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质量检测【测试范围:1-4单元】(答案+试卷分析)-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质量检测【测试范围:1-4单元】(答案+试卷分析)-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19 15:33:05

文档简介

(共6张PPT)
人教版2024 三年级上册
期中质量检测【测试范围:1-4单元】
试卷分析
知识点分布
一、填空题 1 0.8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2 0.7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 0.65 长度的测量方法;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4 0.80 从不同位置观察单个物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及分类
5 0.7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6 0.75 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7 0.65 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8 0.64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9 0.64 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0 0.55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知识点分布
二、选择题 11 0.94 厘米的认识;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12 0.85 解决多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3 0.84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表内连乘、连除运算;表内乘除混合运算
14 0.84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15 0.75 从不同位置观察单个物体
16 0.75 长度的估测
17 0.6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长度的估测
18 0.6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19 0.64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20 0.54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点分布
三、判断题 21 0.94 基础行程问题;千米的认识
22 0.75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23 0.6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24 0.64 因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乘法
25 0.64 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四、计算题 26 0.8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27 0.75 两、三位数与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乘法
28 0.6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 0.5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除混合运算
二、知识点分布
五、作图题 30 0.85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用直尺画线段;厘米的认识
31 0.75 从不同位置观察单个物体
六、解答题 32 0.8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表内乘除混合运算
33 0.75 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4 0.75 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乘法;整百数、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口算
35 0.6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36 0.64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多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7 0.5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测试范围:三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第1-4章)
(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每题1 分,共 27分)
1.在括号里填上“>”“<”或“=”。
4000米( )4千米 65毫米( )6厘米 78分米( )8米7分米
2.王叔叔家要挖总长60米的水沟,已经挖了12米。剩下的要用6天挖完,求平均每天要挖几米?华华列出的算式是(60-12)÷6,她先求的是( ),再求的是( )。
3. ( )厘米( )毫米 ( )毫米
4.观察时,从上面看是( )形,从正面看是( )形,从右面看可能是( )形或( )形。
5.在括号里填上“>”“<”或“=”。
①40÷5+5( )40-5+5 ②24÷3÷2( )24÷(3×2)
③(2+5)×8( )2+5×8 ④55( )5×6+22
6.学校跑道每圈400米,依依每天跑两圈是( )米,再跑( )米是1千米。
7.深圳湾体育中心地处深圳南山后海中心区,其体育场设有一个标准的400米跑道,周边环境优美,常吸引许多市民前来锻炼。贝贝沿跑道跑2圈跑了( )米,还差( )米就是1千米。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7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20毫米=( )厘米 100毫米=( )分米
9.王老师有50元,买2个书包用去36元,剩下的钱买3元一块的橡皮,最多能买( )块。
10.计算38+42÷6时,先算( )法,再算( )法,结果是( );若先算38+42,算式应改为( )。
二、选择题(共10分)
11.100张A4复印纸摞起来大约厚1厘米,现在有1000张同样的A4复印纸,摞起来大约厚( )厘米。
A.1 B.10 C.20
12.根据下面的线段图想到的实际问题,正确的是( )。
A.养殖场有鸡90只,有鸭15只,有鹅20只,一共有多少只?
B.养殖场鸡、鸭、鹅一共有90只,鸭有15只,鹅有20只,鸡有多少只?
C.养殖场有鸡90只,有鸭15只,鹅比鸭多20只,鹅有多少只?
13.下面算式与的计算结果相同的是( )。
A. B. C.
14.文文看到的是图( )。
A. B. C. D.
15.下面的物体中,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看到的都一样的是( )。(从前面左面等正方向观察)
A. B. C.
16.三(1)班同学想知道学校的旗杆的高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旗杆有4层楼高,所以旗杆高约4米
B.因为旗杆有4层楼高,一层楼高约3米,所以旗杆高约12米
C.想测量旗杆的高度,只能把旗杆放平再测量
D.旗杆太高,没有办法测量
17.回形针的实际长度是2厘米8毫米,乐乐用它来量一支铅笔。这只铅笔的长度大约是( )。
A.90毫米 B.280毫米 C.6厘米
18.小明、小力、小红和小亮比赛跳远,小明跳了115厘米,小力跳了12分米,小红跳了1米23厘米,小亮跳了1米。( )跳得最远。
A.小明 B.小力 C.小红 D.小亮
19.7瓶饮料21元,1袋饼干5元,1袋饼干比1瓶饮料贵多少元?列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20.学校买了5盒羽毛球,每盒6个,又买了8个乒乓球,一共买了多少个球?列式正确的是( )。
A.6×5+8 B.5×(6+8) C.5+6×8
三、判断题(共5分)
21.莉莉计划在1小时内抵达60千米外的旅游景区,她最好骑自行车去。( )
22.如图,是从位置①观察到的。( )
23.淘气买了24条金鱼,送给笑笑6条后,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平均每个鱼缸放几条?列式是:24-6÷3。( )
24.乘数的末尾有2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
25.一条小路全长500米,小丽沿着这条小路跑2个来回,小丽一共跑了2千米。( )
四、计算题(共24分)
26.用递等式计算。
①36-28÷4 ②81-19+16 ③(22+18)÷8
④72÷(53-45) ⑤82-(46+24) ⑥8×(36-27)
27.列竖式计算。
1392×4 2316×5
1207×8 2900×3
28.直接写出得数。
49÷7= 35+8= 54÷9+4= 30+4×5= 64÷8-6=
9×6= 52-17= 48÷6= 42-7×5= 5×8+14=
6×7-9= 45-(12+18)= 7×6-20= 25-10÷2= 18÷3×5=
29.脱式计算。
90-(38+22) 42÷6+5×8 72÷(16-8)
9×(72÷8) 330-(31+29) 63÷(17-8)
五、作图题(共12分)
30.画一条6厘米8毫米长的线。
31.把下面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圈出来。
六、解答题(共22分)
32.丁老师组织三年级同学到海洋公园游玩。
(1)到海洋公园后,三(1)班的同学先观看海洋动物表演。三(1)班有23名男同学和22名女同学,如果每9人坐一排,一共可以坐几排?
(2)海洋动物演出时,饲养员一共准备了70条小鱼,海豹吃了13条,海豚吃了35条。饲养员还剩几条小鱼?
(3)三(2)班同学进园时排成了4行,每行9人,进园后他们平均分成6个小组进行活动,每组有多少人?
33.高铁列车的一节一等座车厢有13排,每排4个座位;一节二等座车厢有18排,每排5个座位。一节二等座车厢比一节一等座车厢多多少个座位?
34.某电动汽车生产厂要完成一批订单,原计划每天组装300台,5天完成。由于客户追加订购量,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组装50台,还多用了2天才完成任务。客户追加订购了多少台电动汽车?
35.学校科技社团开展“太阳能小车设计与制作”主题实践活动,已知小型太阳能板的宽度是3厘米,中型太阳能板的宽度是小型太阳能板的2倍,大型太阳能板的宽度比中型太阳能板宽度的4倍还多6厘米。大型太阳能板的宽度是多少分米?
36.妹妹有4张邮票,如果姐姐给妹妹2张后,姐姐剩下的邮票张数是妹妹现在邮票张数的3倍,那么姐姐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37.抖空竹能促进身体健康,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某老年活动中心采购了9箱空竹,每箱6个,分出去3箱供大家锻炼,还剩多少个?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测试范围:三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第1-4章)
(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B A B A C B A
1. = > <
1千米=1000米,4千米就是4个1千米,也是4个1000米。据此转换再和4000米比较即可。
1厘米=10毫米,那么6厘米就是6个1厘米,也是6个10毫米,据此转换再和65毫米比较即可。
1米=10分米,8米就是8个10分米,再和7分米合起来与78分米比较。
4个1000米就是4000米,那么4000米=4千米。
6个10毫米是60毫米,6厘米=60毫米,65毫米>60毫米,所以65毫米>6厘米。
8个10分米就是80分米,80+7=87(分米),78分米<87分米,所以78分米<8米7分米。
2. 剩下没有挖的米数 平均每天要挖的米数
由题意可知:用王叔叔家要挖的水沟的米数,减去已经挖了的米数,即是剩下的米数,用剩下的米数除以挖完的天数,即是平均每天要挖的米数;据此解答。
(60-12)÷6
=48÷6
=8(米)
平均每天要挖8米。
所以,华华列出的算式是(60-12)÷6,她先求的是剩下没有挖的米数,再求的是平均每天要挖的米数。
3. 6 8 32
长度的测量方法: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另取一整数刻度线为零刻度线,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度线的刻度值,据此填空即可。
5厘米2毫米-2厘米=3厘米2毫米
3厘米2毫米=30毫米+2毫米=32毫米
4. 长方 长方 长方 正方
观察发现从上面看,为长长方方的长方形;从正面看,为长长方方的长方形;从右面看,可能是长长方方的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正方方的正方形;据此解答。
根据分析:观察时,从上面看是长方形,从正面看是长方形,从右面看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5. < = > >
分别计算括号两边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①比较40÷5+5与40-5+5的大小,计算40÷5+5,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计算40-5+5,先算减法再算加法。然后把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②比较24÷3÷2与24÷(3×2)的大小,计算24÷3÷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计算24÷(3×2),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再算除法;然后把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③比较(2+5)×8与2+5×8的大小,计算(2+5)×8,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乘法;计算2+5×8,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把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④比较55与5×6+22的大小,计算5×6+2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把计算结果与55进行比较。
①40÷5+5
=8+5
=13
40-5+5
=35+5
=40
因为13<40,所以40÷5+5<40-5+5;
②24÷3÷2
=8÷2
=4
24÷(3×2)
=24÷6
=4
因为4=4,所以24÷3÷2=24÷(3×2);
③(2+5)×8
=7×8
=56
2+5×8
=2+40
=42
因为56>42,所以(2+5)×8>2+5×8;
④5×6+22
=30+22
=52
因为55>52,所以55>5×6+22。
6. 800 200
根据题意,用学校跑道的长度乘依依每天跑的圈数,就是依依每天跑的米数;1千米=1000米,先进行单位换算,再用1000米减去依依跑的米数,就是依依还要跑的米数,据此解题即可。
(米)
所以依依每天跑两圈是800米;
1千米=1000米
(米)
所以再跑200米是1千米。
7. 800 200
已知跑道一圈是400米,贝贝跑2圈即求2个400米的和,用乘法计算;再根据1千米=1000米,用1000米减去已跑的距离,得到还差的米数。
①跑道一圈长400米,跑2圈的距离为:400×2=800(米)
因此,贝贝跑了800米。
②1千米=1000米,1000-800=200(米)
因此,还差200米就是1千米。
8. 70 6 2 1
根据题意,明确单位间的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以此答题即可。
根据分析:
1米=10分米,7米里面有7个1米,也就是7个10分米,即7米=70分米;
1分米=10厘米,60厘米里面有6个10厘米,也就是6个1分米,即60厘米=6分米;
1厘米=10毫米,20毫米里面有2个10毫米,也就是2个1厘米,即20毫米=2厘米;
1分米=100毫米,即100毫米=1分米。
9.
4
用总钱数减去用去的钱数求出剩下的钱数,再除以每块橡皮的价格,所得的商就是块数。
(50-36)÷3
=14÷3
=4(块)……2(元)
最多能买4块。
10. 除 加 45 (38+42)÷6
根据四则运算的规则,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若需要改变运算顺序,需添加括号。
计算38+42÷6
先算除法:42÷6=7
再算加法:38+7=45
运算顺序:先除法,再加法,结果是45。
修改算式以先算加法:原式为38+42÷6,若需先算38+42,需添加括号,即改为(38+42)÷6。修改后的算式为(38+42)÷6。
11.B
根据题意,100张复印纸摞起来大约厚1厘米,看1000里面有多少个100,就是1000张纸有几个1厘米。
一百一百的数,数十次就是1000了,所以说1000里面有10个100;
10×1=10(厘米)
摞起来大约厚10厘米。
故答案为:B
12.B
根据所给线段图列式,再根据选项列式,逐个对照选项是否符合线段图。
线段图总长90,第一段为15,第二段为20,求第三段可以用总长减去第一段和第二段,列式为90-15-20。
A.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将三者相加即可,列式为90+15+20,不符合题意。
B.要求鸡有多少只,用总数减去鸭和鹅的数量即可,列式为90-15-20,符合题意。
C.要求鹅有多少只,用鸭的数量加上20即可,列式为15+2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A
24÷(4×2)=24÷8=3。先计算出24÷(4×2)的结果,再逐一计算选项中算式的结果,即可解答。
A.24÷4÷2=6÷2=3,由分析可知,24÷(4×2)的结果是3,选项算式结果与题目算式结果相同,选项正确;
B.24÷(4+2)=24÷6=4,由分析可知,24÷(4×2)的结果是3,选项算式结果与题目算式结果不同,选项错误;
C.24÷4×2=6×2=12,由分析可知,24÷(4×2)的结果是3,选项算式结果与题目算式结果不同,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4.B
观察图片,文文所在的位置在桌子后面,往前看可以看到完整的一个立着一个倒下的瓶子,立着的瓶子在文文的左边,倒下的在右边,据此作答。
观察图片,由分析得,文文看到的应为。
故答案为:B
15.A
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观察从各个正方向看到的图形,逐个分析选项并作答。
A.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符合题意。
B.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都是长方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正方形,所以不符合题意。
C.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都是长方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圆,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B
由题意得,需要逐个分析选项,然后找出说法合理的选项。
A.因为旗杆有4层楼高,但每层楼的高度不是1米,所以旗杆高度不是4米。该选项说法错误。
B.因为旗杆有4层楼高,一层楼高约3米。4×3=12,所以旗杆高约12米。该选项说法正确。
C.想测量旗杆的高度,可以根据其它参照物来测量,所以不一定要把旗杆放平。该选项说法错误。
D.旗杆很高,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参照物来测量它的高度。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7.A
观察图可以发现,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3个回形针的长度多一点,1厘米=10毫米,那么2厘米8毫米=28毫米,用28毫米乘3,求出3个回形针的长度,即28×3=84(毫米),看选项中哪个长度接近84毫米,据此解答即可。
2厘米8毫米=28毫米
28×3=84(毫米)
A.90毫米接近84毫米,符合题意。
B.280毫米不接近84毫米,不符合题意。
C.6厘米=60毫米,不接近84毫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C
根据题意,将四人的跳远成绩统一换算成厘米后再比较大小,数值最大的跳得最远,据此选择。
根据分析可得:
小明:115厘米(无需转换);
小力:因为1分米=10厘米,12分米 = 12 × 10 = 120厘米;
小红:1米23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故1米23厘米 = 100厘米 + 23厘米 = 123厘米;
小亮:1米 = 100厘米;
因为123厘米>120厘米>115厘米>100厘米,所以小红跳得最远;
故答案为:C
19.B
由题意得,7瓶饮料21元,1袋饼干5元,可以先用21除以7算出每瓶饮料需要多少元,然后再用5减去前面的得数即可算出1袋饼干比1瓶饮料贵多少元。
由分析得,7瓶饮料21元,1袋饼干5元,求1袋饼干比1瓶饮料贵多少元,列式为:5-21÷7。
故答案为:B
20.A
由题意得,学校买了5盒羽毛球,每盒6个,可以先用6乘5算出5盒羽毛球有多少个。又买了8个乒乓球,直接用前面的得数加上8即可算出一共买了多少个球,列式为:6×5+8。
由分析得,求一共买了多少个球,列式为:6×5+8。
故答案为:A
2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千米常用于计量较远的距离。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按时到达所需的速度,而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5-20千米/时,将两者进行比较。
60÷1=60(千米/时)
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远低于60千米/时,因此无法在1小时内到达。
故答案为:×
22.×
这张图片看到杯子在前,水壶在后,所以是从③号位置观察到的。
如图,是从位置③观察到的,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用总条数减去送出去条数求出剩余的,再除以鱼缸的数量,列式为(24-6)÷3,题干错在24-6没有加括号,导致运算顺序错误。
(24-6)÷3
=18÷3
=6(条)
淘气买了24条金鱼,送给笑笑6条后,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平均每个鱼缸放几条?列式是:(24-6)÷3。
故答案为:×
24.

在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我们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数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情况一:如果0前面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没有0,比如,乘数20末尾有1个0,末尾没有0,那么积的末尾0的个数就和因数末尾0的个数相等,也就是积的末尾有1个0。
情况二:如果0前面的数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比如,乘数20末尾有1个0,但是末尾有1个0,这样积的末尾0的个数就比因数末尾0的个数多,积的末尾有2个0。
根据分析可知,乘数的末尾有2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5.√
根据题意,小丽跑1个来回就跑了2个500米,跑2个来回就跑了2×2=4(个)500米;把500米和4相乘即得到一共跑的米数;再根据1千米=1000米,把单位化成千米数。即可判断。
500×2×2
=1000×2
=2000(米)=2(千米)
所以,一条小路全长500米,小丽沿着这条小路跑2个来回,小丽一共跑了2千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6.①29;②78;③5
④9;⑤12;⑥72
①36-28÷4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②81-19+16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22+18)÷8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
④72÷(53-45)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
⑤82-(46+24)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减法。
⑥8×(36-27)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
①36-28÷4
=36-7
=29
②81-19+16
=62+16
=78
③(22+18)÷8
=40÷8
=5
④72÷(53-45)
=72÷8
=9
⑤82-(46+24)
=82-70
=12
⑥8×(36-27)
=8×9
=72
27.5568;11580
9656;8700
四位数乘一位数,把一位数分别与四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数字相乘,满10时向前一位进1,注意0乘任何数都得0,并将乘得结果的末位数字与这个四位数的个位数字对齐。
1392×4=5568 2316×5=11580
1207×8=9656 2900×3=8700
28.7;43;10;50;2
54;35;8;7;54
54;15;22;20;30

29.30;47;9
81;270;7
(1)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减法;
(2)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
(3)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除法;
(4)先算括号里的除法,再算乘法;
(5)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减法;
(6)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除法。
(1)90-(38+22)
=90-60
=30
(2)42÷6+5×8
=7+40
=47
(3)72÷(16-8)
=72÷8
=9
(4)9×(72÷8)
=9×9
=81
(5)330-(31+29)
=330-60
=270
(6)63÷(17-8)
=63÷9
=7
30.见详解
直尺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是1厘米,每一个小格代表1毫米。对准“0”刻度,画一个点,从这个点沿尺子开始画,画到刻度“6”,在刻度“6”的右边继续画8个小格。在对准刻度的地方画一个点,并在线的上方或下方写上6厘米8毫米。
如图:
31.见详解
根据题意,仔细观察图形,圆柱体从正上方看是一个圆;长方体(如长方形的盒子)从正上方看是一个长方形;正方体从正上方看是一个正方形;以此答题即可。
根据分析可知:
32.(1)5排
(2)22条
(3)6人
(1)已知三(1)班有23名男同学和22名女同学,总人数为男同学人数与女同学人数之和;每9人坐一排,总排数为总人数除以每排人数。
(2)先计算海豹和海豚共吃的小鱼数,已知海豹吃了13条,海豚吃了35条,两者相加得出一共吃的小鱼数;总共有70条小鱼,剩余数量为总数减去已吃数量。
(3)已知排成4行,每行9人,总人数为行数乘每行人数;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人数为总人数除以小组数。据此解答。
(1)(23+22)÷9
=45÷9
=5(排)
答:一共可以坐5排。
(2)70-(13+35)
=70-48
=22(条)
答:饲养员还剩22条小鱼。
(3)4×9÷6
=36÷6
=6(人)
答:每组有6人。
33.38个
要比较一节二等座车厢比一等座车厢多多少个座位,需分别计算两种车厢的总座位数,再求差值。一等座车厢座位数为13×4个,二等座车厢为18×5个,最后用二等座座位数减一等座座位数。
18×5-13×4
=90-13×4
=90-52
=38(个)
答:一节二等座车厢比一节一等座车厢多38个座位。
34.950台
由题意得,某电动汽车生产厂要完成一批订单,原计划每天组装300台,5天完成,可以先用300乘5算出这批订单一共有多少台电动汽车。由于客户追加订购量,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组装50台,还多用了2天才完成任务。可以先用300加上50算出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台电动汽车,再用5加上2算出实际生产的天数,接着把得数相乘即可算出实际生产了多少台电动汽车。最后再用实际生产电动汽车的台数减去原计划的订单台数即可算出客户追加订购了多少台电动汽车。
300×5=1500(台)
300+50=350(台)
5+2=7(天)
350×7=2450(台)
2450-1500=950(台)
答:客户追加订购了950台电动汽车。
35.3分米
小型太阳能板的宽度是3厘米,中型太阳能板的宽度是小型太阳能板的2倍,可用3乘2算出中型太阳能板的宽度,大型太阳能板的宽度比中型太阳能板宽度的4倍还多6厘米,用中型太阳能板的宽度乘4再加上6厘米可算出大型太阳能板的宽度,再根据1分米=10厘米将单位换算成分米。
3×2=6(厘米)
6×4+6
=24+6
=30(厘米)
=3(分米)
答:大型太阳能板的宽度是3分米。
36.20张
用妹妹原来的邮票张数加上姐姐给妹妹的2张邮票,求出妹妹现在的邮票张数,根据现在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妹妹的3倍,用妹妹现在的邮票张数乘3,求出姐姐现在的邮票张数,再加上姐姐给妹妹的2张,即可求出姐姐原来有的邮票数量,据此列式解答即可。
(4+2)×3+2
=6×3+2
=18+2
=20(张)
答:姐姐原来有20张邮票。
37.36个
先计算总箱数减去分出的箱数得到剩余箱数,再乘以每箱的数量,得出剩余个数。
(9-3)×6
=6×6
=36(个)
答:还剩36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