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2024)二上 第三单元第7课《铅笔的小创意》课件(22页)+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美版(2024)二上 第三单元第7课《铅笔的小创意》课件(22页)+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10-22 08:51:00

文档简介

《铅笔小创意》教学设计
课题 《铅笔小创意》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课隶属于浙美版 2024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学习好帮手”,是聚焦学习用品创意改造的实践课。教材以 “美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为核心理念,结合 PDF 资料中丰富的铅笔创意案例(如铅笔屑贴画、铅笔珠饰品、彩纸装饰铅笔等),构建了从观察到实践的完整学习路径。课程内容兼具基础性与趣味性:既引导学生认知铅笔的基本结构(笔杆、笔尖、笔帽),又通过 “添加装饰”“组合改造”“废料利用” 三种创意方向,将美术技能与生活实用物品结合。其编排呼应单元 “学习好帮手” 的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美术的实用价值,培养 “变废为宝” 的创意意识与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7-8 岁)每日使用铅笔,对其外形与功能有清晰认知,但缺乏 “从日常物品挖掘创意” 的思维。他们好奇心强,对手工实践类课堂兴趣浓厚,已掌握基础的绘画、剪贴技能,但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均衡 —— 部分学生裁剪粘贴灵活,部分需加强操作指导。学习特点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被游戏化活动吸引,但创意联想能力较弱,易出现 “作品与铅笔脱节”“细节粗糙” 等问题。同时,他们渴望创意被认可,需通过多元案例与分层任务满足个性化表达需求。
核心素养 1. 图像识读:能准确描述铅笔的结构特征,识别 PDF 及教材中创意作品的改造方法(如用铅笔屑做头发、用彩纸做装饰),说出不同作品的设计亮点。2. 美术表现:熟练使用剪刀、胶水、彩纸等工具,运用绘画、粘贴、组合等方法,完成 1 件铅笔创意作品,做到造型完整、与铅笔本体结合自然。3. 创意实践:能从 “动物”“卡通形象”“实用装饰” 中选方向,发挥想象设计独特作品,如用铅笔屑拼贴图案、给铅笔做 “动物外套”。4. 文化理解:体会 “日常物品可通过创意变美” 的道理,感知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 “发现美、创造美” 的生活态度。
重点 1. 掌握铅笔创意改造的三种核心方法:①添加装饰法(绘画、贴贴纸、缠彩纸);②组合改造法(多支铅笔拼造型、搭配黏土 / 木棍);③废料利用法(铅笔屑贴画、笔杆碎片做装饰)。2. 完成完整创意作品:运用至少 1 种方法,将铅笔改造为新形象,做到造型清晰、细节得当。
难点 1. 实现创意与铅笔本体的自然结合:避免 “创意与铅笔脱节”(如仅在铅笔旁画图案)或 “掩盖铅笔原型”(如用材料完全包裹笔杆)。2. 提升作品细节表现力:主动为作品添加装饰(如给动物造型画眼睛、给装饰图案加花纹),让作品更生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1. 故事创设:手持普通铅笔模仿其语气:“我每天帮大家写字,可长得太普通了,想变特别一点,小朋友能帮我吗?”2. 作品展示:播放 PPT,展示 PDF 中的创意作品(铅笔屑贴画、铅笔毛毛虫、彩色花瓶),提问:“这些铅笔变成了什么?用了哪些材料?”3. 引出课题:总结学生想法,板书课题《铅笔小创意》,明确本课任务 —— 用创意让铅笔 “变身”。 1. 互动回应:积极为铅笔想 “变身” 办法,如 “贴贴纸”“画花纹”。2. 观察发现:仔细看 PPT,说出作品造型(如 “铅笔变成了毛毛虫”)和材料(如 “用了彩纸、胶水”)。3. 明确目标: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期待动手创作。 用拟人化故事联结生活认知,结合 PDF 创意作品制造视觉冲击,快速激发学习兴趣,为创意实践铺垫。
二、新知探究(10 分钟) (一)认识铅笔与创意方法(7 分钟)1. 结构观察:拿出铅笔,引导学生说出其结构(笔杆、笔尖、笔帽、橡皮),强调 “创意要保留铅笔特征”。2. 方法讲解:结合 PDF 案例与课件,分步骤解析三种方法:- 添加装饰法:展示 “彩纸装饰铅笔” 图,演示用彩纸缠笔杆、贴卡通脸,说明 “不改变铅笔形状,让它变漂亮”。- 组合改造法:展示 “铅笔拼小汽车” 图,用 3 支铅笔 + 4 根小木棍拼车身,讲解 “多件物品搭配成新造型”。- 废料利用法:展示铅笔屑贴画,演示将碎屑粘成花朵,强调 “旧材料也能变宝贝”。3. 方法梳理:板书方法名称与要点,用简笔画辅助说明(如贴画代表添加法、拼图代表组合法)。(二)创意联想游戏(3 分钟)1. 提问引导:“用添加法,铅笔能变斑马吗?用组合法,能变小房子吗?”2. 即时反馈:肯定学生想法,补充创意方向(如变小兔、变小船)。 (一)认知学习:1. 观察表达:指出铅笔各部分名称,记住 “创意要留铅笔特征”。2. 倾听记录:认真看演示,把三种方法记在心里,不懂就问(如 “铅笔屑怎么粘牢?”)。3. 对照梳理:看着板书,明确每种方法的区别。(二)联想练习:1. 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联想(如 “铅笔加黏土变小熊”),借鉴他人创意。 1. 从结构认知到方法讲解,符合二年级学生 “具象到抽象” 的思维规律。2. 结合 PDF 案例的演示与梳理,让创意方法更直观,突破教学重点。3. 游戏化联想激活思维,为后续创作积累灵感。
三、课堂实践(20 分钟) 1. 任务布置:提供分层实践任务,学生任选其一:- 基础任务(适合动手能力弱):用添加法装饰铅笔(画花纹、贴贴纸、缠彩纸)。- 提升任务(适合中等能力):用组合法将铅笔变动物(如用彩纸做 “毛毛虫外套” 套在笔杆上)。- 挑战任务(适合能力强):用废料利用法做铅笔屑贴画(在卡纸上粘出图案,铅笔做装饰)。2. 材料发放:提供铅笔、彩纸、剪刀、胶水、黏土、铅笔屑等,强调安全用剪刀。3. 巡回指导:- 对基础组:指导 “花纹画均匀”“贴纸贴平整”。- 对提升组:提醒 “动物造型要贴合笔杆,比如笔尖做头”。- 对挑战组:示范 “铅笔屑按形状排列,粘成花朵”。4. 细节引导:鼓励学生 “给作品加眼睛、花纹”,让作品更生动。 1. 任务选择:根据自己能力选任务,明确创作方向。2. 动手创作:专注使用工具,按方法完成作品,遇到困难举手问。- 基础组:认真画花纹,确保装饰美观。- 提升组:将彩纸折成手风琴状,粘在笔杆做毛毛虫身体。- 挑战组:把铅笔屑分类,按颜色粘成图案。3. 细节完善:主动给作品加装饰(如给毛毛虫画眼睛)。 1. 分层任务兼顾不同能力学生,体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2. 结合 PDF 中的创意案例设计任务,强化方法应用,落实美术表现素养。3. 针对性指导与细节引导,帮助突破 “结合不自然”“细节粗糙” 的难点。
四、展示评价(3 分钟) 1. 作品展示:邀请 3-4 名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说 “用了什么方法,变了什么造型”。2. 多元评价:- 教师评价:肯定优点(如 “毛毛虫的花纹很整齐”),提改进建议(如 “加个小触角更可爱”)。- 互评:引导学生说 “你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3. 总结表扬:表扬创意丰富、动手认真的学生,展示优秀作品。 1. 展示分享:自信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方法与创意。2. 参与评价:认真听他人分享,说出喜欢的作品及理由(如 “我喜欢铅笔屑贴画,颜色很漂亮”)。3. 借鉴学习:看优秀作品,找到自己的改进方向。 1. 展示分享锻炼表达能力,多元评价培养审美判断能力。2. 肯定性评价增强创作信心,为后续美术学习积累动力。
五、课堂小结(2 分钟) 1. 知识回顾:和学生一起回顾三种创意方法,提问:“今天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让铅笔变身?”2. 情感升华:总结 “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只要有创意就能变美”,鼓励学生 “回家给文具做创意装饰”。3. 布置作业:用今天学的方法,装饰家里的一支铅笔或橡皮,下次课分享。 1. 回顾梳理:主动回答方法名称,巩固所学。2. 情感共鸣:理解 “创意让生活变美”,期待回家实践。3. 明确作业:记住任务,准备回家创作。 1. 回顾梳理强化知识,情感升华落实文化理解素养。2. 课后作业延伸课堂效果,让创意实践融入生活。
六、板书设计 铅笔小创意一、铅笔结构 笔杆 笔尖 笔帽 橡皮 二、创意三方法 添加装饰法 (画、贴、缠) 组合改造法 (铅笔 + 彩纸 / 黏土) 废料利用法 (铅笔屑贴画) 三、创作要求 保留铅笔特征 造型完整 细节生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