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期八年级历史随堂练习与课后作业题
时长:50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体,评价历史人物有助于把握历史活动的进程和影响。下列诗句评价林则徐的是()
A.虎门壮举惊中外,禁毒英名震古今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舍身变法自君始,无力回天昭后人 D.状元弃仕从商路,实业兴邦壮志酬
2.“英国殖民者利用中国人民发明的永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而将中国强行拉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自此,由资本主义国家制定规则的‘朋友圈’中,多了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尚处于日益衰微的封建制度的大国,这就是中国。”打开该材料中“大门”的事件是()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C 英国强行割占九龙司 D.英国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
3.下表为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对比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品名 1843年前的税率(%) 1843年后的税率 (%) 新税率比旧税率降低 (%)
棉花 24.19 5.56 77.02
棉纱头等 13.38 5.56 58.45
白洋布 29.93 6.95 76.78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割地赔款 D.投资设厂
4.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反思道:“该夷所到之处,必先扬言专与官兵打仗,与民无涉”“该夷之假仁假义,要结民心。”“我之官员兵役……事事与民为难,何异为丛(草木)驱爵(通‘雀’,比喻把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这表明,他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
A.英军武器装备精良 B.清政府统治腐败
C.清政府丧失民心 D.清朝经济落后
5.鸦片战争后,魏源倡议制造战舰,武试增设水师科且不能“舍船炮而重弓马”,水师官员从舵工、水手、炮手中挑选。据此可知,魏源()
A.重视探索御敌之法 B.找到战败根源
C.反对科举取士制度 D.主张政治改革
6.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据此判断,英国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建立了据点
B.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地理学研究兴起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8.美俄在此次战争中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攫取了大量权益,尤其是俄国乘机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此次战争()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9.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一条。这说明()
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 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10.下图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于鸦片战争十年后,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以该事件为开端的农民运动()
A.提出了科学革命纲领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 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11.《资政新篇》主张兴办近代交通运输、银行、保险等,鼓励和保护科技发明,这与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说明《资政新篇》()
A.脱离实际缺乏可行性 B.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G 扭转太平天国的危局 D 维护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
12.1853年,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指出:“天下为一家,既无差别之分,焉有主从之分。”1861年,太平天国官员蒙时雍驳斥并拒绝了“凡挂有英国旗的船只,得自由航行江上”的要求。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
A.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具有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
C.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意识 B.具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1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从表面上看清政府得到了暂时的稳定,但是溃散的太平军很多转入反满的秘密结社,这些反满势力后来成为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的队伍。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C.为后续革命积蓄力量 D.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14.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官方译书局,主要译介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甲午战争之后,译介的侧重点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这一转向反映出()
A.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 B.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C.西方列强文化输出方式的变化 D.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15.一洋务派要员曾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下列企业兴办符合上述意图的是()
A 开平煤矿 B.汉阳铁厂 L.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16.1871年,左宗棠创办兰州机器局,制造了后膛七响快枪、车轮来复后膛炮等产品。后在其收复新疆的过程中,用这些武器打败阿古柏政权,开创了自鸦片战争三十七年以来,第一次使用本国近代工业生产的武器战胜外国侵略者的先例。这表明洋务运动()
A.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完成 B.扭转了内忧与外患的危机局面
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D.一定程度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17.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其管理方式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洋务运动中所办的民用企业,大多是由慈禧政府专派大员管理、用人理财悉听其调度。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B.封建统治者不支持这场运动
C.得不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西方列强的大肆侵略和破坏
18.英雄人物是民族的脊梁,值得永远铭记和敬仰。下列英雄人物与其主要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陈化成———虎门御敌,忠魂卫国 B.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国土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重创英军 D.左宝贵——黄海海战,以身殉国
19.19世纪末,全国各地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利用诗歌、散文、小说、漫画等多种形式,号召人民起来进行反割台斗争。与这一斗争史事相关的条约是()
A.《虎门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B.《天津条约》
20.以下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迫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过观察,你能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 中国丧失的领土逐渐增多 B.列强侵略不断扩大和深入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21.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水下考古工作的开展,要想通过水下考古进一步了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历史信息,最合适的打捞发掘地点为如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分析下表信息,导致甲午战争前后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甲午战争前(1894年) 甲午战争后(1895—1900年)
外国在华设厂数量 80家 933家
外资在华投资总额 约2800万元 5.2亿元
A.增开重庆、苏州等为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23.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英国认为在整个中国进行自由竞争贸易更为.有利,因此首先赞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陆续表示接受。据此可知,在当时的中国( )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美国势力一家独大
C.外贸关系平等互利 D.英美矛盾无法调和
24.学者马天宇在其文章《中国企业家前传————近代民族资本家中的家国情怀》中说到“晚清至民国的约四十年是中国企业家精神发展的‘黄金时代’。民族资本家群体为中国企业家精神奠定了很多基因。”这一时期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25.19世纪末,荣德生在广东、香港等地看到糖厂、自来水厂、矿业等均可获利,后经市.场调查,他认为:“如仿做,不外吃、穿两门为最妥。”这折射出当时民族资本家()
A.投身社会福利事业 B.倾向于发展轻工业
C.重点建设化学工业 D.主张变革政治制度
26.外侮频仍·铭记教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圆明园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它的历史价值并不低于北京现存的任何一座古代建筑。因为在这里,任何一处断墙残垣、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
————摘编自孙金译《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材料三: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灾难,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一切爱国的中国人寻求民族的出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结束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圆明园成为废墟的原因,并概括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简析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3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1分)27、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努力着。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9分)【反抗者林则徐】
材料一:我们(美国传教士)已反复检查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
————摘编自《中国丛报》1839年
材料二: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做出以下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静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文襄公左宗棠】 ———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清廷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他为自己准备一口棺材,走到哪里,抬到哪里,以示收复新疆的决心和勇气。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进军中注重安抚民心和严明部队纪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成功收复新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传教士亲历了哪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简述这一斗争伟大胜利的重大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这位“裱糊匠”对“破屋”“东补西贴”的具体举措(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条件。(3分)并结合所学,简述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作用。(1分)
(4)综上所述,请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1分)2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绘制了中国近代史大事件年表并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8分)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序号 事件
1840-1842 ① 鸦片战争
1851-1864 ②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 ③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1894-1895 ④ 洋务运动
(1)请你把表格中事件按下表主题进行分类。(6分) 甲午中日战争
(1)请你把表格中事件按下表主题进行分类。(5分)列强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探索现代化:
(2)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历史事件并说明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2分)(3)上述大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1分)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A C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D D A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A B B
二、材料题
26(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历史价值:见证中国近代屈辱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2分)(3)方式: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边疆领土;(任写两点2分)根本原因:清政府腐朽落后,封建制度腐朽。(1分)
(4)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合理即可)(1分)27(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分)
(2)做法: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办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建设北洋舰队;(任写2点即可)
(3)条件:清政府对边疆防务的重视;左宗棠的坚强决心;采取正确的军事策略;左宗棠杰出的军事才能;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3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1分)(4)主题:探索道路,救亡图存;民族危亡,寻求希望(1分,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28(1) 列强侵略: ①③⑤
中国人民的反抗:②探索现代化: ④
(2)示例:③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于是掀起了洋务运动(2分)
①②: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刺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3)趋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不断探索救国的新出路,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1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