
人物 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鉴真;玄奘;郑和
民族关系 张骞通西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任选一个篇章,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字数不少于120字)
27. 以下是九年级(1)班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开展的主题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探究一: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个阶段
(1)任务一:请参照其他示例写出“制度阶段”代表事件(任写一例即可),并简要介绍这一事件。
探究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图1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图2辛亥革命后剪辫子 图3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2)任务二:请根据以上照片资料,概括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的主要变化。
探究三:中国的近代化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
萌芽——战争第一次给中国人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传统民族观念的破除以及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和屈辱意识产生。
初步觉醒——北洋舰队的覆没不仅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而且再一次深深地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初步觉醒。
意识升华——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催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全面高涨——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已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中华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摘编自韩震、章伟文等《中国的价值观》
(3)任务三:根据材料,请简要分析近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的共同原因。
28. 以下是九年级(3)班同学围绕“弘扬革命文化”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使用的几则材料。请你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走进革命遗址
北大红楼 简介:北大红楼同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百余年前,红色序章在这里揭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海会址 简介:
材料二:解读历史资料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它)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摘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唱响红色歌曲
序号 节目歌单 歌曲创作的历史时期
1 《义勇军进行曲》 A
2 《黄河大合唱》
3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B
4 《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 《领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撰写一个简介。
(2)材料二反映出毛泽东等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造的什么局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成功创造这一局面的主要经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A、B两处歌曲创作的历史时期补充完整。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自媒体要制作一系列以“通过二战看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为主题的短视频,请你帮助这家媒体完善短视频设计过程中的相关素材和思路。
材料一:【文字素材】
序列 主题 涉及到的部分历史事件
素材1 摇摇欲坠的世界经济 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
素材2 东西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广田弘毅组阁
素材3 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闪击波兰、突袭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
素材4 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 ①
素材5 ②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美英等盟国军队登陆法国诺曼底、召开雅尔塔会议
素材6 战争的反思与战后的世界 联合国的成立、美苏两极的较量
材料二:【图片素材】
(1)如果要揭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我们可以选择材料一中的哪个素材进行呈现?请说出你的理由。
(2)为了短视频叙事的完整性,请你将①②补充完整。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完成这一短视频的解说词。
参考答案
1-10:CABAB CBADA
11-20:CCDCC ABBCA
21-25:ACDDD
26.题目: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论述: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认为“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培养弟子三千,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他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为后世治国理念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借鉴。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家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总之,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和高尚品质。
27.(1)事件:戊戌变法。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应谋求制度变革。1898年,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等。但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是中国进行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探索的开端。事件:辛亥革命。简要介绍:1911年在同盟会反清革命思想影响下,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积极谋划起义。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社会陋俗有所革除,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新式交通工具传人中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加剧,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高涨;国民观念的不断进步等。
28.(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起点。
(2)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拥有中国工农红军这支革命意志坚定的军队;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与敌人开展斗争;在全国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革命武装。
(3)A:抗日战争时期。B: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29.(1))素材:素材1。理由: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刺激德、意、日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2)①: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②: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
(3)题目:珍爱和平、远离战争。解说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之巨、破坏之大、伤亡之重、影响之深,在人类历史上占据空前位置,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战争创伤。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表明,国际正义力量的聚合是制止大战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坚定和平理念,增强忧患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