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上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4 个板块的内容。
“梳理与交流” 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童话故事,并和同学交流阅读童话的体会。教材以学习伙伴讨论的形式,分享了阅读童话的多种体会:一是童话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二是童话中的植物、动物能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情感;三是阅读童话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本次“梳理与交流”旨在让学生从自己阅读童话的体验出发,初步梳理和总结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加深对童话的认识。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6组生字和词语,每组的第2个字都是第1个形声字的声旁,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减偏旁的方法识字,加深对形声字声旁表音特点的认识,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词句段运用”有3项内容。第1题提供了3组含有多音字的词语,让学生运用据义定音的方式读准“处、假、中”等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第2题呈现了3组带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如与吃或叫唤的动作有关、与声音有关。第3题编排了“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 等3组成语,引导学生发现这类成语“第 1、3 个字是数字”的构词特点并拓展类似的成语。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组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旨在让学生认识俗语这种语言形式,并体会俗语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目标
1.能交流阅读童话的体会,初步梳理和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2.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并会写“申、介”等生字以及“申请、介绍”等词语。
3.能结合语境读准“处、假”等多音字。
4.能发现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5.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的构词特点并拓展类似的成语。
6.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教学重难点
交流阅读童话的体会,初步梳理和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的构词特点并拓展类似的成语;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梳理与交流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童话,说说自己阅读童话的体会。如,童话里的人物往往有超常的力量;童话里发生的事情很神奇。
2.让学生依次阅读教材中3个学习伙伴的话,看看他们有哪些新发现。如,童话的想象都很丰富;童话中的植物、动物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情感;童话故事常常能带给我们启示。与此同时,相机引导学生以本单元学到的课文为例,说说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和体会。
3.结合“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进一步加深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童话阅读体验,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引导其自主发现童话的想象性、拟人化特点及教育意义。结合教材范例和单元课文,深化对文体特征的理解,为后续阅读积累方法。关联“快乐读书吧”,实现课内外阅读衔接,培养持续阅读兴趣。
第二板块 识字加油站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提示学生注意:“申、占”是前鼻音,“宗”是平舌音。
2.让学生一组一组读生字,发现每组的前后两个字读音相近,第2个字都是第1个形声字的声旁。
3.鼓励学生用生字拓展组词,丰富词语积累,在积累中体会生字的意思。如:引申、重申;中介;绍兴;宗旨、正宗;要旨;占有、攻占;乏味。
4.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字。
(内容详见课件)
5.指导书写生字。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细节。如:“介” 的人字头的撇、捺要舒展,盖住下方;“绍”左半部分绞丝旁收紧,右半部分“召”横画间隔均匀;“旨”的上半部分不要写成“七”,第一笔是撇;“乏”的首笔是平撇,要短而平,下面的“之”的横撇要收紧一些,捺要写得舒展。
6.让学生课后对照识字表,再找一找这样的形声字,归类巩固识记。
如:臂——辟(开辟) 糊——胡(姓胡) 增——曾(曾子)
缝——逢(相逢) 婚——昏(黄昏) 振——辰(星辰)
设计意图: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规律,通过“熟字减偏旁”的趣味方法,提升学生自主识字效率。对比组词、语境选字等练习强化字义运用,书写指导聚焦结构难点,培养规范书写习惯。课后拓展同类字例,巩固识字策略,促进知识迁移。
第三板块 词句段运用
(一)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1.逐行出示3 组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加点字读什么、为什么这么读。如:“处”在“处罚、处分”等词语中有“处理、安排”的意思,读chǔ;在“到处、住处”等词语中表示“地方”,读chù;“假”在“假期、假日”等词语中表示“放假”,读jià;在“假扮、假装”等词语中表示“不真实”,读jiǎ;“中”在“中枪、中计”等词语中表示“受到、遭受”,读zhònɡ;在“中断、中间”等词语中读zhōnɡ。
2.引导学生小结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即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词语或句子中表示的意思来判断这个字的读音。
3.出示之前学过的多音字,让学生练习用“据义定音”的方法辨析字音,并说出理由:磨刀、打磨、石磨、镜未磨;答应、回答、作答、写答案;应该、答应、应当、随机应变;关系、联系、系鞋带、系绳子。
(二)发现带有“口”字旁的字的不同字义特点。
1.出示3 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和同学交流,发现它们都有口字旁。
2.让学生逐一读每个字,一边读一边说说意思,或做动作、模仿声音,体会字义,从而发现每组字的特点:第1组与吃的动作有关;第2组与叫唤的动作有关;第 3 组与声音有关。
3.让学生拓展说说其他带口字旁的字,并尝试归类。如:跟吃的动作有关的字“吐、吃”;表示语气的字“呢、吗、啊、呀”。
(三)积累带数字的成语。
1.复习回顾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含有人体部位的成语。
2.读一读教材呈现的三组成语,说说有什么发现。
交流,明确:这三组成语都带有两个数字,数字分别出现在第一、三个字。
3.借助多种情境或语境,大致理解这几组成语的意思。
看图片、视频,猜成语:百发百中、百战百胜、四通八达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百依百顺、四面八方、四平八稳、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手八脚。
(1)马上轮到我上台了,我的心里( )的,手心都冒出了汗。
(2)她是个很听话的小女孩,对爸妈的要求总是( )。
(3)敌人被包围了,( )响起了枪炮声。
(4)“那人是谁呀?”“是新来的?”大家( )地议论着。
(5)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 ),一下子就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6)爸爸做事情从不冒险,总是( )的。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类似的带有数字的成语。如:十全十美、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五湖四海、七零八落、五花八门。
5.集中出示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成语和含有数字的成语,提示学生平时可以根据成语的特点归类积累。
设计意图:多音字辨析:创设语境对比“处、假、中”的音义关联,归纳“据义定音”方法,强化语言实践能力。口字旁归类:通过动作模仿、声音联想,引导学生发现字义与偏旁的关联,拓展同类字,建立汉字系统认知。数字成语积累:观察成语结构规律,结合图片、情境填空理解词义,鼓励拓展积累,提升语言感悟力。
第四板块 日积月累
1.出示三句俗语,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如个人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等)把三个语句读正确、读通顺。
2.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大致理解三句俗语的意思。
①人心齐,泰山移。
出示AI生成的图片,引导理解“泰山”所指的意思,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先引导理解语句中难懂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语句的意思。
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先引导了解“臭皮匠”和“诸葛亮”,再连起来说说语句的意思。
小结:说说这三句俗语的意思有什么相似之处。(都跟团结协作有关)
3.根据语境,选一选,填一填。
(1)七八只蚂蚁搬运一块大奶酪。
(2)手工课上,我和同桌配合默契,搭建了一座“摩天大楼”。
(3)拔河比赛时,全班同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在班级主题板报评比中,同学们纷纷出力,发挥各自的特长,完成了一期高质量的主题板报,受到了评委老师一致好评。
(5)爸爸妈妈一起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6)广大科技人员合力攻坚,终于突破了芯片关键技术。
4.从这三句俗语,你还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情景?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朗读熟悉俗语,借助图片、词义解析突破理解难点,聚焦“团结协作”的核心主题。创设生活化语境填空,促进俗语迁移运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化感悟,体会传统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