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 2028 届高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K:39;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陶瓷、冶金、火药、塑料最早的国家
B.李时珍著作的《本草纲目》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C.化学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中一门中心基础科学
D.材料的研制和开发以研究和优化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为基础
2.17世纪中叶后的 200多年里,化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革命性进展
B.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提出了分子学说,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近日,大连化学专家通过多种原位表征手段揭示了氧化锌在二氧化碳与氢气制甲醇反应体系下的结构
敏感性,有效提高了甲醇选择性和收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 2种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此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H2+ CO2= CH3OH + H2O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的思想
4.已知亚磷酸(H3PO3)与足量 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2HPO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碱 电解质 酸式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烧碱 蔗糖 NaHS Na2O2 SO2
B Ba(OH)2 CH3COONH4 Na2HPO3 Na2O CO
C KOH BaSO4 NaHSO4 CaO SO3
D 纯碱 H2SO4 NaHCO3 K2O CO2
1
9.离子反应能够反映出溶液中反应的实质。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O2-3 + 2H+ = CO2↑ + H2O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Cu2++ Ag
C.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 6H+= 3H2O + 2Fe3+
D.向 Ca HCO3 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溶液:Ca2+ + 2HCO-3 + 2OH- = CaCO3↓ + CO2-3 + 2H2O
10.小阳同学向滴有无色酚酞的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反应所得沉淀或气
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 n 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情况
B.0~a 段实验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总质量在增加
C.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为 c g时,溶液中有三种溶质
D.a~b 段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溶液颜色始终为无色,则可证明CaCl2溶液呈中性
11.向一定体积的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 NaHSO4稀溶液,其导电能力随加入的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
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 OH-+ H++ SO2 4 = BaSO4↓ + H2O
B.C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H-+ H+ = H2O
C.D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 Na+、SO2 4
D.V1、V2的关系为 V1∶V2= 2∶5
12.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K+、Ag+、Ba2+、Cu2+、Cl 、CO2 2 3 、SO4 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
验操作:
① 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向①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
③ 将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K+、SO2 2 4 、CO3 B.可能含有Cl 、K+
C.一定含有SO2 4 、CO2 + 2+ 2 3 、Cl D.一定不含Ag 、Cu 、SO4 、Cl
13.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HSO3—、Fe2+、Cl—、NO3—
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K+、Na+、CH3COO—、CO32—
C.呈无色的溶液中:H+、Cl—、Cu2+、SO42—
D.能与 H+生成 CO2的溶液中:OH—、NO3—、Ca2+、Mg2+
3
14.某催化剂可实现 H2O与 O2反应制备 H2O2。向容器中加入 100 g H2O和适量催化剂,并不断通入 O2,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在 20℃、40℃和 60℃下进行实验①、②、③,测得 H2O2
的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计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该催化反应的影响
B.实验①说明:20℃,在 0~3h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该催化反应持续进行
C.比较实验①、②可知,在 0~3h内,40℃比 20℃对该催化反应更有利
D.实验③中 2h后,H2O与 O2不再反应,生成的 H2O2开始分解
15.通过数字化实验探究 NaOH的性质。
实验 1∶在盛有 NaOH固体的密闭容器中,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实验 2∶取长期放置后的 NaOH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加入 BaCl2固体,溶液 pH随时间的
变化如图-2所示。
实验 3∶向一定体积 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混合溶液的 pH随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3所示。
已知∶BaCl2易溶于水,且溶液呈中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 证明 NaOH固体能吸收 CO2和 H2O而变质
B.图-2中 ab段 pH下降证明 NaOH能与 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
C.图-3中 d点所得溶液中 Na+的个数小于 Cl-的个数
D.图-3 中向 c点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55分。
16.(12分)实验室中盛有三种物质的试剂瓶上的标签已损坏,某同学想了解这三种物质(甲为液态,乙、
丙为固态,且乙、丙均为盐)的成分,他将三种物质一起溶于水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溶液且无气泡产生,该溶
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MnO 、H+4 、K+、Mg2+、Ba2+、CO2 3 和 Cl-,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I.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于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pH约为 3。
Ⅱ.取少许原溶液滴入硫酸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Ⅲ.另取少许原溶液,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Ⅳ.取Ⅲ中过滤后的滤液少许,滴加过量 NaOH溶液,未产生白色沉淀。
(1)①由题意和Ⅰ中操作判断,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下同),肯定存在
的阳离子是 。
②根据Ⅱ、Ⅲ中实验现象判断,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 。
(2)依次写出实验Ⅲ、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取 7.45g的固体乙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产生 14.35g沉淀。写出乙与硝酸银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4)由分析可知甲、丙的标签依次为 、 。
17.(14分)成都盛产蛇纹石,利用蛇纹石生产氢氧化镁的工艺如图。
【资料信息】
1. 蛇纹石的主要成分为MgO和 SiO2,含少量 Fe2O3、Al2O3等。
2. SiO2难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
3. 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范围如下表。
金属离子 Fe3+ Al3+ Mg2+
开始沉淀的 pH 2.3 3.5 9.4
沉淀完全的 pH 3.2 4.6 12.4
(1)“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出率,除了将蛇纹石粉碎增大接触面积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
(2)“滤渣 1”属于 (填“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滤渣 1” (填“能”或“不能”)与水
5
反应生成硅酸。
(3)酸浸时,主要成分Mg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碱洗”,适宜的 pH范围为 。
(5)“沉镁”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沉镁”时,证明氢氧化镁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
18.(13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图是某化工厂对海洋资源综合利用
的流程图:
已知:溴常温下为液体,沸点为 59℃。
(1)步骤①蒸发结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2)步骤②的操作名称为 。
(3)“精制”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2 4 杂质时,操作过程如下:
a.过量的 Na2CO3溶液;
b.过量的 BaCl2溶液;
c.过量的 NaOH溶液;
d.加入适量的盐酸;
e.过滤除去沉淀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abcde B.bcaed C.caebd D.cbaed
②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
(4)步骤⑥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 。
(5)加碘盐中碘元素以 KIO3的形式存在,步骤⑧得到的碘单质可与 KOH 溶液反应,得到 KIO3同时得到
KI,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
19.(16分)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常用于特定环境供氧。它遇水能分解为碳酸
钠和过氧化氢。兴趣小组对过碳酸钠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活动一:验证过碳酸钠部分化学性质
【设计并实施实验】小组设计并实施实验如下表,完成相关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 I.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和MnO2
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将带火星 。 过碳酸钠溶于水能产生氧气。
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步骤Ⅱ.取步骤Ⅰ反应后的上层清液, 上层清液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
。
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 化碳。
活动二:测定过碳酸钠的组成
【设计并实施实验】
为测定过碳酸钠(xNa2CO3·yH2O2)样品中 x、y的比值,兴趣小组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省略胶皮
管、夹持等装置,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MnO2与稀 H2SO4不反应。
实验 1:依次连接装置 A、F,将盛有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样品的网袋慢慢浸没在锥形瓶内的水中,待完全
反应后,恢复到室温,测得量筒中进入 224 mL水(该实验状况下,224 mL氧气质量为 0.32 g)。
实验 2:先称量装置 C、D的质量,再将“实验 1”反应后的装置 A小心拆下,依次连接装置 A、B、C、D、
E。慢慢倾斜装置 A,使试管中的稀硫酸逐渐流入锥形瓶中,待反应完全后,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会儿N2。
测得装置 C、D分别增重 0.83 g和 0.05 g。
(1“)活动一”中,步骤 I实验现象为 ,步骤Ⅱ的空缺操作为 ,实验现象为 。
(2)“活动二”中,“实验 2”中装置 D增重的原因是 。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样品分解生成的碳酸钠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是 (填
最简整数比,下同),则该过碳酸钠样品(xNa2CO3·yH2O2)中 x : y 。
【反思评价】
(4)“活动二”中“实验 1”中反应生成的氧气有部分残留在装置 A中,没有全部进入装置 F,对测定氧气
7
体积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过碳酸钠的实际组成是 2Na2CO3·3H2O2。如果你计算的过碳酸钠组成中Na 2CO3的量偏大,试分析造
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 1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