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京改版]七年级语文(上)《盘古开天辟地》课件 (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京改版]七年级语文(上)《盘古开天辟地》课件 (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23:0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盘古开天辟地作者 袁珂自从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到于今 学习目标1、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作者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情景导入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本文属于由巨人化生万物这一类。?原文: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翻译: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浊(zhuó)?混沌(hùn dùn)?
孕育(yùn)?霹雳(pī)?冉冉上升(rǎn rǎn)
?巍峨(wēi é)雷霆(tíng )骨髓(suǐ)
甘霖(lín)。?2.解释下列词语.? (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一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了解课文大意,疏通层次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围绕刚才所提问题交流。
2、划分段落 第一段(1)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候的样子。 第二段(2-5)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第三段(6-7)讲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出世间万物。 第四段(8)总结全文,概括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精读感悟自主探究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阅读,我们知道是盘古开辟了天地,那盘古未开辟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读引第一自然段。 2、交流:(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词让学生想像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3、指导朗读,加深体会。学习第二 —五自然段 1、就在这黑暗混沌中,大神盘古醒来了,他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呢?默读第2、3、4、5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 (1)身躯高大、力大无穷 抓住“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在朗读中体会开辟天地的艰难,感受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2)意志坚定 抓住“冉冉上升”、“慢慢下沉”、“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体会,指导学生读好句子,感受在漫长的岁月中,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3、说说盘古在你心目中是一位怎样的神?(力大无比、意志坚强、矢志不移……) 学习第5、6自然段 1、教师导读,为了让天地不再合拢,我们的大神头顶天,脚踏地,一撑就是几千万年。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盘古也已经……,当他知道天地再不会合拢,就…… 2、盘古为分开天地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当知晓天地不再合拢时,他满含微笑,高大的身躯轰然倒下。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3、指名读课文,思考盘古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体会排比句。 4、再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划划相关的词句。5、交流
(1)盘古的乐观、无畏 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的时候”等词语理解。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2)世界的美好 抓住“轰隆”、“光芒万丈”、“皎洁明媚”……等词语理解。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6、此刻盘古在你心目中又是一位怎样的神?(乐观豁达、胸怀坦荡……)
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完成板书:神力开辟天地 身躯 化生万物 学生精读课文,训练联想和想象能力。1.阅读课文1——9节,对照材料A,思考讨论:课文1——9节与原材料比较,内容上在哪些地方作了增加,有何作用。A.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 2.研读第10节,思考:(1)盘古全身都有些什么?(2)自然界中有哪些事物?增加的内容:作用:⊙第3节增加了“呼呼地睡着觉”的动作描写。⊙第4——5节增加了盘古醒来的感受 :“闷得怪心慌”、“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 ;动作:“抓”、“挥”;工具:“大板斧” 。⊙第6节增加了盘古在天地间的作用。⊙第8—— 9节增加了盘古身长的推测及他在天地间吃力的工作情景,以及天地形成,盘古累得倒下。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形象具体。联想、想象和夸张气
声音
眼睛
手足和身躯
血液
筋脉
肌肉
头发
汗毛
牙齿、骨头、骨髓
汗 风和云
雷霆
太阳、月亮
四极和名山
江河
道路
田土
星星
花草树木
金属、石头、宝玉
清露和甘霖表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献身精神抓住相似特征想象和夸张身上的东西大自然的事物作者改写古代神话在必要的地方增添细节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原来材料并加以联想、想象和夸张改写神话的主要方法: 1.综合性
2.条理性
3.形象性想象的丰富性语言的生动性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刻画回扣中心句,总结全文 1、盘古就是这样无私,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他吧---(读最后一段----) 2、让我们永远怀念为宇宙献身的盘古吧!----(读最后一段---) 3、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神话故事中的盘古吧!---(读最后一段---) 4、请大家再读全文,让盘古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再次升华。齐读全文
5、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
认识对仗
1、这个神话故事,不仅情节感人,而且文字优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先来看这个句子: 2、出示:左手持凿,右后握斧。你有什么发现?(初步认识对仗) 3、出示第二句: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是怎样对仗的呢?(师生对读,初步感受对仗的好处)
4、引导学生从书中第7自然段找一找对仗的句子,组织交流 5、总结引导: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这种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课堂练习1.河滩上的鹅卵石说,我本来是高山顶峰的一块巨石,后来……
2.水对桌子说,没有我就没有你……1.要求: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补充下边的   叙述。2.本文是根据课后练习二的1、2则神话改编而成的,试对照本文是怎么改写的。? 讨论并归纳:?第1节写“天地浑饨如鸡子”。第2节写“盘古生其中”。第3节写“万八千岁”,增加了“呼呼地睡着觉”的动作描写。第4节到第5节写“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增加了盘古醒来的动作和感受,写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还增加了开天辟地的工具和动作,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形象具体。第6节写“盘古在其中”增写了盘古在天地间的作用。“一月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没有写。第7节写“天日高一九地日厚一文,盘古日长一文,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第8节和第9节神话中没有。作者增加了盘古身长的推测及他在天地间吃力的工作情景,最后写天地造成,盘古也累得倒下了。第删节是根据练习二的第2小题改写的。第11节是作者的总结、议论,点出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3.作者改写古代神话基本忠实于原来的材料,但作了综合、整理和增添细节的工作。作者在必要的地方增添细节根据什么?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根据原来材料并加以想象。如写混饨初开,想象为企古用大板斧一挥,还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饨忽然破裂开来。再如写盘古在天地间吃力地工作的形象之高大,气势之豪壮、威力之巨大是任何想象都无法企及的。?小结? 1.改写要注意综合性。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改写要注意条理性。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条理清楚。? 3.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两则神话,选择你喜欢的一则,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改写。 1.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tuán)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gēng) 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 2.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其一年一度相会。 《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小说》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