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检测卷(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5广东珠海期末]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2025 黑龙江大庆期末]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这一表述可用来说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中国抵抗外国侵略的正义性
C.第二次鸦片战争必然会失败D.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软弱无能
3.[2025 湖北孝感期末]晚清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个建省高潮: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1885年中法签订《越南条款》,同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这些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洋务运动 B.促进边疆开发
C.应对边疆危机 D.抵制民主革命
4.[2025 河南商洛期末]在茫茫洋面上,“致远”舰攻敌而受重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突进途中为敌舰环攻,管带林永升以下270人殉国。这反映了( )
A.爱国官兵英勇抵抗 B.北洋水师军备落后
C.清朝海军不习水战 D.海军衙门软弱无能
5.史料实证[2025 河北邢台期末]《庚子大事记》:“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材料可以用于佐证 ( )
A.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B.义和团运动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混乱
C.太平天国军队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混乱
D.八国联军侵华军队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行
6.2新情境[2025 江苏苏州期末]以下是八年级学生摘录的某书中的部分内容,由此可以判断该书是 ( )
一、所有服从满洲人之义务一律取消; 二、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 三、全国无论男女,皆为国民; 四、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
A.《海国图志》 B.《革命军》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7.[2025 重庆沙坪坝区期末]名人传记可使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状元实业家:张謇传》《荣氏兄弟:为天下人布芳馨》《百年心事:卢作孚传》《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范旭东、侯德榜传》等图书共同反映了我国近代 ( )
A.社会习俗的变革 B.教育事业的发展
C.社会生活的变化 D.民族工业的历程
8.[2025江西南昌期末]陈独秀指出,只有在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觉醒之后,只有在旧社会和旧文明有了根本的改变之后,中国才有摆脱军阀桎梏的可能。他认为若没有一种新的出版物,这种解放是不可能达成的。为此他在上海创办了 ( )
A.《国闻报》 B.《民报》
C.《青年杂志》 D.《申报》
9.[2025云南文山州期末]1921年,中共一大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主张消除内乱,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以“平民政权”取代军阀政权的政治构想。上述变化表明 ( )
A.革命纲领逐步契合国情
B.中共成为革命领导核心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理论创新成为首要工作
10.[2025 安徽合肥期末]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1.[2025 陕西延安期末]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英勇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 000 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这些感人故事体现了伟大的 ( )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延安精神
12.[2025 山东菏泽期末]《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淞沪会战
C.南京大屠杀 D.卢沟桥事变
13.新素材[2025 北京海淀区期末]“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某班同学分为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两组,计划踏访相关遗迹,其中一组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主题搜集与北京中轴线相关的历史资料。下列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2025 辽宁沈阳期末]“现在毛泽东先生来到重庆,他与蒋主席有十九年的阔别……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此次“握手”( )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C.避免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内战
D.为政协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
15.[2025江苏盐城期末]这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 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这三大战役 ( )
A.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C.威胁到了武汉和南京
D.宣告了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 题14 分,第 17 题 19 分,第 18题22分,共55分)
16.[2025 重庆沙坪坝区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林则徐搜集各种报刊,看看外国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他们怎样看待当时的中国……他在向道光帝寄呈译报材料时说:“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在编写《四洲志》之余,他还搜集了大量的船炮模型与图纸等资料,希望进行仿制。
材料二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翻译外国报刊的根本目的。这与近代中国的哪场近代化探索运动的目的是一致的 这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符合材料二表述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填“错误”。(4分)
A.《时务报》对维新变法起着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B.《时务报》抨击顽固守旧势力,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主张。
(3)综合上述研究,你认为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4分)
17.[2025 江西赣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可知,A对B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请写出A代表的历史事件,并写出B与C的关系。(6分)
材料二
他(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毛泽东)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摘编自纪录片《苦难辉煌》 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式的历史性事件,表明了我们党从“城市中心”式革命走向了“乡村中心”式革命,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的实践。 ———整理自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毛泽东开辟的“崭新的道路”。依据材料,归纳这一道路的特点。(6分)
材料三 遵义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在军事上主张面对敌人以阵地战的方式处处设防,这一决策使长征初期党和红军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困境,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总结斗争经验,集中全力纠正错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开始重新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一路声东击西,党和红军很快重新获得战斗的主动权,最终挽救了中国革命。
(3)根据材料三,归纳遵义会议召开前后红军作战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共党史上有何重要意义。(7分)
18. 项目化学习[2025 山西运城期末]李老师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相关内容。(22分)
任务一 【图文呈现————展示革命之路】
(1)简述下面图片所反映的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并结合3个史实说明文字材料中“由攻打中心城市失败”到“在全国开始出现星火燎原之势”是如何实现的。(8分)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这些起义与暴动,多数都经历了由攻打中心城市失败到转入山区、在农村发展的战斗过程,起又军得以保留下来,利用国民党统治在农村及多省交界区的薄弱点开展游击战争,逐渐发展为较为正规的工农红军并开辟出一块块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在全国开始出现星火燎原之勞。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浣清民国卷》
任务二 【政策调整————摆脱现实危机】
(2)政策调整推动社会进步。分别写出以下政策实施的历史时期。任选两幅图片,简述其实施的历史意义。(7分)
任务三 【重大会议————影响历史走向】
(3)开放性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会议·走向”为题,写一篇小短文。(7分)
中共一大、中买二大、八七会议、中共七大
1. 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材料分析 “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受到破坏,中国的传统纺织业受到西方机器工业的冲击,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故选 A
错项分析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B;鸦片战争使民众的负担更重,生活水平下降,排除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即19世纪末,排除D
2. 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1857年”“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占领广州后烧杀抢掠,这可用来说明中国抵抗外国侵略的正义性。故选 B。
·上分要点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会发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它们共同的强烈愿望。侵略中国,就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 C【解析】本题考查边疆危机。
材料分析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在台湾建省” 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加重,新疆行省与台湾行省的设立,有利于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故选 C
错项分析 在边疆地区建省与促进洋务运动无关,排除A;促进边疆开发不是建省的主要目的,排除B;在边疆地区建省不能抵制民主革命,排除D
4. A【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根据“‘致远’舰攻敌而受重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突进途中为敌舰环攻,管带林永升以下270人殉国”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林永升等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抵抗日军。故选 A。
5. D【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据所学可知,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侵略者攻入北京,在北京城内烧杀抢掠。材料描述的正是八国联军侵华军队在北京犯下的战争罪行。故选 D。
6. B【解析】本题考查革命志士的奋斗。根据所学可知,《革命军》是邹容的著作,该书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为主要武器,从正面阐述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宣传反清革命和民主共和,强调推翻清王朝统治。“全国无论男女,皆为国民”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诛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等也符合他反清革命的主张。故选 B。
7. 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程。根据“张謇”“荣氏兄弟”“卢作孚”“范旭东、侯德榜”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纷纷在中国办厂,剥削中国人民。张謇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就要发展实业,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但在夹缝中生长的民族工业还是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推动着民族工业艰难发展。因此,题干中的图书共同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故选 D。
8. C【解析】本题考查《青年杂志》。根据“尤其是青年觉醒之后……中国才有摆脱军阀桎梏的可能”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故选 C。
9. 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变化。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不断对革命纲领进行调整,使革命纲领的内容逐渐符合中国的国情。故选A。
10. C【解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内容反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等地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说明当时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大成果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选C。
11. B【解析】本题考查长征精神。根据“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红军”可知,材料与红军长征有关,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故选 B。
12. D【解析】本题考查七七事变。根据“北平沦陷后”“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故选 D。
13. C
14. D【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根据“现在毛泽东先生来到重庆,他与蒋主席有十九年的阔别 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这为政协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故选 D。
15. B【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战役。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B正确。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了武汉和南京,排除C;渡江战役后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排除D。故选 B。
16.(1)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统治。运动:洋务运动。主要原因: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变革封建制度。
(2)正确;错误。
(3)介绍外来文化;舆论宣传;思想启蒙等。
【解析】(1)本问考查林则徐、洋务运动。根据“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在编写《四洲志》之余,他还搜集了大量的船炮模型与图纸等资料,希望进行仿制"和所学可知,林则徐翻译外国报纸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这一根本目的和近代的洋务运动目的是一致的。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2)本问考查《时务报》。A:根据“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 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可知,《时务报》对维新变法起着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所以A 正确。B:根据“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和所学可知,《时务报》抨击顽固守旧势力,体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国主张,所以 B错误。
(3)本问考查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 对应答案
“林则徐搜集各种报刊,看看外国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他们怎样看待当时的中国” 介绍外来文化
“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 舆论宣传;思想启蒙等
17.(1)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崭新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特点:以农村为中心;结合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国情出发。
(3)变化:由阵地战到运动战。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析】(1)本问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根据“A对B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A是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本问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第一小问,根据“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式的历史性事件”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这一道路的特点是以农村为中心;结合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国情出发。
(3)本问考查遵义会议。第一小问,根据“遵义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在军事上主张面对敌人以阵地战的方式处处设防……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开始重新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一路声东击西”可知,遵义会议召开前后红军作战方式变化是由阵地战到运动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18.(1)历史地位: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史实: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2)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面抗战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意义:图一,分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军;红军力量壮大起来,为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提供了人力的保障。图二,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激发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团结各个阶层,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和扩大,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障。图三,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示例】会议·走向
论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 年8 月7 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这次会议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194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总之,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重要会议,作出正确决策,力挽狂澜,纠正革命航向,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解析】(1)本问考查南昌起义与工农武装割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2)本问考查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3)本问考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本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