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探究学案
课题 15.2 画轴对称的图形(第1课时) 单元 第十五章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重点 画轴对称图形.
难点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思考】 1.说一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2.怎样画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新知探究 本节课来研究: 本节我们利用轴对称的定义,并结合轴对称的性质,可以画出与已知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并进一步解决有关的问题。 思考:已知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归纳: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______组成.对于一些规则的几何图形,与画平移后的图形类似,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______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_______,就可以得到与原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例: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 l ,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图形. 分析:△ABC由三个顶点的位置确定,只要分别画出这三个顶点关于直线l的__________,连接这些对称点,就能得到要画的图形. 画法:如图所示. (1)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O,在垂线上截取 OA′=_____,_____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2)同理,分别画出点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____,____; (3)连接A′B′,_____,C′A′,则△A′B′C′即为所求. 想一想:为什么点A′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归纳: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 (1)找(在原图上找____点); (2)画(画各特殊点关于对称轴的______点); (3)连(顺次______对称点).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练习】 必做题: 1.如图,将各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2.下列图形中,不能由其中一部分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是( ) 3.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网格中与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一共有( ) A.2个 B.3个 C.5个 D.7个 选做题: 4.如图,AB左边是计算器上的数字“5”,若以直线AB为对称轴,那么它的轴对称图形是数字____. 【综合拓展类练习】 5.如图,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各组图形中,其中一个能由另一个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是( ) 2.下列图形中,点P与P′关于直线MN对称的图形是(  ) 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上下两边中点连线向右折叠成第二个图形,再沿左右两边中点的连线向下折叠成第三个图形,然后沿左上角的平分线向右上折叠成第四个图形,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剪去一个钝角三角形.最后把纸片全部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选做题: 4.如图,,为内一点. (1)分别作出点关于的对称点,(不写作法); (2)求证: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3)若,则的长度为______. 【综合拓展类作业】 5.如图,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列图中画出所有这样的△DEF.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15.2 画轴对称的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轴对称”的第二小节第一课时,承接上一节“轴对称的性质”,是对轴对称定义和性质的实际应用,也为后续学习等腰三角形、图形变换综合应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从知识逻辑来看,本节课将“轴对称”从“概念认知”转向“操作实践”,通过“画对称图形”的过程,让学生深化对“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点连线”这一核心性质的理解;从技能培养来看,画轴对称的图形是初中阶段“图形变换”作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升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平移、旋转作图提供方法参考.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对直观、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接受度更高.教材中“折纸画脚印”的实例,能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符合其思维特点;但对于“为什么画特殊点就能确定整个图形”的抽象逻辑,需要借助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动态展示,即逐步呈现点→线段→图形的对称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学习目标教师活动1: 师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学生活动1: 学生齐声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活动意图说明: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环节二:新知导入教师活动2: 问题: 1.说一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答案: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怎样画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答案:任意找一对对称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导言:利用轴对称的定义,并结合轴对称的性质,可以画出与已知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并进一步解决有关的问题.学生活动2: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对称轴的方法,为画轴对称的图形做好铺垫环节三:新知讲解教师活动3: 思考:已知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预设:可以通过折叠画出与一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演示:在一张半透明的纸的左边,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可以得到与左脚印对称的右脚印. 讲解: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归纳:已知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一些规则的几何图形,与画平移后的图形类似,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 (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与原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一些规则的几何图形,与画平移后的图形类似,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 (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与原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例: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 l ,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图形. 分析:△ABC由三个顶点的位置确定,只要分别画出这三个顶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能得到要画的图形. 画法:如图所示. (1)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O,在垂线上截取OA′=OA,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2)同理,分别画出点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 (3)连接A′B′,B′C′,C′A′,则△A′B′C′即为所求. 追问:想一想,为什么点A′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归纳: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 (1)找(在原图上找特殊点); (2)画(画各特殊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3)连(顺次连接对称点).学生活动3: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作图解答,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之后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逐步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已知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的方法,然后通过例题归纳画轴对称的图形的步骤,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环节四:课堂小结教师活动4: 问题:本节课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4: 学生积极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课题:15.2 画轴对称的图形(第1课时) 一、方法 二、步骤教师板演区学生展示区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练习】 必做题: 1.如图,将各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答案: 2.下列图形中,不能由其中一部分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是( ) 答案:C 3.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网格中与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一共有( ) A.2个 B.3个 C.5个 D.7个 答案:B 选做题: 4.如图,AB左边是计算器上的数字“5”,若以直线AB为对称轴,那么它的轴对称图形是数字____. 答案:2 【综合拓展类练习】 5.如图,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答案:如图所示,△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各组图形中,其中一个能由另一个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是( ) 答案:C 2.下列图形中,点P与P′关于直线MN对称的图形是(  ) 答案:D 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上下两边中点连线向右折叠成第二个图形,再沿左右两边中点的连线向下折叠成第三个图形,然后沿左上角的平分线向右上折叠成第四个图形,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剪去一个钝角三角形.最后把纸片全部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B 选做题: 4.如图,,为内一点. (1)分别作出点关于的对称点,(不写作法); (2)求证: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3)若,则的长度为______. 解:(1)如图所示. (2)证明:如图,连接. 点关于的对称点分别是 . , , ,即,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 【综合拓展类作业】 5.如图,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列图中画出所有这样的△DEF. 答案: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依托教材“折纸画脚印”实例和例1的三角形作图步骤,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绘制原理,多数学生能掌握“画特殊点对称点再连线”的基本方法,达成“作出简单对称图形”的目标.但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用轴对称性质解释作图合理性”理解不足,回应“为什么A'是A的对称点”时多依赖步骤记忆而非性质推导;同时,针对“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仅依托教材练习缺乏拓展,导致学生迁移应用能力未充分锻炼.后续需结合教材“想一想”追问深化性质理解,补充基于教材的实际问题变式,平衡操作技能与性质应用的教学比重,提升学生逻辑思维与应用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第十五章 轴对称
15.2 画轴对称的图形
(第1课时)
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1.说一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怎样画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任意找一对对称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利用轴对称的定义,并结合轴对称的性质,可以画出与已知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并进一步解决有关的问题.
思考:已知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可以通过折叠画出与一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在一张半透明的纸的左边,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可以得到与左脚印对称的右脚印.
P
P′
l
对称轴
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一些规则的几何图形,与画平移后的图形类似,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 (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与原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
已知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例: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 l ,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图形.
B
A
C
l
分析:△ABC由三个顶点的位置确定,只要分别画出这三个顶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能得到要画的图形.
B
A
C
l
A′
O
画法:如图所示.
(1)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O,在垂线上截取OA′=OA,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想一想,为什么点A′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例: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 l ,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图形.
B
A
C
l
A′
B′
C′
O
画法:如图所示.
(1)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O,在垂线上截取OA′=OA,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2)同理,分别画出点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
(3)连接A′B′,B′C′,C′A′,则△A′B′C′即为所求.
例: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 l ,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图形.
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
(1)找(在原图上找特殊点);
(2)画(画各特殊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3)连(顺次连接对称点).
【知识技能类练习】必做题:
1.如图,将各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2.下列图形中,不能由其中一部分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是( )
【知识技能类练习】必做题:
C
【知识技能类练习】必做题:
3.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在网格中与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一共有( )
A.2个 B.3个 C.5个 D.7个
B
【知识技能类练习】选做题:
4.如图,AB左边是计算器上的数字“5”,若以直线AB为对称轴,那么它的轴对称图形是数字____.
2
【综合拓展类练习】
5.如图,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画轴对称的图形
找
画
连
方法
步骤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下列各组图形中,其中一个能由另一个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是( )
C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2.下列图形中,点P与P′关于直线MN对称的图形是(  )
D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上下两边中点连线向右折叠成第二个图形,再沿左右两边中点的连线向下折叠成第三个图形,然后沿左上角的平分线向右上折叠成第四个图形,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剪去一个钝角三角形.最后把纸片全部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B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4.如图,,为内一点.
(1)分别作出点关于的对称点,(不写作法);
(2)求证: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3)若,则的长度为______.
解:(1)如图所示.
(2)证明:如图,连接.
点关于的对称点分别是
.
,
,
,即,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综合拓展类作业】
5.如图,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列图中画出所有这样的△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