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习题
1、如图,△ABC的两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若∠BAC+∠DAE=150°,
则∠BAC的度数是( ).
A.105° B.110°
C.115° D. 120°
2、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 .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2,且三长边长都是整数,则三角形的腰长是 .
4、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cm,则AB的长度是( )
A.2cm B.4cm C.8cm D.16cm
《等腰三角形》习题
1、如图,已知OB、OC为△ABC的角平分线,DE∥BC,△ADE的周长为10,BC长为8,求△ABC的周长.
2、如图,BC=BD,∠C=∠D,你能判断AC与AD的长度有
什么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3、△ABC中,AB=AC,∠A=∠C,则∠B=_______.
4、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分别是_____________.
5、如图,△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求证:BC=3AD.
《等腰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的
1、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两个推论;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难点是“三线合一”的理解.
难点是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发现法和启发诱导教学法,与学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教具
长方形纸片、剪刀、自制等腰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活动1: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剪去(或用刀子裁)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得到的是什么样三角形?
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同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教师提问:剪出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已的看法,教师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师生归纳: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板书).
教师说明: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因此不能说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它的对称轴.
二、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2: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字母如图所示:
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重合,并出现折痕AD,观察图图形,△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与BC垂直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ADB与△ADC重合,∠B=∠C,∠BAD=∠CAD,∠ADB=∠CDA,BD=CD
活动3:由上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板书).
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学生可结合图形回答.
(板书)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说明:将等腰三角形写成已知时,通常写成“在△ABC中,AB=AC”而不写成“等腰”两个字.
教师引等学生回答:要证两个角相等可以转化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而图形只有一个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使它转化为两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很容易得到辅助线,作高AD或作顶角的平分线AD,可由两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给订正.
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它辅助线的作法,教师可作提示:作中线AD,由学生口答,或者指导学生看课本证明.
教师归纳等腰三角形性质1,并指出它的几何符号语言的书写:
如上图:∵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教师提出问题:练习1(口答)
1、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多少度?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40°,那么它的顶角的度数是多少?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多少?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那么其它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20°,则其它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6、等边三角形各内角有什么关系?各等于多少度?
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1)等腰三角形中顶角与底角的关系:顶角十2×底角=180°
(2)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板书)
教师与学生合作分析,口述(2)的证明过程.
活动4:提出问题:从性质1的证明过程可以知道,BD=CD,
∠ADB=∠ADC=90°,由此,你能得出等腰三角形还具有什么性质?
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所发现的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板书).
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板书).
活动5:
例1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点D、E是底边的两点,且BD=AD,CE=AE,求∠DAE的度数.
分析例1,剖析推理方法及依据,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例1过程,解略.
例2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和∠C的度数.
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ABC=∠C=∠BDC,
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解:因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5°,∠ABC=∠C=72°.
三、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2:
如图,在ABC中,AB=AC
(1)∵AD⊥BD,∴∠______ = ∠_____; ______ = _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______、______重合)
(2)∵AD是中线∴_____ ⊥_____;∠_____= ∠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_____、_____重合)
(3)∵AD是角平分线∴____ ⊥ ____;____= ____(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______、_____重合)
四、师生互动,总结新知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用自己语言归纳,教师适时点评,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性质;4、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作底边上的高、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平分线).
五、作业设计,强化新知
习题2.6第1、2、3、4、5题.
课件20张PPT。等腰三角形都有等腰三角形做一做将等腰三角形对折,使两腰 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
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B=∠C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ADB=∠ADC ,AD为底边上的高线 ∠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称“三线合一”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你能证明这个性质吗?如图,AB=AC,∠ACB等于∠D吗?·→ 画出任意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平分线、腰上的中线和高,看看它们是否重合?不重合!“三线合一”应该对应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为什么不一样?“三线合一”是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而言的“等边对等角”必须在同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才成立要注意哦!想一想:我们都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已知:在△ABC中,AB=AC,∠BAC=120°,点D、E是底边上两点,且BD=AD,CE=AE.求∠DAE的度数.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4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 70°,70°或40°,100°30°,30°??同步练习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 75°, 30°填空:在△ABC中,AB=AC, D 在BC上,
1、如果AD⊥BC,那么∠BAD = ∠______,
BD = ______
2、如果∠BAD= ∠CAD,那么AD⊥___, BD = ____
3、如果BD=CD,那么∠BAD =∠ _____, AD⊥___,
∠ADB =∠ _____=___°DCADCDBCCDCADBCADC90同步练习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1)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
内角也为60°. ( )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 )
(4)钝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 ( )××同步练习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吗?为什么?想一想性质应用 例2、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和∠C的度数.
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ABC=∠C=∠BDC,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解:因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6°,∠ABC=∠C=72°.同步练习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解:∵ 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ADC= 90.∵ ∠BAC=180.-30.-30.=120 .(三线合一)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文字叙述几何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AB=AC
∴∠B=∠C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简称三线合一)∵AB=AC,∠1=∠2 ∴AD⊥BC,BD=CD 建筑工人在盖房子时,用一块等腰三
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
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就
说房梁是水平的,你知道其中反映了什么
数学原理?课件3张PPT。(2)若∠B=72°,则∠A等于多少度?1.在△ABC中,AB=AC.(1)若∠A=40°,则∠C等于多少度?2.如图,在△ABD中,AC⊥BD,垂足为C,AC=BC=CD.
(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
(2)求∠BAD的度数.BC=CDAB=AD2.如图,在△ABD中,AC⊥BD,垂足为C,AC=BC=CD.
(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
(2)求∠BAD的度数.解(2)∵ AC=BC,AC=CD,∴∠B=∠BAC ,∠D=∠DAC. ∴∠B+ ∠D =∠BAC +∠DAC= ∠BAD. 又∠B+ ∠D +∠BAD=180 °,∠BAD=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