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教案+课件):13.2内能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教案+课件):13.2内能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07 17:02:09

文档简介



第2节 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教学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课题
复习提问: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能是什么?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内能。
二、新课讲授
1.什么是内能?
演示①:小球在桌面上滚动。问:小球具有什么能?
演示②: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
问: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水蒸气是否具有能?
生:做了功,具有能。
问: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具有什么能?
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具有动能。
演示③:高举起小球。
问: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分子间有什么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启发学生得出结论: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因此分子间也具有的分子势能。
结论: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强调: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具有的能量。
说明:因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初中阶段暂不考虑它的变化,而只考虑分子动能对内能的影响。
2.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启发:猜想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科学方法。观察盛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两烧杯。(后面衬以白纸,以便同学们观察比较)问:看到什么现象?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快→分子动能大→内能大;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分子动能小→内能小。
小结: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教师:可见内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内能改变与否关键看温度,那么如何改变内能呢?
3.改变内能的方式
出示一根火柴,问:如何让上面的火药燃着?
学生甲:和高温物体接触,如与火炉中的炭、烧红的金属块等接触。
学生乙:放在煤油灯罩的上方。
学生丙:太阳光下放凸透镜或凹面镜的焦点处。
学生丁:在火柴盒上擦划。
学生戊:用纸包着,放在石头上用铁锤砸……
教师分析:火药能被点燃,说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达到了燃点。甲、乙、丙三种情况其实分别是用了热传递中的传导、对流、辐射使火药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在这个过程中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给温度低的物体。
教师举例:在炉灶上烧热水,火炉烤热周围物体,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些实例说明依靠热传递方式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如果传递给物体的热量用Q表示,物体内能的变化量是ΔE,那么,Q=ΔE,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结论: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一个物体的内能转移给另一个物体,能量的形式没变。
教师:显然,除了热传递,还有别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演示④:火柴在火柴盒上擦划、燃着。(纸包着,放在石头上用铁锤砸,可在课后做,但要强调注意安全!1~2根即可。)
演示⑤: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厚管中,放入绿豆大小的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则可见其猛烈燃烧,发出明亮的光。
师生分析: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燃烧。在这个过程中,人消耗机械能,使空气内能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结论:做功也可以改变内能,其实质是内能和机械能之间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学生实验:①两手合在一起用力搓,说出感觉。②出示一钢锯条,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然后请乙同学持锯条在木块上来回急速地摩擦20次,再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
启发归纳: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⑥: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引导学生分析塞子跳起时的现象及产生现象的原因:由于空气膨胀对塞子做功,空气本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子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所以产生雾。
归纳: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思考:出示钢锯条,问:如果只知道这根钢锯条温度升高了,而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能否判断是通过做功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的?
教师分析点拔:如果不看改变内能的过程,我们无法判断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使锯条的内能增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本节课都学会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请一个学生总结,大家认真听,最后老师补充。
四、反馈练习
1.有关内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B. 0℃的冰内能为0。
C. 20ml的水的内能比200ml水的内能小。
D. 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
B. 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
C. 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
D. 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
3.下面有关内能和机械能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具有内能时,就一定具有机械能。
B. 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同时也具有内能。
C. 物体不具有机械能时,也不具有内能。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4.在下面的四幅图画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阳光照射企鹅变暖。 B.用炉子烧水水温升高。
C.钻木取火。 D.铁锅热得烫手。
5. 在寒冷的冬天为使自己的身体暖和一些,请你用不同的物理知识,写出两种能够使身体暖和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方法一: ;
理由: 。
方法二: ;
理由: 。
6.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C.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D.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答案:1. A 2. A 3. B 4. C 5.火炉旁取暖 热传递可以增加人身体的内能 跑步使人暖和 做功可以增加人身体的内能 6. B
五、板书设计
13.2 内能
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的实质是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上。
第2课时(习题课)
一、复习提问
1. 什么叫做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2.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什么关系?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些?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说出它们的实质。
二、例题解析
学生先自主完成下列例题。
例1. 分别指出下列几句话中“热”的含义( )
A.今天的天气真热。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气筒壁热了。
例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例3.在0℃的房间内,放在地面上的铅球( )
A.具有机械能     B.没有机械能
C.具有内能     D.没有内能
例4.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则( )
A.它含有的热量增加。  B.它一吸收了热量。
C.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D.它的内能增加。
例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
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
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
例6.以下所述现象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内能的是( )
A.将一段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发热。
B.放在空气中的一杯热水会冷却。
C.在转动的砂轮上磨车刀,车刀发热。
学生完成后相互讨论5分钟,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解答:
例1分析:今天天气真热的“热”,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说明气温高,指温度;物体吸热,温度升高,表示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这个“热”指的是热量;C项说的气筒壁热了的“热”,是由于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因此这个“热”表示的是热能。
解答:A中的“热”指温度;B中的“热”指热量;C中的“热”指热能。
日常生活中说的“热”,含义是广泛的。单从热学角度来理解,有的“热”表示物体的温度高低;有的“热”表示物体的内能;有的“热”又是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即热量。因此,要注意区分。
例2分析:由于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即使在0℃,物体的分子仍在运动,且分子间仍有相互作用力,它们之间仍有动能和势能,也即仍有内能。A错。
内能的多少并不能简单地由温度高低来判断,必须同时考虑到物体所含的分子数以及分子间的势能等。某一物体虽然温度较低,但如果分子数多,内能也可以较大,某一物体温度虽高,但如果分子数少,内能也不一定大。B错。
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的动能增加,因此物体的内能也增加,但不等于说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因为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若分子势能增加了,即使物体的温度不升高,分子动能不增加,物体的内能仍能随分子势能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冰在熔点熔化或同温度的水,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故C也错。
解答:A,B,C。
例3分析: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的情况有关,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它就具有机械能。如果物体没有运动,物体就没有动能,如果物体在地面上,又没有弹性形变,物体就没有势能,没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就没有机械能,一切物体不论它的温度高低如何,都具有内能。
解答:C。
例4分析:热量是表示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因此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A错。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分子运动一定加快,内能增加,D正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因此不能肯定是做功或热传递。B、C也错。
解答:D。
例5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A、B、C三项都是通过热传递将一个物体的内能转移到另一物体内。D中,打气筒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和克服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D。
例6分析:不论物体是发热或是冷却,物体的温度都发生了变化,都是内能的改变,弯折铁丝是用力对物体做功,在转动的砂轮上磨车刀是摩擦力对车刀做功,所以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热能,热水放在空气中,通过热辐射以及对流等方式向外传递了热能,而使自身的热能减少,温度下降,它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所以应选B。
解答:B。
三、反馈练习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
3.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4.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5.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6.物体的内能是指( )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
B.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C.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7.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
A.甲的内能比乙大。
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
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
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水结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
9.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10.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 )
A.两个物体内能相等。
B.两个物体温度相等。
C.两个物体热量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用锉刀锉铁块时,过一会儿锉刀和铁块的温度都会升高,这是为什么?
12.放在热汤中的铁勺,勺把儿并没有在汤中,过一会儿也很烫手,这是为什么?
答案:
1.动能 分子势能
2.内能 焦耳 内能 内
3.动 重力势 内 内
4.温度 增大 减少
5.减少 降低 增大 升高 做功 内能
6.C 7.B 8.D 9.C 10.B
11.用锉刀锉铁块,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锉刀和铁块的内能,锉刀和铁块的内能都增加,温度都会升高。
12.这是热传递的结果,勺头在热汤中,它的温度高,内能沿着勺子从勺头传递到勺把上,使勺把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课件18张PPT。导入新课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能是什么?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内能。第2节 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
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想想议议 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内 能 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同样具有动能(下图)。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除此之外,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下图)。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internal energy)。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飞在空中的足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足球在空中飞行,还具有动能。空中运动的足球除了整体具有机械能外,同时还具有内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然低,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在做热运动,所以也具有内能。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铁水很热,冰块很冷,但它们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 如果把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凉下来,而冷水会变热,这是因为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quantity of heat),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逐渐感觉暖和,热水袋慢慢凉下来;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过一段时间后,毛巾温度升高,体温降低。这些都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结合下图 思考、讨论。为什么冬天人们常搓手?下滑时有什么感觉?你有过这些体验吗?这是为什么? 上图所示的情形说明摩擦可以产生热,这部分内能是哪里来的呢?是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而来的。演示 1. 如图 甲,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2. 如图乙, 烧瓶(或可乐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在上述实验中,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玻璃筒(或玻璃瓶)内空气的内能?甲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乙 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图甲,棉花燃烧起来,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图乙,瓶内水上方存在着无色透明、无法看到的水蒸气;当塞子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液化成了可以看到的小水滴。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由此可见,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冰雪融化动手动脑学物理 请分析在以下过程中,冰粒、火箭箭体和子弹的内能是在增大还是减小?机械能在增大还是减小?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
(2)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参考答案 (1)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与空气的摩擦力做功,温度不断升高,因此机械能在减少,内能在增大。
(2)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由于高度和速度增大,因此箭体的机械能在增大;由于温度升高,因此内能在增大。
(3)子弹击中木板后克服与木板的摩擦力做功,速度不断减小,因此机械能在减小;温度升高,因此内能增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