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秋学期九年级上册数学《23.3.2相似三角形判定1》专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版秋学期九年级上册数学《23.3.2相似三角形判定1》专训(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0 05:3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版秋学期九年级上册数学《23.3.2相似三角形判定1》专训
一、选择题。
1、下列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   )
A.两个直角三角形 B.两个等腰三角形
C.两个等边三角形 D.有一个角为7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2、如图所示:已知△ABC,D、E分别在边AB、AC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能使
△ADE∽△ACB的正确的是(   )
A.AD=AC B.∠ADE=∠C
C.∠A=∠B D.∠ADE=∠AED
3、在△ABC和△A/B/C/中,若∠A=68°,∠B=30°,∠B/=30°,∠C/=25°,则这两个三角形(   )
A.不相似 B.相似 C.全等 D.无法确定
4、下列各组图形中有可能不相似的是(   )
A.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B.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各有一个角是10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5、结合图形及所给条件,图中没有相似三角形的是(   )
6、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O,那么在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在△ABC中,BD⊥AC于点D,AE⊥BC于点E,交BD于点F,
下列三角形中不一定与△BCD相似的是(   )
A.△BFE B.△AFD C.△ACE D.△BAE
8、如图:∠ABD=∠BDC=90°,∠A=∠CBD,AB=3,BD=2,则CD的长为(   )
A. B. C.2 D.3
9、若==,且3a-2b+c=3,则2a+4b-3c的值是(   )
A.7 B.14 C. D.42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若∠AEF=90°,
则一定有(   )
A.△ADE∽△AEF B.△ECF∽△AEF C.△ADE∽△ABF D.△ADE∽△ECF
11、如图1:在△ABC中,AD是中线,BC=8,∠B=∠DAC,则
线段AC的长是(   )
A.4 B.6 C.4 D.4
二、填空题。
12、如图,点D、E在△ABC的边AB、AC上。
(1)若∠1=∠2,则    ∽    ;
(2)若∠2=∠B,则    ∽    。
13、如图:为估计池塘两岸边A、B两点间的距离,在池塘的一侧选取点O,分别取OA、OB的中点M、N,测的MN=32m,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    m。
1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这2和4,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    相似(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
15、在△ABC中,AB=AC,∠A=36°,∠B的平分线交AC于点D,
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为    。
16、如图:菱形ABCD∽菱形AEFG,若∠E=60°,BG=6,
AH=7,则AB的长为    。
三、解答题。
17、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E是AC上一点,且BE=BC,过点A作BE的垂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ADE∽△ABC
18、如图:已知BE是△ABC的角平分线,延长BE至点D,使得BC=CD。
求证:△AEB∽△CED
19、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BC,垂足为E,连接DE,F为线段DE上一点,且∠AFE=∠B。
(1)求证:△ADF∽△DEC
(2)若AB=4cm,AD=3cm,AE=3cm,求AF的长。
20、如图所示:在△ABC和△ADE中,∠BAD=∠CAE,∠ABD=∠ACE,
求证:AB·AE=AC·AD
21、(核心素养)如图A—1:DC∥AB,∠D=90°,AC⊥BC,AB=10cm,BC=6cm,点P以1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以2cm/s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
(1)求CD的长;
(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求t为何
值时,△PBQ的面积是12.8cm2;
(3)如图A—2:当点Q在边CA上运动,
求t为何值时,PQ∥BC。
华师版秋学期九年级上册数学《23.3.2相似三角形判定1》专训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   )
A.两个直角三角形 B.两个等腰三角形
C.两个等边三角形 D.有一个角为7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答案:C
2、如图所示:已知△ABC,D、E分别在边AB、AC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能使
△ADE∽△ACB的正确的是(   )
A.AD=AC B.∠ADE=∠C
C.∠A=∠B D.∠ADE=∠AED
答案:B
3、在△ABC和△A/B/C/中,若∠A=68°,∠B=30°,∠B/=30°,∠C/=25°,则这两个三角形(   )
A.不相似 B.相似 C.全等 D.无法确定
答案:A
4、下列各组图形中有可能不相似的是(   )
A.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B.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各有一个角是10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答案:D
5、结合图形及所给条件,图中没有相似三角形的是(   )
答案:C
6、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O,那么在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7、如图:在△ABC中,BD⊥AC于点D,AE⊥BC于点E,交BD于点F,
下列三角形中不一定与△BCD相似的是(   )
A.△BFE B.△AFD C.△ACE D.△BAE
答案:D
8、如图:∠ABD=∠BDC=90°,∠A=∠CBD,AB=3,BD=2,则CD的长为(   )
A. B. C.2 D.3
答案:B
9、若==,且3a-2b+c=3,则2a+4b-3c的值是(   ) C
A.7 B.14 C. D.42
答案:C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若∠AEF=90°,则一定有(   )
A.△ADE∽△AEF B.△ECF∽△AEF C.△ADE∽△ABF D.△ADE∽△ECF
答案:D
11、如图1:在△ABC中,AD是中线,BC=8,∠B=∠DAC,则
线段AC的长是(   ) A
A.4 B.6 C.4 D.4
答案:A
二、填空题。
12、如图,点D、E在△ABC的边AB、AC上。
(1)若∠1=∠2,则    ∽    ;
(2)若∠2=∠B,则    ∽    。
答案:(1) △ADE △ACD (2)△ACD △ABC
13、如图:为估计池塘两岸边A、B两点间的距离,在池塘的一侧选取点O,分别取OA、OB的中点M、N,测的MN=32m,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    m。
答案:64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AB=2MN=2×32=64(m)
1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这2和4,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    相似(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
答案:不一定
15、在△ABC中,AB=AC,∠A=36°,∠B的平分线交AC于点D,
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为    。
答案:△BCD
16、如图:菱形ABCD∽菱形AEFG,若∠E=60°,BG=6,
AH=7,则AB的长为    。
答案:9
详解:连接AC
∵ 菱形ABCD∽菱形AEFG
∴ ∠B=∠E=∠1=60° AB=BC
∴ △ABC是等边三角形 即:AB=BC=AC
∴ ∠2=60° 即:∠2=∠B=60°
设AB=BC=AC=a 则BH=a-7 CG=a-6
∵ ∠AGB=∠1+∠3=∠2+∠4 ∠2=∠1=60°
∴ ∠3=∠4
∴ △BGH∽△CAG(AA)
∴ = 即:= 则:a2-13a+36=0 解得:a=9或a=4(舍)
经检验a=9是分式方程的解。
三、解答题。
17、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E是AC上一点,且BE=BC,过点A作BE的垂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ADE∽△ABC
答案:∵ BE=BC
∴ ∠1=∠C
∵ ∠1=∠2
∴ ∠2=∠C
∵ AD⊥BE ∠ABC=90°
∴ ∠ADE=∠ABC=90°
∴ △ADE∽△ABC(AA)
18、如图:已知BE是△ABC的角平分线,延长BE至点D,使得BC=CD。
求证:△AEB∽△CED
答案:∵ BE平分∠ABC
∴ ∠1=∠2
∵ BC=CD
∴ ∠1=∠D
∴ ∠2=∠D
∵ ∠AEB=∠CED
∴ △AEB∽△CED(AA)
19、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BC,垂足为E,连接DE,F为线段DE上一点,且∠AFE=∠B。
(1)求证:△ADF∽△DEC
(2)若AB=4cm,AD=3cm,AE=3cm,求AF的长。
答案:(1)∵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D∥BC AB∥CD
∴ ∠1=∠2 ∠B+∠C=180°
∵ ∠AFE+∠3=180° ∠AFE=∠B
∴ ∠3=∠C
∴ △ADF∽△DEC(AA)
(2)∵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4cm
∴ CD=AB=4cm
∵ AE⊥BC
∴ ∠DAE=90°
∴ △DAE是Rt△
在Rt△DAE中,由勾股定理得:
DE===6cm
∵ △ADF∽△DEC
∴ = 即:= 解得:AF=2
∴ AF的长是2cm。
20、如图所示:在△ABC和△ADE中,∠BAD=∠CAE,∠ABD=∠ACE,
求证:AB·AE=AC·AD
答案:∵ ∠BAD=∠CAE ∠ABD=∠ACE
∴ △ABD∽△ACE(AA)
∴ =
∴ AB·AE=AC·AD
21、(核心素养)如图A—1:DC∥AB,∠D=90°,AC⊥BC,AB=10cm,BC=6cm,点P以1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以2cm/s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
(1)求CD的长;
(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求t为何
值时,△PBQ的面积是12.8cm2;
(3)如图A—2:当点Q在边CA上运动,
求t为何值时,PQ∥BC。
答案:(1)∵ DC∥AB
∴ ∠ACD=∠BAC
∵ AC⊥BC ∠D=90°
∴ ∠D=∠ACB=90°
∴ △ACD∽△BAC(AA)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AC===8cm
∴ = 即:= 解得:DC=6.4
∴ CD的长是6.4cm。
(2)点Q在边BC上运动,此时0<t<3(6÷2=3)
过点Q作QE⊥AB交AB于点E
设运动时间为t,则AP=t,BP=10-t,BQ=2t
∴ sinB== 即:= 解得:QE=1.6t(B在两个不同直角三角形中)
求QE还可以用相似三角形成比例求解——
可以利用角角求△BQE∽△BAC得:
= 即:= 解得:QE=1.6t
∵ S△PBQ=12.8
∴ BP·QE=(10-t)·1.6t=12.8
整理得:t2-10t+16=0 解得:t1=2 t2=8(不符合题意舍去)
∴ 当点Q在边BC上运动 ,t=2s时,△PBQ的面积是12.8cm2
(3)设运动时间为t,则AP=t,BP=10-t,BQ=2t,AQ=6+8-2t
∵ PQ∥BC
∴ = 即:= 解得:t=5
∴ 当点Q在边CA上运动,t=5s时,PQ∥BC。
学校: 考号: 姓名: 班级:
※※※※※※※※※※※密※※※※※※※※※※※※※※※※※封※※※※※※※※※※※※※※※※※※※※※※ 线※※※※※※※※※※※※※
图1
学校: 考号: 姓名: 班级:
※※※※※※※※※※※密※※※※※※※※※※※※※※※※※封※※※※※※※※※※※※※※※※※※※※※※ 线※※※※※※※※※※※※※
图1
1
3
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