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模拟试(一)
【第13-14章】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全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B.八月桂花飘香
C.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
2.长征八号是新一代中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二级主动力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主要原因是液氢燃料具有较大的( )
A.热值 B.内能
C.比热容 D.密度
3.封开千层峰景区号称广东张家界.烈日当空的炎热夏天里,当你赤脚走到千层峰的小河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小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 )
A.小石头比水的温度变化小 B.小石头比水的比热容大
C.小石头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D.小石头比水的比热容小
4.如图是我国古人发明的简易活塞式点火器,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筒内密封气体的密度不变
B.往内推杆很费力,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C.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套筒内气体的内能
D.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5.如图是广东特色美食——云吞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煮云吞面之前,锅内水温度升高,所含热量增多
B.煮云吞面时,水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将常温的云吞面放入沸腾的水中,云吞面的内能一定增加
D.吃云吞面时烫嘴,说明温度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
6.新农村建设是创建美丽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如图所示的是遍布城乡的风、光互补路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电池板,“腰挎”照明灯,“脚踩”蓄电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光电池板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B. 蓄电池夜晚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照明灯将内能转化电能 D. 小风扇是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低
B.燃烧相同燃料,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热机的效率越高
C.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
D.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机械摩擦损失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磨菜刀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传统手艺,如图所示,磨刀师傅磨菜刀时,手拿菜刀用力反复摩擦磨石,使菜刀刀刃变薄.磨刀时,手接触刀刃感觉有点“烫手”,刀刃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有经验的磨刀师傅会洒一些水给菜刀降温,降温的过程中菜刀将__________传递给水,菜刀具有的__________减小.
9.“拔丝地瓜”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能闻到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浓郁,这是_________现象;夹起一块地瓜就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地瓜由生到熟,主要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
10.如图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图丙表示物质处于____(选填“固”“液”或“气”)态.物质的状态从图甲变化到图丙时,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物质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1.同学们从地理学中了解到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差异明显,如图所示,从图表中可发现月平均温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从物理学角度考虑造成两种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________,生活中应用此原理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12.如图是内燃机工作时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为_________冲程,它是_________(选填“汽油”或“柴油”)机.若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在1s内,该内燃机完成_________个工作循环.
13.为了尽快散热,通常在电脑CPU上安装金属散热器,如图所示.表格中可选散热器的最好材料应是________.用该材料制成的散热器质量是0.8kg,某电脑CPU正常工作的一段时间内产生了7040J的热量,这些热量全部被该散热器吸收,则可使其温度升高_______℃,此过程中能量发生了________(选填“转移”或“转化”).
物质 比热容J/(kg ℃)
铝 0.88×103
铁 0.46×103
锌 0.39×103
铅 0.13×103
14.已知某种汽油的热值是 J/kg,现有汽油0.02kg,完全燃烧其中的一半,汽油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J;剩余0.01 kg的汽油热值是___________J/kg.若上述放出的热量使2kg的水温度升高25℃(未沸腾),则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已知 )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小桔和小福两位同学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初温相同的水进行加热(水未沸腾).小桔加热的水质量少,小福加热的水质量多(其他条件均相同).图中虚线是小桔同学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以小桔的图像为参考在图中用实线绘制出小福同学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1)如图1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先后将50mL水和50mL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可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3)如图3所示,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向两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大小相等的红墨水.看到热水杯中的水颜色变红得快,这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4)如图4所示,轻轻推倒第一块小木板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使最后一块大木板被推倒.有人认为,实验说明了用很的能量可以产生较多的能量,所以能量守恒定律不成立.这种说法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乙的温度/℃ 20 28 36 44 52 60
(1)实验中应取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2)从开始加热到甲和乙的温度均达到36 ℃,甲和乙吸收热量的关系Q甲________(选填“>”“=”或“<”)Q乙.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3)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物质的吸热 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比值c甲∶c乙=________.
(4)实验时如果没有停表,也能比较出甲和乙的吸热能力,请说出你的方法和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了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烧杯内水的初温和质量相同,实验中忽略热量的损失.
(1)实验前调整铁圈A的位置,其目的是使________(选填“陶土网”或“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
(2)实验中应控制燃料燃烧的________(选填“时间”或“质量”)相同,根据________________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3)小明选用了燃料a和燃料b进行实验.当燃料燃尽后,小明利用记下的各个时刻烧杯中的水温绘制了图乙的图象,则可初步判断燃料________的热值大.
(4)另一组的小华也用图甲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比较燃料c和燃料d的热值,并重新在烧杯内加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在燃料燃尽后也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在燃料c燃烧6min时水就沸腾了,造成水过早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象可知燃料c燃烧10min放出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料d燃烧15min放出的热量.
(5)你认为根据图丙中图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比较两种燃料热值的大小.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19.为保卫祖国边防安全,边防战士们每天驾驶科技元素满满的新式国产边防巡逻车在边境巡逻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该巡逻车行驶20km所做的有用功为1.6×108J,所消耗的燃油为8kg(燃油的热值为5×10 J/kg).求:(g取10N/kg)
(1)所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2)上述过程中,该巡逻车的热机效率.
20.如图所示,“木桶鱼”是在木桶内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完成烹饪.质量为4.2kg的鹅卵石从300℃降到100℃放出的热量如果全部被鱼汤吸收,刚好使桶内鱼汤从20℃烧至沸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鱼汤的比热容可视为水的比热容,鱼汤的沸点等于水的沸点,c水=4.2×103 J/(kg·℃),c鹅卵石=0.8×103 J/(kg·℃)]求:
(1)鹅卵石放出的热量.
(2)桶内鱼汤的质量.
(3)若桶底仍放入质量为4.2kg、温度300℃的鹅卵石,往桶中倒入4kg、温度为30℃的鱼汤,请通过计算说明鱼汤能否被烧开.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体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下表是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km/h) 0 10 20 30 40
风寒温度(℃) 5 3 1 ﹣1 ﹣3
(1)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______;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汗液蒸发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散失热量4.2×103J,如果人体没有产生相应的热量,则体温将下降______℃[人体的比热容取4.2×103J/(kg·℃);
(3)冬天人们会用暖水袋取暖是因为水的______大,这是利用______方式改变人的内能;
(4)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当气温为5 ℃,风速为35 km/h时,风寒温度为______℃,此时地面的水会结冰吗?______(选填“会”或“不会”).
22.小李想测量蜡烛的热值q,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A容器内装有150 g的水,防风罩B的下端开了通气孔.[c水=4.2×103 J/(kg·℃)]
水的初温/℃ 25 燃烧前蜡烛的质量/g 20.6
水的末温/℃ 40 燃烧后蜡烛的质量/g 20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2)实验中,小李是通过测量_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水吸收的热量”)间接测量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
(3)实验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实验前后,小李测量的数据如表所示,则蜡烛的热值约为___________ J/kg;
(5)小李跟同学讨论后,认为实验中测出的蜡烛的热值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__ .
23.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汽车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小乐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汽车,通过观察,小乐发现汽车上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物理知识.
(1)汽车的发动机是四冲程汽油机,图甲冲程可将 能转化为 能.
(2)当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为3 000 r/min时,在1 s内汽油机对外做功的次数是 次.
(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很多部位会发热,如:①水箱中的水变热;②刹车片发热;③发动机外壳发烫;④轮胎发热.其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选填序号)
(4)小乐通过上网查到了这种汽车的输出功率与转速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小乐又向爸爸询问了一些实测数据:汽车行驶的路况好,平均车速为100km/h,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平均油耗为9L/100km,由图乙中数据,分析这辆汽车在这种状态下行驶时,每小时对外所做的有用功为 J,汽油机的效率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 J/kg,密度为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模拟试卷【第13-14章】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全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B.八月桂花飘香
C.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
1.A
2.长征八号是新一代中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二级主动力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主要原因是液氢燃料具有较大的( )
A.热值 B.内能
C.比热容 D.密度
2.A
【解析】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3.封开千层峰景区号称广东张家界.烈日当空的炎热夏天里,当你赤脚走到千层峰的小河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小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 )
A.小石头比水的温度变化小 B.小石头比水的比热容大
C.小石头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D.小石头比水的比热容小
3.D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小石头的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小石头吸收相同的热量(都在太阳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的少,故河水是冰凉的,而小石头的温度升高的多,热得烫脚,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如图是我国古人发明的简易活塞式点火器,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筒内密封气体的密度不变
B.往内推杆很费力,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C.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套筒内气体的内能
D.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4.C
【解析】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推杆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气体体积减小,因为是封闭的气体,质量不变,由ρ= 可知密度变大,A错误,C正确;往内推杆很费力,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B错误;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D错误.故选C.
5.如图是广东特色美食——云吞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煮云吞面之前,锅内水温度升高,所含热量增多
B.煮云吞面时,水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将常温的云吞面放入沸腾的水中,云吞面的内能一定增加
D.吃云吞面时烫嘴,说明温度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
5.C
【解析】热量是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描述,A错误;煮云吞面时,当水沸腾后,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错误;将常温的云吞面放入沸腾的水中,由于有温度差,常温的云吞面会从沸水中吸收热量,所以云吞面的内能一定增加,C正确;吃云吞面时烫嘴,主要原因是滚烫的汤汁温度高,说明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而不是内能,D错误.故选C.
6.新农村建设是创建美丽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如图所示的是遍布城乡的风、光互补路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电池板,“腰挎”照明灯,“脚踩”蓄电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光电池板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B. 蓄电池夜晚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照明灯将内能转化电能 D. 小风扇是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6.D
【解析】光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蓄电池夜晚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照明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C错误;小风扇是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正确.
7.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低
B.燃烧相同燃料,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热机的效率越高
C.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
D.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机械摩擦损失的
7.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磨菜刀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传统手艺,如图所示,磨刀师傅磨菜刀时,手拿菜刀用力反复摩擦磨石,使菜刀刀刃变薄.磨刀时,手接触刀刃感觉有点“烫手”,刀刃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有经验的磨刀师傅会洒一些水给菜刀降温,降温的过程中菜刀将__________传递给水,菜刀具有的__________减小.
8.做功 热量 内能
9.“拔丝地瓜”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能闻到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浓郁,这是_________现象;夹起一块地瓜就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地瓜由生到熟,主要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
9.扩散 引力 热传递
【解析】分子在永不停歇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刚出锅的“拔丝地瓜”的香味闻起来更加浓郁一些;地瓜能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能拉出很长的丝.地瓜由生到熟,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10.如图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图丙表示物质处于____(选填“固”“液”或“气”)态.物质的状态从图甲变化到图丙时,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物质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液 变小 吸收
【解析】根据物质构成的知识可知,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图甲中分子间距较小,呈现一定的排列顺序,表示物体处于固态,图乙中分子间距很大,分子排列没有一定的顺序,是气态,图丙中分子间距较大,分子排列没有一定的顺序,是液态,物质状态从图甲变化到图丙时,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小,物质状态从图甲变化到图丙时,即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
11.同学们从地理学中了解到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差异明显,如图所示,从图表中可发现月平均温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从物理学角度考虑造成两种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________,生活中应用此原理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11.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 城市建造人工湖(或暖气片用水作为传温介质等)
12.如图是内燃机工作时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为_________冲程,它是_________(选填“汽油”或“柴油”)机.若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在1s内,该内燃机完成_________个工作循环.
12.压缩 柴油 20
【解析】如题图所示,两气门关闭,活塞上行,该冲程为压缩冲程;该内燃机顶端有喷油嘴,是柴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40r/s,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两周,在1s内,该内燃机完成20个工作循环.
13.为了尽快散热,通常在电脑CPU上安装金属散热器,如图所示.表格中可选散热器的最好材料应是________.用该材料制成的散热器质量是0.8kg,某电脑CPU正常工作的一段时间内产生了7040J的热量,这些热量全部被该散热器吸收,则可使其温度升高_______℃,此过程中能量发生了________(选填“转移”或“转化”).
物质 比热容J/(kg ℃)
铝 0.88×103
铁 0.46×103
锌 0.39×103
铅 0.13×103
13.铝 10 转移
【解析】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比热容越大,由Q吸=cmΔt可知,该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散热效果越好.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比热容最大,散热性能最好,故表格中几种金属用作散热片的最好材料是铝;根据Q吸=cmΔt可得,散热器升高的温度Δt 10℃;此过程中发生的热传递,能量发生了转移.
14.已知某种汽油的热值是 J/kg,现有汽油0.02kg,完全燃烧其中的一半,汽油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J;剩余0.01 kg的汽油热值是___________J/kg.若上述放出的热量使2kg的水温度升高25℃(未沸腾),则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已知 )
14.
【解析】由 可得,完全燃烧0.01 kg汽油释放的热量 ;燃料的热值是其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其质量无关,故剩余0.01kg的汽油热值不变,仍为 ;水吸收的热量 .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小桔和小福两位同学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初温相同的水进行加热(水未沸腾).小桔加热的水质量少,小福加热的水质量多(其他条件均相同).图中虚线是小桔同学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以小桔的图像为参考在图中用实线绘制出小福同学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5.如答图所示
【解析】因为是使用相同的加热装置,所以在相同时间内,小桔加热的水和小福加热的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吸收热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重合;小福加热的水质量多,在热源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的情况下,小福加热的水升温要比小桔加热的水升温慢,具体如答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1)如图1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先后将50mL水和50mL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可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_(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3)如图3所示,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向两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大小相等的红墨水.看到热水杯中的水颜色变红得快,这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4)如图4所示,轻轻推倒第一块小木板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使最后一块大木板被推倒.有人认为,实验说明了用很的能量可以产生较多的能量,所以能量守恒定律不成立.这种说法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变大 分子间存在引力
(2)间隙 细
(3)温度
(4)错误 由于能量的传递,使第二块木板的机械能大于第一块木板,依次类推,大木板的机械能大于小木板,因此能量是守恒的
17.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乙的温度/℃ 20 28 36 44 52 60
(1)实验中应取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2)从开始加热到甲和乙的温度均达到36 ℃,甲和乙吸收热量的关系Q甲________(选填“>”“=”或“<”)Q乙.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3)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物质的吸热 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比值c甲∶c乙=________.
(4)实验时如果没有停表,也能比较出甲和乙的吸热能力,请说出你的方法和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质量 (2)> 甲 甲 (3)2∶1 (4)实验时如果没有停表,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固定的温度,谁先达到说明加热时间短,吸收的热量少,吸热能力弱
18.为了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烧杯内水的初温和质量相同,实验中忽略热量的损失.
(1)实验前调整铁圈A的位置,其目的是使________(选填“陶土网”或“温度计”)处于适当的高度.
(2)实验中应控制燃料燃烧的________(选填“时间”或“质量”)相同,根据________________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3)小明选用了燃料a和燃料b进行实验.当燃料燃尽后,小明利用记下的各个时刻烧杯中的水温绘制了图乙的图象,则可初步判断燃料________的热值大.
(4)另一组的小华也用图甲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比较燃料c和燃料d的热值,并重新在烧杯内加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在燃料燃尽后也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在燃料c燃烧6min时水就沸腾了,造成水过早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象可知燃料c燃烧10min放出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料d燃烧15min放出的热量.
(5)你认为根据图丙中图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比较两种燃料热值的大小.
18.(1)陶土网 (2)质量 温度计示数变化量 (3)b (4)所用水的质量小(合理即可) 大于 (5)能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19.为保卫祖国边防安全,边防战士们每天驾驶科技元素满满的新式国产边防巡逻车在边境巡逻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该巡逻车行驶20km所做的有用功为1.6×108J,所消耗的燃油为8kg(燃油的热值为5×10 J/kg).求:(g取10N/kg)
(1)所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2)上述过程中,该巡逻车的热机效率.
19.解:(1)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mq=8 kg×5×107 J/kg=4×108 J
(2)热机效率是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热量之比,巡逻车的效率η= ×100%= ×100%=40%.
20.如图所示,“木桶鱼”是在木桶内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完成烹饪.质量为4.2kg的鹅卵石从300℃降到100℃放出的热量如果全部被鱼汤吸收,刚好使桶内鱼汤从20℃烧至沸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鱼汤的比热容可视为水的比热容,鱼汤的沸点等于水的沸点,c水=4.2×103 J/(kg·℃),c鹅卵石=0.8×103 J/(kg·℃)]求:
(1)鹅卵石放出的热量.
(2)桶内鱼汤的质量.
(3)若桶底仍放入质量为4.2kg、温度300℃的鹅卵石,往桶中倒入4kg、温度为30℃的鱼汤,请通过计算说明鱼汤能否被烧开.
20.解:(1)鹅卵石放出的热量Q放=c鹅卵石m鹅卵石(t鹅卵石-t0)=0.8×103 J/(kg·℃)×4.2 kg×(300 ℃-100 ℃)=6.72×105 J
(2)一标准大气压下鱼汤的沸点t鱼汤=t水=100 ℃
鱼汤吸收的热量Q吸=Q放=6.72×105 J
桶内鱼汤的质量m鱼汤= =2 kg
(3)鹅卵石降到100℃时,鱼汤升高的温度Δt鱼汤= =40 ℃
鱼汤的末温t=Δt鱼汤+t0″=40 ℃+30 ℃=70 ℃<100 ℃
故此时鱼汤不能被烧开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体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下表是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km/h) 0 10 20 30 40
风寒温度(℃) 5 3 1 ﹣1 ﹣3
(1)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______;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汗液蒸发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散失热量4.2×103J,如果人体没有产生相应的热量,则体温将下降______℃[人体的比热容取4.2×103J/(kg·℃);
(3)冬天人们会用暖水袋取暖是因为水的______大,这是利用______方式改变人的内能;
(4)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当气温为5 ℃,风速为35 km/h时,风寒温度为______℃,此时地面的水会结冰吗?______(选填“会”或“不会”).
21.(1)C
(2)0.02
(3)比热容 热传递
(4)﹣2 不会
【解析】(1)风加速了人体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强了对流,加快了对流散失的热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由 知道,降低的温度 0.02 ℃;(3)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水袋中用水做传热介质;用暖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4)当气温为5 ℃,风速为35 km/h时,风寒温度T=t-0.2(℃·h)/km×v=5 ℃-0.2(℃·h)/km×35 km/h=-2 ℃,此时水的温度为5 ℃,没有达到凝固点,故地面的水不会结冰.
22.小李想测量蜡烛的热值q,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A容器内装有150 g的水,防风罩B的下端开了通气孔.[c水=4.2×103 J/(kg·℃)]
水的初温/℃ 25 燃烧前蜡烛的质量/g 20.6
水的末温/℃ 40 燃烧后蜡烛的质量/g 20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2)实验中,小李是通过测量_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水吸收的热量”)间接测量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
(3)实验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实验前后,小李测量的数据如表所示,则蜡烛的热值约为___________ J/kg;
(5)小李跟同学讨论后,认为实验中测出的蜡烛的热值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__ .
22.(1)温度计 天平
(2)水吸收的热量
(3)热传递
(4)
(5)小
【解析】(1)要完成本实验,需要测量水的温度与水和蜡烛的质量,因此还需要温度计与天平;(2)由于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直接测量,实验中是通过水吸收的热量来间接测量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3)实验中,蜡烛燃烧放出热量,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4)已知水的质量m=150 g=0.15 kg,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水的初温t0=25 ℃,末温t=40℃,根据Q吸=cmΔt=cm(t t0)可得Q吸=4.2×103 J/(kg·℃)×0.15 kg×(40 ℃ 25 ℃)=4.2×103 J/(kg·℃)×0.15 kg×15 ℃=9 450 J,已知燃烧前蜡烛的质量m1=20.6 g,燃烧后蜡烛的质量m2=20 g,则蜡烛燃烧的质量m蜡烛=m1 m2=20.6 g 20 g=0.6 g=6×10 4 kg,如果不计热量损失,Q放=Q吸=9 450 J,根据Q放=mq可得,蜡烛的热值 ;(5)在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全部被水吸收,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即Q放>Q吸,而我们计算时认为Q放=Q吸,根据 可知,计算出的热值会比真实值偏小.
23.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汽车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小乐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汽车,通过观察,小乐发现汽车上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物理知识.
(1)汽车的发动机是四冲程汽油机,图甲冲程可将 能转化为 能.
(2)当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为3 000 r/min时,在1 s内汽油机对外做功的次数是 次.
(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很多部位会发热,如:①水箱中的水变热;②刹车片发热;③发动机外壳发烫;④轮胎发热.其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选填序号)
(4)小乐通过上网查到了这种汽车的输出功率与转速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小乐又向爸爸询问了一些实测数据:汽车行驶的路况好,平均车速为100km/h,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平均油耗为9L/100km,由图乙中数据,分析这辆汽车在这种状态下行驶时,每小时对外所做的有用功为 J,汽油机的效率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 J/kg,密度为
23.(1)内 机械
(2)25
(3)②④
(4)1.08× 32.6%
物理试卷 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