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4.1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4.1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07 13:11:16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2.运用案例和图片材料,学会辩证分析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3.运用案例和图片材料,培养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倡导“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学习策略】案例分析法
【课前调研】
在去过的旅游景区中,你最满意哪一旅游景区的环境?说说你旅游时的感受?在旅游中,你看到了哪些不文明的行为或不尽人意的地方?谈谈你的看法?教师收集相关问题的答案,提前收集相关的景点分布图和景观图。
【课堂活动】
探究活动1:阅读材料,说明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材料:浙江千岛湖
千岛湖,是一个年轻的湖。她是1959年为建造新安江水电站筑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泱泱573平方公里之广的千岛湖水平均水深34米,透明度可达7米。
原来的千岛湖叫排岭,已经被水湮没在湖底了,现在之所以叫千岛湖,是因为那些原来的山丘被水湮没了,成为孤岛。森林面积达448平方公里,茂密的森林净化了千岛湖一流的大气环境,植被良好,水土流失很少,生态旅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探究活动2:根据下列材料,探究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甲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乙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还有哪些?
材料二:小兵在海南旅游时,面对色彩美丽的珊瑚礁怦然心动,决定购买一些带回给亲朋做纪念。对他的这种做法,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图3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1)阅读材料,说明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行为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
(2)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什么是旅游环境容量?
(3)请提出更好的办法解决长城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典型例题】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1)环北冰洋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加以分析。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旅游环境容量有什么关系?试结合材料分析。
(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环北冰洋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
探究活动3:实战演练—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 云雾山为亚热带丘陵地区一佛教名山,山青水秀,云雾缭绕,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图4为“云雾山景区示意图”,读图完成有关问题。
(1)景区管理处欲在A处填湖造地,修建一大型野味餐馆,突出山林地区的饮食特色。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
(2)景区管理处欲在云峰主要景点上即B、C两地建一索道,以方便游客。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
(3)由于雾峰景区交通不便,又有D、E间的一段危险的山路,游人一直稀少。景区管理处规划了一条A、F间的盘山公路,为此需砍伐大批千年古树。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
请你对解决雾峰景区交通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 。

【知识构建】
【拓展阅读】扬州旅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一、扬州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条件
扬州市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环境良好,具有优秀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产业要素,可以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业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具有明显的社会、自然和历史等优势。
(一)社会经济环境与旅游资源
扬州是我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教育等在省内也位居前列。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开放形象,不仅可以发展一般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还具有开发商务旅游、专项旅游等要求较高的旅游形式的条件。
(二)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
扬州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水网纵横,自然风光、田园风光优美。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为度假旅游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省级森林公园等无工业污染、无城市喧闹、具有大面积的绿色氛围和自然野趣的旅游地,具有开展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旅游形式的条件。
(三)人文环境与旅游资源
扬州是中国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众多。扬州旅游体现着历史的延续,自春秋、而汉唐、再明清、而至今,脉络完整清晰,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基础设施与旅游资源
发达的交通缩短了扬州与其他省市旅游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此外,一些交通设施作为旅游资源正在进行开发。在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旅游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二、影响扬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影响扬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1、人口众多,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造成结构性污染和资源破坏性开发,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仍然存在,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2、旅游地居民和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3、对市场发展变化的应对措施滞后;
4、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旅游区或旅游地域开发深度不够,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短、旅游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不高;
5、部分旅游区(点)开发文化层次较低,品位不够;
6、扬州各地旅游发展差异日益突出,不利于旅游业的总体发展。
第四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2.运用案例和图片材料,学会辩证分析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3.运用案例和图片材料,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引导学生“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情况,本课重点是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问题:在去过的旅游景区中,你最满意哪一旅游景区的环境?说说你旅游时的感受?在旅游中,你看到了哪些不文明的行为或不尽人意的地方?谈谈你的看法?教师收集相关问题的答案,提前收集相关的景点分布图和景观图。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相关调研
设置问题:在去过的旅游景区中,你最满意哪一旅游景区的环境?说说你旅游时的感受?在旅游中,你看到了哪些不文明的行为或不尽人意的地方?谈谈你的看法?你觉得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回答。
让学生有意识了解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第82页,了解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①展示浙江千岛湖相关图片
问题1:为什么千岛湖能成为人们向往的景区?为什么能成为农夫山泉的水源地?在你去过的城市中或景区,哪些景区的环境让你印象深刻。
②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答案作出正确评判。
③投影展示案例,讨论为什么说“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①自主归纳总结
②讨论后交流发言
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协作能力。
材料:浙江千岛湖
千岛湖,是一个年轻的湖。她是1959年为建造新安江水电站筑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泱泱573平方公里之广的千岛湖水平均水深34米,透明度可达7米。
原来的千岛湖叫排岭,已经被水湮没在湖底了,现在之所以叫千岛湖,是因为那些原来的山丘被水湮没了,成为孤岛。森林面积达448平方公里,茂密的森林净化了千岛湖一流的大气环境,植被良好,水土流失很少,生态旅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内容解析]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环境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质量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环境决定旅游地的形象和竞争力。
原因:良好的旅游环境可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提供良好的旅游氛围,满足游客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等。
探究活动2: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①分组,布置任务:全班可分为4-6个小组,每组成员之间交流并讨论材料中体现出的问题。
②投影展示学相关材料等
③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归纳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①学生分组讨论
②组间竞赛抢答
③学生提问,或质疑
对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进行准确评价和归纳。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探究活动2:根据下列材料,探究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甲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乙图反映的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还有哪些?
材料二:小兵在海南旅游时,面对色彩美丽的珊瑚礁怦然心动,决定购买一些带回给亲朋做纪念。对他的这种做法,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图3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1)阅读材料,说明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行为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
(2)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什么是旅游环境容量?
(3)请提出更好的办法解决长城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答案: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不赞成。购买珊瑚礁,会导致对珊瑚礁的大量开采,从而破坏近海生态系统和环境; (1)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2)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量。(3)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开源”即实行分流,增加淡季的吸引度,同时可以和周边的景区合作,做到客流的协调。“节流”是控制客流量,如在饱和状态下,可实行分批放客或者限时游览,在旅游旺季可以实行门票预订等。
[内容解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
破坏旅游环境及生态平衡,危害旅游区居民和旅游者
对生物的危害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迁徙路线
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对地表环境、自然资
源的破坏
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的建设
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对传统社区文化的
破坏  
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
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城市化问题
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
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密、交通拥挤
【典型例题】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1)环北冰洋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加以分析。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旅游环境容量有什么关系?试结合材料分析。
(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环北冰洋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
答案:(1)自然环境:破坏地表环境、动物栖息地被占据等。社会环境:对当地文化产生冲击。
(2)环北冰洋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游客流量在有些地区超过环境容量,易产生旅游环境问题。
(3)环境立法,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保教育,禁止违法建筑等。
探究活动3:实战演练—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①分组,布置任务:全班可分为4-6个小组,每组成员之间交流并讨论案例中的问题。
②投影展示案例:“云雾山”案例等
③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归纳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①学生分组讨论
②组间竞赛抢答
③学生提问,或质疑
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运用旅游规划的相关知识对景区进行合理规划,确保部队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培养学生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意识。
材料 云雾山为亚热带丘陵地区一佛教名山,山青水秀,云雾缭绕,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图4为“云雾山景区示意图”,读图完成有关问题。
(1)景区管理处欲在A处填湖造地,修建一大型野味餐馆,突出山林地区的饮食特色。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
(2)景区管理处欲在云峰主要景点上即B、C两地建一索道,以方便游客。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
(3)由于雾峰景区交通不便,又有D、E间的一段危险的山路,游人一直稀少。景区管理处规划了一条A、F间的盘山公路,为此需砍伐大批千年古树。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
请你对解决雾峰景区交通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 。
[内容解析](1)不赞同(反对)。野味餐馆的建设:①会导致背景环境的破坏,造成“视觉污染”;②会诱使当地居民或不法分子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滥砍滥伐林木,导致生态破坏,造成生物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③造成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河流洪峰的功能下降,导致洪涝灾害频发。
(2)不赞同(反对)。索道的修建会导致背景环境的破坏,造成“视觉污染”;来此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欣赏沿山路至云峰顶的景点,乘缆车直达云峰峰顶,无法仔细欣赏沿途各景点。
(3)不赞同(反对)。因修公路而砍伐大量的千年古树,一会破坏景区环境,加剧景区的自然灾害,并导致景区物种的减少;二因大批千年古树被伐,会直接影响景区的游览价值,降低景区的旅游质量。
建议:开辟水路,从A处乘船至D处;在D、E之间修建索道,乘缆车从D处至E处。这样既可欣赏从A处至D处的山水风光,又避开了D、E之间的危险山路。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
总结
①设问: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②总结: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内容。
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
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略

新授课
4.1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课时)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旅游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环境的破坏都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造成的
B.旅游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些人缺乏环境意识
C.旅游资源具有重复使用性,不会出现退化和破坏
D.目前,旅游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并不突出
2.有关旅游活动的规模与环境的承载量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②如果旅游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 
③旅游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④旅游资源的规模与环境的承载量没有什么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关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应大力发展
B.旅游活动规模越大,环境效益越好
C.旅游活动既产生“三废”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D.旅游活动是一种消遣娱乐活动,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4.有关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5.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A.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
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二、综合题
6. 图1 为“江西婺源旅游景点分布图及徽派民居图”。该区旅游线路主要有三条:北线(婺源—思溪延村—彩虹桥—理坑村—灵岩—卧龙谷)、西线(婺源—文公山—赋春古城—鸳鸯湖)、东线(婺源—李坑村—上下晓起村—江湾—江岭梯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婺源拥有“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其最佳观赏季节是_________。徽派民居具有较高的________价值与________价值。
(2)节假日到婺源“自驾游”的游客多来自江浙沪,从交通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
(3)与北线、西线相比,东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有________。
(4)节假日期间, 婺源景区游客众多,形成“爆棚”现象,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有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1.B 2.A 3. C  4.D 5. C
6.(1) 春季 美学、历史文化、经济
(2) 节假日高速公路免收过路费 ;路程较近 ;公路交通网完善 ;江浙沪经济发达,私家车拥有量高
(3) 离高速公路、省道较近,交通通达度高;景点集聚状况好;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地域组合状况好 。
(4) 产生安全隐患;破坏旅游等基础设施;扰乱社会秩序
课件11张PPT。新授课 选修3 第四单元 4.1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现场调研在去过的旅游景区中,你最满意哪一旅游景区的环境?说说你旅游时的感受?在旅游中,你看到了哪些不文明的行为或不尽人意的地方?谈谈你的看法?学习目标了解旅游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运用案例和图片材料,学会辩证分析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运用案例和图片材料,培养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倡导“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一、环境旅游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说明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千岛湖,是一个年轻的湖。她是1959年为建造新安江水电站筑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泱泱573平方公里之广的千岛湖水平均水深34米,透明度可达7米。
原来的千岛湖叫排岭,已经被水湮没在湖底了,现在之所以叫千岛湖,是因为那些原来的山被水湮没了,成为孤岛。森林面积达448平方公里,茂密的森林净化了千岛湖一流的大气环境,植被良好,水土流失很少,生态旅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活动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活动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小兵在海南旅游时,面对色彩美丽的珊瑚礁怦然心动,决定购买一些带回给亲朋做纪念。对他的这种做法,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活动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阅读材料,说明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行为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
(2)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什么是旅游环境容量?
(3)请提出更好的办法解决长城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典型例题】 材料 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1)环北冰洋地区发展旅游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加以分析。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旅游环境容量有什么关系?试结合材料分析。
(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环北冰洋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活动3:云雾山为亚热带丘陵地区一佛教名山,山青水秀,云雾缭绕,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图4为“云雾山景区示意图”,读图完成有关问题。(1)景区管理处欲在A处填湖造地,修建一大型野味餐馆,突出山林地区的饮食特色。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
(2)景区管理处欲在云峰主要景点上即B、C两地建一索道,以方便游客。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
(3)由于雾峰景区交通不便,又有D、E间的一段危险的山路,游人一直稀少。景区管理处规划了一条A、F间的盘山公路,为此需砍伐大批千年古树。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
请你对解决雾峰景区交通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 。课堂评估活动:绘制概念图反思:收获与疑问……11重点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