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案例
《聊斋志异 香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2、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3、了解文章的结构及层次大意 4、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2。《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3。《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4。《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三、文本探究。(一)梳理文意,把握情节开 端(1):相恋发 展(2--3):相别高 潮(4--5):魂归结 局(6):殉情(二)探讨: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参考:①对作者而言,希望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
②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三)思考: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体现的?参考: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 ”;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 香风洋溢”。(四)小说主题
作者以崂山下清宫为背景,通过胶州黄生与宫中白牡丹花仙的爱情故事,歌颂了人世间最纯洁的爱情。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小说《王六郎》,结合蒲松龄的创作特色,谈谈你的感受,写一篇鉴赏文字,题目自拟,不少300字。
五、板书设计
情节 开 端(1):相恋
发 展(2--3):相别高 潮(4--5):魂归结 局(6):殉情
人物: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课件31张PPT。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学习目标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 代 家。字 ,一字 ,别号 ,世称 。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 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虐、豪强的横行霸道、民生的痛苦无奈,在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2. ??? 蒲松龄19岁进学,文名日起,却屡应乡试不中,断绝了功名之路。他饱受考试的折磨,一次次名落孙山,沮丧、悲哀、愤懑不仅倾注于诗词里,也假谈鬼说狐发泄出来。??? 3. ??? 《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4.??? 这类故事大约是由于立意在于劝诫,这类篇章多数是直写现实人生,少用幻化之笔,而且是以现实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美刺的原则。艺术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创作意图 《聊斋自志》说: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神鬼狐妖虚幻世界人妖恋人鬼恋人仙恋音乐欣赏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轻松3分钟音乐欣赏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轻松3分钟花仙系列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而《香玉》和《黄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香玉
探究一:
梳理文意,把握情节(参照注释,了解梗概) 情节结构开 端(1): 相恋
发 展(2--3):相别
高 潮(4--5):魂归
结 局(6): 殉情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随——【元】元好问 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局虽震撼人心,但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探讨二:参考: ①对作者而言,希望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 ②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的愿望。 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 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 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体现的?思考三:物性和人性的完美结合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参考: 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 ”;花枝摇曳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花香扑鼻,则“ 香风洋溢”。小说主题 作者以崂山下清宫为背景,通过胶州黄生与宫中白牡丹花仙的爱情故事,歌颂了人世间最纯洁的爱情。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小说《王六郎》,结合蒲松龄的创作特色,谈谈你的感受,写一篇鉴赏文字,题目自拟,不少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