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这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和童真童趣的散文。课文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联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结构清晰,特点鲜明。内容上,从秋雨开始,又以秋雨结束,完整而有序。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凉、柔”等12个生字,会写“清凉、频繁”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能和同学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4.能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秋雨带给大自然的变化。
教学重点:
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雨。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秋雨带给大自然的变化
大单元情境
跟着书本去秋游
金秋来信啦!三年级组要举办一场超有趣的"书本秋游记"活动!一起化身“小小旅行家”,跟着书本去“秋游”吧——一起走进书中赏秋景:去找找金色的落叶,听听秋雨的歌,看看古诗里的枫叶......准备好了吗?一起出发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一边播放秋雨视频,教师一边宣读活动通知:“小小旅行家门,之前我们已经看了古诗里的枫叶,看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今天我们跟着秋雨一起去解锁秋天的魔法密码吧!”
活动一:秋雨路线图
一、走进作者
简单介绍作者陶金鸿的生平及代表作。
二、字词通关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秋天的雨带着我们开启了旅行,它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事呢?
(二)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展示生词,小组开火车朗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发音。
2.认识字形,学生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凉,枚,挤,频,诉,挖
独体字:丰
上下结构:柔、争、
半包围结构:闻、勾
镶嵌结构:爽
3.书写指导。指导学生书写重点字。
“争”:头部宜小,两撇向笔画平行。三个横向笔画均匀、平行,中横较长。竖钩端正,居中。
“频”:左右紧凑。“步”竖画正直,中横左伸,下竖与上竖大致相对。“页”上横长短适中,下框端正,撇画居中。
4.字词小游戏。巩固本课生词,扫清字词障碍。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 “——” 画出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全文写了秋天的雨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二)划分课文结构。
自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完成表格后小组合作探讨,请小组代表发言。
段落 总起句(秋雨的特点) 分述内容(秋天的变化)
2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银杏树、枫树、田野、菊花
3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梨、菠萝、苹果、橘子
4 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动植物准备过冬
明确:课文为总分结构,第2、第3、第4自然段分别由一个句子统领,接着分述,层次分明。
(三)段落理解。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秋雨的魔力。
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明确: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它的到来表示着秋天的来临。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活动二:秋雨调色盘
一、精读感悟
(一)段落细读
1.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寻找中心句。小组合作讨论,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安排内容的。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
第2段:五彩缤纷的颜料盒。
第3段: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4段:吹起了小喇叭。
3.理解词语“五彩缤纷”的意思。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看看秋雨给哪些景物染上了颜色,并用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2)小组合作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黄黄的银杏叶、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树、多彩的菊花。
(3)说一说。你认为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还能不能说出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明确:“五彩缤纷”形容颜色繁多而艳丽。相近的词语有:五彩斑斓、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五颜六色、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等等。
4.体会课文词语。
思考:五彩缤纷可以替换成五颜六色吗?
明确:不可以。“五彩缤纷”不仅指颜色多,而且指色彩丰富,描绘出了秋天绚丽多彩的美丽景象,凸显了秋天的迷人。
二、修辞赏析
(一)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在第2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第2段中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秋天树叶的不同色彩,而且还写出了秋天由炎热变凉爽的气候特点,形象生动。
(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枫叶是带着秋天消息的信使,随着秋风飘落,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3)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秋天,田野里的庄稼成熟了,一大片一大片都是金黄色,比喻让我们能感受到田野丰收时非常壮美、辽阔的样子,也能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4)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运用拟人的手法。像看到了果树上果实特别多,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都想被人们摘走,生动地写出了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热闹场景。
(5)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菊花色彩的丰富多样,展现出秋天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的美丽姿态。
(二)仿写句子。
你觉得秋雨还会把五彩缤纷的颜色给谁?仿照课文说一说。
它把 给了 , 像 , , 。
三、背诵指导
1.齐读课文第2段。
2.借助PPT的填空提示背诵内容,小组成员接龙背诵。
活动三:秋实博览会
一、秋实博览会
(一)精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第3段,找一找秋天带来了哪些气味,并在课文中标记出来。
2.小组合作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
(二)课文词句赏析
小组合作讨论,找一找第3段中哪些词或句子写出了“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明确:
(1)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了一个香香甜甜的秋天,觉得特别幸福,好像秋天是一个装满美味水果的大宝藏。
(2)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勾住” 说明秋天的雨带来气味太诱人啦。小朋友们闻到这些香味,就会忍不住停下脚步,被吸引得走不动路,好像脚被无形的力量拉住了一样,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气味对小朋友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二、课文拓展。想一想,说一说
思考:你觉得小雨滴里还会藏着哪些秋天好闻的气味呢?
预设:
板栗香喷喷的气味,
葡萄酸酸甜甜的气味,
还有烤红薯热乎乎、甜丝丝的气味。
活动四:秋雨音乐会
一、精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一)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第4段,用 “﹏” 画出动植物准备过冬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秋天的雨吹起小喇叭后,谁收到了通知?它们做了什么准备?”
明确:
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
小青蛙在加紧挖洞。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
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妈妈的脚下。
3.角色扮演:学生戴上 “松鼠”“青蛙”“松柏” 等头饰,一边读课文,一边表演过冬准备。
(二)想一想
1.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或植物也收到了秋天的雨的通知,它们会做些什么准备过冬呢?
2.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
蚂蚁们会排着长长的队伍,把收集到的食物搬进温暖的洞穴;
大雁会排成 “人” 字或 “一” 字,飞向温暖的南方;
梧桐树会抖落身上的叶子,给大地铺上一层金黄的地毯。
二、再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们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2.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因为秋天到了,孩子们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色,吃到各种各样美味的水果,还可以抓紧时间和小动物们玩耍,秋天让孩子们收获种种欢乐,所以说“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三、扩展延伸
1.你能说出带“秋”字的词语吗?
2.补充
一叶知秋 秋高气爽 秋风落叶 春华秋实
多事之秋 老气横秋 平分秋色 千秋万岁
一日三秋 秋收冬藏 明察秋毫 春兰秋菊
四、布置作业
绘制“秋雨中的校园”水彩画。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