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8 22: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一、请从下面备选人物和备选词语中各选一个,围绕所选词语,结合所选人物的故事,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青。100字左右。
备选人物:阿长(《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备选词语:敬佩 怀念 震撼 感激
二、阅读《朝花夕拾》可以了解鲁迅从童年、少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成长历程,请结合下面所给篇目进行概括。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琐记》
3.《藤野先生》
三、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也有的被鲁迅拉人了“黑名单”。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她)被加入“朋友圈”或被拉人“黑名单”的理由。
1.藤野先生
2.长妈妈
3.陈莲河
4.衍太太
四、学校举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你觉得下面名著人物中哪位入选最合适 请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
1.寿镜吾先生
2.藤野先生
五、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后,班级开展了“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专题探究活动,请参照“衍太太档案卡”的形式,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设计档案卡。
备选人物:阿长(长妈妈)范爱农 藤野先生
衍太太档案卡 身份:鲁迅小时候的邻居 典型事件:她鼓励邻居小孩子吃冰、打旋子;给“我”看不健康的书籍;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拿去变卖,并散布流言;在“我”父亲临去世时,一直怂恿“我”喊父亲,使“我”父亲去世前不得安宁。 留给作者的印象:表面宽厚可亲,实则内心阴险恶毒;表面精通礼节,实则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六、阅读《朝花夕拾》时,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将几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如果要探究“鲁迅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需要阅读哪些篇目?请从下面的文章中选出合适的两篇,并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1.《琐记》
2.《藤野先生》
3.《范爱农》
七、“变故”常常使人的人生轨迹发生转折。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琐记》《藤野先生》相关内容,谈谈“变故”使鲁迅先生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怎样的转折。
八、如果我们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回忆”。下面那两个人物不能人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1.双喜
2.阿长
3.范爱农
4.衍太太
九、有评论说,《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人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你在以下备选项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进行分析。
1.《五猖会》中的父亲
2.《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
3.《无常》中的无常
十、联系《朝花多拾》的作品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甲】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A》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乙】大清早大家就起来了,准备坐大船去关东看五猖会,谁料到父亲却让我去拿《B》看。
1.甲文中的A是指《 》(书名),乙文中的B指《 》一书。
2.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丽同学抢先说:“看完(阿长与(山海经>》后,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租俗迷信,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请你从《朝花夕拾》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十一、《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阿长(长妈妈)在其中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1.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2.为“我”买《山海经》
十二、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在“专题研究环节”,你们组选择的是“鲁迅的爱与僧”,请你选取以下篇目中的人物、事件,具体阐述鲁迅的“爱与憎”。
(提示:可以是对同一人物的感情,也可以是对不同人物的感情)
1.《阿长与<山海经>》
2.《藤野先生》
3.《琐记》
4.《五猖会》
十三、《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从下面三个事件中选出一个鲁迅先生的心爱之物,并结合相关内容说明选择理由。
1.藤野先生的照片
2.阿长买的《山海经》
3.《天演论》
参考答案
一、【示例一】鲁迅对阿长饱含怀念之情。阿长是鲁迅幼年时的保姆,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虽然没有文化、粗俗、迷信,但她忠厚、真诚、富有爱心,热心帮鲁迅解决疑难问题,帮他寻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鲁迅回忆起长妈妈是充满怀念的。
【示例二】藤野先生添改鲁迅抄的讲义,改正鲁迅绘制的解剖图中的错误。他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热情善良、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让鲁迅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感到无比的温暖,因而对其心生感激之情。
二、【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示例二】《琐记》写了作者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
【示例三】《藤野先生》回忆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写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精神。
三、【示例一】“朋友圈”:藤野先生,他对“我”十分关心,并帮“我”修改讲义。“黑名单”:衍太太,她唆使“我们”冬天吃冰,怂恿“我”回家偷首饰。
【示例二】“朋友圈”:长妈妈,她为“我”买来渴望已久的《山海经》。“黑名单”:陈莲河,他是一个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庸医,耽误了“我”父亲的病情。
四、【示例一】藤野先生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学生解剖得不准确,他指出来并予以纠正。藤野先生关爱学生,没有民族偏见。他帮助学生订正笔记,关心学生的学习体验,循循善诱,并加以鼓励,令鲁迅终生难忘。
【示例二】寿镜吾先生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寿镜吾先生热爱读书,醉心学问,在学生读书时,自己也读得非常投入。他为人宽和,有戒尺却不常用,发现学生们逃课去后园玩,通常也只是大喊一声,并不责罚。
五、【示例一】
阿长(长妈妈)档案卡 身份:鲁迅幼年时的保姆 典型事件:睡相难看、平日里喜欢“切切察察”;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来“我”思慕已久的《山海经》。 留给作者的印象:粗俗、迷信,但又善良、朴实,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 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示例二】
范爱农档案卡 身份:鲁迅的朋友 典型事件:与“我”在日本留学时相识。回国后,一直受到轻视、排斥和伤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他憎恨腐败的封建统治,常搭船进城与“我”喝酒,抒发心中的愤懑。辛亥革命后他曾在绍兴师范学校任教,又受到排挤,最后被逼入绝境。 留给作者的印象;为人孤傲,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社会,追求平等自由,但结局悲惨。
【示例三】
藤野先生档案卡 身份: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老师 典型事件:他对“我”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格外关心,为“我”添改讲义,纠正“我”的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情况。 留给作者的印象: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关心爱护,是一个毫无民族偏见的君子。
六、【示例】①《琐记》:鲁迅对雷电学堂乌烟瘴气的状况不满,就去考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接受新思想,读了《天演论》,接触了西方哲学;毕业后不满足于所学,决定出国留学。②《藤野先生》:鲁迅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到日本学医,在东京,厌恶部分中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就去仙台;对日暮里和水户两处地名牢记不忘;在仙台,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看到弱国子民所受的歧视和侮辱而愤懑,为国人的麻木表现而痛心,决定弃医从文。③《范爱农》: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听说了革命者徐锡麟和秋瑾被清政府杀害的消息,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清政府的惨无人道;在青年学生要办报监督军政府,希望鲁迅做发起人时,他答应了邀请。(选择《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中任意两篇,每篇文章能写出一个典型事件即可)
七、【示例】读《琐记》《藤野先生》可知,家庭变故一父亲的死让鲁迅的受教育之路发生了转折。他不得不选择了免学费的江南水师学堂,不久转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然后留学日本。在南京,他看到新式学堂陈腐的一面,但也接触到新思想。留学日本后,他接受医学教育,因“看电影”事件,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一“变故”促使鲁迅最终“弃医从文”。
八、【示例】双喜、衍太太。双喜是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的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终时,怂恿他不停地叫喊父亲,鼓励小孩子冬天吃冰、看不健康的书籍等。她为人刻薄,自私虚伪,无法体现“温馨回忆”。
九、【示例】①《五猖会》中的父亲是一个严厉,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我”兴高采烈地要去看迎神赛会,在做好准备,就要出发的时候,父亲却让“我”背诵晦涩难懂的《鉴略》,并要求“我”背会,否则就不让“我”去看赛会,“我”当时的欢快心情立马消失了。②《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给“我”讲美女蛇、长毛的故事,睡觉老是摆成一个“大”字,不计较“我”不尊重她叫她阿长,为“我”买来“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经》。③《无常》中的无常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鬼,例如他去勾魂时看到一位母亲在哭自己死去的儿子,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板。在鲁迅心中无常是一个爽直而公正,具有同情心又能主持公道,既可爱又恐怖的形象。
十、【示例】
1.旧事重提 鉴略
2.【示例一】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示例二】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十一、【示例一】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美女蛇,但阿长(长妈妈)不但深信不疑,还把它作为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我”听,这显示出她迷信庸俗的一面;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小孩子,阿长在讲故事时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与热情,这显示出她淳朴善良的一面。
【示例二】阿长(长妈妈)有一堆愚昧的繁文缛节,还有难看的睡相,这令“我”心生厌恶;然而当她知道“我”想要《山海经》后,很快就为“我”买了回来,这说明了她对“我”的重视与喜爱,体现出她热心为孩子解决难题的善良的一面。
十二、【示例一】鲁迅的爱:《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儿时的鲁迅买来了渴求已久的《山海经》,鲁迅对她充满了感激。作者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鲁迅的憎:鲁迅知道了是阿长谋害了隐鼠时,就极严肃地诘问长妈妈,并且当面叫她阿长。【示例二】鲁迅的爱:藤野先生真诚地帮助鲁迅这位异国的学生,帮他添改笔记,指导他画血管图,鲁迅对他充满了感激和敬意,回国以后还一直怀念着他。鲁迅的憎:《琐记》中的衍太太怂恿孩子吃冰、打旋子,怂恿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书、偷母亲的首饰,鲁迅对这个人充满了憎恶。《五猖会》中记述了儿时去看迎神赛会前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的感受,鲁迅对压制、摧残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是憎恨的。
十三、【示例】①藤野先生的照片:鲁迅留学日本期间,藤野先生给予他极大的关怀和尊重,鲁迅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分别时藤野先生送了自己的照片给鲁迅,从此再未相见。后来鲁迅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墙上,照片常常给他带来战斗的勇气。因此,我认为这是鲁迅先生的心爱之物。②阿长买的《山海经》:《山海经》是鲁迅儿时念念不忘的一本图画书,在没有任何人在意的情况下,保姆阿长给他买来了。这不仅满足了他渴盼已久的愿望,还饱含了阿长对鲁迅的喜爱与关心,让他成年后也念念不忘。因此,我认为这是鲁迅先生的心爱之物。③《天演论》:鲁迅在南京矿物学堂上学期间,读到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读得如痴如醉。《天演论》对鲁迅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使他开始不断思考并探索社会现实。后来去日本学医学,弃医从文呼吁民众,回国执教、写文章、参与社会运动,都是鲁迅在新思想的影响下作出的积极探索。因此,我认为《天演论》是鲁迅先生的心爱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