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八角楼上》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八角楼上》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8 20:5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角楼上》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理念:以“核心素养”为灯塔,以“语言实践”为舟楫,在“文化情境”的河流中,引领学生完成一次对革命历史的探寻、对语言魅力的发现、对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对崇高审美的体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
1.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在艰苦年代里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初步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产生对革命领袖的敬爱之情,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
2.欣赏并理解“寒冬腊月”“薄薄的”“清油灯”等词语所描绘的艰苦环境,与毛主席专注工作的形象形成对比,感受文本中蕴含的崇高美与奋斗美。
(二)语言运用
1.认识“楼、争、代、临、腊、章、握、视、察、油”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夜、披、轻、利”等6个生字。理解“八角楼、艰苦、年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著作、凝视、察觉、清油灯”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描写环境和毛主席神态动作的句子。
(三)思维能力
1.能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如:时间、地点、人物、在做什么),说清楚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培养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
2.通过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象毛主席在八角楼上深夜工作的场景,并进行简单的推测与讲述,发展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毛主席在八角楼上深夜工作的情景。
难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条件下为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并能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内含八角楼、毛主席画像、清油灯等图片,课文朗读音频,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毛主席和八角楼的简单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钟)
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成都,夜晚灯火通明,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游戏。可是,在很久以前,革命年代,有一位伟大的人,他常常在一盏只有一根灯芯的清油灯下工作到深夜。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江西的井冈山,参观一座叫‘八角楼’的房子,看看里面发生的故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八角楼上》,并展示八角楼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识记“楼”字(木字旁,与树木、建筑有关)。
质疑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八角楼是什么样子的?谁在八角楼上?他在楼上做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现代生活场景切入,与课文历史情境形成对比,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质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听读课文:播放课文范读音频,学生手指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检查反馈: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卡片,采用“开火车”“小老师教读”等方式检查认读。
重点指导:“临(lín)”“察(chá)”“腊(là)”的读音。
去拼音再次认读,巩固记忆。
整体感知:
提问:“读完课文,你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
引导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大意。(例如:课文讲了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每天夜晚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的故事。)
【设计意图】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规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扫清阅读障碍,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落实课标中“整体感知”的要求。
(三)品读赏析,聚焦素养(15分钟)
环节一:感受环境之“苦”
引导寻找:“毛主席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环境的词语。”
交流点拨:
抓住“艰苦年代”“寒冬腊月”“薄薄的”等词语。
展示“清油灯”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提问:“‘寒冬腊月’给你什么感觉?‘薄薄的’棉衣能抵挡寒风吗?只有一根灯芯的清油灯,光线会怎么样?”
指导朗读:语速稍慢,语气沉重,读出环境的艰苦。
环节二:体会人物之“专”
过渡:“在这样又冷又暗的夜里,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呢?让我们走近看一看。”
聚焦细节:出示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圈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的词语。
动作:“披着”“握着”“拨了拨”
神态:“凝视”“沉思”“察觉”
合作探究:
“‘凝视’是什么意思?(聚精会神地看)他凝视着什么?(星星之火)这里的‘星星之火’仅仅指灯光吗?”(引导学生联系革命形势,初步理解象征意义,体会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
“他从‘沉思’中‘察觉’到灯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之前完全沉浸在思考中,专注到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模仿动作:请学生做一做“披着薄毯”“握着笔”“拨灯芯”的动作,加深体验。
朗读指导:读出毛主席的专注与忘我。语速平稳,语调深沉,重读关键动词和神态词。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环境的“苦”与人物的“专”,在强烈的反差中凸显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表演,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深刻体会人物精神,实现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融合。
(四)图文结合,升华情感(5分钟)
观察插图: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对照课文进行描述。
“图中画的是什么?毛主席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你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
情感升华:
“看着这幅图,读着这篇课文,你想对毛主席说些什么?”
“正是有了像毛主席这样无数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谈谈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齐读课文:带着敬佩与怀念之情,全班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插图,将文字与图像信息结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对话革命先辈和联系自身,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五)书写指导,巩固生字(5分钟)
出示生字:“楼、年、夜、披、轻、利”
重点指导:
“楼”:左窄右宽,“米”字最后一笔捺变点。“女”字撇点舒展。
“披”与“轻”:比较提手旁和车字旁的不同写法。
“利”:左右结构,注意“禾”字旁捺变点,立刀旁写舒展。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临写。
展示评价:围绕书写是否正确、端正、整洁进行互评。
【设计意图】落实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观察、比较、范写、练习、评价等步骤,扎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五、板书设计
八角楼上
环境:艰苦年代、寒冬腊月、清油灯(苦)
↓对比↑
主席:披、握、拨、凝视、沉思(专)
精神:忘我工作、艰苦奋斗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关键词的对比,清晰展现了课文的核心内容与情感脉络,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分层可选)
(一)基础性作业(必做):将本课的生字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三遍,并组两个词语。
(二)拓展性作业(选做):
1.我是朗诵家: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给家人听。
2.我是故事家:根据课文和插图,把《八角楼上》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我是探究员: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一张毛主席的照片或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和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体现分层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作业巩固字词,拓展作业兼顾口语表达、思维训练与跨学科探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