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定海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定海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9 17:34:18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定海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物理试题(原卷版)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2分)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3s末到达斜面的底端并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9s末停止,则小球在斜面上面的位移与在水平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1∶1 B.1∶2 C.1∶3 D.3∶1
2.(2分)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很多,下列关于几幅书本插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B点逐渐向A点靠近时,观察AB割线的变化,运用了极限思想,说明质点在A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即为过A点的切线方向
B.乙图中,研究红蜡块的运动时,主要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
C.丙图中,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丁图中,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的实验运用了放大法测微小量
3.(2分) 在物理学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比值法、微元法、极限思想法和建立理想化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
C.根据速度定义式,当如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D.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
4.(2分) 杭州亚运会跳台的跳水决赛中,中国运动员全红婵完美一跳后裁判全给10分并获得冠军。从全红婵离开跳板开始计时,跳水过程中重心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全红婵的重心(  )
A.在过程中作自由落体运动
B.在过程中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C.在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D.在时刻上浮至水面
5.(2分)一质点从坐标原点沿着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运动速度v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直线运动
C.质点所受合外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
D.质点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变小
6.(2分)如图甲所示的发光弹弓飞箭是夏季广场常见的玩具,其利用弹弓将飞箭射向高空。假设质量为m=0.2 kg的飞箭从地面以初速度v0=10m/s竖直向上射出,若运动过程中飞箭受到的空气阻力f与其速率v成正比,其关系为f = kv。飞箭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其在t1时刻到达最高点后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2m/s,且落地前飞箭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关于飞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的值为0.1 Ns/m
B.飞箭在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大于5 m/s
C.飞箭射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60 m/s 2
D.飞箭的加速度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都在逐渐增大
7.(2分)2022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赛原定于12月11日8:00在火把广场鸣枪开跑,总规模10000人,其中全程马拉松(42.195km)1500人,半程马拉松(21.0975km)2500人,迷你跑(5km)6000人。后因疫情原因延期举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其中的12月11日8:00指的是时间
B.全程马拉松42.195km指的是运动员运动的位移
C.马拉松比赛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D.比赛时跑道对运动员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B.全程马拉松42.195km指的是运动员运动的路程,B不符合题意;
C.因为运动员的身体形状等对比赛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马拉松比赛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C符合题意;
D.运动员奔跑时,每一步脚和地面都相对静止,受到的是静摩擦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时刻在时间轴上为一时间点,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 的研究没有影响时,该物体可看做质点.
8.(2分)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两点,速度为与,经历时间,则该质点在(  )
A.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改变量为 B.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C.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D.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改变量为
9.(2分)甲图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M、N两质点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像,乙图为质点N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甲图中直线M与曲线N相切于c点,以下说法正确的(  )
A.质点N的加速度大小为
B.,质点N的速度为零
C.时,质点M、N之间的距离为69m
D.当质点N的速度为零时,质点M、N之间的距离为51m
10.(2分)假设高速公路上A、B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B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 m/s,距离x0=100 m.t=0时刻A车遇紧急情况后,A、B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甲、乙所示.取原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t=3 s时,两车相距最近 B.0~9 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35 m
C.t=6 s时,两车距离最近为10 m D.两车在0~9 s内会相撞
二、多选题(共4题;共12分)
11.(3分)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0至4s和4s至6s物体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0至6s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m/s
C.0至8s物体的位移为20m
D.4s至6s和6s至8s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12.(3分)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站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0~30s内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内,甲车在乙车前面
B.t=5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C.t=10s时,甲车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t=10s和t=30s时,甲、乙两车两次相遇
13.(3分)2023年8月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圆满落幕。下列情境中,可以将加点的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A.马拉松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
B.体操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
C.篮球比赛中,研究篮球被投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时
D.乒乓球比赛中,研究发球时乒乓球的旋转时
14.(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M处沿直线运动至N处;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和乙均由静止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甲乙两车先后停在N处,假设甲乙两车在各自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甲、乙两车最大速度分别为v1和v2,丙车速度为v3,已知v1=2v2=v3,全程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t2和t3,甲乙两车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  )
A.t1:t2:t3=2:4:1
B.a1:a2=4:1
C.甲车运动了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D.甲车停下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三、填空题(共3题;共21分)
15.(12分)如图是做直线运动的某质点图像,请回答:
(1)质点在做   运动,加速度为   。
(2)质点在做   运动,加速度为   。
(3)质点在做   运动,加速度为   。
16.(3分)一个篮球从高处落下,以速度v1=10m/s竖直落到水平地面上,碰撞后以速度v2=6m/s反弹,碰撞时间为0.2s,那么,球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m/s2。
17.(6分)F1是英文Formula One的缩写,即一级方程式赛车,是仅次于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的世界第三大赛事。F1赛车的变速系统非常强劲,从时速0加速到100km/h仅需2.3s,从0加速到200km/h再急停到0只需12s。假定F1赛车加速时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均匀减小,急停时的加速度大小恒为9.2m/s2,而且运动的最大速度超过200km/h。上海F1赛道全长5.451km,比赛要求选手跑完56圈决出胜负。若某车手平均时速为210km/h,则跑完全程用时   h;该车手的F1赛车的最大加速度为   m/s2。(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5分)
18.(6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测量数据时,舍掉纸带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并记作O。从O点开始,后面每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A、B、C…标记。接下来,甲、乙两同学分别提出以下两种测量方案:
甲:挪动米尺依次量出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距…;
乙:用米尺一次量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间距….
(1)甲、乙两同学的测量方案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甲”或“乙”)。
(2)根据合理方案得到各计数点的速度大小如下表所示:
计数点 A B C D E F G
0.1 0.2 0.3 0.4 0.5 0.6 0.7
0.304 0.348 0.392 0.436 0.488 0.529 0.538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系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图线   。
(3)根据作出的图线可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9.(9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组同学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后,将带遮光条的滑块置于导轨之上,调整装置,使动滑轮两侧的细绳竖直、定滑轮右侧的细绳水平。小组同学测得重锤及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滑块的质量为M、遮光条的宽度为d、遮光条至光电门的距离为x,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3分)已知mm,s,则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3分)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   (用M、m、d、t、x、g等题目所给字母填写相应的关系式),即可知重锤、动滑轮与滑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3分)实验小组发现系统增加的动能总是略小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原因可能是   。
五、综合题(共5题;共32分)
20.(4分)根据表格完成以下问题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初速度(m/s) 运动时间(s) 末速度(m/s)
万吨货轮启航 0 10 0.2
自行车下坡 0 10 10
飞行的蜻蜓停下 8 0.8 0
汽车刹车 8 1.5 2
(1)(1分)比较表格中四种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最快的物体是
A.货轮 B.自行车 C.蜻蜓 D.汽车
(2)(1分)可将表格中自行车下坡的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在3s末的速度比3s初的速度大1 m/s
B.自行车在3s初的速度比2s末的速度大1 m/s
C.自行车在3s末的速度比2s末的速度大1 倍
D.自行车在3s末的速度比2s初的速度大1 m/s
(3)(2分)表格中汽车刹车的初速度用v1表示,1.5s后速度用v2表示,用Δv 表示1.5s内速度的变化量,下列能正确表示汽车运动的图是
A. B.
C. D.
21.(5分)如图甲所示,在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底端, 一质量m=1kg 的小煤块以某一 初速度向上滑动,传送带足够长,煤块的速度v 与时间 t的部分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 , 求:


(1)(1分)煤块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2分)煤块沿皮带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
(3)(2分)煤块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
22.(7分)如图甲所示,质量m=1.0kg的小物块在平行斜面向上、大小未知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沿足够长的倾角为37°的斜面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F,图乙为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部分图像。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
(1)(2分)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2分)拉力F的大小;
(3)(3分)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L。
23.(7分)如图所示,“L”形木板C静置于足够大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物块A静置在C上某处,底面光滑的物块B静置在A右侧到A的距离处,B与C右端的距离。现对A施加一大小F=0.8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推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此时A与B恰好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再经过一段时间B与C右端碰撞并瞬间粘在一起。已知A、C的质量均为m=0.1kg,B的质量为,A、C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均视为质点,物块A始终未滑离木板C。求:
(1)(2分)施加推力时C的加速度大小a;
(2)(2分)A、B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以及B的速度大小;
(3)(3分)从撤去推力到B与C右端碰撞的时间t。
24.(9分)匀变速运动是高中物理乃至物理学的运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理模型,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运动问题,因此需要掌握其一般规律。
(1)(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解决任意直线运动的问题只需知道3个有关物理量
C.解决单段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最少需要知道2个物理量
D.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理解为反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2分)小姚同学正在操场跑步,体育老师说:跑的好慢,可以再加快点。此处的好慢指的是   (选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小,在终点前100m内,小姚同学一定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加速度为a与速度为v,已知av>0,若小姚同学到达终点前100m的瞬时速度与跑过终点的瞬时速度均可能为5m/s或7m/s,则小姚同学在终点前50m时的速度约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2分)已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的位移为x1,第二秒的位移为x2,第三秒的位移为x3,第四秒的位移为x4,下列关于逐差法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x2-x1的值
B.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的值
C.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的值
D.物体的加速度为:
(4)(2分)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 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向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 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 s,g取10 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C.加速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4m
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
(5)(2分)巧借v-t图像,求:在任何初速度为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的运动下,两段运动加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数量关系。浙江省定海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物理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2分)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3s末到达斜面的底端并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9s末停止,则小球在斜面上面的位移与在水平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1∶1 B.1∶2 C.1∶3 D.3∶1
【答案】B
2.(2分)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很多,下列关于几幅书本插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B点逐渐向A点靠近时,观察AB割线的变化,运用了极限思想,说明质点在A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即为过A点的切线方向
B.乙图中,研究红蜡块的运动时,主要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
C.丙图中,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丁图中,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的实验运用了放大法测微小量
【答案】B
3.(2分) 在物理学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比值法、微元法、极限思想法和建立理想化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
C.根据速度定义式,当如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D.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
【答案】C
4.(2分) 杭州亚运会跳台的跳水决赛中,中国运动员全红婵完美一跳后裁判全给10分并获得冠军。从全红婵离开跳板开始计时,跳水过程中重心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全红婵的重心(  )
A.在过程中作自由落体运动
B.在过程中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C.在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D.在时刻上浮至水面
【答案】C
5.(2分)一质点从坐标原点沿着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运动速度v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直线运动
C.质点所受合外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
D.质点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变小
【答案】C
6.(2分)如图甲所示的发光弹弓飞箭是夏季广场常见的玩具,其利用弹弓将飞箭射向高空。假设质量为m=0.2 kg的飞箭从地面以初速度v0=10m/s竖直向上射出,若运动过程中飞箭受到的空气阻力f与其速率v成正比,其关系为f = kv。飞箭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其在t1时刻到达最高点后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2m/s,且落地前飞箭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关于飞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的值为0.1 Ns/m
B.飞箭在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大于5 m/s
C.飞箭射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60 m/s 2
D.飞箭的加速度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都在逐渐增大
【答案】C
7.(2分)2022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赛原定于12月11日8:00在火把广场鸣枪开跑,总规模10000人,其中全程马拉松(42.195km)1500人,半程马拉松(21.0975km)2500人,迷你跑(5km)6000人。后因疫情原因延期举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其中的12月11日8:00指的是时间
B.全程马拉松42.195km指的是运动员运动的位移
C.马拉松比赛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D.比赛时跑道对运动员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答案】C
8.(2分)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两点,速度为与,经历时间,则该质点在(  )
A.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改变量为 B.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C.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D.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改变量为
【答案】D
9.(2分)甲图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M、N两质点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像,乙图为质点N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甲图中直线M与曲线N相切于c点,以下说法正确的(  )
A.质点N的加速度大小为
B.,质点N的速度为零
C.时,质点M、N之间的距离为69m
D.当质点N的速度为零时,质点M、N之间的距离为51m
【答案】B
10.(2分)假设高速公路上A、B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B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 m/s,距离x0=100 m.t=0时刻A车遇紧急情况后,A、B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甲、乙所示.取原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t=3 s时,两车相距最近 B.0~9 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35 m
C.t=6 s时,两车距离最近为10 m D.两车在0~9 s内会相撞
【答案】C
二、多选题(共4题;共12分)
11.(3分)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0至4s和4s至6s物体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0至6s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m/s
C.0至8s物体的位移为20m
D.4s至6s和6s至8s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答案】A,D
12.(3分)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站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0~30s内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内,甲车在乙车前面
B.t=5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C.t=10s时,甲车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t=10s和t=30s时,甲、乙两车两次相遇
【答案】A,D
13.(3分)2023年8月8日,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圆满落幕。下列情境中,可以将加点的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A.马拉松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
B.体操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
C.篮球比赛中,研究篮球被投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时
D.乒乓球比赛中,研究发球时乒乓球的旋转时
【答案】A,C
14.(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M处沿直线运动至N处;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和乙均由静止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甲乙两车先后停在N处,假设甲乙两车在各自匀加速阶段和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甲、乙两车最大速度分别为v1和v2,丙车速度为v3,已知v1=2v2=v3,全程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t2和t3,甲乙两车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  )
A.t1:t2:t3=2:4:1
B.a1:a2=4:1
C.甲车运动了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D.甲车停下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答案】A,B,C
三、填空题(共3题;共21分)
15.(12分)如图是做直线运动的某质点图像,请回答:
(1)质点在做   运动,加速度为   。
(2)质点在做   运动,加速度为   。
(3)质点在做   运动,加速度为   。
【答案】匀加速直线;2.5;匀减速直线;-5;匀加速直线;-5
16.(3分)一个篮球从高处落下,以速度v1=10m/s竖直落到水平地面上,碰撞后以速度v2=6m/s反弹,碰撞时间为0.2s,那么,球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m/s2。
【答案】5;80
17.(6分)F1是英文Formula One的缩写,即一级方程式赛车,是仅次于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的世界第三大赛事。F1赛车的变速系统非常强劲,从时速0加速到100km/h仅需2.3s,从0加速到200km/h再急停到0只需12s。假定F1赛车加速时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均匀减小,急停时的加速度大小恒为9.2m/s2,而且运动的最大速度超过200km/h。上海F1赛道全长5.451km,比赛要求选手跑完56圈决出胜负。若某车手平均时速为210km/h,则跑完全程用时   h;该车手的F1赛车的最大加速度为   m/s2。(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答案】1.45;14.35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5分)
18.(6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测量数据时,舍掉纸带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并记作O。从O点开始,后面每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A、B、C…标记。接下来,甲、乙两同学分别提出以下两种测量方案:
甲:挪动米尺依次量出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距…;
乙:用米尺一次量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间距….
(1)甲、乙两同学的测量方案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甲”或“乙”)。
(2)根据合理方案得到各计数点的速度大小如下表所示:
计数点 A B C D E F G
0.1 0.2 0.3 0.4 0.5 0.6 0.7
0.304 0.348 0.392 0.436 0.488 0.529 0.538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系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图线   。
(3)根据作出的图线可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乙;;0.45
19.(9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组同学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后,将带遮光条的滑块置于导轨之上,调整装置,使动滑轮两侧的细绳竖直、定滑轮右侧的细绳水平。小组同学测得重锤及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滑块的质量为M、遮光条的宽度为d、遮光条至光电门的距离为x,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3分)已知mm,s,则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3分)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   (用M、m、d、t、x、g等题目所给字母填写相应的关系式),即可知重锤、动滑轮与滑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3分)实验小组发现系统增加的动能总是略小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原因可能是   。
【答案】(1)
(2)
(3)细绳与滑轮、滑块与气垫导轨之间有摩擦以及遮光条的质量没计,使得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有一部分转化成了其它形式的能
五、综合题(共5题;共32分)
20.(4分)根据表格完成以下问题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初速度(m/s) 运动时间(s) 末速度(m/s)
万吨货轮启航 0 10 0.2
自行车下坡 0 10 10
飞行的蜻蜓停下 8 0.8 0
汽车刹车 8 1.5 2
(1)(1分)比较表格中四种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最快的物体是
A.货轮 B.自行车 C.蜻蜓 D.汽车
(2)(1分)可将表格中自行车下坡的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在3s末的速度比3s初的速度大1 m/s
B.自行车在3s初的速度比2s末的速度大1 m/s
C.自行车在3s末的速度比2s末的速度大1 倍
D.自行车在3s末的速度比2s初的速度大1 m/s
(3)(2分)表格中汽车刹车的初速度用v1表示,1.5s后速度用v2表示,用Δv 表示1.5s内速度的变化量,下列能正确表示汽车运动的图是
A. B.
C. D.
【答案】(1)C
(2)A
(3)B
21.(5分)如图甲所示,在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底端, 一质量m=1kg 的小煤块以某一 初速度向上滑动,传送带足够长,煤块的速度v 与时间 t的部分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 , 求:


(1)(1分)煤块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2分)煤块沿皮带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
(3)(2分)煤块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
【答案】(1)解:由图乙可知,煤块的初速度
煤块减速到与皮带的速度相等时,加速度发生变化,所以皮带转动时的速度
在到时间内,煤块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沿斜面向下
对煤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2)解:设在后,煤块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a2=2m/s2
煤块从开始,经过时间速度减为零,有0=v-a2t1
解得t1=2s
从到,煤块位移为
解得x1=2.4m
从到,煤块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解得x2=4m
煤块沿皮带向上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为
(3)解:从到,传送带位移为
煤块相对传送带向上
从到,传送带位移
煤块相对传送带向下
故从到,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
22.(7分)如图甲所示,质量m=1.0kg的小物块在平行斜面向上、大小未知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沿足够长的倾角为37°的斜面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F,图乙为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部分图像。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
(1)(2分)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2分)拉力F的大小;
(3)(3分)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L。
【答案】(1)解:以小物块为研究对象,撤去拉力F以后,小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小物块做受力分析,由v—t图像可知,此过程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5
(2)解:在拉力F作用下,小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t图像可知,此过程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对小物块做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拉力F的大小为F = 30N
(3)解:由图像可知,物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的位移为
撤去拉力时,物块的速度为 ,则物块继续向上运动的位移为
所以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23.(7分)如图所示,“L”形木板C静置于足够大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物块A静置在C上某处,底面光滑的物块B静置在A右侧到A的距离处,B与C右端的距离。现对A施加一大小F=0.8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推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此时A与B恰好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再经过一段时间B与C右端碰撞并瞬间粘在一起。已知A、C的质量均为m=0.1kg,B的质量为,A、C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均视为质点,物块A始终未滑离木板C。求:
(1)(2分)施加推力时C的加速度大小a;
(2)(2分)A、B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以及B的速度大小;
(3)(3分)从撤去推力到B与C右端碰撞的时间t。
【答案】(1)解:假设A、C相对静止,且此种情况下A、C的共同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A、C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由于
则假设成立,因此施加推力时C的加速度大小
(2)解:A、C一起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A、B碰撞前瞬间A、C的速度大小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解得
对A、B第一次发生弹性正碰的过程有 ,
解得 ,
(3)解:A、B第一次碰撞后,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B滑到C右端前,A、C已达到共同速度,设该共同速度的大小为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假设从A、B第一次碰撞到A、C达到共同速度的时间为 ,根据动量定理有
解得
在该段时间 内,A、B、C向右运动的距离分别为


因为
所以假设成立,此后A、C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到B与C右端碰撞,从A、C达到共同速度至B到达C右端的时间
因此
24.(9分)二.匀变速运动的一般规律探究匀变速运动是高中物理乃至物理学的运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理模型,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运动问题,因此需要掌握其一般规律。
(1)(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解决任意直线运动的问题只需知道3个有关物理量
C.解决单段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最少需要知道2个物理量
D.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理解为反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2分)小姚同学正在操场跑步,体育老师说:跑的好慢,可以再加快点。此处的好慢指的是   (选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小,在终点前100m内,小姚同学一定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加速度为a与速度为v,已知av>0,若小姚同学到达终点前100m的瞬时速度与跑过终点的瞬时速度均可能为5m/s或7m/s,则小姚同学在终点前50m时的速度约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2分)已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的位移为x1,第二秒的位移为x2,第三秒的位移为x3,第四秒的位移为x4,下列关于逐差法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x2-x1的值
B.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的值
C.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的值
D.物体的加速度为:
(4)(2分)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 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向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 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 s,g取10 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C.加速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4m
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
(5)(2分)巧借v-t图像,求:在任何初速度为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的运动下,两段运动加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A;C;D
(2)瞬时速度;6.1m/s
(3)A;B
(4)B;C
(5) 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