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物理试卷(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物理试卷(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0 13:34:18

文档简介

2026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


h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第五七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每小题4分;第9~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量纲在物理学中有重要作用,可以用来校验公式的正确性、简化单位换算、辅助推导物理关系
等.若g表示重力加速度,L表示长度,ρ表示密度,S表示横截面积,0表示速度,根据物理量
的量纲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Sv表示的物理量是力
B.
:表示的物理量是时间
C.√gL表示的物理量是速度
D.S表示的物理量是流量(单位时间流过其横截面的体积)
2.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平抛运动是变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匀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变加速运动
3.如图,轻质滑轮Q用轻杆固定在天花板上,轻绳α跨过滑轮Q,一端连
W
F*0
接轻滑轮P,水平拉力F作用于另一端O;另有一跨过滑轮P的轻绳
b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A点,另一端连接物块B.开始时系统静止
且AP段水平,现保持拉力F的方向不变,缓慢移动O点,使轻绳的
AP段和BP段成120°.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前轻绳a的PQ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0=45
B
B.缓慢移动过程中,轻绳α的张力逐渐增大
C.缓慢移动过程中固定滑轮Q的轻杆弹力大小逐渐增大
D.缓慢移动过程中固定滑轮Q的轻杆弹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
【“皖八”高三一联·物理第1页(共6页)W】
4.如图,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穿过光滑的竖直细管,两端分别拴着质量为M和的
重物和小球,轻绳足够长,重物和小球不会触碰管口.M=5mo,m=3,此时小球
绕细管做周期为T1的匀速圆周运动,轻绳与细管的夹角为,小球加速度为α1,向
心力为F,若将M缓慢增加至6o,此时m绕细管做周期为T2的匀速圆周运动,
轻绳与细管的夹角为3,小球加速度为2,向心力为F2,则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白M
A.a>az
B.a>3
C.F>F2
D.T>T
5.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光滑圆管固定在竖直面内,缺口A点在最高点,另一缺口B点与
其圆心O点等高.在管内运动的质量均为m两小球α、b(管口内径略大于小球直径)从A点以
一定的初速度水平飞出,经过管口时对管道的弹力大小相等,其中α球恰好从B点再次进入圆
管,b球落到与B点等高的水平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A.a球离开管口前对圆管的作用力大小为"受,方向竖直向上
B.b球离开管口前对圆管的作用力大小为竖,方向竖直向下
C.a、b两球离开管口前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a、b两球离开管口后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之比为1:√3
6.人造卫星在现代生活和军事上都有广泛的应用.若在卫星上搭载激光武器,在战时可对敌方卫
星进行攻击,并且当与攻击目标距离最近时,攻击效果最佳.空间站和另一地球卫星的轨道如
图所示,两轨道在同一平面且均沿逆时针方向运行,二者的运动均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已知
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和卫星与空间站的连线的夹角的最大值约为0=30°,地球半径为R,卫星距
地表的高度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地球自转.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空间站
A.空间站和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1:2
B.空间站和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1
地球
C.从图示位置开始,空间站获得对卫星的最佳攻击时机的最短时间
R
2 J2xg

6√2-3
D.从图示位置开始,空间站获得对卫星的最佳攻击时机的最短时间为
厄Ng
6√2-3
7.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轻绳跨过位于固定平台上的两个定滑轮连接,水
平绳平行于地面,当倾斜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日时,物体A的速度为,此
固定
时B的速度大小为
777777777777777
A.v
B.vcos0
C.vcos0++v
D.v
cos0

【“皖八”高三一联·物理第2页(共6页)W】2026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物理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ASu表示功率,故选A.
2.C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在变,故都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方向总是指向圆
心,故为变加速运动,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故为匀变速运动.故选C.
3.A对滑轮P,受水平拉力FA、竖直拉力Fg和绳a的斜拉力Fcm三力平衡,因FA=Fg=mg,故Far=√2mg,方
向左偏上45°,即0=45°:缓慢移动过程中,仍有FA=Fn=mg,因FA、FB的夹角变大,合力变小,故绳a的张力
FaP变小,且0逐渐变大;对滑轮Q,受三个力即水平力F、斜拉力FaP及连接杆的弹力,又F=FaP,因Far逐渐
减小且两者夹角逐渐增大,所以其合力大小逐渐诚小,其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逐渐减小,由三力平衡可
知,连接杆的弹力大小逐渐减小,弹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逐渐减小.故选A.
4.D设轻绳绢管的夹角为,对小球受力分析可得F=mgan0=ma=m竿lsnm0,F:=。对重物由平衡
条件可得F1=Mg,联立解得cos9=得,将M=5m,和M=6m。分别代人解得a=53,日=60,F,=4mg:a
=青g,R,=35m,ga,=5g:由愿意知4>,代人T=2x√o,可得T>T,放选D,
g
5.D对a球平抛运动,有R=l,R=弓g12,解得u=
零,在管口处,设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向上,有mg一
F=m发,解得F=
2mg,假设成立,故a球对管道的作用力大小为2mg,方向竖直向下;故可得b球对管口
的作用力大小也为2mg,方向竖直向上:对6球在管口,有mg十下=m爱,离开管口平抛,有x=1,R=弓8
,解得=√巫=R放选D
6.C由题意sin30°='空=1,
0==三,r卫=2R,有r空=R:绕地做匀速圆周运动,故有G=m=m4π,可
,=m产r,可得
g=E:1.T,:=万:4:由题意则有:会1一经1=导又mg=G兴解得1=
6√2-3
故选C.
D
7.C物体A由A1向右移动少许至A:,平台左侧定滑轮记为D,物体B向下移动的位移由两
部分引起:一是细绳水平部分缩短(t);二是细绳倾斜部分长度缩短(cos),物体B下降位
移满足vt=t十tcos0,得vg=U十cos日.
【“皖八”高三一联·物理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W】
8.B如图所示,过M点作一个圆心在M正下方的大圆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半径为r,圆
心为(4m,y),则有√4十y十r=9,r十y%=5,联立解得r=5m,根据等时圆模型有
2r=2g2,解得1=巨s,故选B.
9.BD设初速度为w,加速度为a,由运动学公式可得:w1一之a12=8,(w一2a)=2a×
0.5,将=1s代人解得w=10m/sa=4m/s,所以刹车位移为5==12.5m,故选BD.
2a
1Q.AD物块匀速下滑,有:mgsm30=mgc0s30,可得么-,设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与
支持力的夹角为0.则有an0=六-4,故9=30,即物块所受支持力和廖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
其反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故无论物块匀速还是加速,水平地面对斜面体始终没有摩擦力.加推力F
后,将下沿竖直方向和沿斜面方向分解,可得沿斜面的分力大小为三下,即为物块受到的合外力大小,放加
3
速度大小为
.故选AD.
3m
11.(1)AB(2分)
(2)槽码质量太大,不满足其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分)补偿阻力时,倾斜角度过大(2分)
(3)是(2分)
解析:(1)A.因两实验方案中小车运动时都受到阻力,故需补偿阻力;B.若细线与轨道不平行,小车在不同
位置时细线与轨道的夹角在变化,绳子的拉力不能表示小车的合外力;C.悬挂的重物加速度不可能超过重
力加速度,但方案乙中小车的加速度是重物加速度的2倍,故小车加速度可能超过重力加速度;D.先释放小
车,纸带仍可测量计算加速度,故选AB.
(2)设槽码和挂钩总质量m,小车质量M,细绳的拉力T,对小车和槽码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十M)a,
对小车有T=Ma,整理得T=m,当m《M时,T=mg,即可用槽码和钩码总重力表示小车的合外力,若
1+爱
不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槽码和钩码总质量,拉力小于槽码和钩码总重力:补偿阻力时,轨道倾角过大,导致
小车重力沿轨道分力大于摩擦力,小车在不加槽码时加速下滑.
(3)假设小车上原先放置n个质量为m。的槽码,先移动k个到钩码上,则有(km十m)g=(m。十m十M)a,
m。十m干M形,a与k成线性关系,可采用该方案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解得a=
kmo十m
12.1层1分)(2)片(2分)(3)物块受到摩擦力1分)(4m(2分)
.(2分)
mg
解析:1)滑块速度为=号,则滑块角速度0=是-是
【“皖八”高三一联·物理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