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 第三节 海陆变迁-资源套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 第三节 海陆变迁-资源套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07 22:55:16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海陆变迁》习题
一、选择题
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
A.日本 B.俄罗斯 C.美国 D.加拿大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7.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8.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9.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
A.碰撞 B.张裂 C.分裂 D.隆起
10.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二、读图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完成下列要求: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 大板块。它们是: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 着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 现象。
(3)板块与板块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 和 。
2.读下图,回答:
(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和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的相应的位置上。
(2)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_ 板块的接触地带。
(3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参考答案:
一、1.A 2.B 3.B 4.B 5.A 6.B 7.C 8.B 9.A 10.A
二、1.(1)六 亚欧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洲 美洲 南极洲
(2)运动 碰撞或张裂 (3)交界 火山 地震
2.(1)略 (2)亚欧 印度洋 南极洲 美洲 (3)环太平洋

《第三节 海陆变迁》习题
1.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山中岩石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形抬升
B.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
C.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
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产生的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产生的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
3.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板块内部比较活跃,交界地带比较稳定
B.红海正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
C.地中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将会成为新的海洋
D.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的下方,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4.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有(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5.新西兰南北二岛形成的原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彼此张裂
D.南极洲板块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之下,印度洋板块受挤上拱
6.以下叙述中,与大陆漂移说不相符合的是( )
A.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
B.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C.大陆漂移说认为现在的大陆不会再发生移动
D.大陆漂移说是通过研究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性后提出来的
7.促使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的两个相互碰撞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 D.美洲板块和亚洲板块
8.读下面二则消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消息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化石。
消息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1)二则消息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息一说明地表形态如何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预言:几千年后,红海将扩大,地中海将消失。试用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学说来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
1.D 2.D 3.D 4.A 5.B 6.C 7.B
8.(1)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着
(2)海陆变迁中由海洋变为陆地 海陆变迁中由陆地变为海洋
9.由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都在不断地运动,使得亚洲和非洲的之间距离在不断扩大,欧洲和非洲的距离在不断地缩小。因此,红海在不断扩张,将会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将会逐渐消失。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看图,并运用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内容来回答。

《第三节 海陆变迁》教案
课题
第二节 海陆变迁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l.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感知、实验、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l.注重观察、发现、分析、判断、实例检验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读图、活动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实现从单一认知方式向多无认知方式转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2.利用“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勇于献身的精神,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教法
学法
讲授法、读图观察法
教具准备
地球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能够在高山之巅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都各抒己见,哪些同学的观点比较准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 《 海陆变迁 》 。
讲授新课:
由学生讲述成语“沧海桑田”的故事。教师说明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可见,陆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在地球上,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又变为沧海的实例有许多。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上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
(2)为什么在我国东部海底会出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3)荷兰的围海造田说明什么问题?
(4)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海陆变迁。(如台湾海峡的变化;塔里木盆地的变化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用书本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和东海由陆变海过程。
由此可见,地壳的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有同学要问,地壳为什么会变动,这个问题问得好,学习就要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学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就知道了。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海平面的升降原因是与气候有关,气候变冷,海平面就要下降;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板书:一、海陆运动和变化
(一)、海陆的变迁的主要原因
1、地壳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海陆变迁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地球上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承转过渡 刚才的几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海陆是可以变迁的。那么,从全球来看,现在的海陆分布大势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怎样形成的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呢?还是在不断变化的呢?你同意哪种观点呢?(学生议论)请大家不要着急下结论,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来看看会得到些什么启示。
提问:海洋、陆地是如何变迁的?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要求同学们观察课本P22页中南美洲、非洲凸凹部分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南美洲及非洲的轮廓的凸凹处可以吻合。
教师归纳、总结:这种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首先看到的、发现的。他发现,如果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而且就好像一张撕开了的报纸,拼合后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了。于是,他提出了伟大的假说 ― 大陆漂移假说,并穷其一生,证明这一观点。
板书:二、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学生活动:
① 把学生分组,观察―大陆漂移示意图2亿年前的大陆、6500 万年前的大陆、现在的大陆。
② 比赛:哪组能最快地把相吻合的大陆找到
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进而得出结论:魏格纳的假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信的。
板书:
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证据:(1)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2)生物化石的相似性
(3)大陆边缘的吻合性
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作用,使大陆漂移呢?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 196l 年和 1962 年,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在此基础上, 1968 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等人首创“板块构造学说”,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该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火山、地震等现象发生和分布的成因。
板书:
1、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
2、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 .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稚山火山地震带
小组探究交流:
1.读课本 P24图 K“六大板块分布”与课本 P27图 Q “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图”回答下题:
(1)读下图写出板块的名称: A .______板块; B ._______板块; C ._______板块; D.______板块; E.________板块; F._______ 板块。
(2)读图填写下表。
所在板块
主要大洲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根据地图册图“六大板块的划分及运动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试着找找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的两种运动形式,并用板块运动分析下列世界著名山脉、裂谷的成因。
(1)第一种是相互碰撞(运动方向相对)的板块边界,常形成________,例如:
右图①处的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
右图②处的阿尔卑斯山脉是_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
右图③处的科迪勒拉山系是______板块、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相互挤压形成。
(2)第二种是相互张裂(运动方向相离)的板块边界,常形成_____,例如:
右图④处的红海是____板块和_____板块相反运动形成的。
中国、日本和英国哪个国家是多地震的国家?为什么?
学生课前收集著名火山或地震(如日本富士山、中国唐山大地震、汉川地震等)及其所造成损失的数据资料或图片,在班上进行交流。
假如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做才对呢?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地震来临时的自救和互救方式,增强灾害意识和生命意识。

课件40张PPT。第三节 海陆变迁温故知新思考   1.我国山东荣成沿海一带,昔日的海滩已高出海平面20?40米。
  2.福建漳州、厦门一带,昔日的海滩也已高出海平面20米左右。
  3.我国渤海海底发现了长约7 000米的海河古河道。
  4.美丽的雨花石产于南京雨花台,这些夹有美丽花纹的光滑的卵石,是古河床的天然遗物。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印度的海底城市福建深沪湾海底的古森林遗迹那不勒斯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示意图荷兰围海造田探索活动  教科书P19小海龟新家的改建方案阅 读阅读教科书P20材料和图B、图C  科学家在北美洲落基山脉上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大多生活在距今约2.4亿年~5.6亿年前的海洋中,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日本是一个地窄人稠的岛国,多年来通过填海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图片中整齐的沿海地带就是填海而建成的陆地。① 人类活动
② 海平面升降
③ 地壳的变动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几种?它们与小海龟新家改建的三个方案有些相似,你能够连线并说明吗?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给引起海陆变迁的三个原因分类,想一想它们在引起海陆变迁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变化人类活动阅读材料  荷兰利用“珍贵的土地”发展了先进的蔬菜和花卉种植业及畜牧业,从而使其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然而,围海造地这一创举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方面的负效应。为获得高产,荷兰长期对土地进行修整,化肥使用量日益增加,从而污染了田野和沙石含水层,并导致当地许多动植物的减少甚至灭绝。另外,大面积的滩涂和沼泽在围堤后被抽干而形成了陆地,使该地点和附近地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据统计,在过去的35年中,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75厘米。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降雨量的减少,多水的荷兰甚至出现了干旱和缺水问题,使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而且,由于一些水利工程改变了自然河道,部分地区的海岸和河流入海口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泥沙淤积现象,不得不进行频繁的人工疏浚。
  荷兰有关水利专家撰文指出,必须对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方针进行纠正,强调水利建设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方针。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在观察地图中发现,各大洲的形态很有特点,好似积木一样可以拼合。在一番资料搜集后,魏格纳大胆提出大陆漂移说,并在质疑声中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于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活动  将三份报纸撕开,混合放在讲桌上,让学生自愿到讲桌前面来,将报纸拼合好。
  请学生思考:在拼合报纸的时候有哪些技巧? 这又与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有什么关系?
阅读材料  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
  第一,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
  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
  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们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学说”。
  学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学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大陆漂移思考  在前面的大陆漂移过程中太平洋在怎样变化?大西洋呢?若干年后地中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岩石组成的地表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示意图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练习六大板块示意图练习六大板块示意图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六大板块示意图红海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平面)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立体)火山地震世界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  我们脚下的大地并不是稳定不动的,海陆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我们脚下的大地非常稳固,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你支持哪种观点?活动  1.读教科书P27阅读材料,用前面的板块示意图来加以印证。
  2.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大的山系,结合板块示意图,用板块学说加以解释。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接地带比较活跃。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讨论  1. 教科书P28实践活动。
  2. 假如在学校、家里、商场等不同的地点遇到地震,我们应该怎样防范?
海陆变迁由陆变海人为因素固定论活动论大陆漂移学说板块运动学说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变化由海变陆海陆循环变化自然因素本节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