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06 18:1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5——2016学年绥滨一中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项选择题:(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
1.“数声钟鼓报黄昏,瞻仰神工千古存。玉垒照看川岁月,金堤抱负蜀乾坤。重书禹贡追先圣,长遗尧封泽后昆。约束岷江东逝水,休惊岸左二王魂。”诗中描写的是
A.隋朝大运河
B.汉代六辅渠
C.战国都江堰
D.宋代高转筒车
2.下图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D.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3.“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春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A.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
B.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
C.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
D.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
4.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5.“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撕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7.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 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这种现象最早得到解决是
A.明清时期广泛使用黄金、白银
B.元代货币制度的变化
C.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开始用作货币
9.李莽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  )
A.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B.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
C.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
D.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
10.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是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B.“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C.“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D.“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11.“各种圈养的动物,尤其是马、牛和羊,是东半球的一个重要贡献。美洲大陆没有可与之媲美的动物,那里的美洲驼和羊驼价值较小。东半球的谷类植物也很重要……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从这一叙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美洲的发现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为单向性
B.人类及动植物的混合主要表现为单向性
C.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利大于弊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物种混合
12.15~16世纪,欧洲人为了寻找新的商道,不断探索未知地理。下图中箭头所示航路的开辟者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13.下图是两个国家的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个国家应该是
A.葡萄牙、西班牙
B.葡萄牙、荷兰
C.英国、西班牙
D.荷兰、英国
14.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建筑材料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15.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伦敦 B.北京 C.莫斯科 D.东京
16.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18.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中1912—1919年间中国第一、第二大工业分别是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造纸业和烟草业
C.火柴业和榨油业
D.钢铁业和煤炭业
19.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
“胜利燦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
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20.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21.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宣传画是历史的形象记录。下边一组画作反映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斐然
B.“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文革”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D.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振兴
2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加速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格局解体
B.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C.联合国职能的加强
D.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
24.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25.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
①两极格局下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②美苏结束了“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下图是“中国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徽标,这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
27.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革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28.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写道:“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穿着单调一律……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
①经济全球化影响 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③改革开放 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29.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在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30.下表为某国际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组织是(

年份
援助战略
主题展开
2002
农村/农村社会向城镇/工业社会转型
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问题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
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向市场经济转型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31.某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征,该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互利共赢、各方获益的成功模式。该组织应是下图所示的
32.同学们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以下图片。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两级格局的解体
B.欧盟成立
C.科技革命
D.经济全球化
33.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

A.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C.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34.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于模式二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二、材料解析题(35题17分,36题15分)
35.(17分)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及其作用。(8分)
材料二
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接扣除;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
(2)有人据材料二得出结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5分)
材料三,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福利制度的认识。(4分)
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正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号称“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80年代。
材料三
克里姆林宫的“一降”“一升”
请回答:
(1)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4分)
(2)苏联人民讥讽勃列日涅夫“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在克里姆林宫的“一降一升”的原因有哪些?(4分)
(4)材料三的两幅图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2分)为什么
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
www.
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
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