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8 14: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论语》共二十章,本文选用十二章,且不是按原文顺序排列。十二章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和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及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第1-4章从学习、反思的角度强调了“为什么要修养?”第5-7章强调了修养的最高境界;第8-10章强调践行修养的做法;第11-12章强调人格的独立,最后升华“仁”的终极目标。
本文课下注释非常详细,需要积累的词汇非常之多且零散,需要整理归类,方便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2篇古文,积累了少量文言文词汇,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学习本文,不仅需要积累大量的文言词汇,还需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课下注释虽然详细,但比较零散,需要教师给予框架,整理归类,方便记忆。另孔子的思想比较深邃,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搭建支架,联系生活,补充资料,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古汉语的表达魅力,培养语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论语》中“修身”“治学”等思想内涵,体会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语录的哲理与现实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能力,学会将经典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审美创造:品味《论语》简洁精炼的语言风格,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美感,提升审美素养。
通过诵读、研讨、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疏通文义,理解课文;梳理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思想。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简介作者、作品
1.成语填空:“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省吾身”“温故知新”;成语出处:《论语》
2.简介作品:见课下注释
《论语》地位: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因为《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简介孔子:见课下注释。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4.补充资料:称呼用语:
类别 对象 尊称示例 自称(谦称)示例
男子 尊长/平辈 公、君、子、先生、阁下、兄台 在下、鄙人、不才、晚生、吾、余、予
君主/官员 陛下、殿下、阁下、麾下 臣、卑职、末将
女子 尊长/平辈 夫人、太太、女士、姑娘、小姐 妾、妾身、小女子
皇后/王妃 殿下、娘娘 臣妾
二、朗读课文,读准课文,读出韵味
1.听读课文,划节奏,标字音。
重点字词:“说”同“悦”;愠yùn;
逾矩;罔 殆 曲肱 笃志
2.学生朗读课文,纠音正字,划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结:节奏划分秘诀:
(1)主谓之间停顿
(2)“而”前停顿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文言韵味。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章
1.朗读第1章,结合注释说说大意,积累词汇。
PPT呈现:
常用词语:亦:也;乎:语气词;知:了解;
句式:不亦……乎
词性活用: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通假字:说同“悦”,愉快;
2.根据第一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学 按时 , 让人感到很快乐。
有朋友从远方来, 让人感到很快乐。
别人不了解自己 自己,却不生气,这表明自己 ,所以可称作“君子”。
预设:
学知识(本领)按时复习(实践、运用、练习),懂得新知(掌握本领)让人感到很快乐。
有朋友从远方来,与朋友切磋学问(谈古论今)让人感到很快乐。
别人不了解自己误会(错怪、委屈)自己,却不生气,这表明自己 内心强大(情绪稳定、有主见),所以可称作“君子”。
追问:怎样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预设: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 宰相肚里能撑船——俗语
小结:学知识——自立;
交朋友——立人
稳情绪——自强
3.背诵第一章。
(二)学习第二章
1.朗读第2章,结合注释说说大意,积累词汇。
PPT呈现:
常用词汇:吾:我;三:多次;为:替;
词性活用: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活用为名词。
2.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曾子提倡每天反省的内容,你觉得还有没有需要反省的?
预设:做事尽责;做人诚信;学以致用
反省:孝亲敬友;举止文明、团结同学……
追问:反省有什么好处?
预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完善自身,取得进步,提高自身修养。
3. 背诵第二章。
(三)学习第三章
1.朗读第3章,结合注释说说大意,积累词汇。
PPT呈现:
常用词汇:逾:越过;矩:法度
通假字:“有”同“又”
2.请就第三章内容提问?
预设:
“志于学”:孔子立下了一个怎样的学习志向?“仁政”“仁爱”思想,帮助君主治理国家。
“不惑”:对什么不迷惑?慢慢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再盲从。
“知天命”:什么意思?懂得生死有命,万事随缘。
“耳顺”:情绪稳定,能听取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不逾矩”:尊重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规矩意识更强,遵纪守法。
追问: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有理想,有抱负,有成就,有主见,有担当,能容人……
3. 背诵第三章。
(四)学习第四、五章
1.朗读第4、5章,结合注释说说大意,积累词汇。
PPT呈现:
常用词汇:为:动词,做;矣:语气词。罔:迷惑;殆:疑惑。
词性活用: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单音节词:可以:可以;凭借;译为双音节词。
2.请结合学习实例谈谈怎样温故知新,为何能成师?
预设:复习旧的知识,忽然弄懂了一个难题(新知);可以做“小老师”教同学难题。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并说说怎样做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
预设:
学习与思考密切关联。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背诵第四、五章。
4.背诵并默写第1-5章。
(五)学习第六、八章
1.朗读第6、8章,结合注释说说大意,积累词汇。
PPT呈现:
特殊句式:贤哉,回也。倒装句
词性活用:饭:吃,名词活用为动词
古今异义词:疏:粗糙;今义:疏散;水,冷水;今义:流动的液体。
2.请用词语概括颜回、孔子的生活条件?并猜一猜他们快乐的原因?
预设:
艰苦、简陋、家徒四壁、一贫如洗、饥寒交迫、身无分文、一穷二白……
乐:沉浸在学习之中,不在乎外在环境。
追问:这是什么精神?
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3.背诵并默写第六、八章。
(六)学习第七章
1.朗读第7章,结合注释说说大意,积累词汇。
PPT呈现:
重点字词:之:代词,它;好:喜好;
词性活用:乐:以........为乐,名词的意动用法
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习的三重境界,并说说你在哪种层次?
预设:
知之:懂得知识
好之:喜欢学习
乐之:以学习为乐
3.背诵第七章。
(七)学习第九章
1.朗读第9章,结合注释说说大意,积累词汇。
PPT呈现:
重点字词:焉:在其中。
2.根据第9章的大意,举例说明怎样从同学身上取得进步?
预设:
向同学的优点学习,发现同学的缺点,提醒自己注意。
3.背诵第九章。
(八)学习第十至十二章
1.朗读第10-12章,结合注释说说大意,积累词汇。
PPT呈现:
常用字词:斯:这;笃:坚定;夫:语气词,不译;仁:仁德
古今异义:三军:军队;今义:海陆空军队;
匹夫:平民百姓;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2.从第10.11章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预设:珍惜时间;立定志向。
3.朗读第12章,思考:怎样做就是仁德的表现?
预设: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4.背诵第10-12章。
四、梳理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思想。
1.背诵全文,试按学习态度和方法、思想品德修养2个角度给课文内容归类。
预设:
学习态度和方法:1.4.5.7.9.10.12
思想品德修养:2.3.6.8.11
2.积累从文中演化的成语,探讨孔子思想的核心。
预设: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政
3.朗读课后补白,加深理解儒家思想。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默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