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
学习 目标 1.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如长轴、短轴、离心率、焦点和顶点坐标. 2.能根据几何条件求出椭圆的方程,能利用椭圆的方程研究椭圆的性质并画出图形.
新知初探基础落实
一、 概念表述
1.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1(a>b>0) +=1(a>b>0)
x,y的 取值范围 -a≤x≤a, -b≤y≤b -b≤x≤b, -a≤y≤a
顶点 A1(-a,0), A2(a,0), B1(0,-b), B2(0,b) A1(0,-a), A2(0,a), B1(-b,0), B2(b,0)
轴长 短轴长为2b,长轴长为2a
焦点 (±,0) (0,±)
焦距 |F1F2|=2
对称性 对称轴:x轴、y轴 对称中心:原点
2.椭圆的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之比,即e= e=(0<e<1).
当e越接近1时,c越接近a,椭圆越扁;当e越接近0时,c越接近0,椭圆越接近圆;当且仅当a=b时,图形为圆,方程为x2+y2=a2.
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椭圆+=1(a>b>0)的长轴长是a.( × )
(2) 若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长轴长与短轴长分别为10,8,则椭圆的方程为+=1.( × )
(3) 设F为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MF|的最大值为a+c(c为椭圆的半焦距).( √ )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
探究1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例1 (教材P112例4补充)已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方程为+=1,点P(,1)在椭圆上.
(1) 求m的值;
【解答】 由题意知点P(,1)在椭圆上,将点P的坐标代入椭圆的方程得+=1,解得m=2.
(2) 依次求出这个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焦距、离心率.
【解答】 由(1)知椭圆的方程为+=1,则a=2,b=,c=,所以椭圆的长轴长为2a=4,短轴长为2b=2,焦距为2c=2,离心率为e==.
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时,一般先将所给椭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然后根据方程判断出椭圆的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再利用a,b,c之间的关系和椭圆的定义.
探究2 椭圆几何性质的简单应用
例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 与椭圆+=1有相同的焦点,且离心率为;
【解答】 因为c==,所以所求椭圆的焦点坐标为(-,0),(,0).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因为e==,c=,所以a=5,b2=a2-c2=20,从而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 焦距为8,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6,0),(6,0),焦点在x轴上;
【解答】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所以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因为2c=8,所以c=4.又a=6,所以b2=a2-c2=20,从而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3) 对称轴为坐标轴,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为18,焦距为6.
【解答】 设椭圆的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由题意可知解得因为不确定焦点所在的坐标轴,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或+=1.
(1) 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
(2) 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思路是“选标准,定参数”,其一般步骤如下:①确定焦点所在的坐标轴;②求出a2,b2的值;③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探究3 椭圆的离心率
例3 设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是椭圆C上的点,PF2⊥F1F2,∠PF1F2=30°,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解析】 方法一:由题意可设|PF2|=m,结合条件可知|PF1|=2m,|F1F2|=m,故离心率e=====.
方法二:由PF2⊥F1F2可知点P的横坐标为c,将x=c代入椭圆的方程可得y=±,所以|PF2|=.又由∠PF1F2=30°可得|F1F2|=|PF2|,故2c=·,且b2=a2-c2,所以(a2-c2)=2ac,等式两边同除以a2,得(1-e2)=2e,解得e=或e=-(舍去).
求椭圆的离心率及离心率取值范围的两种方法
(1) 直接法:若a,c是已知的,可直接利用e=求解.若a,b或b,c是已知的,可借助于a2=b2+c2求出c或a,再利用公式e=求解.
(2) 方程法或不等式法:若a,c的值不可求,则可根据条件建立a,b,c的关系式,借助于a2=b2+c2,建立关于a,c的齐次方程或不等式,再将方程或不等式两边同除以a的最高次幂,得到关于e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得e的值或取值范围.
变式3 若椭圆+=1(a>b>0)上存在一点M,使得∠F1MF2=90°(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则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方法一:设点M的坐标是(x0,y0),则|x0|<a.因为F1(-c,0),F2(c,0),所以=(-c-x0,-y0),=(c-x0,-y0).因为∠F1MF2=90°,所以·=-(c+x0)(c-x0)+y=0,即x+y=c2.又点M在椭圆上,所以y=b2-x,从而x+y=b2+x∈[b2,a2),即c2∈[b2,a2),于是c2≥b2=a2-c2,即≥.又0<e<1,所以≤e<1,故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方法二:设点M的坐标是(x0,y0).由方法一可得消去y0,得x=.因为0≤x<a2,所以由②得c2-b2<c2,此式恒成立.由①得c2≥b2,即c2≥a2-c2,所以a2≤2c2,从而e2=≥.又0<e<1,所以≤e<1,故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方法三:如图,设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为P.因为椭圆上存在一点M,使∠F1MF2=90°,所以∠F1PF2≥90°(∠F1MF2最大时,M为短轴端点),从而cos ∠F1PF2≤0,即≤0,于是a2≤2c2,即≥.又0<e<1,所以≤e<1,故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3答)
探究4 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例4 已知P是椭圆C:+=1(0<b<3)上一点,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且∠F1PF2=60°,△PF1F2的面积为,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解析】 方法一:由椭圆的方程可得|PF1|+|PF2|=2a=6.因为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F1PF2=60°,△PF1F2的面积为,所以|PF1|·|PF2|sin 60°=,即|PF1|·|PF2|=4.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cos 60°==
==,解得c=,所以离心率e==.
方法二:由椭圆的定义知|PF1|+|PF2|=2a.设∠F1PF2=θ.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F1F2|2=|PF1|2+|PF2|2-2|PF1|·|PF2|·cos θ,所以2|PF1|·|PF2|cos θ=(|PF1|+|PF2|)2-2|PF1|·|PF2|-|F1F2|2,整理得|PF1|·|PF2|(1+cos θ)=2b2,所以|PF1|·|PF2|=.故S△F1PF2=|PF1|·|PF2|sin θ=·sin θ=b2tan .由S△F1PF2=b2tan =,解得b2=3.又c2=a2-b2=6,故离心率e===.
已知P是椭圆C:+=1(a>b>0)上一点,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若∠F1PF2=θ,则S△F1PF2=b2tan .
随堂内化及时评价
1.若椭圆+=1的焦距为2,则m的值等于( C )
A.5 B.8
C.5或3 D.5或8
【解析】 由椭圆+=1的焦距为2,可得=1或=1,解得m=5或m=3.
2.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长、短半轴长之和为10,焦距为4,则椭圆的方程为( A )
A.+=1 B.+=1
C.+=1 D.+=1
【解析】 设椭圆的方程为+=1(a>b>0).由题意得c=2,a+b=10.又a2=b2+c2,解得a=6,b=4,则椭圆的方程为+=1.
3.(多选)已知椭圆+=1与椭圆+=1有相同的长轴,椭圆+=1的短轴长与椭圆+=1的短轴长相等,那么( AD )
A.a2=25 B.b2=25
C.a2=9 D.b2=9
【解析】 椭圆+=1的长轴长为10,椭圆+=1的短轴长为6.由题意可知椭圆+=1的焦点在x轴上,则a=5,b=3,故a2=25,b2=9.
4.设F1,F2是椭圆E:+=1(a>b>0)的左、右焦点,P为直线x=a上一点,△F2PF1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椭圆E的离心率为( C )
A. B.
C. D.
【解析】 如图,设直线x=与x轴交于点M,则∠PF2M=60°.在Rt△PF2M中,|PF2|=|F1F2|=2c,|F2M|=a-c,所以cos 60°===,即=,故离心率e=.
(第4题答)
5.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若椭圆C上存在点P,使∠F1PF2为钝角,则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由题意知c>b,所以c2>b2.又b2=a2-c2,所以c2>a2-c2,即2c2>a2,从而e2=>,于是e>.又0<e<1,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请老师布置同学们完成《配套新练案》中的练习!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已知椭圆+=1的焦点在y轴上,若椭圆的焦距为4,则m等于( D )
A.4 B.5
C.7 D.8
【解析】 由椭圆+=1的焦点在y轴上,得a2=m-2,b2=10-m,c2=a2-b2=2m-12.由椭圆的焦距为4,得2c=4,即c=2,所以2m-12=4,解得m=8.
2.已知P为椭圆C:+=1上一点,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若点P的横坐标为,则△PF1F2的面积为( C )
A. B.2
C.2 D.4
【解析】 由题意知|F1F2|=2=4.设点P的坐标为(,yP),则+=1,解得|yP|=,所以△PF1F2的面积为×4×=2.
3.(2023·新高考Ⅰ卷)设椭圆C1:+y2=1(a>1),C2:+y2=1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若e2=e1,则a的值为( A )
A. B.
C. D.
【解析】 由题意知e1=,e2=.由e2=e1,可得e1=,即=,解得a=.
4.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是椭圆C上一点,若使得△F1PF2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有8个,则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C )
A. B.
C. D.
【解析】 因为以F1或F2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有4个,所以以P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有4个.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知,在x轴上方有两个满足题意的点.如图,当点P位于上顶点B时,∠F1PF2最大,所以需满足∠F1BF2>,即tan ∠F1BO=>1,可得c2>a2-c2,即2c2>a2,从而<e=<1,此时使得△F1PF2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有8个.
(第4题答)
二、 多项选择题
5.对于椭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长轴长为2 B.短轴长为3
C.离心率为 D.焦距为2
【解析】 在椭圆+=1中,a=2,b=,则c==1,所以椭圆的长轴长2a=4,短轴长2b=2,焦距2c=2,离心率e==,故A,B错误,C,D正确.
6.若椭圆+=1的离心率为,则k的值可能为( BC )
A.-21 B.21
C.- D.
【解析】 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a2=9,b2=4+k,则c2=5-k.由==,得k=-.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a2=4+k,b2=9,则c2=k-5.由==,得k=21.综上,k=-或21.
三、 填空题
7.已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且该椭圆过点P(-5,4),那么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解析】 因为e==,所以==,从而5a2-5b2=a2,即4a2=5b2.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0).因为椭圆过点P(-5,4),所以+=1,解得a2=45,从而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8.已知椭圆+=1(a>b>0)的左顶点为A,左焦点为F.若该椭圆的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为2,离心率e=,则左顶点A的坐标为(-2,0),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解析】 因为椭圆的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为2,所以a=2.又离心率e=,所以c=1,b==,从而左顶点A的坐标为(-2,0),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四、 解答题
9.已知椭圆x2+(m+3)y2=m(m>0)的离心率e=,求m的值及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点和顶点的坐标.
【解答】 由题意知椭圆的方程可化为+=1(m>0).因为m-=>0,所以m>,从而a2=m,b2=,c==.由e=,得=,解得m=1,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1,从而a=1,b=,c=,故椭圆的长轴长为2,短轴长为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0),(1,0),,.
10.设F1,F2分别是椭圆E:+=1(a>b>0)的左、右焦点,过点F1的直线交椭圆E于A,B两点,且|AF1|=3|F1B|.
(1) 若|AB|=4,△ABF2的周长为16,求|AF2|;
【解答】 由|AF1|=3|F1B|,|AB|=4,得|AF1|=3,|F1B|=1.因为△ABF2的周长为16,所以由椭圆的定义可得4a=16,从而|AF1|+|AF2|=2a=8,故|AF2|=8-3=5.
(2) 若cos ∠AF2B=,求椭圆E的离心率.
【解答】 设|F1B|=k,则k>0且|AF1|=3k,|AB|=4k.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2|=2a-3k,|BF2|=2a-k.在△ABF2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B|2=|AF2|2+|BF2|2-2|AF2|·|BF2|·cos ∠AF2B,即(4k)2=(2a-3k)2+(2a-k)2-(2a-3k)(2a-k),化简可得(a+k)(a-3k)=0,而a+k>0,所以a=3k,从而|AF2|=3k=|AF1|,|BF2|=5k,于是|BF2|2=|AF2|2+|AB|2,可得AF1⊥AF2,故△AF1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c=a,椭圆E的离心率e==.
11.已知F1,F2分别是椭圆E:+=1(a>b>0)的左、右焦点,椭圆E的离心率为,P是椭圆E上一点,且|PF1|·|PF2|=4(a2-b2),若△F1PF2的面积为,则a=2.
【解析】 由题意得=,所以a=2c,b=c.设|PF1|=m,|PF2|=n,∠F1PF2=α,则m+n=2a=4c,mn=4(a2-b2)=4c2.由余弦定理得cos α====,故S△F1PF2=mn sin α=2c2×=×=,得a=2.
12.若椭圆C上存在四个点与其两个焦点构成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则椭圆C的长轴长为( A )
A.+1 B.2
C.4 D.4
【解析】 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中,边长为1,所以|AF|=1.在△ACF中,AC⊥AF,∠ACF=30°,|AF|=1,所以|AC|=.所以|AF|+|AC|=1+=2a,即椭圆的长轴长为+1.
(第12题答)第3课时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
学习 目标 1.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如长轴、短轴、离心率、焦点和顶点坐标. 2.能根据几何条件求出椭圆的方程,能利用椭圆的方程研究椭圆的性质并画出图形.
新知初探基础落实
一、 概念表述
1.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1(a>b>0) +=1(a>b>0)
x,y的 取值范围
顶点
轴长 短轴长为 ,长轴长为
焦点 (±,0) (0,±)
焦距 |F1F2|=2
对称性 对称轴: 对称中心:
2.椭圆的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之比,即e= e=(0<e<1).
当e越接近1时,c越接近a,椭圆越扁;当e越接近0时,c越接近0,椭圆越接近圆;当且仅当a=b时,图形为圆,方程为x2+y2=a2.
二、 概念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椭圆+=1(a>b>0)的长轴长是a.( )
(2) 若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长轴长与短轴长分别为10,8,则椭圆的方程为+=1.( )
(3) 设F为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MF|的最大值为a+c(c为椭圆的半焦距).( )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
探究1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例1 (教材P112例4补充)已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方程为+=1,点P(,1)在椭圆上.
(1) 求m的值;
(2) 依次求出这个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焦距、离心率.
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时,一般先将所给椭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然后根据方程判断出椭圆的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再利用a,b,c之间的关系和椭圆的定义.
探究2 椭圆几何性质的简单应用
例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 与椭圆+=1有相同的焦点,且离心率为;
(2) 焦距为8,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6,0),(6,0),焦点在x轴上;
(3) 对称轴为坐标轴,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为18,焦距为6.
(1) 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
(2) 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思路是“选标准,定参数”,其一般步骤如下:①确定焦点所在的坐标轴;②求出a2,b2的值;③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探究3 椭圆的离心率
例3 设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是椭圆C上的点,PF2⊥F1F2,∠PF1F2=30°,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
求椭圆的离心率及离心率取值范围的两种方法
(1) 直接法:若a,c是已知的,可直接利用e=求解.若a,b或b,c是已知的,可借助于a2=b2+c2求出c或a,再利用公式e=求解.
(2) 方程法或不等式法:若a,c的值不可求,则可根据条件建立a,b,c的关系式,借助于a2=b2+c2,建立关于a,c的齐次方程或不等式,再将方程或不等式两边同除以a的最高次幂,得到关于e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得e的值或取值范围.
变式3 若椭圆+=1(a>b>0)上存在一点M,使得∠F1MF2=90°(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则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探究4 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例4 已知P是椭圆C:+=1(0<b<3)上一点,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且∠F1PF2=60°,△PF1F2的面积为,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
已知P是椭圆C:+=1(a>b>0)上一点,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若∠F1PF2=θ,则S△F1PF2=b2tan .
随堂内化及时评价
1.若椭圆+=1的焦距为2,则m的值等于( )
A.5 B.8
C.5或3 D.5或8
2.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长、短半轴长之和为10,焦距为4,则椭圆的方程为( )
A.+=1 B.+=1
C.+=1 D.+=1
3.(多选)已知椭圆+=1与椭圆+=1有相同的长轴,椭圆+=1的短轴长与椭圆+=1的短轴长相等,那么( )
A.a2=25 B.b2=25
C.a2=9 D.b2=9
4.设F1,F2是椭圆E:+=1(a>b>0)的左、右焦点,P为直线x=a上一点,△F2PF1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椭圆E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5.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若椭圆C上存在点P,使∠F1PF2为钝角,则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配套新练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已知椭圆+=1的焦点在y轴上,若椭圆的焦距为4,则m等于( )
A.4 B.5
C.7 D.8
2.已知P为椭圆C:+=1上一点,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若点P的横坐标为,则△PF1F2的面积为( )
A. B.2
C.2 D.4
3.(2023·新高考Ⅰ卷)设椭圆C1:+y2=1(a>1),C2:+y2=1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若e2=e1,则a的值为( )
A. B.
C. D.
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是椭圆C上一点,若使得△F1PF2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有8个,则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 多项选择题
5.对于椭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轴长为2 B.短轴长为3
C.离心率为 D.焦距为2
6.若椭圆+=1的离心率为,则k的值可能为( )
A.-21 B.21
C.- D.
三、 填空题
7.已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且该椭圆过点P(-5,4),那么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8.已知椭圆+=1(a>b>0)的左顶点为A,左焦点为F.若该椭圆的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为2,离心率e=,则左顶点A的坐标为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四、 解答题
9.已知椭圆x2+(m+3)y2=m(m>0)的离心率e=,求m的值及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点和顶点的坐标.
10.设F1,F2分别是椭圆E:+=1(a>b>0)的左、右焦点,过点F1的直线交椭圆E于A,B两点,且|AF1|=3|F1B|.
(1) 若|AB|=4,△ABF2的周长为16,求|AF2|;
(2) 若cos ∠AF2B=,求椭圆E的离心率.
11.已知F1,F2分别是椭圆E:+=1(a>b>0)的左、右焦点,椭圆E的离心率为,P是椭圆E上一点,且|PF1|·|PF2|=4(a2-b2),若△F1PF2的面积为,则a= .
12.若椭圆C上存在四个点与其两个焦点构成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则椭圆C的长轴长为( )
A.+1 B.2
C.4 D.4(共46张PPT)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3.1 椭圆
第3课时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
学习 目标 1.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如长轴、短轴、离心率、焦点和顶点坐标.
2.能根据几何条件求出椭圆的方程,能利用椭圆的方程研究椭圆的性质并画出图形.
新知初探·基础落实
一、概念表述
1.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x,y的取值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x≤a,-b≤y≤b
-b≤x≤b,-a≤y≤a
A1(-a,0),A2(a,0),
B1(0,-b),B2(0,b)
A1(0,-a),A2(0,a),
B1(-b,0),B2(b,0)
2b
2a
x轴、y轴
原点
×
×
√
典例精讲·能力初成
探究
1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 求m的值;
1
【解答】
(2) 依次求出这个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焦距、离心率.
1
【解答】
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时,一般先将所给椭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然后根据方程判断出椭圆的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再利用a,b,c之间的关系和椭圆的定义.
探究
2
椭圆几何性质的简单应用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
【解答】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 焦距为8,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6,0),(6,0),焦点在x轴上;
【解答】
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3) 对称轴为坐标轴,长轴长与短轴长的和为18,焦距为6.
【解答】
2
(1) 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
(2) 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思路是“选标准,定参数”,其一般步骤如下:①确定焦点所在的坐标轴;②求出a2,b2的值;③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探究
3
椭圆的离心率
3
【解析】
【答案】
求椭圆的离心率及离心率取值范围的两种方法
(2) 方程法或不等式法:若a,c的值不可求,则可根据条件建立a,b,c的关系式,借助于a2=b2+c2,建立关于a,c的齐次方程或不等式,再将方程或不等式两边同除以a的最高次幂,得到关于e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得e的值或取值范围.
【解析】
4
【解析】
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探究
4
随堂内化·及时评价
A.5 B.8
C.5或3 D.5或8
【解析】
C
【解析】
A
【解析】
AD
【解析】
C
【解析】
配套新练案
【解析】
D
【解析】
C
【解析】
A
【解析】
【答案】 C
【解析】
CD
【解析】
BC
【解析】
【解析】
(-2,0)
【解答】
【解答】
由|AF1|=3|F1B|,|AB|=4,得|AF1|=3,|F1B|=1.因为△ABF2的周长为16,所以由椭圆的定义可得4a=16,从而|AF1|+|AF2|=2a=8,故|AF2|=8-3=5.
【解答】
【解析】
2
12.若椭圆C上存在四个点与其两个焦点构成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则椭圆C的长轴长为 ( )
【解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