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教案+练习)(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教案+练习)(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08 08:56:01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
夏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海里游泳?
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滩的温度不一样呢?
情境导入
中 午
傍 晚
(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新课学习
观察:同时对水和沙子进行加热,你发现了什么?
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快,水的温度上升得慢。
小实验
新课学习
撤掉酒精灯,看看谁的温度下降得快?
沙子的温度下降得快,水的温度下降得慢。

沙子
新课学习
当外界温度一致时,沙子的温度升降都快于水。
结 论
新课学习
沙子:受热快、散热快
陆地:升温快、降温快
水:受热慢、散热慢
海洋:升温慢、降温慢
同纬度地区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
海洋最高温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2月
南半球:相反
1
2
新课学习

西

比较:伦敦、布鲁塞尔、柏林、华沙、基辅的温差有何不同?对比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伦敦温差为14度,布鲁
塞尔为16度,柏林为20
度,华沙为23度,基辅
为26度。
分析发现: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温差大。
新课学习
上海4至9月降水量都在100毫米以上,降水多;乌鲁木齐各月降水均在100毫米以下,降水少。
上海和乌鲁木齐的降水有何差异?
拓展延伸
凡是沿海地区降水都多吗?
非洲西海岸降水如何?为什么?
非洲西海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是干燥的风,所以降水少。
全年降水稀少
新课学习
(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山脉对太阳辐射有遮挡作用,
使得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阳坡和阴坡气温一样高吗?
新课学习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下图中哪一处山坡降水多?
新课学习
山脉西侧景观
山脉东侧景观
安第斯山脉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西侧降水多,
表现为湿润景观,东侧降水少,表现为荒漠景观。
新课学习
山顶和山脚下景观有何差异?
什么原因造成的?
山脚下鲜花盛开,山顶白雪皑皑。
原因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新课学习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OC
某一山岭,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垂直高差为5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OC,请问,A处的气温应该是多少摄氏度?
20-5000/100ⅹ0.6=-10
-10OC
新课学习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OC
01
02
03
新课学习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 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 气温最低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地形因素
地球形状纬度位置
新课学习
(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良性影响
恶性影响
人工造林
修建水库
灌溉工程
砍伐森林
排放温室气体
新课学习
热岛效应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温室效应
新课学习
全球在变暖
拓展延伸
畅所欲言
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你能做些什么?
※ 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 吃天然食品,买时令水果、蔬菜;
※ 多穿棉、麻衣服,减少工业加工或染色;
※ 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价值观。
课堂小结
1.我国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则终年炎热,降水多,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地势因素
A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热相同,气温完全一致
B.降水不受纬度因素影响,只受海陆位置的影响C.降水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在低纬度较明显D.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D
课堂练习
3.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 D.洋流因素
C
课堂练习
4. 夏季,陆地和海洋在同样强度的太阳照射下,陆地受热情况是( )
A.增温快,比海洋热 B.增温慢,比海洋热
C.增温快,比海洋冷 D.水陆同样热
A
课堂练习
5.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减小了污染范围
B.提高市区的温度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降低了郊区污染程度
B
课堂练习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
作业布置
地形地势与气候
影响气候的
主要因素
海陆分布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板书设计
谢谢观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共43张PPT)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气候差异?
气候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新课学习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1.早晨与中午比较,中午热
2.夏季与冬季比较,夏季热
3.赤道与两极比较,赤道热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这是为什么呢
新课学习
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
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的面积有亮度有何不同?
斜射:光线散布面积大,亮度小
直射:光线散布面积小,亮度大;
新课学习
直 射
斜 射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小
面积大
单位面积获得光热少
太阳高度大
面积小
单位面积获得光热多
新课学习
A、B两处哪一处的太阳高度角大?哪一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思 考
A处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新课学习
A
B
C
太阳高度角相同
光热散布面积相同
获得太阳光热A>B>C
大 气 层
太阳光线
A B C
太阳高度角A>B>C
比较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获得的太阳
光热一样多吗?
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就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新课学习
思考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太阳高度角有何变化?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递减。
2.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有何变化?从而导致世界气温有何变化?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新课学习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一个地方的黑夜和白昼为什么会交替出现?
太 阳 光 线
黑 夜
白 昼
新课学习
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
昼夜现象
地球
自转
昼夜交替
新课学习
N
S
北极天使
南极天使
逆时针
顺时针
自西向东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24小时)
现象: 昼夜交替
新课学习
西

地球的自转
旋转中心: 地轴
新课学习
地球的自转
拓展延伸
当北京是中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白天还是黑夜?
黑夜
概念
旋转中心
方向
时间
产生的现象
新课学习
地球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 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昼夜交替、时差
一天(24小时)
新课学习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
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转,且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新课学习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度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新课学习
观察四幅图,找出太阳直射点分别直射在赤道、南北回归线的日期?
春分日(3月21日)
和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在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拓展延伸
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哪里?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思考: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
新课学习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
新课学习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北极圈内出现什么现象?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5ON),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
新课学习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北极圈内出现什么现象?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23.5OS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新课学习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赤道(0O)
北回归线
( 23.5ON )
赤道(0O)
南回归线( 23.5O S)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
二分二至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
及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12月22日
冬至
6月22日
夏至
新课学习
思考
1.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哪一天?
2.你所居住的地区5月1日和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1.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2.河北省保定市5月1日位于a和b之间,昼长夜短;10月1日位于c和d之间,昼短夜长。
新课学习
南 极
概念
旋转中心
方向
时间
产生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新课学习
地球的公转
拓展延伸
地球公转顺口溜
倾斜身子绕日转,春夏秋冬逆时针;
白昼长短在变化,夏长冬短春秋分;
直射点,在移动,往返南北回归间;
太阳高度昼长短,四季变化因此来。
新课学习
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新课学习
热带( )至( )
北温带( )至( )
南温带( )至( )
北寒带( )至( )
南寒带( )至( )
23.5ON
23.5OS
23.5ON
66.5ON
23.5OS
66.5OS
66.5ON
90ON
66.5OS
90OS
找出地球上五带的范围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 )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带和( )带,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北寒
南寒
读图活动1
温带
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读图活动2
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
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新课学习
读图活动3
五带中,你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哪一个带?那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吗?哪一个季节昼长夜短?此时,澳大利亚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五带中,我们河北省属于北温带,这里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夏季,昼长夜短,此时,澳大利亚昼短夜长。
新课学习
热 带
北温带和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气候终年炎热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新课学习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概念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一天
一年
昼夜交替、时差
四季交替、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有规律地变化。
课堂小结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自转的周期约为一天24小时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D.地球自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
D
课堂练习
2.地球公转产生了( )现象
A.昼夜交替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昼夜长短 D.地轴的倾斜
C
课堂练习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 )
自东向西转 B. 逆时针转
C. 顺时针转 D.自西向东转
D
课堂练习
4.里约奥运会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现象
B
课堂练习
5.元旦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白昼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
B.白昼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
C.出现极夜现象
D.昼夜等长
A
课堂练习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
作业布置
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现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的形状
与气候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的公转
(方向、周期、现象、五带的划分)
板书设计
低纬度:太阳高度大,获得热量多
高纬度:太阳高度小,获得热量少
谢谢观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球体的形状使地球各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不一样,从而产生对气候的影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学会分析地球的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使一天中的天气发生变化;地球的公转使地球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不同,使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使得地球中纬度地带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寒带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热带产生了太阳直射现象,也有了地球五带的划分。21·世纪*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太阳辐射会不一样,经过分析得出是地球的球体形状所致。2-1-c-n-j-y
(2)通过观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分析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地球自传会影响一天内的天气变化;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及地球上五带的产生,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21*cnjy*co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分析、比较、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
第一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二幅: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第三幅: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气候差异?气候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出示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1.早晨与中午比较,中午热
2.夏季与冬季比较,夏季热
3.赤道与两极比较,赤道热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
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
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的面积有亮度有何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明确:斜射:光线散布面积大,亮度小直射:光线散布面积小,亮度大。
展示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提问: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什么?(学生回答:太阳高度)
提问: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太阳高度的不同导致光线散射的面积和接受太阳光热有何不同(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出处:21教育名师】
明确:太阳高度小,面积大,单位面积获得光热少;太阳高度大,面积小,单位面积获得光热多。
展示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思考:A、B两处哪一处的太阳高度角大?哪一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A处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比较: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一样多吗?(学生对比分析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明确:第一幅图太阳高度角相同,光热散布面积相同;第二幅图太阳高度角A>B>C,获得太阳光热A>B>C 。【版权所有:21教育】
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就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思考: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太阳高度角有何变化?
2.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有何变化?从而导致世界气温有何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进行小结)
明确:
1.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递减。
2.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提问:一个地方的黑夜和白昼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学生回答:地球自转)
展示图片,教师补充: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线只能照亮一半,这就会出现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更替。21教育网
出示动画:
提问: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的?换个角度,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分别是什么方向?(学生观看动画,回答问题)www-2-1-cnjy-com
明确: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从北极上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学生观看动画和图片,找出下列问题:
地球自转:旋转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现象
明确:旋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现象:昼夜交替
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拓展延伸:
当北京是中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白天还是黑夜?(学生分析回答)
明确:当北京是中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黑夜。由此可见地球的自转不但造成了昼夜交替,还带来了时差的变化。
概念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旋转中心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时间 一天(约24小时)
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时差
提问: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 (学生看图回答)
明确: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转,且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展示图片: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讲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面成66.5度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出示图片: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活动:观察四幅图,找出太阳直射点分别直射在赤道、南北回归线的日期(学生找图)
明确:春分日(3月21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来源:21cnj*y.co*m】
拓展延伸:
思考: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哪里?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有几次太阳直射?(学生看图回答)
明确: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均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
提问: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提问: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北极圈内出现什么现象?(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5ON),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提问: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北极圈内出现什么现象?
明确: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23.5OS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二分二至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及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
春分 3月21日 赤道(0度) 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北纬23.5度) 昼长夜短
秋分 9月23日 赤道(0度) 昼夜平分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南纬23.5度) 昼短夜长
思考:
1.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哪一天?
2.你所居住的地区5月1日和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1.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2·1·c·n·j·y
2.河北省保定市5月1日位于a和b之间,昼长夜短;10月1日位于c和d之间,昼短夜长。
小结:地球的公转
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时间 一年
产生的现象 四季的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播放视频:地球的公转
拓展延伸:
地球公转顺口溜
倾斜身子绕日转,春夏秋冬逆时针;
白昼长短在变化,夏长冬短春秋分;
直射点,在移动,往返南北回归间;
太阳高度昼长短,四季变化因此来。
出示地球上的五带图,
提问: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读图活动1:
出示地球上的五带图,让学生找出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学生找图)
热带( 23.5ON )至(23.5OS )
北温带( 23.5ON )至(66.5ON )
南温带(23.5OS )至(66.5OS )
北寒带(66.5ON )至(90ON )
南寒带(66.5OS )至(90OS )
提问: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哪个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个带?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哪个带?(学生读图回答)www.21-cn-jy.com
明确: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21*cnjy*com
读图活动2:
提问: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 (学生读读回答)
明确: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
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读图活动3:
提问:五带中,你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哪一个带?那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吗?哪一个季节昼长夜短?此时,澳大利亚昼夜长短情况如何?(学生读图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带中,我们河北省属于北温带,这里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夏季,昼长夜短,此时,澳大利亚昼短夜长。
连连看:
热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概念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时差 四季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有规律地变化。21cnjy.com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自转的周期约为一天24小时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D.地球自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
2.地球公转产生了( C )现象
A.昼夜交替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昼夜长短 D.地轴的倾斜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C )
自东向西转 B. 逆时针转
C. 顺时针转 D.自西向东转
4.里约奥运会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B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现象
5.元旦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A )
A.白昼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
B.白昼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
C.出现极夜现象
D.昼夜等长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来提出关于阳光直射与斜射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抽象的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联系如今生活中发展速度很快的太阳能热水器来理解太阳照射角度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有趣和有用。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抽象,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动画与视频,鼓励学生读图、讨论、合作探究,随着教师的提问,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21·cn·jy·com
低纬度:太阳高度大,获得热量多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高纬度:太阳高度小,获得热量少
气温和降水
地球自转:方向、周期、现象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公转:方向、周期、现象、五带的划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昼夜交替 B. 四季变化 C. 五带的划分 D.风雨阴晴的天气变化
2. 五一劳动节这天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即将移动的方向是( )
A.在南半球,将向南移动 B.在北半球,将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将向北移动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表现出差异。下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读图,回答4—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4.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状况是( )
①冬季 ②夏季 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国北京可能出现的是(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生 D.下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读太阳光照图,完成6—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6.这一天北极圈内出现的现象是( )
A. 极昼现象 B.极夜现象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7.关于此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南半球处于夏季 B.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
C.此时北京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D. 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8—10题。
8.五一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BC之间 B.CD之间 C.DA之间 D.AB之间21教育网
9.五一期间,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昼现象
10.五一期间,澳大利亚的悉尼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昼现象
二、读图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地球自转周期为 ,以下现象是由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的变化
(2)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 千米。
(3)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重要纬线名称),此时北京某中学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21·世纪*教育网
(4)如图所示,这一天的节气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如图所示,出现极昼的地区所对应的温度带是( )
A.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解析: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在同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的交替。故选A.
2. D.
解析:5月1日,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并且将继续向北回归线移动。即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继续向北移动。故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B.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面向赤道观察其自转方向是从左向右,俯视地球其自转方向是“北逆南顺”。故选B.21·cn·jy·com
4. A.
解析: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位于北半球的A地正值冬季,昼长夜短。故选A.
5.D.
解析:北半球正值冬季,北京大地一片枯黄,同学们穿棉衣上学,雷雨天气发生在夏季,这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地面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故选D.www.21-cn-jy.com
6. A.
解析:该图表现的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的是极昼。故选A.
7. B.
解析:该图表现的是夏至日,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此时北京正是高温多雨的季节,北半球昼长夜短。故选B.2·1·c·n·j·y
8. A.
9.B.
10.C.
解析:五一期间,地球运行到BC之间,这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半球白昼时间越来越长,南半球白昼时间越来越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故第8小题选C.第9小题选B.第10小题选C.
二、读图题
(1)一天(约24小时) B
(2)4万
(3)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B
(4)D
解析:
读图可知: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的是极昼现象,对应的温度带是北寒带。这一天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北极限,所以学校旗杆的影子应该是最短的一条。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现象是昼夜的交替现象。图中A点位于赤道附近,赤道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在相同的纬度上,我国西安气温比日本东京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是( )
A.洋流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纬度位置
2. 我国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年均气温较低,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3. 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影响乞力马扎罗册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4. 我国的拉萨与印度的乞拉朋齐仅一山之隔,乞拉朋齐是世界雨极,而拉萨降水较少,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5.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与郊区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区的气温比郊区低 B.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C.城区的上升气流显著 D.城区的风速比郊区小
读图完成6至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6.图中ABCD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A 地 B. B 地 C. C地 D. D地21·世纪*教育网
7.在A地测得气温为16度,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
A.4度 B.2度 C.0度 D. 零下2度www-2-1-cnjy-com
8.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
A.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 B.在郊区兴建商业中心
C.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 D.在郊区建设工业园
二、读图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所示A地海拔为3300米,B地海拔为300米,若A地气温为15度,则B地气温应为
度。
(2)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3)运用这一原理,人们在夏季往往到 避暑。
三、材料题
材料一:近一百多年以来,人类一直以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作为主要能源,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2-1-c-n-j-y
材料二: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严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节能减排、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已经成为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21*cnjy*com
(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草原严重破坏 B.计算机工业的发展
C.制冷设备的使用 D.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2)由材料二可知,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 )
A.二氧化碳增多,臭氧层破坏 B.乱砍乱伐,导致气候恶化
C.节能减排,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二氧化碳零排放
(3)为节能减排,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你能做些什么?(任写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解析:西安深居内陆,大陆性较强,日本东京处在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受海洋性影响深刻,具有海洋性特征,二者海陆位置不同。故选C.21·cn·jy·com
2. C.
解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号称“世界屋脊”。受地形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选C.
3.C.
解析:乞力马扎罗山海拔很高(5895米),而气温随海拔每上升1000米下降六度。所以到山顶气温很低,形成终年积雪的现象。故选C.www.21-cn-jy.com
4. B.
解析:乞拉朋齐降水属于地形雨,位于山地迎风坡,而拉萨位于背风坡,故降水少。故选B.
5.A.
解析:城市中心区气温往往高于郊区,即城市“热岛效应”。故选A.
6.B.
解析:A地位于迎风坡山麓地带,降水少。D地位于北风坡,降水量最少。B处位于迎风坡山坡,降水量最多。C地位于山顶,降水相对较少。故选B.21cnjy.com
7. D.
解析:读图可知,C、A两地相对高度为3000米,根据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度可知,C地气温应该是零下2度。故选D.2·1·c·n·j·y
8.C.
解析:增加绿地面积,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故选C.
二、读图题
(1)33
解析:A地比B地高出了3 ( http: / / www.21cnjy.com )0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右知,B地比A地的气温高0.6/100ⅹ3000=18度,因此B地气温为15+18=33度。21教育网
(2)海拔不同
解析:A处海拔远远高于B处,随海拔升高气温会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因此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拔不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山上
解析:
山上气温比山脚下低,因此山上可以避暑。
三、材料题
(1)D.
解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
(2)C.
(3)多穿棉袍、麻制品的衣服,减少工业加工或染色;多用植物绿化来做居家布置;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行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简单的实验,了解海陆吸热散热能力的差异,从而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能运用气候资料图、地形地势图,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气候资料图等分析掌握掌握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
通过对比中午和傍晚沙滩和海水的温度比较
提问:夏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海里游泳?同一时刻,为什么海水和沙滩的温度不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21教育网
(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小实验:
(1)观察:同时用酒精灯对水和沙子进行加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并回答)
明确:很明显,水的温度上升得快,沙子的温度上升得慢。
(2)撤掉酒精灯,看看谁的温度下降得快?(学生观察回答)
明确:很明显沙子的温度下降得快。
结论:当外界温度一致时,沙子的温度升降都快于水。
总结:
沙子受热快、散热快,进而联想到陆地升温快、降温快;
水受热慢、散热慢进而联想到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温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21·cn·jy·com
出示欧洲西部部分城市的气温图
比较:伦敦、布鲁塞尔、柏林、华沙、基辅的温差有何不同?对比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伦敦温差为14摄氏度,布鲁塞尔为16度,柏林为20度,华沙为23度,基辅为26度。
分析发现: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温差大。
图片展示上海和乌鲁木齐的降水
提问:上海和乌鲁木齐的降水有何差异?(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上海4至9月份降水都超过了100毫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年降水较多,而乌鲁木齐各月降水均在100毫米以下,全年降水较少。可以看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www.21-cn-jy.com
拓展延伸:
凡是沿海地区降水都多吗?非洲西海岸降水如何?为什么?(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明确:非洲西海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是干燥的风,所以降水少。
(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出示阳光照射山脉的图片,
提问:阳坡和阴坡气温一样高吗?(学生回答)
明确:山脉对太阳辐射有遮挡作用,使得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出示地形雨示意图,
提问:下图中哪一处山坡降水多?(学生回答)
明确: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出示安第斯山脉两侧气温和降水图以及自然景观图,
提问:安第斯山脉两侧降水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安第斯山脉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西侧降水多,表现为湿润景观,东侧降水少,表现为荒漠景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出示日本富士山景观图,
提问:山顶和山脚下景观有何差异?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回答)
明确:山脚下鲜花盛开,山顶白雪皑皑。原因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明确: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OC
计算:某一山岭,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垂直高差为5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OC,请问,A处的气温应该是多少摄氏度?(学生计算回答)21·世纪*教育网
明确:20-5000/100ⅹ0.6 = -10所以A处的气温应该是零下10度。
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O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www-2-1-cnjy-com
填表: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海陆位置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地形地势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东侧降水稀少 地形因素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 地球形状、纬度位置
(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影响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
对气候有良性影响的人类活动:人工造林、修建水库、灌溉工程等
对气候有恶性影响的人类活动:砍伐森林、排放温室气体等
出示图片:热岛效应
提问:你能看图说说热岛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发言)
明确:在人口密谋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播放视频:热岛效应
提问:温室效应又是产生的?(学生回答)
明确: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展示图片:人类燃烧煤炭、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南极冰盖不断融化,北极熊和企鹅的栖居之所越来越小。2·1·c·n·j·y
播放视频:全球在变暖
拓展延伸:
畅所欲言: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你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 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 吃天然食品,买时令水果、蔬菜;
※ 多穿棉、麻衣服,减少工业加工或染色;
※ 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影响气候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价值观。
四、课堂练习
1.我国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则终年炎热,降水多,影响因素是( A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地势因素
2.下列关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同一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热相同,气温完全一致
B.降水不受纬度因素影响,只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降水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在低纬度较明显
D.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3.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影响因素是(C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 D.洋流因素
4. 夏季,陆地和海洋在同样强度的太阳照射下,陆地受热情况是(A )
A.增温快,比海洋热 B.增温慢,比海洋热
C.增温快,比海洋冷 D.水陆同样热
5.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B )
A.减小了污染范围
B.提高市区的温度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降低了郊区污染程度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年级学生还没学物理,无法理解,这就要从生活中入手,比如:夏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到海里游泳?同一时刻,沙滩和海水的温度为何不同?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通过小实验,用酒精灯对水和沙子进行加热,让学生来观察温度计的升温变化,撤掉酒精灯,再观察温度计的降温变化,这样学生再来理解陆地和海洋的升温和降温的差异就不难理解了。关于人类活动与气候,选择播放视频全球在变暖能引起许多学生沉思,让学生自己说说能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做些什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21cnjy.com
海陆分布与气候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形地势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