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 能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文明)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对同类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综合,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主要成果和特点,认识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概述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理解并尊重世界各区域文明,培养唯物史观。能够初步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建立多方面联系,以开放的心态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初步探讨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一书中把非洲分成三部分: 非洲本土、欧洲的非洲、亚洲的非洲 。(“非洲本土”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的非洲”指被视为“欧洲的延伸”的大陆北缘;“亚洲的非洲”指尼罗河流域。)
“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黑格尔关于非洲历史的命题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西方学者奉为金科玉律。
“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
——[英]巴兹尔 戴维逊
提出问题: 西方学者的观点正确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观点?
(设计意图) 通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问题引入历史,引发学生兴趣,也使同学们建立联系的观点。通过黑格尔关于非洲历史的命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讲授新课】
一、古代非洲文明
1.地位
(1)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亿)。
(2)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
(3)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非洲文明特点与地理环境”视频,让学生了解非洲地理环境特点后,在讲解本处内容。
2.文明创造者----班图人
教师展示材料:
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许多地区早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就掌握了冶铁知识。……公元前2世纪到5世纪期间,冶铁技术通过已学会使用铁的班图农民传到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有铁头的锄和装有铁头的斧使农业有可能扩展到非洲的森林地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依据材料,学生归纳非洲班图人所做贡献:
(1)农业: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2)畜牧业:驯养牛,引进绵羊和山羊等。
(3)冶铁业:掌握了冶铁技术。
(4)扩展:活动区域从西非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3.主要文明中心
出示《古代非洲的国家》地图,找出古代非洲主要文明中心
东非文明—— 阿克苏姆
西非文明——加纳、马里、桑海
南部非洲文明——大津巴布韦
4.古代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4世纪鼎盛,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教师出示相关史料介绍:
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中国、罗马、波斯、阿克苏姆、是3世纪时世界四大强国。
——基督教作家马尼
(2)发展
①兴起条件
位置: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阿克苏姆王国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阿克苏姆文明正是在各种文明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经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宗教:伊斯兰教的传入。阿拉伯人把伊斯兰教带入东非,伊斯兰教成为那里重要的宗教信仰。
②代表:10—15世纪,桑给巴尔、 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城市国家。
③特征:广泛使用奴隶劳动;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5. 古代西非文明
(1)概况
◇时间:8—15世纪。
◇代表:加纳、马里、桑海
◇经济:
①丰富的黄金资源;
②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
③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2)加纳
材料 加纳是中世纪三个连续出现的西非帝国的第一个。它被称为“黄金之国”。由于位于撒哈拉食盐产地与黄金产地之间的连结点上,加纳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在公元10-11世纪达到了顶峰,1076年后逐渐衰落。虽如此,11年后(也有说24年后)兴起的廷巴克图仍臣属于它的统治。廷巴克图因坐落于尼日尔河河道和萨赫勒地区陆地通道的交汇处日益兴盛。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3)马里
①政治: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西非最强大。
②经济文化:外贸兴盛;城市和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材料 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其中包括一位建筑师,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
——摘编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4)桑海
①兴衰:攻占马里,确立在西非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逐渐衰落。
②统治:
◇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重要力量。
◇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材料 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地方行政官)。 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的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5)大津巴布韦
①建立: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津巴布韦国家。
②发展: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 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下。
【拓展提升】中非交往源远流长
【总结提升】古代非洲文明的区域性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阅读、图片和问题设计,以古代非洲文明的地域性特征为抓手,引导学生认识非洲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所以文明产生的时间及特点不同,对外贸易对非洲文明有重要影响,从而一步步得出古代非洲文明概况。
通过拓展“中非交往源远流长”引导学生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建立联系,引导同学增加民族自豪感。通过梳理总结非洲文明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及原因,提升学生分析、概括、总结和历史解释能力。
过渡: 通过学习撒哈拉沙漠以南古代非洲文明的历史,我们认识到非洲本土的传统文明是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古代非洲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独立自主的创造了非洲特色的文明。比非洲早些时候,古代美洲印第安人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典型代表有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学习古代美洲文明。
二、 古代美洲文明
展示地图《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介绍
(1)美洲(America)位于西半球,太平洋东岸、大西洋西岸。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面积达4206.8万平方公里,占地球地表面积的8.3%、陆地面积的28.4%,美洲地区拥有大约9.5亿居民,占到了人类总数的13.5%。
(2)美洲是唯一一个整体在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总称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美洲又被称为“新大陆”。
教师此处可带领学生观看“【知识解析】印第安人的起源”视频,直观了解印第安人的起源知识点相关内容。
2.美洲文明创造者——印第安人
(1)农业: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
(2)文明: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材料 美洲印第安人是富于创造性的勤劳的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驯化了多种野生动物,培育出大量的农作物,……当今世界广泛生产的玉米、马铃薯、番茄、可可、咖啡、向日葵、辣椒、花生、烟草、橡胶等几十种农作物,都来自美洲印第安人创造性的劳动。……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懂得了养蜂和驯化野生动物。他们培育出了火鸡、鸭、鸽和鹅等家禽。此外还培育出了像愈疮木那样可以健身治病的药草和植物1200多种,丰富了人类医药宝库。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3.玛雅文明
(1)兴衰:
约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的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曾非常繁荣。15世纪中期,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玛雅文明衰落。
(2)特征
①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材料 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这种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②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③城市建筑精美,规模宏大;城内有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材料 玛雅人在高台上建造方形或长方形底座的平顶金字塔……许多金字塔是国王墓,有些金字塔既有国王墓又有神庙。神庙建在金字塔最高一级平顶上。神庙是神圣的地方,仅对国王和祭司开放。
——【美】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
④制造精美陶器;独特的表意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 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
材料 玛雅有成熟的象形文字……有些玛雅金字塔阶梯刻有球戏场景或记录战争的象形文字……科潘的象形文字阶梯有玛雅地域最长的……总共刻有2200个象形文字。
——【美】吉尔 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
4.阿兹特克文明
(1)兴衰
①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②16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
③1519年西班牙人入侵后,把特诺奇蒂特兰改名为“墨西哥”作为统治中心,阿兹特克文明毁灭。
(2)表现
①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②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③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岛上,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著名建筑:太阳金字塔与神庙。
5.印加文明
(1)兴衰
①12世纪,以秘鲁库斯科为都城建国。
②13世纪逐渐崛起。
③15世纪末 16世纪初,印加帝国鼎盛,人口约600万。
④1533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2)特点:统治机构完善
①政治:
◇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
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
◇为征税和征兵,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以防止他们反抗。
②经济:
◇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6.印第安文明的衰落
材料1 在1520—1820年的300年间,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00万公斤,总值约60亿元美元以上。而惨遭杀害的印第安人则有1000万。
——《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材料2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3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想一想: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得出认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掠夺、屠杀;殖民者带来的疾病、瘟疫等灾害;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学习。
【总结提升1】古代美洲文明的区域性特征
【总结提升2】 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经济对比
(设计意图)借助地图、史料、教材,初步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相关文明的时空定位,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认识古代美洲文明是发达的、领先的。通过对比古代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让学生感受世界文明的多元化。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总结提升】锻炼学生比较、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比较古代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活动。通过本活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应该秉持平等与尊重,摒弃傲慢与偏见,加深交流对话。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