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慈母情深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9 09:4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课时题优训练卷(18)
18慈 母 情 深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正值kù shǔ( ),母亲弯着腰在 jī xiè( )旁máng lù( ),在微弱的灯光的衬托下,她的眼睛显得更加疲惫。看到这一幕,我失魂落魄地离开,不rěn xīn( )再找母亲要钱买零食了。
1.看拼音,写词语。
2.加点字“惫”是 结构的字,部首是 。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魂魄(pō) B. 耽搁(dān) C. 压抑(yì) D. 颓败(tuí)
2.下列词语与“震耳欲聋”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勇往直前 B.排山倒海 C.亭台楼阁 D.柔情似水
3.“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认为“我”给她买水果罐头是浪费钱,却舍得花钱为“我”买书,写出了她很爱“我”。
B.母亲数落“我”并不是因为小气,而是觉得“我”没有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她宁愿辛苦自己,也要满足“我”读书的愿望。
C.母亲数落“我”并不是真的责怪“我”,而是担心“我”因为关心她而不愿意花钱买书看。
D.母亲数落“我”是因为她认为“我”买水果罐头的原因是自己想吃。
三、赏析句子,完成练习。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这句话将母亲一瞬间的行为写得细致清晰,分为了 、 、 三个动作,表现了“我”当时 的心情。
2.“我的母亲”几个字反复出现,是否会显得重复 为什么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 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实验班原创 审美创造 仔细阅读第①~④自然段,如果将这些场景拍成电影,每个自然段都是一个镜头,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每个镜头概括出来。
2.这组镜头中有一个“快镜头”,请用“﹏”画出相关内容,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下列对“我鼻子一酸”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那么辛苦,“我”却没有帮母亲做点什么,还找母亲要钱买书,“我”很愧疚、难过。
B.母亲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工作,那么忙碌,那么疲惫,“我”因心疼母亲而“鼻子一酸”。
C.因为母亲的女工友贵备“我”,“我”非常难过,所以“鼻子一酸”。
D.母亲毫不犹豫地把辛苦挣来的钱塞给“我”,“我”因为感动而“鼻子一酸”。
4.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五、新素材 母爱无疆读了下面这则新闻,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呢
2025年1月15日,在云南大理举行的“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上,来自山东淄博的侯敏上榜。她的儿子在1岁8个月时被诊断出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她毅然辞去工作,19年来全心全意照顾儿子,陪他按摩、训练、上学,最终儿子以645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山东大学。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父亲去世得早,我是由母亲一手带大的。记忆里,母亲好像从来没有年轻过,尤其是那双手,皱皱巴巴,十个指关节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整个看上去粗粗的,摸上去硬硬的。每根手指都扭曲变了形,像深冬里的枯枝。
②打我记事起,母亲那双手就没有停止过劳作。我眼见她拿起镰刀,在炎炎烈日下割草,有时镰刀划破她的手指,她只在嘴里吮吸吮吸,有时候胡乱用草叶子包扎一下,然后继续埋头苦干。她扛着比她高出许多的锄头,一下一下翻着硬邦邦的土地,不一会儿,就翻好一大片。那时的我,总觉得母亲的手像一把铁扇,孔武有力,什么事都难不倒她,让我安心。
④冬日的晚上,母亲静静地坐在灯下纳鞋底。鞋底很厚,每一针下去,针尖只冒出一点点,母亲只好用钳子夹住针尖,用力把针全部拉出来。一个鞋底纳完,母亲的手掌上早已被麻线勒出一道道很深的印痕。我有些心疼,揉揉朦胧的双眼,跑过去喊母亲:“妈,都半夜了,您快睡吧!”“你睡吧,我差两针就做完了。”母亲说着,又继续埋头干起来。
⑤中学住校,身边的同学已经穿上各式各样的休闲鞋、球鞋。一节体育课上,我穿着布鞋踢球时,鞋子和球一起飞得老远,同学们的哄笑声让我无地自容。一日,母亲又给我送鞋,那是一双崭新的布鞋,密密的针脚,一尘不染,在我的眼里却显得异常土气。我接过布鞋狠狠地扔在地上,大声哭泣,发泄着我的不安和慌张。母亲怔住了,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忙伸出粗糙干燥的手,砂纸般抚摸着我的脸。一瞬间,我竟有些茫然。没过几天,母亲托人给我带了一双新的运动鞋。
⑥放假回家,家中无人,邻里说母亲在采石场砸石块。砸石块 那可是男人干的活。采石场上,尘土飞扬。母亲弓着身子吃力地挥舞着笨重的二锤锤击着石块,铁锤与石头冒出火星,仿佛黑夜的萤火虫在我眼前飞舞。我的母亲啊,连一双手套也舍不得戴,手掌早已长满老茧,指尖上布满深深的裂痕,几根手指已然弯曲不能伸直。埋头看着脚上的运动鞋,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⑦考入大学那天,我又穿上了母亲做的布鞋,牵起了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的、粗糙的、变形的手,感觉异常温暖而坚实。
1.请为短文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
2.第①自然段画“ ”的句子是 (细节 场景)描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表现出母亲 。
3.短文围绕着母亲描写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以及“我”的感受,请你根据提示补全表格。
4.“埋头看着脚上的运动鞋,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什么“滋味”
七、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心系孩子的母亲,下列故事中的母亲分别是谁 选一选。
A.岳飞之母 B.欧阳修之母 C.孟子之母
1.因为家境贫困,以芦苇秆为笔,把沙地当纸教孩子写字。 ( )
2.儿子投军抗敌前,在他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 ( )
3.为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 ( )
第 六 单 元
18 慈母情深
一、1.酷暑 机械 忙碌 忍心
【解析】注意“酷”的左边是“酉”;“忍”的上边是“刃”。
2.上下 攵 【解析】注意“惫”的部首是“攵”。
二、1. A 【解析】魂魄(pò)。
2. B【解析】“震耳欲聋”与“排山倒海”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 D【解析】母亲数落“我”是因为她认为“我”不该给她花钱。
三、1.背直起来 转过身 眼睛望着“我”
示例:震惊、心疼、难以置信 【解析】提取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同时根据人物动作和形象分析“我”的心情。
2.不会。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自己看到母亲辛勤劳作后心灵受到的震撼,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心疼,也表现出了作者的成长。
【解析】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母亲当时的特点——辛劳,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四、1.一个女人阻止母亲给“我”钱并责备“我”母亲将钱塞在“我”手里 母亲又开始忙碌地工作 【解析】从选文第①~④自然段中找到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第二个画面稍有难度,概括时,不仅要概括出一个女人阻止母亲给“我”钱,还应加上她责备“我”,力求完整。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我从中读懂了母亲为了生活分秒必争以及母亲挣钱的不容易,这一镜头突出了母亲的辛劳和伟大。
【解析】句中的四个“立刻”充分表明这是一个“快镜头”。快就意味着要分秒必争,快就意味着工作的艰辛。所以,“快镜头”体现的是母亲伟大的形象和对“我”深深的爱。
3. C【解析】“我鼻子一酸”与“我”被母亲的女工友责备没有关系。故选C。
4.因为“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瘦小,体会到她挣钱的辛苦,对母亲满是心疼与感激,“我”买书的强烈愿望已变成了报答和照顾母亲的责任感。【解析】读第⑤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可知,“我”体会到母亲挣钱的不易与艰辛,想报答和照顾她,这是“我”思想成熟了的表现。
五、示例:侯敏妈妈,您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对母爱的认知。在这19年里,您每日的坚持都饱含着深沉的爱意。为了孩子,您放弃工作,用柔弱的身躯扛起生活的重担,陪他走过漫长的康复之路,又伴他在求学之途披荆斩棘,如今孩子考入山东大学,这是您用爱浇灌出的硕果,您的伟大与坚韧,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榜样,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解析】抓住新闻事迹中所蕴含的母爱,理解事迹想传扬的精神品质。
六、1.示例:母亲的手 【解析】“母亲的手”贯穿全文,是母爱的象征和情感寄托,以它为题能直观体现文章主旨。
2.细节 比喻 母亲的手粗糙、变形的样子劳作十分辛苦,为家庭付出很多 【解析】这句话是细节描写,把母亲的手指比作深冬里的枯枝,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母亲的手粗糙、失去原本形态的状态,进而体会到母亲的辛苦。
3.①母亲在田地里不停地劳作 ②母亲在灯下为“我”纳鞋底,手掌被麻线勒出深印痕 ③心疼 ④“我”得知母亲在采石场砸石块 ⑤温暖而坚实 【解析】从文本中准确找出并概括与题干相关的具体场景,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4.这种“滋味”包含着心疼、愧疚和感动。“我”之前因布鞋土气扔掉它,如今看到母亲为自己能穿上运动鞋付出如此代价,“我”心疼母亲的辛苦,内心充满愧疚。母亲为满足“我”的需求,即便面对高强度工作也毫无怨言,这份深沉的爱又让“我”感动。【解析】结合前文情节,剖析作者在该场景下的心理活动。
七、1. B 2. A 3. C 【解析】这三个故事分别是画获教子、岳母刺字、孟母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