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提优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提优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9 08:4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提优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酣畅淋漓的玩耍是童年最斑斓的印记。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填选项)。(3分)
童年是朱自清笔下的孩童在酝酿 (A.niàng B.liàng)着花香的空气里唱出婉转的曲子;是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在母亲做(dǎo) 告时,悄悄散发出的芬芳;是幼时鲁迅在百草园玩耍,采食像小珊瑚珠攒 (A.zǎn B.cuán)成的覆盆子。童年有着纯真的梦,载满了童趣的琼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著名的古城,曾经人声鼎沸,但因近些年开始收费,来的游客就少了。
B.一场大雪过后,平日热闹的大街,也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
C.平时见他读书多,谈话少,谁知他一谈起中国古典文学,便口若悬河,无休无止了。
D.10月27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原创科技挑战节目,跟主持人聊得不亦乐乎。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答应可爱俯视(这些词都是动词。)
B.科学的理论,跨越历史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超越时代激发信仰的力量。(“跨越”与“超越”是同义词。)
C.“薪火相传”活动于6月5日在杭州举办,本届活动以“寻找红色基因传承者”为主题。(这个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和正文“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都指王昌龄。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5.名句默写。(5分)
走进语文的世界,我们与先贤哲人跨越时空沟通。我们和李白秋夜行船,“(1) , ”(《峨眉山月歌》),眼前是月映清江的美景;我们与李益登楼闻笛,“(2) , ”(《夜上受降城闻笛》),感受戍边将士绵绵不绝的乡愁;我们同曹孟德登临碣石山,欣赏“(3) , ”(《观沧海》)的美景,感受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象的辽阔;我们随王湾行舟北固山,观旭日东升,候春日来临,从“(4) , ”(《次北固山下》)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我们陪马致远漫步苍茫古道,在傍晚的霞光中咀嚼着“(5) , ”(《天净沙·秋思》)这种思乡的苦涩。
6.班级开展《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请你参加并完成表格。(6分)
看标题晓含义 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小引》)(1)结合《小引》内容,说说散文集取名《朝花夕拾》的含义。(2分)
说事件察温情 (2)概述一件与长妈妈有关的充满温情的事情,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分)
析出走知心路 (3)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青少年时期自己多次“出走”的往事。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人,说说他(她、他们)对鲁迅“出走”的影响。(2分)A.父亲 B.衍太太 C.东京留学生 D.日俄电影中的中国看客
7.班级组织了以“难忘童年”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语文科代表,请你配合语文老师完成下列任务。(7分)
(1)请围绕“难忘童年”这一主题设计一个活动形式。(1分)
(2)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3分)
(3)中考考法拟写介绍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中学过的和大家搜集到的有关“童年”的好文章编辑成了一本合集,并命名为《童年梦痕》。请你为《童年梦痕》写一则120字左右的介绍词。(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7分)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①,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友人吴国伦,字明卿。
8.简要分析诗歌前两句的作用。(4分)
9.下列哪句诗的修辞手法和思想情感与“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最相近?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3分)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学而》)
[乙]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
[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颜渊》,有删改)
[注]①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
10.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文言词语 方法 解释词义
吾日三省吾身 课本回顾法 (1)
传不习乎 查阅字典法:①递交;②传授;③宣传;④表达 (填序号)
文侯与虞人期猎 课内迁移法:君与家君期日中 (3)
足食 成语联想法:足足有余 (4)
11.下列句子中的“而”与“思而不学则殆”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相委而去 B.必不得已而去 C.博学而笃志 D.人不知而不愠
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今 日 饮 酒 乐 天 又 雨 公 将 焉 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是日,饮酒乐,天雨。(2分)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分)
14.请结合上面三则文本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8分)
儿时的原
陈忠实
①出生在农家屋院里的男孩子,从小小年纪就帮父母干农活了。我记不清先学会的是哪一种农活,却记得我能干的农活有拔草、割草、搂柴火、搂麦穗等。幼年从事的这些农活,有的是我喜欢干的,留下了愉快的记忆;有的是不想干却不得不干的,便铸成一种伤痛。
②我最喜欢干的农活是割草。每当春天青草长出来,我便背上柳条编织的小号笼子,提上割草的短把儿镰刀,下到灞河河川或上到白鹿原坡去割草了。割草总是结伴去,几乎没有一个人独自行动。那时沟梁纵横的原坡上还有狼,常常有某村的小孩被狼叼走的灾祸发生。父亲总是在我出门割草时提醒,找俩伴儿一搭去。
③村子里和我同龄或不差上下年岁的伙伴不过三四个,聚齐了,便商量确定到哪一条沟去割草,嘻嘻哈哈便走出村子了。麦子收罢进入伏天的酷热季节,阳光如喷火,伙伴们玩掷石子,直玩到太阳西斜,才抓把短把儿镰刀去割草。
④最富诱惑的快活事儿是逮蚂蚱。蚂蚱有麦蚂蚱和秋蚂蚱,前者生长在麦穗上,发出吱吱吱的叫声。我曾和小伙伴们在麦子地里逮蚂蚱,踏倒了麦子,招来麦田主人的叫骂。不过,这种麦蚂蚱叫声很单调。我们很快就把兴趣转移到秋蚂蚱这灵虫上来了。所谓秋蚂蚱,是相对麦蚂蚱而言的,满体嫩绿,如同刚刚脱壳的绿豆。秋蚂蚱生长在长满酸枣刺棘的田坎上和荒坡上,捕捉很难。我和伙伴们在刺棘丛中寻找,常常被刺棘的尖刺刺得脚面和小腿布满血印也不在乎。逮着小小的秋蚂蚱,装进竹篾编的蚂蚱笼子里,每天喂它野谷苗的内芯。眼看着它在小笼子里一天天长大,完成三次脱壳成为一只羽翼丰满的蚂蚱,发出铃铛一样响亮有节奏的歌唱,我常常陷入一种沉醉。
⑤逮秋蚂蚱太专注也太投入,往往忘记了割草。无论逮着秋蚂蚱的兴奋或逮不着的懊丧,都会在拾起短把儿镰刀开始割草后不久便淡化了,只畏怯草割得太少父亲那责备的眼色。
⑥印象里最不愿干却不得不干的农活是搂麦子。父亲把一块又一块全是猴毛似的麦子薅过,我紧跟其后用粗铁丝做耙刺儿的大耙子把遗落的猴毛搂起来。至今印象最深的是在离村子最远的那块地,这是我家在原坡上最大的一块地,周边没有一棵树。我拖着足有一米宽的大耙子。这个铁丝耙子还不算重,关键是坡地上滚动的热浪太难忍受了,火盆似的太阳就在头顶喷火。被晒了大半天的麦茬子热气蒸腾,拖着耙子过去再拖着耙子过来的过程,是被翻来覆去的炙烤。尽管头顶戴着草帽,头皮和脸皮仍然感觉到难耐的烘烤的灼伤,身上和裸露的小腿更不用说了。
⑦从家里带来的茶水早已喝光,汗水似乎已经淌干流尽,口干到连一口唾沫儿也吐不出,看着还有一大半尚未接过的麦茬地,有种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无奈。但看到远处一块坡地上有同龄的伙伴也在搂着,心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
⑧某天晚上和父亲坐在院子里吃晚饭,抓起母亲刚刚蒸熟端到跟前的白面馍馍,咬下一口时,父亲顺口便会说,白面馍香不香 香。爱吃不爱吃 爱吃。明年搂麦子,再甭噘嘴吊脸的了。搂麦子受苦招架不住的那阵儿,想到吃白面馍馍,你就有劲了·..·这是我最初接受的关于劳动的教诲。
(有删改)
15.梳理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1) (2) (3) .
16.第⑥段画横线句子中的两个加点词语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4分)
17.请为第⑦段横线处充作者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3分)
18.文学社刊有以下栏目,你想将此文推荐到哪个栏目?请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写一段推荐语。(4分)
大好河山 少年成长 生命哲思
19.鲁迅小时候有百草园,陈忠实有自己儿时的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帮助我们收获了人生智慧。你的一方天地在哪儿?它对你有什么影响?请你简要分享出来。(4分)
三、作文(30分)
20.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写道:“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请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以《让我怎样感谢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参考答案
1.A 祷 B 2.B 3. A 4.B
5.(1)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3)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4)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5)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1)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2)因为“我”非常想看绘图的《山海经》,却遍寻不到,而大字不识的长妈妈却不知从哪里来的“神力”,竟然寻购来并赠送给“我”。“我”由此对长妈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3)[示例一]选A。父亲的病逝对鲁迅的志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鲁迅痛恨那些庸医,他觉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正是因为这个想法,他立下了学医救国之志,选择了学医之路。
[示例二]选B。衍太太散布有关鲁迅的谣言,使得青年的鲁迅先生很难堪,最终选择到南京去求学。
[示例三]选C或D。那些东京留学生,以及日俄电影中的中国看客,让鲁迅看到了国人的品行,也认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只有改变国人的思想,才能救中国。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从思想上唤醒国人的心灵。
7.(1)[示例]讲述童年趣事(或:童年照片展示、观看儿童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等)
(2)[示例]童年的记忆就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童年的时光总是特别美好,童年的游戏永远难忘,童年的歌声多么动听,童年的生活最幸福……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难忘童年”,一同去回味那有趣的童年生活。
(3)[示例]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名家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请阅读《童年梦痕》吧,孔子会教授你求知的态度和学习的方法;鲁迅会带你探索妙趣横生的百草园于漪会引导你多该优秀的文学作品,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海伦·凯勒会带你感受爱与陪伴的意义……读罢此集定会勾起你关于童年的诸多记忆。
8.交代时节和地点,渲染出凄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依依不舍、低回悱恻的离别之情,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9.C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的意思是: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托物寄情,既表明诗人的思念和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有对朋友的赞赏和激励之意。C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助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不舍与祝福,托物寄情。这两句与“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的修辞手法和思想情感最相近。
10.(1)自我检查、反省 (2)② (3)约定 (4)充足
11.D 12.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13.(1)这天,(魏文侯与百官)喝酒非常高兴,天下起雨来。
(2)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14.[示例]三则文本共同强调的是诚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存。甲文告诉我们诚信是做人之本,以诚待人才是正确的交友之道;乙文和丙文告诉我们诚信是立国之基,以诚治国方能让国家安盛强大。
15.(1)专注投入 (2)最不情愿 (3)吃白面馍
16.不能。在语境中,“炙烤”形容的是在太阳照射下,来回拖着耙子导致的“翻来覆去”的炎热,而“烘烤”则侧重指头戴草帽时,头和脸闷热难耐而导致的灼烧感,两个词语侧重的角度不同,故不能互换。
17.[示例]小伙伴们都在干活,我怎么能放弃呢?这是我们应承担的责任。
18.[示例一]我想推荐给“少年成长”栏目。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干农活的经历。这段经历中有肆意玩耍的天真、愉悦,还有辛苦劳作的难受、痛苦。作者在这样的日子里成长,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懂得了劳动才能有收获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示例二]我想推荐给“生命哲思”栏目。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干农活的经历,其中搂麦子的过程让作者痛苦难耐,但正是这个过程让作者懂得了人生应承担的责任,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文章语言质朴却蕴含哲思,值得细读。
19.[示例一]我的一方天地是我的书房。这里有我喜爱看的书,如唐诗宋词和中外小说。在书海畅游,可以欣赏世间繁华,体味人生沉浮。我为李白豪迈洒脱的个性而倾倒,也为圣地亚哥永不服输的精神而感动。在书房中,阅读让我成长,让我学会了思考。
[示例二]我的一方天地是外婆家后面的小溪。我小时候虽然很少回外婆家,但每次回去,邻居们都会找我玩,他们教我在小溪里捉小鱼、挖田螺,我也帮他们提着一小桶衣服去溪边浣洗。在那里,我收获了最纯真的友情和最朴实的乡情。[解析]解答时,首先点明一方天地在哪儿,然后讲述这一方天地对自己的影响。注意表达要清晰,文字要流畅。
20.[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中有两个关键性词语:感谢、你。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有太多的人要感谢: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老师的教导,感谢朋友的帮助……想想你最想感谢谁,即可确定写作对象;想想为什么感谢他(她),即可确定写作的内容。写作时叙事要完整、具体,写清感谢的原因,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情,可以运用积累的关于感恩的名言警句。这是一篇写人或者记事的文章,在写文章时,不能围绕感谢空发议论,而是要用具体的事例来写。如:首先开头应明确自己要感谢的是父母对我的爱;然后选取一张照片进行详细描写,写出照片背后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最后可以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呼应前文,升华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