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8 09:3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9.古诗三首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欢迎各位观察员,校园博览云展厅正在筹建中,作为云展厅的设计者,你们需要细心观察、连续记录,将生活中的有趣现象用生动的方式记录下来,活动中产生的照片、视频、观察日记等图文资料将用于校园博览云展厅的布展工作,期待大家的作品!
题西林壁
同学们好,我是今天的云向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公元1084年我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径庐山,瑰丽山水触发了我的灵感,写下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其中的一首,同学们快来探寻一下藏在诗中的观察密码吧!
知诗人
题西林壁
题写,书写
——苏轼游庐山归来,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解诗题
庐山的西林寺
《__ _莲青山壁》
题/书
《_____湖阴先生壁》




《_____破山寺后禅院》

题/西林壁
学习活动一: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通读顺
学习活动一: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好节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好节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 成岭 侧成峰,远近 高低 各不同。
不识 庐山 真面目, 只缘 身在 此山中。
/
/
/
/
/
/
/
/
学习活动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借助注释,尝试说一说每句的意思,理清诗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所见
所感
学习活动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所见
所感
因为
所见
所感
学习活动三:研读文本 习得方法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星观察员:知角度
横看成____侧成____,远近高低________。


各不同


横看庐山,________;侧看庐山,________。
展开想象,说一说:站在____处,庐山__________。




二星观察员:说特点
横看成____侧成____,远近高低______。


各不同
诗仙李白站在庐山远眺,望见了一道气势磅礴的瀑布
初夏,白居易走进庐山上的大林寺,迎面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来到庐山脚下抬头仰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星观察员:“辨”不识
身在此山中
真面目
不识
认识
跳出此山外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
诗人:苏轼
地点:
观察方法:

多角度观察
庐山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学习活动四:对比阅读 积累方法
用读一读、说一说、悟一悟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雪梅》,完成表格,挑战晋升“金牌观察员”。
卢钺
雪、梅
雪白 梅香
多感官观察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跟着作家学观察
跟着专家学观察
我们自己来观察
跟着诗人学观察
单元进阶
1.背诵《题西林壁》和《雪梅》,录制成音频上传到山水博览云展厅。
2.选择家乡的一处风景,进行持续细致的观察,并拍照附文,上传到山水博览云展厅。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