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制作:黎燕琳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课
跨越时空的报道
追踪 1894-1895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一、追踪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66年
1879年
就读于香港西医书院
1887年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上书提出变法自强,成立兴中会
1894年
赴美国夏威夷读中学
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1895年
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领导广州起义
医人
医国
改良
革命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鞑虏,主要指清政府
宗旨:振兴中华
一、追踪
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孙中山思想的变化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必须先从改革政府入手,否则休谈其他。——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因素: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民族危机(西方列强的侵洛)③清政府的腐败④孙中山的爱国情愫
一、追踪
孙中山组织广州起义的结果、意义如何?
陆皓东
孙中山组织广州起义
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和忠实战友
结果
意义:广州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开创了革命党人武力推翻清政府的先河。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剪掉辫子、脱掉长衫、改穿西装,以示与清政府决裂和革命到底的决心。
聚焦 1905 东京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二、聚焦
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①政治
八国联军侵华
②思想
目的
③组织
二、聚焦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的《革命军》
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
结合材料,他们三人的思想和孙中山都有怎样的共同点?
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
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反对洋人的朝廷、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我汉人本有做世界主人的势力,活活被满洲残害,弄到这步田地,亡国灭种,就在眼前,你道可恨不可恨呢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拯救民族危亡成为中国人民的重要任务
二、聚焦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同盟会的分布示意图
日知会
共进会
文学社
华兴会
兴中会总会
光复会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结合地图和相关事实,完成表格的填写。
1894年
1904年
1904年
孙中山
黄兴
蔡元培
檀香山
长沙
上海
结合地图,说说兴中会总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分布,反映出当时革命力量具有怎样的发展态势?
革命力量分散又多元;在发展中有汇聚整合的趋势
二、聚焦
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④领导基础
章士钊认为,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成为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孙中山成为中国的新名词,因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二、聚焦
民族革命(前提)
政治革命
(核心)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二、聚焦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三民主义 局限性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和纲领,也没有明确把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忽略了广大民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他们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障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因而难以发动民众。
思考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直击 1906-1911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三、直击
1.萍浏醴起义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示意图(1906年12月-1911年4月)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安庆马炮营起义
时间
地点
影响
“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矣”。
刘道一
结果
年仅22岁牺牲
蔡绍南往萍乡策动会党头目龚春台联合各地山堂,成立 “洪江会”,并推龚为首领。
三、直击
2.安庆、绍兴起义
时间
领导人
徐锡麟
秋瑾
创办《中国女报》
号召女性“自立、求学、革命”
秋瑾《鹧鸪天》词手迹
年仅33岁
“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孙中山
“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柳亚子
三、直击
3.黄花岗起义
时间
地点
影响
19名烈士在就义前的合影
明知此次一去九死一生,仍继续前行
革命志士前仆后继、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三、直击
方声洞在黄花岗起义前写给父亲的绝笔信《禀父书》(部分)
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儿刻已念(甘)有六岁矣,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得不于死中求生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及他的绝笔《与妻书》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体会两封家书的感情。
三、直击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三、直击
从孙中山的个人转变,到同盟会的成立,再到一次次武装起义,这条革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①没有深入发动、组织群众,尤其是未能依靠广大农民。
②革命党人没有自己的军队,主要依靠会党或被策反的清朝军队。
③成分复杂,缺少纪律性,内部纷争不断。
④革命党人无法教育和改造会党,转而重点开展对军队特别是新军的工作
课堂总结
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成立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准备广州起义
时间:1894年11月
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时间:1895年
结果:因消息泄露失败,陆皓东等人牺牲
时间:1905年8月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机关报:《民报》
1907年夏,安庆、绍兴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06年冬,萍浏醴起义
课堂演练
1.(2025·河南·模拟预测)《中国女报》曾刊登秋瑾《勉女权歌》:“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这首诗歌体现了革命党人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2025·河南·模拟预测)1906年12月,曾被朝廷诰封“一品夫人”的刘青霞在东京宣誓:“余青霞乃一爱国女子,志愿加入中国口口口,不惜生命、鲜血为推翻满清,建立共和而奋斗。余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倾毕生之力。”“口口口”填写(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国民党 D.共产党
3.(2025·福建·模拟预测)林则徐曾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先生亦表示:“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以上言论体现了他们( )
A.为国为民、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B.学习西方、不断创新的价值观
C.推翻帝制、自由平等的新思想 D.团结合作、共同御敌的使命感
B
B
A
课堂演练
4.(2025·内蒙古·模拟预测)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了中国的第一则征婚广告,一位自称是北来游学的南清志士,希望征婚对象“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反映出当时( )
A.婚姻自主的新风尚 B.通讯方式的新发展
C.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D.民主革命的新气象
5.(2025·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这段材料体现了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 C.联俄联共 D.扶助农工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