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课时题优训练卷(14)
14圆明园的毁灭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但是,英法联军闯进
jǔ shì wén míng( )的圆明园,他们在园内任意破坏。为了xiāo huǐ( )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fèng mìng( )在园内放火,那些数不清的qí zhēn yì bǎo( )全都化为灰烬。
1.看拼音,写词语。
2.仿照语段第一句话,用上加点的字词写一句话。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剔透(tì) B. 估量(gǔ) C. 陵园(léng) D. 奉献(fèng)
2.在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栋大楼设计和施工都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建, 很大。
②很多 的计划都是由于资金不足而泡汤的。
A.损害 宏伟 B.损害 雄伟 C.损失 宏伟 D.损失 雄伟
3.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不可能不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C.难道圆明园的毁灭不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吗
D.圆明园的毁灭怎么会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三、赏析句子,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这句话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都点明了圆明园 的特点,句中的两个“不可估量”极言 。在朗读这个感叹句时,要用 (平静 激昂 痛惜 无奈)的语气。
2.下列对这句话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圆明园的价值很高,它的毁灭使中国损失了很多钱。
B.圆明园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毁灭是人类文化的损失。
C.圆明园中的各种建筑和文物都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圆明园中的许多景物有两大特点,你能根据选段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吗
2.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突出中心,引起读者共鸣。
B.这样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C.文章用大量篇幅描写圆明园过去的辉煌,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圆明园的美,从而让读者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D.这样写是为了与现在的园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过去建筑技术的高超。
3.著名近代史研究员李瑚在《访圆明园遗址》中写道:“绝代豪华,名园萃,瞬成灰砾。空怅望,蓬丘草径,断阶残甓(pì)……愿生民,共建好河山,成殊绩。”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如今已是断壁残垣。作为中国少年,说说你的感受。
五、新考法 参加辩论活动 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以后,班级组织了一场关于“应不应该重修圆明园”的辩论活动。你同意哪方观点 说说你的理由。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圆明园残简(节选)
王和声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诵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库,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令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资料链接】2022年10月 9日《扬子晚报》以“47件海外回流文物重聚首:在圆明园被掠走的它们归来了”为题,报道了上海闵行博物馆的一场展览。该馆宣教部人员介绍:“坐落在博物馆里的清代圆明园牛首、虎首、猴首、猪首以及其他40余件海外回流文物,是吸引大多数人前来参观的主要原因。兽首铜像、神面卣(yǒu)、遂公盨(xǔ)、倗季凤鸟尊、立兔形典尊 那些在历史上被掠走、流失海外的文物,历经百年,终于在这里回归重聚了。”
1.雨果看到两个强盗,一个是 ,一个是 。雨果称这两个国家为“强盗”表明了他对这两个国家行为的 。
2.雨果是如何赞美圆明园的 用“ ”在短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下列对文中画“﹏”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那些描写圆明园的古书残破不堪,“我”没有办法为书籍标点。
B.曾经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强盗毁于一旦,已经失去原本完整的样貌,变得残破不堪,让人无法再尽情地欣赏,“我”内心无比痛苦。
C.圆明园内的许多古籍不复存在,让人无法再睹其容貌。
4.结合资料链接思考: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七、了解《七子之歌》并填空。
《七子之歌》是 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组诗,当时中国正处于被列强侵略、瓜分的动荡时期,闻一多先生运用 的修辞手法,将 、 、 、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以孩子独白的方式,哭诉他们受尽欺凌、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以及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眷恋。
八、搜集资料,完成练习。
1.【血泪控诉】请搜集资料,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并列举几个典型事例。
例:甲午战争 南京大屠杀
2.【缅怀先烈】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也是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请列举民族英烈的故事。
例:关天培虎门殉国
14 圆明园的毁灭
一、1.举世闻名 销毁 奉命奇珍异宝 【解析】注意“销”是金字旁。
2.示例:我们的校园里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也有广阔平坦的操场;有迎风飘扬的国旗,也有高大壮硕的树木。【解析】例句运用了“有 也有 ”的句式,仿写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意思的关联性。
二、1. D 【解析】A.剔透(tī);B.估量(gū);C.陵园(líng)。
2C 【解析】在理解每组近义词的意思并准确区分的基础上,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如,第②句中与“计划”搭配的词语应选“宏伟”。
3. D【解析】A、B、C三项的意思都是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D项的意思是圆明园的毁灭不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故选D。
三、1.历史悠久 造成的损失巨大 痛惜
【解析】抓住关键词来理解,“不可估量”的意思是无法估量出有多少数目。
2. B【解析】圆明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的毁灭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
四、1.①海宁的安澜园 ②苏州的狮子林 ③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 ④蓬岛瑶台
【解析】根据选段内容梳理核心要点,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2. D【解析】昔日辉煌的园林与现在的园林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
3.示例:我们要牢记历史,发奋努力,长大后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作贡献。【解析】精美绝伦的圆明园被毁坏,我们在感到痛心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损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写出感受即可。
五、示例:我赞同反方观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近代中国屈辱的烙印,时刻警示国人不忘曾经的苦难。它如同一座沉默的历史纪念碑,诉说着那段被侵略的沉重过往,激励民众奋发图强,重修则会削弱这份警醒力量。【解析】选择一个你认可的观点,结合对课文的学习,给出合适的理由即可。
六、1.法兰西 英吉利 憎恶与不齿 【解析】仔细阅读短文,从文中提取信息。
2.提示: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 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解析】抓住关键词“赞美”,从文中找出能表现这一情绪的语句。
3. B【解析】这句话以书简来比喻圆明园。书简已破损,无法赏读,比喻圆明园也已毁损,无法让人欣赏。
4.示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以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感想:祖国强大了,人民才有尊严,才能洗刷过去受到的屈辱。【解析】资料链接的内容展示了海外回流的文物,对比短文中圆明园被毁,并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捧玉心焚”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圆明园这样一个集合了中外园林艺术设计和能工巧匠才思的瑰宝被毁于外国强盗之手的心痛。思考文物回流的原因,自然会产生一种祖国已经变得强大的自豪感。
七、闻一多 拟人 澳门 香港 台湾 【解析】结合教材阅读链接和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八、示例:1.火烧圆明园 “九·一八”事变
【解析】中国近代屈辱历史是指被外国列强侮辱,我国却无力反击的历史事件。
2.邓世昌甲午海战以身殉国 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眼 【解析】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作出贡献或牺牲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民族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