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七校七年级(下)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人的生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 )
A.生殖细胞
B.精子
C.卵细胞
D.受精卵
2.人的胚胎发育场所是( )
A.子宫
B.输卵管
C.胎盘
D.卵巢
3.人的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
A.阴囊和阴道
B.睾丸和卵巢
C.输精管和输卵管
D.附睾和子宫
4.在胎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子宫
B.胎盘
C.输卵管
D.胚盘
5.人类通过生殖系统实现了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B.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
C.子宫是产生卵细胞的器官
D.卵巢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6.《笑傲江湖》中岳不群为练武功,挥刀自宫.结果他胡须脱落,喉结缩小,声音变细,你认为他切除的是( )
A.睾丸
B.附睾
C.输精管
D.阴茎
7.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脏器官功能增强
B.男孩发育早于女孩
C.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D.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8.做过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的育龄妇女,一般将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分析其原因正确的是( )
A.卵巢不能产生和排出卵细胞
B.卵巢不能产生雌性激素
C.卵细胞不能在输卵管与精子相遇
D.子宫内壁丧失种植胚胎的能力
9.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发育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特征不包括( )
A.大脑开始发育,并出现区分男女性别的特征
B.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多
C.身高突增,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D.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
10.与骨的生长有关的结构是长骨两端的软骨层和( )
A.骨髓腔中的红骨髓
B.骨松质内的红骨髓
C.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D.骨密质内的成骨细胞
11.在“骨的煅烧”实验中,鱼骨在酒精灯上煅烧,最后变成了( )色,用镊子轻轻敲打后碎裂,说明骨中含有的成分是( )
A.黑色,无机盐
B.灰白色,有机物
C.灰白色,无机盐
D.黑色,有机物
12.下列几组年龄段中,体内骨的成分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是( )
A.儿童和青少年
B.青年人
C.中年人
D.老年人
13.将一根鸡肋骨浸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并烘干,骨将会( )
A.变重、变硬
B.变重,变软
C.变轻、变软
D.变轻、变硬
14.饮食中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A就可能患( )
A.佝偻病
B.坏血病
C.夜盲症
D.脚气病
15.胆汁分泌不足时,将影响哪种物质的消化?(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6.鸡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 )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水
C.氨基酸
D.麦芽糖
17.维生素C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某生把甲乙丙丁四种果蔬研磨成汁,并用统一规格的滴管将它们分别逐滴滴入到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所用汁液滴数如下表,据此分析果蔬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果蔬
甲
乙
丙
丁
滴数
12
5
8
7
A.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C.丁甲丙乙
D.丁丙乙甲
18.下列每组两种消化液,均能同时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是( )
A.胰液和肠液
B.胃液和肠液
C.肠液和唾液
D.胃液和胰液
19.人体摄入的大部分食物必须经过消化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腺分泌的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B.淀粉在胃中被初步分解
C.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D.胃只具贮存食物功能
20.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是( )
A.脂肪
B.水
C.无机盐
D.维生素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1分,满分10分)
21.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如下图所示的五类,并提倡合理膳食,建议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如图示,据图回答:
(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V所占比例最大.这是因为糖类是主要的_________物质.
(2)1913年,俄罗斯“圣虎克号”的船员们在航行途中患了一种疾病,他们牙龈肿胀、容易出血,图中_________(填标号)类食物能够有效地防治这种疾病.
(3)V类食物的主要成分在消化道的_________中开始消化.
(4)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请你从图中选出最合适的食物III、IV和_________(填标号).
22.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一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作用是否都有关系,他们按照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将馒头碎屑放入A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将馒头碎屑放入B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将馒头块放入C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
把三支试管一起放在37℃的水中保温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颜色变化.
请回答:
(1)这个实验中有_________组对照实验.
(2)A和B 对照,变量是_________,能变蓝色的是_________试管,说明_________能分解淀粉.
(3)如果以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作为变量,应选_________作为对照.C 试管的颜色是_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七校七年级(下)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0
1.人的生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 )
A.生殖细胞
B.精子
C.卵细胞
D.受精卵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受精.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理解.据此解答:
【解答】解: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个体的生长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故选:D
【点评】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人的胚胎发育场所是( )
A.子宫
B.输卵管
C.胎盘
D.卵巢
【考点】胚胎发育过程.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用途,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有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
【解答】解: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子宫、输卵管、阴道等器官组成.
A、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A正确.
B、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B错误.
C、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C错误.
D、卵巢的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D错误.
故选:A
【点评】关键是掌握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功能.
3.人的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
A.阴囊和阴道
B.睾丸和卵巢
C.输精管和输卵管
D.附睾和子宫
【考点】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人类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解答】解:男性生殖系统有睾丸、附睾、输卵管、阴经等,其中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作用;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和主要性器官,位于盆腔内子宫的两侧,它的作用是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因此人的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睾丸和卵巢.
故选:B
【点评】知道:生殖系统各组成器官的主要功能.
4.在胎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子宫
B.胎盘
C.输卵管
D.胚盘
【考点】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据此答题.
【解答】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
故选:B.
【点评】此部分知识在近年的中考中经常出现,应注意复习掌握.
5.人类通过生殖系统实现了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B.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
C.子宫是产生卵细胞的器官
D.卵巢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考点】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人体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完成受精作用,也就是生命的开始,从受精卵分裂的第一刻标志着人体发育的开始.
【解答】解:A、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的一种生殖细胞,卵细胞体积较大,呈球形,其直径约200微米,即0.2毫米(1微米=1/1000毫米).可以从储存一定的养分,以供受精卵初期发育的需要.因此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A错误.
B、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生命就开始了.B正确.
C、D、卵巢的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CD错误.
故选:B
【点评】人体受精完成、人体发育的初期的部位都是输卵管.
6.《笑傲江湖》中岳不群为练武功,挥刀自宫.结果他胡须脱落,喉结缩小,声音变细,你认为他切除的是( )
A.睾丸
B.附睾
C.输精管
D.阴茎
【考点】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和阴囊等,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解答】解:A、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能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如长胡须、喉结变大、声音低沉等,岳不群为练武功,挥刀自宫.结果他胡须脱落,喉结缩小,声音尖细.切除的应该是睾丸.A正确.
B、附睾能储存和输送精子,B错误.
C、输精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精子,C错误.
D、阴茎切除后,不会出现胡须脱落,喉结缩小,声音变细,D错误.
故选:A
【点评】关键点: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7.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脏器官功能增强
B.男孩发育早于女孩
C.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D.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青春期专题.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解答】解:A、青春期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A正确.
B、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可见女性比男性早大约两年进入青春期,B错误;
C、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C正确.
D、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D正确.
故选:B
【点评】关键是熟练掌握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8.做过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的育龄妇女,一般将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分析其原因正确的是( )
A.卵巢不能产生和排出卵细胞
B.卵巢不能产生雌性激素
C.卵细胞不能在输卵管与精子相遇
D.子宫内壁丧失种植胚胎的能力
【考点】受精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受精过程及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受精过程图示可较容易地解决本题.
【解答】解:精子与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在输卵管,精子从阴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而完成受精过程的.把输卵管结扎,这样就阻止了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因而不能完成受精,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
故选C.
【点评】结扎输卵管可以达到避孕,但不会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卵巢功能正常.
9.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发育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特征不包括( )
A.大脑开始发育,并出现区分男女性别的特征
B.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多
C.身高突增,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D.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
【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解答】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身体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此时心理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心世界逐渐变的复杂,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大脑并不是现在才开始发育的,与身体发育变化关系不大.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征,做这题的关键是理解青春期人身体上发育的显著特点.
10.与骨的生长有关的结构是长骨两端的软骨层和( )
A.骨髓腔中的红骨髓
B.骨松质内的红骨髓
C.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D.骨密质内的成骨细胞
【考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分析】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骨的长长与长粗,根据骨的结构和功能,总结出长长、长粗的原因,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因此人成年以后身体不再长高.
故选:C
【点评】关键点:骨的长长与软骨层有关,长粗与成骨细胞有关.
11.在“骨的煅烧”实验中,鱼骨在酒精灯上煅烧,最后变成了( )色,用镊子轻轻敲打后碎裂,说明骨中含有的成分是( )
A.黑色,无机盐
B.灰白色,有机物
C.灰白色,无机盐
D.黑色,有机物
【考点】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
【解答】解: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将鱼骨用火煅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臭味,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为骨的煅烧.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骨的成分,明确能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
12.下列几组年龄段中,体内骨的成分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是( )
A.儿童和青少年
B.青年人
C.中年人
D.老年人
【考点】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
【解答】解: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
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
无机物
有机物
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
成
年
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
年
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
从表格中看出,儿童和青少年的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含量超过1/3,青年和成年人的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含量约等于1/3,老年人的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含量小于1/3.因此,“几组年龄段中”,体内骨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是儿童和青少年.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骨的成分和骨的特点.
13.将一根鸡肋骨浸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并烘干,骨将会( )
A.变重、变硬
B.变重,变软
C.变轻、变软
D.变轻、变硬
【考点】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骨胶原蛋白)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常用煅烧法和盐酸脱钙法来验证.①盐酸脱钙法:将鱼的肋骨浸泡在15%的盐酸中,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骨这时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称为骨的脱钙.②煅烧法:将鱼骨用火烧,有机物能燃烧,且有焦糊的味道,剩余物为无机物不易燃烧,骨会慢慢变成灰白色,变得脆硬,用镊子轻敲煅烧后的骨,骨会碎裂,为骨的煅烧.
【解答】解:将一根鸡肋骨浸入稀盐酸中,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骨这时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称为骨的脱钙.因此,“将一根鸡肋骨浸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并烘干”,骨将会变轻、变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掌握骨的成分以及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溶于某些酸.
14.饮食中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A就可能患( )
A.佝偻病
B.坏血病
C.夜盲症
D.脚气病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答】解: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其功能和缺乏症如图所示:
可见,缺乏维生素A,会患有夜盲症、皮肤粗糙.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维生素的缺乏症,可结合上面表格中的内容来比较记忆.
15.胆汁分泌不足时,将影响哪种物质的消化?(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考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解答】解: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能够将脂肪分解成脂肪微粒,不能消化其他成分.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胆汁的作用.
16.鸡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 )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水
C.氨基酸
D.麦芽糖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不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解答】解: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进入小肠后,小肠里的肠液和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里,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人体能够吸收利用的氨基酸.
故选:C
【点评】关键点: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氨基酸.
17.维生素C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某生把甲乙丙丁四种果蔬研磨成汁,并用统一规格的滴管将它们分别逐滴滴入到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所用汁液滴数如下表,据此分析果蔬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果蔬
甲
乙
丙
丁
滴数
12
5
8
7
A.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C.丁甲丙乙
D.丁丙乙甲
【考点】探究维生素C的含量.
【分析】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中,有不稳定的“C=C”,又有“-OH”,所以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当维生素C溶液与高锰酸钾接触后,即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向高锰酸钾中滴加维生素C,滴的滴数少,维生素C含量高.如果像蔬菜汁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直到加入高锰酸钾不被褪色为止.滴的滴数越少,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少,滴的滴数越多,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多.
【解答】解:如果像蔬菜汁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直到加入高锰酸钾不被褪色为止.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的滴数越多,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多.从表格中看出,所滴加果蔬的滴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甲12滴、丙8滴、丁7滴、乙5滴.因此果蔬维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甲丙丁乙.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C的特性以及鉴定方法.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
18.下列每组两种消化液,均能同时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是( )
A.胰液和肠液
B.胃液和肠液
C.肠液和唾液
D.胃液和胰液
【考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的消化液必须含有多种消化酶.
【解答】解:A、肠液和胰液的消化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和蛋白质、脂肪都能进行化学性消化,A正确;
B、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不能消化淀粉和脂肪,B错误;
C、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不能消化蛋白质和脂肪,C错误;
D、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不能消化淀粉和脂肪,D错误.
故选:A.
【点评】唾液和胃液中只含有单一的酶,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19.人体摄入的大部分食物必须经过消化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腺分泌的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B.淀粉在胃中被初步分解
C.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D.胃只具贮存食物功能
【考点】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分析】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个过程需要消化酶的参与才能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解答】解:A、肝脏分泌的胆汁参与脂肪消化,A错误;
B、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分解,B错误;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C正确;
D、胃能贮存食物,并初步消化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各种消化腺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是( )
A.脂肪
B.水
C.无机盐
D.维生素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A、脂肪是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吸收;
BCD、水、无机盐、维生素,都是小分子营养物质,可以直接吸收.
因此,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是脂肪.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1分,满分10分)
21.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如下图所示的五类,并提倡合理膳食,建议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如图示,据图回答:
(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V所占比例最大.这是因为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2)1913年,俄罗斯“圣虎克号”的船员们在航行途中患了一种疾病,他们牙龈肿胀、容易出血,图中IV(填标号)类食物能够有效地防治这种疾病.
(3)V类食物的主要成分在消化道的口腔中开始消化.
(4)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请你从图中选出最合适的食物III、IV和Ⅱ(填标号).
【考点】注意合理营养.
【专题】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
【分析】这是一道资料题,图中I、Ⅱ、Ⅲ、Ⅳ、Ⅴ对应的物质分别是:油脂类(脂肪)、奶制品、肉类、果蔬类、谷类;它们能为人体提供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糖类等营养物质.
【解答】解:(1)从图中可知: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V谷类所占比例最大,谷类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淀粉),而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牙龈肿胀、容易出血,是患了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船员们在长期的海上航行中吃不到Ⅳ蔬菜水果,因而导致维生素C的缺乏;
(3)V谷类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淀粉),口腔中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因此淀粉的消化始于口腔,其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
(4)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合理膳食,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即图中的Ⅱ、Ⅲ、Ⅳ.
故答案为:(1)供能;(2)IV;(3)口腔;(4)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合理营养知识点,正确识图、熟记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22.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一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作用是否都有关系,他们按照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将馒头碎屑放入A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将馒头碎屑放入B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将馒头块放入C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
把三支试管一起放在37℃的水中保温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颜色变化.
请回答:
(1)这个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
(2)A和B 对照,变量是唾液,能变蓝色的是A试管,说明唾液能分解淀粉.
(3)如果以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作为变量,应选B、C作为对照.C 试管的颜色是变蓝(填“变蓝”或“不变蓝”)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专题】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对照实验思想;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A试管和B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唾液能够消化淀粉,馒头变甜与唾液的作用有关.
将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了牙齿的咀嚼,进行搅拌模拟舌的搅拌;B试管和C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的对照实验,从实验结果来看,没有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馒头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不利于馒头中淀粉的消化,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
【解答】解:(1)该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A试管和B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B试管和C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A试管和B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滴加碘液,会变蓝的A试管,原因是A试管里的清水对淀粉无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B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唾液能够消化淀粉,馒头变甜与唾液的作用有关.
(3)B试管和C试管是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滴加碘液,会变蓝的C试管,原因是C试管中的馒头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仍然变蓝色.通过实验可知,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
故答案为:(1)两
(2)唾液 A 唾液
(3)B、C;变蓝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本实验分别以唾液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了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