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9:2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20分,每题2分)
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脑髓(suí)
尽态极妍
(yán)
祈祷(qǐ)
澎湃(pài)
B.炽痛(zhì)
扑朔迷离(shuò)
嫉妒(jí)
毋宁(wú)
C.赫然(hè)
鲜为人知(xiǎn)
骊歌(lì)
撺掇
(cuān)
D.嗔视(chēn)
可歌可泣(qì)
砭骨(biān)
深邃(su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锲而不舍
博学多识
略胜一愁
姗姗来迟
钦佩
B.迫不及待
怏怏不乐
语无伦次
叹为观止
羁绊
C.亘古不变
抑扬顿挫 心会神凝
鞠躬尽瘁
口头禅
D.九曲连环
眼花缭乱
养精蓄锐
一拍即合
叱咤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闯练:历练,去经历一些事情使自己得到锻炼而成长。)
B.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
C.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D.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战场阴森恐怖。)
4、下列病句修改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把“事迹”改为“故事”)
B.当我走进新修的大礼堂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删去“不”)
D.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把“具体”删去,或者把“详情”改为“情况”)
5、下面的话说得最得体的一项是(

A、当你急匆匆走路碰了别人一下时,你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原谅!”
B、当朋友邀请你去打乒乓球时,你说:“别来烦我,没空!”
C、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D、当你去向同学请教问题时,你说:“我不耻下问,快点教教我!”
6、对下列语句所用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排比,反复。表现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表达安塞人民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B.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贫穷落后,表达了作者不屑之情。)
C.
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排比、比喻。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特点,以及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艺。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她们的由衷的赞美。)
D.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我”的羞愧和悔恨。)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B.我喜欢听黄梅戏“天仙配”。
C.今天上街我买了水蜜桃、橡皮擦、笔记本、袜子……等,一共花了30元钱。
D.“怎么了?你?”老师看我笑得很奇怪,就走过来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人公名叫阿廖沙。
B.《丑小鸭》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戎机”是一个地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远万里,奔赴戎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
D.《狼》选自《淮南子》,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9、名著导读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 ,他的《 》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部著作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10、古诗默写填空。
(1)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
(2)
,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回答11-14题。(14分)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A)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B)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⑧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含义。(4分)
(1)方正:
(2)人声鼎沸:
12、指出节选文字中划横线的A、B两处各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2分)
A处:
B处:
13、仿照示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应段落的内容。(4分)
第①段:
第③—⑥段:向老师提问“怪哉”虫
第⑧段:三味书屋小园寻乐
第⑨— 段:师生朗读古文
第 段:
14、有人认为,三味书屋的先生令人反感。因为他迂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你认为童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什么态度?(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5-19
题。(14分)
鹤群翔空
(日本)江口涣
①不久,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今天第一个鹤群映入眼帘。
②当鹤群飞临山巅的上空时,位于队列最右端的大鹤,“哦哦”长鸣两三次,啼声悠扬,响彻天空。排成一字横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排成圆形队飞旋。
③就在这时,一只大苍鹰,由雁回山的山阴处展开双翅,奋力滑行飞出。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哦哦”的啼鸣声。这大概是因为发现可怕的苍鹰便互相报警,彼此关照。
④苍鹰飞到鹤群上空时,疾速翻身,“飕”地一声,飞箭似的冲进鹤群的圆形队伍之中。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片混乱。
⑤说时迟,那时快,有一只鹤被苍鹰抓住,痛苦地扑打着翅膀,落向下方。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
⑥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中展开了。
⑦鹤分为几群,每群十几只不等,拧成一团,拼命向苍鹰扑去。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⑧苍鹰不知何时已湮没在旋转的鹤群中,踪影全无。
⑨战斗继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只能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放开费了很大力气抓到的鹤,从飞舞啼叫的鹤群中钻了出去,凌空疾翔,一瞬间,消失在雁回山那边了。
⑩苍鹰消逝很久之后,鹤群仍然零乱飞舞,担心地啼叫,直到弄清苍鹰不会再来袭击,才放下心来,恢复了圆形队,向高空升去。
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不久,一只鹤慢慢地落后于伙伴,这才引起我强烈的关注。
这只鹤可能因为在方才的战斗中受了重伤,愈来愈落在伙伴的后面,似乎已丧失继续飞翔的力量。几次缓慢地扑打翅膀,终于迅速脱离开队列,身体飘飘摇摇,一直向下方落去。
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静静飞翔的队列又陷入混乱之中。
)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好像为伙伴加油打气。然而无济于事,伤鹤虚弱地扑打着翅膀,愈来愈向下落去。
于是,竟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然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静静地把负伤的伙伴送回高空的队列。
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待伤鹤归队后,才似乎放下心来,又排成圆形队,向高空飞去。
15.选文共叙述了两件事情,分别是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4分)
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提示写出鹤群的表现。(4分)
鹰的行动
鹤群的表现
出现了一只大苍鹰
(1)
鹰冲进鹤群
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一片混乱
(2)
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急速转身,俯冲下来追逐下滑的苍鹰
17.划横线的第⑥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18.联系上下文,第 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意料之外的事”是什么?(2分)
19、读完选文,你有哪些感悟?(2分)
(三)阅读文言文《孙权劝学》,完成20—24题(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本文选自编年体通史
,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的。(2分)
2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见往事耳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
的态度;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2分)
三、作文(40分)
25、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亲人的呵护,帮助我们成长;我们需要朋友,给予我们信心;我们也需要对手和我们竞争,激励我们进步。请以“
,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扣分。
(5)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章不少于550字。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
1
D
2
A
(略胜一筹)
3
D(马革裹尸:指军人战死沙场。)
4
A(应该改为: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张老师的许多事迹。)
5
A
6
B
7
A
8
A
9、(2分)
法布尔
《昆虫记》(或者:《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
10、(1)闲敲棋子落灯花
(2)岐王宅里寻常见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11、(4分)(1)正派、正直。
(2)形容人声喧闹。
12、(2分)A外貌描写
B
神态描写
13、(4分)三味书屋的陈设
课上开小差有意外收获(意对即可)
14、童年鲁迅对先生的态度主要是敬慕。文中写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愿意提问、喜欢提问,可见对老师的渊博是感到信服的。(2分)同时童年鲁迅也很爱先生,因为学生虽然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而已。(2分)
(二)
15、(4分)鹤群遭袭
救助伤鹤
(大意对,四字短语即可)
16、(4分)(1)
发出啼鸣,互相报警
(2)
鹰抓住一只鹤
17、(2分)总起下文,引出下文
(写“承上启下”得1分)
18、(2分)来救的两只大鹤静静地把负伤的伙伴送回高空的队列。
19、(2分)意对即可。语句通顺,围绕鹤群互相救助、团结一致的精神谈。
(三)
20、(2分)《资治通鉴》
司马光
21、(2分)(1)当道、当权
(2)指历史
22、(4分)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关键词:“岂”“治经”“博士”)
②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关键词:
“卿”“才略”“非复”)
23、(2分)对部下要求严格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4、(2分)表现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三、作文
25、(40分)
内容
语言
篇章
评分细则
一类卷(36~40分)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充实
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以3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语言和另一项条件的,获基准分;②具备三项条件和只具备语言一项条件的酌情加分或减分
二类卷(30~35分)
切题,中心明确,
内容较具体充实
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以3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语言和另一项条件的,获基准分;②具备三项条件和只具备语言一项条件的酌情加分或减分。
三类卷(20~29分)
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完整,层次比较清楚
以2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基准分;②语言较好的酌情加分,另有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16~20分)
不很切题,内容欠具体,或中心不很明确
语病较多
结构层次较混乱
以19分为基准分,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分或减分
五类卷(15分以下)
不切题,中心不明确
文句不通
漫无章法,结构不完整
以12分为基准分,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分或减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