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实例,说明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和主要美感类型。
2.收集和运用资料,学会描述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能分析不同旅游景观的形成原因。
3.通过欣赏景观图片,感悟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策略】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调研】阅读课标与教材,明确学习的重难点。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旅游景观图片或选择自已游玩的旅游景点,尝试观赏的方法和其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课堂活动】
活动1:请有外出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外出旅游你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什么?旅游中怎样欣赏旅游景观?”同时教师展示一组景观图片和材料,供学生讨论欣赏。
材料 下图是扬州瘦西湖公园的一处著名景区“吹台”,又名“钓鱼台”。它是位于湖心的一亭,四壁皆门,三面为满月洞门,正洞呈正圆形,内衔五亭桥,横卧波光,若莲花盛开,五亭桥是瘦西湖公园的标志;南洞呈椭圆形,内收的湖畔白塔竖立云表,似春笋破箨。这一横一竖形成一幅构图殊异的美丽图景,景中有景,画中有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游览时要想欣赏到这样独特绝佳的景观应(双选)( )
A.把握好时机 B.选择观赏位置
C.抓住景观特点 D.发挥想象
(2)“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读此词后,你认为欣赏扬州瘦西湖之妙何时去游览最好。
(3)五亭桥是借鉴北京北海的五龙亭之美景,但工匠并未照搬,而是独创地将桥、亭结合,形成亭桥,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段廊相接,桥亭秀,桥基雄,二者比例恰当,配置和谐。游客若要真正领略五亭桥蕴涵之美,应做什么准备?
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景观欣赏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旅游资源的美感主要有哪些类型。
【典型例题】读江淮城市群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2)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为游客提出几项合理的游览建议。
活动3:自然旅游景观与人文旅游景观的形成因素分别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并完成下表。
景观类型
形成原因
举例
自然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
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因素,是形成地质地貌景观的重要原因
天象与气候景观
天气现象本身就是自然景观;气候对风景地貌的雕塑、风景水体的形成、观赏性动植物的生长与演化,有控制性的影响
水域
风光
水文因素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动力作用是许多旅游景观形成的重要原因
生物
景观
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和地形条件的综合影响
人文景观
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人文景观的地域差异;各地不同的历史文化、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景观
【典型例题】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二 黄山冬雪雾凇图
(1)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要注意什么要领。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3)下列关于黄山“四绝”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黄山松的根部能释放碱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②怪石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③黄山的奇松和云海的变幻都与山谷风有关
④地下热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温泉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4)作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典型例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明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为旅游景观欣赏提供的启示。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简析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多风景名胜的原因,并分析其具有哪些美感特征?
(3)比较九江市和岳阳市发展旅游业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的差异。
【知识构建】
【拓展阅读】 黄山“四绝”
黄山四绝,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奇松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
怪石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都”,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龟兔赛跑等,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欣赏时不妨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可获更高的审美享受。
云海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温泉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久旱不涸,水质纯净,可饮可浴。传说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
第二单元 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计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实例,说明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和主要美感类型。
2.收集和运用资料,学会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能分析不同旅游景观的形成原因。
3.通过欣赏景观图片,了解旅游景观的主要美感,感悟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培养审美情趣。
【重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的课标有“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运用资料,举例描述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这两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旅游景观欣赏从多读书、多实践、选择观景位置、把握观赏时机、动静结合、把握景观的美感特点、体验景观的意境、以情观景八个方面。景观欣赏的方法要结合景观的具体特点而定;景观的形成的原因很多,这也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阅读课标与教材,明确学习的重难点。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旅游景观图片或选择自已游玩的旅游景点,尝试了解观赏的方法和其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情
诊断
①提问:我国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哪些?其中,你游玩了哪些景点,要取得最优的观赏效果,你认为观赏旅游景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②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并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既可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请有外出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外出旅游你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什么?旅游中怎样欣赏旅游景观?”同时教师展示一组景观图片和材料,供学生讨论欣赏。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旅游是综合性的审美活动
①展示:“外出旅游到底看什么?旅游中怎样欣赏旅游景观?”②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学生相互交流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旅游过程中要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体验各种美感的类型。通过学生的交流回答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材料 下图是扬州瘦西湖公园的一处著名景区“吹台”,又名“钓鱼台”。它是位于湖心的一亭,四壁皆门,三面为满月洞门,正洞呈正圆形,内衔五亭桥,横卧波光,若莲花盛开,五亭桥是瘦西湖公园的标志;南洞呈椭圆形,内收的湖畔白塔竖立云表,似春笋破箨。这一横一竖形成一幅构图殊异的美丽图景,景中有景,画中有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游览时要想欣赏到这样独特绝佳的景观应(双选)( )
A.把握好时机 B.选择观赏位置
C.抓住景观特点 D.发挥想象
(2)“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读此词后,你认为欣赏扬州瘦西湖之妙何时去游览最好。
(3)五亭桥是借鉴北京北海的五龙亭之美景,但工匠并未照搬,而是独创地将桥、亭结合,形成亭桥,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段廊相接,桥亭秀,桥基雄,二者比例恰当,配置和谐。游客若要真正领略五亭桥蕴涵之美,应做什么准备?
【内容解析】 第(1)题,框景的观察必须抓住景观特点,选择正确的观赏位置,才能将景观的美尽收眼底。第(2)题,从所给的词中可判断游览瘦西湖最好选择夏秋季节的十五明月夜。第(3)题,对景观进行观赏前,应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了解,并抓住景观特色,才能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赏。【答案】 (1)BC (2)夏秋季节的十五明月夜。(3)查阅资料,了解景点的历史、景区的构景手法、景观特点,从而理解瘦西湖美在何处。
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景观欣赏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旅游资源的美感主要有哪些类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旅游景观的欣赏
①展示:“阅读教材,总结如何欣赏旅游景观才能达到旅游的最佳效果?”②展示讨论题:以下景观欣赏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①首先阅读课本总结如何获得最大观赏效果。
②小组讨论所列景点应如何提高观赏效果?
③小组代表发言。
首先从课本列举的案例中系统了解如何提高旅游观赏效果。
再通过提供的典型景观照片,以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表达的能力。
[内容解析]教材中所提到的对各种景观观赏位置选择,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学中不能绝对化,因为对于同一景观,远近、高低、各个侧面,观感是不同的。旅游资源美感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听觉美等。
自然景观类别
选择观赏位置的一般原则
举例
峰峦之雄伟峻秀
远眺
武陵源群峰、庐山五老峰
地貌的酷似造型
特定的观赏点
黄山“猴子观海”
峡谷、溶洞、一线天之类景观
置身其中
长江三峡峡谷;江郎山一线天
瀑布
适当距离仰视
黄果树瀑布
水面宽阔的江河湖海
亭台楼阁上俯视、远眺
洞庭湖、鄱阳湖等
较小的湖泽池塘
低临水面
扬州瘦西湖
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
乘船(筏)沿水路观赏
桂林山水;江西龙虎山等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如“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相一致。
特别提示:以情观景
步骤
原因
实例
综合感受
↓
发挥想象
↓
移情于景,
情景交融
↓
登山涉水,
求质求真
观赏旅游景观,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体会自然美
“鸟语花香”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综合感受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例如山的雄、奇、险、秀等,都是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黄山的“石猴观海”,巫峡的“神女峰”等地貌的酷似造型,与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融合时,方能体会其巧妙
身在自然,志在自然。欣赏景观的同时,情景交融,移情于景,情随景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畅旷景观与思接千载的情感相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
欣赏自然景观,不仅要达到悦形、怡情的审美境界,还应追求精神上的升华。登山涉水可以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理解天人和谐
“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手扶铁链,历经无数险道,方能体会华山之险
【典型例题】读江淮城市群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2)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为游客提出几项合理的游览建议。
内容解析:第(1)题,结合主要景区(点)图例,可从图中看出分布特点,注意要先宏观、后微观具体表述分布。第(2)题,建议一般可从时间、线路以及知识储备等角度给出;同时要指出需注意的问题。
答案:(1)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南部丰富、北部匮乏;山水组合分布;景点布局于铁路、公路及水路等组成的交通网之中。
(2)适宜夏季游览,景色丰富;湖泊、河流等水景众多,可乘船沿水路欣赏;人文景观文化内涵丰厚,查阅资料,做好相关知识储备;夏季气象景观多变,雨水云雾日较多,需备好雨具。
探究活动3:自然旅游景观与人文旅游景观的形成因素分别有哪些?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不同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
①展示讨论题:自然旅游景观与人文旅游景观的形成因素分别有哪些?②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学生看书总结并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课本中对成因的因素总结比较详细,让学生看书总结出成因类型,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内容解析]
景观类型
形成原因
举例
自然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
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因素,是形成地质地貌景观的重要原因
断块隆升——泰山、恒山、华山、庐山等;构造断陷——鄱阳湖、青海湖等;火山活动——五大连池
等;流水溶蚀——贵州溶洞、云南石林等;在地层平缓、节理发育的砂砾岩分布区——奇峰突兀的广东丹霞山;风蚀作用——雅丹地貌,如新疆“魔鬼城”等
天象与气候景观
天气现象本身就是自然景观;气候对风景地貌的雕塑、风景水体的形成、观赏性动植物的生长与演化,有控制性的影响
哈尔滨的冰雪、长春的雾凇、黄山的云海、北京香山红叶等
水域
风光
水文因素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动力作用是许多旅游景观形成的重要原因
海洋、湖泊、河流、沼泽、泉水、瀑布和冰川等都是重要的旅游景观类型;海洋的潮汐作用形成钱塘潮
生物
景观
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和地形条件的综合影响
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特色生物景观,都是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文景观
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人文景观的地域差异;各地不同的历史文化、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景观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有利于壁画保存,而南方地区气候潮湿,以雕刻造像为主;古都、风俗民情、宗教文化景观、各地生活习俗的不同特点、不同的饮食习俗形成不同的菜系和风味小吃等,都是重要的人文旅游景观
【典型例题】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二 黄山冬雪雾凇图
(1)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要注意什么要领。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3)下列关于黄山“四绝”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黄山松的根部能释放碱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②怪石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③黄山的奇松和云海的变幻都与山谷风有关
④地下热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温泉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4)作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内容解析】 第(1)题,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观赏时要把握观赏时机。第(2)题,黄山雾凇的形成与其气候特征及天气条件有关。第(4)题,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观赏。
【答案】 (1)把握观赏时机。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富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
(2)黄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空气湿度大,冬季强烈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 (3)D
(4)选择好观赏位置,充分发挥想象。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总结
①设问: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②总结:强调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与成因。
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师生点评
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
【典型例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明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为旅游景观欣赏提供的启示。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简析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多风景名胜的原因,并分析其具有哪些美感特征?
(3)比较九江市和岳阳市发展旅游业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的差异。
解题指导:第(1)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是欣赏角度,“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欣赏距离。第(2)题,风景名胜形成的条件既包括自然条件,也包括人为的原因。第(3)题,从图上读出九江和岳阳的位置,看其周围的旅游资源有哪些,然后作出比较和论述。
答案:(1)旅游景观的欣赏应选择观赏位置,包括观赏距离、角度、俯仰视等。
(2)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茂盛,云雾缥缈,山地富有色彩美;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大,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山地地貌,富有形象美;清泉飞瀑,四季流水,富有动态美;流水潺潺,鸟鸣松涛,富有听觉美。
(3)岳阳市依托岳阳楼,属于人文旅游景观,九江市依托庐山,属于自然和人文并重的旅游景观。
【教学反思】略
新授课
2.2旅游景观欣赏(第一课时)
单项选择题
1.“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描述自然景观的
A.色彩美 B.动态美
C.听觉美 D.形象美
观察下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回答2~3题。
①卧佛含丹 ②云海
③桂林山水 ④瀑布
2.要取得图中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
A.①选择观赏距离 B.②选择特定地点
C.③把握观赏时机 D.④选择特定角度
3.关于图中四种景观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风力侵蚀 B.②为雨过天晴
C.③为地壳运动 D.④为流水侵蚀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和谐生美”体现了两者统一的自然观。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5.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
A.掌握丰富的知识 B.把握适当的时机
C.保持一定的节奏 D.站在一定的高度
二、综合题
6.由国家网信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在浙江乌镇举行,今后乌镇将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读“乌镇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乌镇人文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
(2)欣赏乌镇水乡烟雨朦胧的最佳季节是 。其自然景观的美感主要体现在 、 。
(3)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办,将会对乌镇的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C
6. (1) 古建筑 (2) 春季 形象美、动态美、色彩美
(3) 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是可能会产生交通拥挤等问题。
课件15张PPT。新授课 选修3 第二单元 2.2旅游景观欣赏现场调研阅读课标与教材,明确学习的重难点。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旅游景观图片或选择自已游玩的旅游景点,尝试了解观赏的方法和其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实例,说明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和主要美感类型。
2.收集和运用资料,学会描述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能分析不同旅游景观的形成原因。
3.通过欣赏景观图片,感悟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培养审美情趣。
一、旅游是综合性审美活动探究活动1:请有外出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外出旅游你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什么?旅游中怎样欣赏旅游景观?” 一、旅游是综合性审美活动探究活动1:请有外出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外出旅游你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什么?旅游中怎样欣赏旅游景观?” 材料 下图是扬州瘦西湖公园的一处著名景区“吹台”,又名“钓鱼台”。它是位于湖心的一亭,四壁皆门,三面为满月洞门,正洞呈正圆形,内衔五亭桥,横卧波光,若莲花盛开,五亭桥是瘦西湖公园的标志;南洞呈椭圆形,内收的湖畔白塔竖立云表,似春笋破箨。这一横一竖形成一幅构图殊异的美丽图景,景中有景,画中有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探究活动2: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景观欣赏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旅游资源的美感主要有哪些类型。 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探究活动2: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景观欣赏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旅游资源的美感主要有哪些类型。 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探究活动2: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景观欣赏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旅游资源的美感主要有哪些类型。 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探究活动2: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景观欣赏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旅游资源的美感主要有哪些类型。 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探究活动2: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景观欣赏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旅游资源的美感主要有哪些类型。 【典型例题】 读江淮城市群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2)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为游客提出几项合理的游览建议。三、不同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探究活动3:自然旅游景观与人文旅游景观的形成因素分别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并完成下表? 【典型例题】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二 黄山冬雪雾凇图课堂评估活动:绘制概念图反思:收获与疑问……15重点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