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第四单元《我来编童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第四单元《我来编童话》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8 15:5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三上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解读】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试着编童话,写童话,与本单元课文联系紧密,体现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相辅相成。
教材第1部分,提出了编童话的习作任务,并呈现了“西红柿、茄子”“夏天”“菜园”等3组词语,分别提示角色、时间、地点。其中,提示角色的词语成对出现,容易引发联想,且这些角色分别指向蔬菜、动物、文具,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童话故事中万物都可以像人一样活动和思考的特点。这些表示角色与时间、地点的词语可以很自然地横向匹配,符合自然规律、生活常态,便于学生展开想象,产生习作兴趣。
教材第2部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第1组问题针对故事角色的选择,提示学生可以是教材提供的角色,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其他角色,给出了较大的选择空间。第 2、3 组问题提示学生要进一步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故事中的角色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3个角度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思路,并展开更丰富的想象。
教材第3部分,提出了给故事加题目和自读修改的要求。给童话故事加题目,是本套教材首次提出此类习作要求,为学生从段的练习走向篇章的练习奠定基础。自读修改,重在落实第3单元语文园地中提出的 “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的要求,让学生尝试实践“改正、增补、删除”这 3 种修改符号的运用,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并给习作加题目。
2.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重温童话故事,发现故事元素
课前,布置学生完成“童话阅读记录单”,根据第3、4单元的课文,填写好“角色、时间、地点”等故事基本信息。
课始,组织学生借助“童话阅读记录单”聊一聊第3、4单元课文童话中的有趣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和美妙。
交流后引导小结:这些童话故事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有独特的角色,都有特定的时间,都有特定的地点,都发生了奇妙的事情。
揭示习作任务:这次习作,我们要尝试自己来编童话、写童话,创造一个我们自己的童话世界。
◎打开习作思路,一句话说故事
1.呈现教材提供的词串,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交流明确:
纵向看,词串中的第一列都是角色,第二列都是时间,第三列都是地点。
横向看,每一条晾衣架上的词串,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构成了一个故事的情境。
2.依托教材提供的词串,用“一句话”说童话故事
以“西红柿、茄子、夏天、菜园”为例:
先引导学生根据这几个词语想象画面:夏天的菜园是什么样子的?菜园里的西红柿和茄子长得怎样?夏天的天气有什么特点?西红柿和茄子可能会遭遇什么?
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说童话故事,如果有困难,可以参考下面的示例。
示例1:西红柿和茄子是一对好朋友,在夏天的菜园里,他们互帮互助,共同面对烈日和暴风雨的考验。
示例2:夏天的菜园里,西红柿和茄子长得特别好,他们在比谁更美,蝴蝶、蜻蜓、蜜蜂都来看热闹,最后菜园主人做出了公正的裁判。
示例3:夏天的菜园里,西红柿和茄子商量着举行一场派对,丝瓜、黄瓜、蜻蜓、蝴蝶……都来参加,菜园变成了乐园。
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打开思路,根据另外两组词串,用一句话说童话故事。
3.自主设计词串,用一句话说童话故事。
可以参考使用教材提供的词串,也可以自己重新设计一组词串,用一句话构思童话故事。
◎重温单元课文,提取“三件法宝”
1.借助“梳理与交流”,了解童话特点。
一句话构思的童话故事,还不是真正的童话故事。怎样才能把童话故事写具体,写得生动有趣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他们喜欢怎样的童话故事呢?出示《语文园地》“梳理与交流”中的对话框。逐条指名读,相机画出关键词句:
◇童话故事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植物、动物会说话,有喜怒哀乐。
◇阅读童话能获得启示。
2.重温单元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童话故事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引导学生结合第3、4单元学习的课文说一说童话故事中的想象奇特在哪里。比如,老屋一次又一次想倒下,却一直没有倒下;犟龟决定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小狗生下来不会叫,被嘲笑,于是向公鸡、杜鹃学叫……这些想象,在现实的世界里都是不会发生的。
因此,写好童话故事的第一件法宝就是——展开奇特的想象。
(2)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会说话,有喜怒哀乐。
引导回顾第3、4单元课文,让学生说说童话故事中的老屋、乌龟、蟋蟀、蚂蚁,与现实世界里的老屋、乌龟、蟋蟀,有什么不一样。交流明确,童话故事中的事物,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不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它们都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会做事,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性格脾气。
因此,写好童话故事的第二件法宝就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写。可以写语言,写动作,写表情,写心理活动。这也是童话故事的奇妙之处。
(3)童话故事能给人带来启示。
童话故事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蕴含着真善美,故事里的人物令人钦佩,故事总能给人带来启示。引导学生再次结合第3、4单元的课文说一说。比如,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老屋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小动物,富有爱心。
《犟龟》:乌龟陶陶始终认定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往前走。
《在牛肚子里旅行》:青头和红头真挚的友情令人感动。
《一块奶酪》: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战胜了偷嘴的念头。
因此,写好童话故事的第三件法宝是——故事里有真善美。
◎设计情节地图,完成习作初稿
通过对单元课文的回顾,我们获得了写好童话故事的“三件法宝”。接下来,我们就要尝试运用这“三件法宝”,来创编自己的童话故事了。
前面,我们通过借助词串,用一句话说出了自己构思的童话故事。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一个情节地图。有了情节地图,我们写起故事来,就不会迷失方向了。情节地图是怎样的呢?
还原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块奶酪》的情节地图,给学生直观的参照。(内容详见课件)
让学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根据之前确定的故事元素,设计情节地图(用铅笔在习作单上填写)。注:五个情节,是比较高的要求,具有一定挑战性。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适当降低要求,能够设计出3个以上的情节就可以。
小组内容交流分析自己设计的情节地图,选择若干份优秀的情节地图,投影展示给全班学生,说说想象奇特在哪里。交流分享之后,学生可以再次修改调整自己的情节地图。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好的情节地图,积极运用写好童话故事的“三件法宝”,开始写初稿。教师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发现典型问题,及时提醒指正。
◎参考单元课文,学习拟取题目
呈现三组课文题目,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取题目的角度和方法。
交流明确:可以用角色、事件、事物来取题目。
学生给自己的习作取一个题目,说说自己是从什么角度来取的。可以相机评一评,谁取的题目能够吸引读者。
◎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习作
1.回顾《语文园地三》“词句段运用”第2题,了解“改正、增补、删除”这三种修改符号。(内容详见课件)
2.课件呈读一篇“问题习作”,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用修改符号进行改正。(内容详见课件)
3.欣赏点评学生优秀习作。点评时,着重引导学生依据写好童话故事的“三个法宝”来说。课件中呈现的习作《文具盒里的秘密》供参考使用。(内容详见课件)
4.让学生再次阅读自己的习作,一边读一边找出自己习作中不通顺、有问题的地方,尝试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教师个别巡视指导。
◎举办“童话故事会”,分享习作成果
修改习作之后,教师可以创设丰富有趣的习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享习作成果。如,举办一个小型“童话故事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谁编的童话,为什么喜欢。通过分享,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加编写童话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