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重庆市梁平县)

文档属性

名称 离骚(重庆市梁平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1-03 19: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安徽省宿城一中蔡翔制作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课文导入屈原
(约前340~约前275年)
名平,字原,号灵均。
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 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 罗江自尽。作者简介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 体裁简介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在《楚辞》初本的16卷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部分,共收他的诗作8卷20余篇。包括《离骚》、《九歌》(11篇)、《天向》、《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 屈原的作品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篇抒情诗。全诗370多句,近2500字 . 《离骚》是诗人在遭第二次流放中,满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委屈,凝聚忧愤、感慨于笔端写成的。这首近2500字的长诗,叙述了诗人的身世和志向,通过表现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决心以身殉志的悲剧,反映了楚国统治阶层中正直与邪恶两种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和政治危机,表达了他为国为民而战斗不屈,“九死而不悔”的精神。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游国恩认为含有牢骚不平之意,就是屈原遭谗言被驱逐之后,抒发自己心中的忧思. 的含义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 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后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背景介绍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分析课文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注释高阳:楚之远祖,即祝融吴回。苗裔:远末子孙。朕:我。皇考:太祖。伯庸:屈氏始封君,西周末年楚君熊渠的长子,被封为句亶王,在甲水边上。屈氏即甲氏。摄提:摄提格的省称。木星(岁星)绕日一周约十二年,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寅年名摄提格。贞:正当。孟陬(zoū):夏历正月。
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屈氏的太祖叫做伯庸。 岁星在摄提格的建寅之月,当庚寅的一天我便降生。 赏析;通过自叙的笔法,先追溯世系,表明自己是楚国宗室之臣,意在自己对于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原文: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注释:皇:皇考。览:观察 。揆:揣测。初度:出生的气度。肇(zhào):借作兆,卦兆,始。名:名词作动词,起名。锡:赐。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阐明名平之义,言其公正而有法则,合乎天道;高平的地叫做原,灵均,是字原之义,言其灵善而均调。 译文:太祖根据我初生时的气度,通过卦辞赐给我嘉美的大名。赐给我的名为正则,赐给我的字为灵均。 赏析:详纪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强调禀赋的纯美。说明自己是秉承上天所托而来到人间的。 补注:度的用法同律度量衡dù〈名词〉计量长短的标准,尺码公室无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秋月春风等闲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与陈涉度长絜大dù〈名词〉法制;法度
dù〈名词〉限度,限额
dù〈动词〉心意,考虑
dù〈动词〉度过,越过
duó〈动词〉估计,推测
duó〈动词〉衡量比较原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注释:纷:盛多的样子。美:形作名,美德。重(chóng):加。修:美好。扈:披。江离:即江蓠,一种香草。辟:通:“僻”幽僻。芷:白芷,一种香草。纫:编织。佩:佩戴在身上的织物。 译文:我已经具有这样多内在的美德,我还要培养优异的才能。披上了江蓠和系结起的白芷,又编织起秋兰佩带在身。 赏析:一切内在美质的基础上,再加上各种香花修饰仪容,更显出与众不同。 补注:重的用法权然后知轻重
存之欲其重
珍器重宝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
古者重冠礼
是重吾不德也
重寒则热
乃重修岳阳楼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人有重身zhòng〈形〉分量大
zhòng〈形〉庄重,慎重
zhòng〈形〉贵重;尊贵
zhòng〈名〉重量
zhòng〈动〉重视;尊重
zhòng〈动〉加重;增加
zhòng〈副〉极;甚;十分
chóng〈副〉再次, 重新
chóng〈量〉层
chóng〈动〉怀孕原文: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注释:汩(yù):水流急的样子,这里形容流逝的时光。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恐年岁之不与吾。与:等待。搴(qiān):摘。阰(pí):山坡。揽:采。宿莽:一种可以杀虫蠹的植物,叶含香气。楚人名草曰莽,此草终冬不死,故名。即今水莽草。 译文:时光像流水总是追赶不上,我怕这年岁不能将我等待。早上到山坡上摘了木兰花,黄昏时又到洲渚把宿莽采。 赏析:接着叙述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由于热爱生活,所以特别感到时间的易逝,生命的短暂;因而孜孜不倦地培养品德,锻炼才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在楚国政治改革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补注:宿的用法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乃是南邦名宿
孟子去齐,宿于昼
则怀有宿怨而不战
桃红复含宿雨
子路无宿诺
军士今夜且歇一宿
日月星宿不当坠邪sù〈名〉古代官道上设立的住宿站
sù〈名〉有名望的人
sù〈动〉住宿,过夜
sù〈形〉老的,积久的
sù〈形〉隔夜的,前一夜的
sù〈副〉通“夙”。平素,平日
xiǔ〈量〉用于计算夜
xiù〈名〉星座的古名原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注释:忽:迅速。淹:停留。 代序:依次更迭。惟:考虑。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迟暮:衰老。译文:太阳月亮不停运行忙忙碌碌,春天秋天循环往复互相替代。想到草木也有凋零之时,便担心美人年衰老迈。 原文: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注释:抚:凭借,趁着。度:法度。来:相召告诫之辞。先路:前面的大路。译文:不趁着盛壮之年抛弃恶德,君王啊为什么不改变态度?乘着骏马尽情地奔驰, 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原文: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 岂惟纫夫蕙茝? 注释:三后:即旧指禹、汤、文王。纯粹:美行高尚精德无暇。众芳:众多的贤俊之士 。在:聚集。惟:独、仅。译文:当初楚三王德行纯洁精粹,本来就拥有很多贤俊之士。夹杂着香草申椒和菌桂,难道仅仅是联缀蕙草白芷? 赏析:描绘了古贤先圣的理想社会。 原文: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注释:耿介:光明正大。尧,舜:上古著名的有道君主。遵:循着,顺着。道:比喻治国的正确方向。遵道:遵循治国之道。桀,纣: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末代暴虐君王。猖披:狂妄邪辟。捷径:不是正途的路。窘步:即寸步难行。窘:形作使动,使……寸步难行。译文:圣王尧舜那么光明耿直,遵循着正道找到治国途径。昏君桀纣如此放纵败德,只想走捷径弄得步履窘困。 赏析:通过对比,充分体现诗人忧虑国运倾危。原文: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注释: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偷乐:苟且偷安. 惮(dàn)殃:害怕灾祸。幽昧:昏暗不明.险隘:危险狭隘.惮:畏惧,害怕.殃:灾祸.皇舆:君王所乘的车子,这里用来比喻国家.败绩:原指军队大败,这里比喻国家的覆亡. 译文:那些结党营私者贪图享乐,政治昏暗前途充满危险。我难道害怕自身遭受灾殃,担心的是社稷覆亡不远。 赏析:结党营私的奸臣之顾个人享乐,不为国家前途着想,作者愤怒而忧虑。补注:乐的用法以乐传教
乐既和奏yuè〈名〉音乐
yuè〈名〉乐器
yuè〈名〉音乐
yuè〈名〉乐器
yuè〈名〉乐工
lè〈动〉喜悦;愉快
lè〈动〉乐于;安于
lè〈动〉感到快乐,享受
lè〈名〉 “声色”
lè〈名〉乐趣以乐传教
乐既和奏
齐人归女乐
并怡然自乐
英雄乐业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今吴王淫于乐
此乐何极原文: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注释:忽:匆忙迅疾。奔走先后:指效力左右。及:追赶上。前王:即上文的“三后”。踵武:脚跟,足迹,比喻前王的功德事业。荃:石菖蒲一类的香草,隐喻楚王。中情:即“衷情”,本心,内情。齌(jì)怒:暴怒。 译文:我匆匆奔走在君王前后,为赶上圣明先王的步伐。君王不体察我的一片忠心,反而听信谗言怒气大发。 赏析:可是怀王的态度是不坚定的同时听信谗言,也就决定了屈原政治上的客观遭遇,为屈原的悲剧命运提出张本。 补注:中的用法儒有衣冠中
中通外直
忧从中来
夜中,星殒如雨
受中赏
是秦之计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欲中守法zhōng〈名〉内,里面
zhōng〈名〉中心,当中
zhōng〈名〉内心,胸中
zhōng〈名〉半;中途; zhōng〈形〉中等,普通
zhōng〈形〉合适,适当
zhòng〈动〉正对上;射中
zhòng〈动〉受到;遭到好事者未尝不中
其曲中规zhòng〈动〉造谣;中伤
zhòng〈动〉合于;符合原文: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注释:固:本来。謇(jiǎn)謇:忠直敢言的样子。舍:中止,丢弃。九天:天有九重,故曰“九天”。正:同:“证”。这句的意思是指天发誓。灵修:这里指楚怀王。故:原因。译文:我本知正直敢言会惹祸端,但忍下心来不能放弃。指着九重天宇为作明证,确实是为君王我才如此。 赏析:表明心迹,坚持理想。原文: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注释:曰:说。黄昏:古代婚礼举行于黄昏,新郎必须到新娘家迎亲。羌:语气词译文:已经说好我们要在黄昏时成婚的,可为什么中途反悔变卦呢? 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之为”的省略? 认为? 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美德,完美? 不搀杂别的成分 
邪出的小路? 近路? 结党营私的小人? 同一个党派的人? 足迹? 关于军事的? 古今异义 朕: 以为: 代序: 纯粹: 捷径:    党人: 武: 通假字? 辟:
道: 正:

昌通“僻”,幽僻? 通“导”,向导? 通“证”,作证,为证?
通“赐” 通“猖”古汉语常识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肇锡余以嘉名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介词结构后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