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课时题优训练卷(6)
6 将相和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剥削(xuē) 削弱(xuē) 削皮(xiāo)
B. 勉强(qiáng) 强烈(qiáng) 倔强(jiàng)
C. 划水(huá) 划分(huá) 计划(huà)
D. 体量(liàng) 衡量(liáng) 量力(liá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典礼 胆却 得罪 B.诏集 商议 抄小路
C.许诺 进献 拒绝 D.职位 示弱 刑条
3.“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下列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句子中“大家”的境况的一项是( )。
A.左右逢源 B.左右开弓 C.左右为难 D.左思右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B.因为蔺相如立了功,所以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C.即使廉颇怎么说,蔺相如也不计较。
D.只有将相团结一致,秦国才不敢进攻赵国。
二、新情境 历史研讨会 五年级(2)班组织了一次历史研讨会,请你也来参与讨论吧。
历史研讨会上,大家围坐一团,( )如何解读赤壁之战背后的深意。小张率先发言,提议从战术运用切入,引发热烈( )。有人觉得应深挖孙刘联盟的政治考量,有人主张剖析曹操的决策失误。众人各抒己见,又聚在一起( )后续资料的收集与分工,敲定细节后,满怀信心地开启研究。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商议 B.商量 C.商讨
2.研讨会上,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将相和》的故事,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完璧归赵( ) A.全,完整 B.完结 C.完成 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 A.依仗 B. 背 C.享有 D.遭受
三、赏析句子,完成练习。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 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秦王真的拿出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蔺相如会交出和氏璧。
B.和氏璧的价值远远超过十五座城的价值。
C.蔺相如考虑得很周全,在出发前已想好了应对的办法。
D.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可靠,所以做好了不交出和氏璧的准备。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1)画“ ”的部分是对蔺相如的( )描写。
A.动作 B.神态 C.语言 D.心理
(2)“怒发冲冠”的意思是 。通过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选段共300多字,你阅读大概用了 分钟。
2.抓住重点词是用小标题概括文意的好方法,你给选段拟的小标题是( )。
A.击缶助兴 B.渑池会面 C.赵王鼓瑟 D.同归于尽
3.用“ ”画出描写蔺相如威胁秦王让其击缶时说的话。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具有 的品质。
4.蔺相如寸步不让的举动令人联想到成语( )。
A.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C.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5.当秦王为赵王击缶的时候,秦王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请写一写。
五、实验班原创 语言运用 选词填空,完成对联。
①横刀立马 ②退避三舍 ③负荆请罪 ④唇枪舌剑
1.渑池会上,相如( )斗秦王;边境之际,廉颇( )御强敌。
2.宰相肚里能撑船,相如( );将军回头金不换,廉颇(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节选)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但连诸葛亮的面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就用一根麻绳把他捆来!”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三顾茅庐”写的是 邀请 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天下大业的故事。短文写的是第 次去邀请时的故事。
2.读短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居住的地方非常隐蔽,说明他一心只愿归隐山林,无意出山。
B.诸葛亮选择的隐居地山势起伏,他是想给自己增加几分神秘感。
C.将山冈比作一条卧龙,暗示诸葛亮有着过人的才识。
3.读文中画“ ”的句子,你从刘备的做法中体会到了什么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刘备说的话中蕴含的一个成语是()。
A.齐心协力 B.如鱼得水 C.渔翁得利 D.自由自在
5.带着问题读文章更有效率。读了题目“三顾茅庐”,你有什么疑问 读了短文,你得出答案了吗 请你将问题与答案写下来。
问题:
答案:
七、选择恰当的乐器名称,将词语补充完整。(可重复)
琴 锣 鼓 弦 瑟
重整旗( ) ( )棋书画 敲( )打( )
( )外之音 鸣( )开道 ( )( )和鸣
八、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通史,被鲁迅誉为“ ,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其中记载帝王政绩的是 ,记载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的是 。《将相和》这个故事改编自《 》。
6 将 相 和
一、1. A
2C 【解析】A.胆却一胆怯;B.诏集—召集:D.刑条—荆条。
3. C【解析】这句话讲的是“大家”认为把和氏壁给秦王就会上当,但是不把和氏璧给秦王,秦王就会派兵来进攻,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故选C。
4. C【解析】这句话前后两个分句构成条件关系,应该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都 ”来连接句子。
二、1. AC B 【解析】掌握“商议”“商量”“商讨”这三个近义词在语境中的准确运用,要求学生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辨析词语的适用场景。
2.(1)A (2)B 【解析】结合课文内容,准确判断汉字的意义。
三、1. B【解析】句中没有表达B项的意思。 六
2.(1)C【解析】画线部分是蔺相如说的话。
(2)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勇敢无畏
【解析】蔺相如这样生气,是因为秦王准备强抢和氏璧。面对这一无理要求,蔺相如准备以死抵抗,表明了他英勇无畏的品质。
四、1.示例:2【解析】根据个人的阅读情况回答。
2. B【解析】根据选段叙述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来抓重点词语,概括出小标题。A、C、D三项不够全面。
3.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机智勇敢、视死如归
【解析】蔺相如语言中的“同归于尽”体现了他不惜以命与秦王相抗争,也要维护国家尊严的坚定决心。
4. B【解析】蔺相如为了赵国的荣誉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坚持维护国君与国家的尊严,与B项的意思相符。
5.示例:唉,蔺相如,真有你的!就因为你,我今日羞辱赵王的计划泡汤了,这笔账我可算是记下了。 【解析】联系上下文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秦王原本想羞辱赵王,结果被逼为赵王击缶,计划落空。他的内心可能十分不甘,充满愤恨。据此作答即可。
五、1.④ ①
2. ② ③
【解析】1.根据关键词“渑池会上”“边境之际”,可知应是蔺相如“唇枪舌剑”,廉颇“横刀立马”;2.根据对两个人的评价,可知应是蔺相如“退避三舍”,廉颇“负荆请罪”。
六、1.刘备 诸葛亮 三 【解析】从短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填空。
2. C【解析】诸葛亮所住之处的山冈如卧龙,暗喻隐居的诸葛亮就是卧龙,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杰出才能的人常被喻为“龙”。故选C。
3.刘备为人谦逊有礼,他邀请诸葛亮出山充满了诚意。【解析】抓住描写刘备的字词“轻轻”“恭恭敬敬”等来体会。
4. B【解析】“如鱼得水”与刘备所说的“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意思相符。
5.示例: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他想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解析】可以针对“三顾茅庐”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提问。
七、鼓琴 锣鼓 弦 锣 琴瑟 【解析】根据日常积累或查阅资料,将带有乐器的词语补充完整。
八、纪传体 史家之绝唱 司马迁 十二本纪 七十列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根据日常积累或查阅资料填写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