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比大小
一般函数的比大小问题(会放到5-7题考)
技巧1:特殊值法
技巧:取值时可以先观察选项,尽量取底数的幂次倍,或全正、全负、一正一负的取。
1、若a>b,则( )
A. ln(a b)>0 B. 3a<3b C. a3 b3>0 D. │a│>│b│
【答案】C【解析】取,满足,,知A错,排除A;因为,知B错,排除B;取,满足,,知D错,排除D,因为幂函数是增函数,,所以.
2、】若,且,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
【答案】 B【解析】
.
3、若a>b>1,0<c<1,则( )
A.ac<bc B.abc<bac C.alogbc<blogac D.logac<logbc
【答案】 C【解析】∵a>b>1,0<c<1,
∴函数f(x)=xc在(0,+∞)上为增函数,故ac>bc,故A错误;
函数f(x)=xc﹣1在(0,+∞)上为减函数,故ac﹣1<bc﹣1,故bac<abc,即abc>bac;B错; logac<0,且logbc<0,logab<1,即=<1,即logac>logbc.D错;
0<﹣logac<﹣logbc,故﹣blogac<﹣alogbc,即blogac>alogbc,即alogbc<blogac,C对;
4、设f(x)=lnx,0<a<b,若p=f(),q=f(),r=(f(a)+f(b)),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q=r<p B. p=r<q C. q=r>p D. p=r>q
【答案】 B【解析】由题意可得若p=f()=ln()=lnab=(lna+lnb),
q=f()=ln()≥ln()=p,
r=(f(a)+f(b))=(lna+lnb),∴p=r<q,
技巧2:图像法
1、若,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别画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
2、已知,且,,,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依次作出,,,在上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所以.故选:C.
3、正实数,,满足,,,则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即为函数与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即为函数与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即为函数与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设均为正数,且,,.比较a,b,c大小。
【答案】.
技巧3:借助“0”和“1”和“”和“2”
对数放缩法:不会放缩的就做减法。
第一步:,即,则需与中点数比;
第二步:改写===;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一步:,即,则需与中点数比;
第二步:改写===;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一步:,即,则需与中点数- 比;
第二步:改写- ===;
第三步:=;
第四步:- ==。
第一步:,即,则需与中点数- 比;
第二步:改写- ===;
第三步:=;
第四步:- ==。
结论:(a>1),b越接近最近能算的数,那也接近运算的数值,当b与两边的距离相同时,接近大的那个数。
eg: ∈(,3);
∈(,2)
eg: ∈(-2,- )
∈(- ,-1);
3=-
由结论1得2,则- 。
=,
由结论1得1。
结论2、(0
eg: ∈(-3,- );
∈(-2,- )
eg: ∈(,2)
∈(1, );
,
第一步:,即,则需与中点数比;
第二步:改写 ===;
第三步:=;
第四步: ==。
指数放缩法:(主要是指数为分数的)
第一步:<<,即1<<3,则需与中点数2比;
第二步:改写==;
第三步:2=;
第四步:2=<=。
第一步:<<,即4<<16,则需与中点数10比。
第二步:改写==;
第三步:10=;
第四步:=<=10。
第一步:<<,即<<,则需与中点数比。
第二步:改写==;
第三步:=;
第四步:==<=.
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B【解析】则.故选B.
已知,,,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A【解析】,,,故,所以。
已知 ,则 a,b,c 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解:∵
4、已知a=,b=log2,c=log,则( )
A. a>b>c B. a>c>b C. c>a>b D. c>b>a
【答案】 C【解析】 ∵0<a=<20=1, b=log2<log21=0,c=log=log23>log22=1,∴c>a>b.
5、已知,,,则
A. B. C. D.
【答案】D【解析】,,,
6、设,,,则( )
A. B. C. D.
【答案】A【解析】∵由指、对函数的性质可知:, , ∴有.
技巧4:单调性法(同底,同指,同对,同真数)
1、设,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因为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所以,即,又因为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所以,所以,故.故选:C
2、已知,则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B【解析】,因为在上单调递增﹐则,又.故.
3、设,,,则,,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B【解析】解:因为,所以,即,又,即,所以;故选:B
技巧5:同名相减与0比或者相除与1比
1、已知,,,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答案】D【详解】因为,所以;
又,所以,
所以.故选:D.
2、已知,,,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由,因为,故,所以,
因为,故,所以
因为,故,因为,故,
所以,所以,故,
3、已知,,,则,,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因为,故;
所以 ,即
技巧6:同底比真数,同真数比底,底数与真数相同,换元后用基本不等式
1.已知55<84,134<85.设a=log53,b=log85,c=log138,则 ( )
Aa【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
,;
由,得,由,得,,可得;
由,得,由,得,,可得.
综上所述,.
故选:A.
技巧7:同构函数法
1.若,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得:,
令,
为上的增函数,为上的减函数,为上的增函数,
,
,,,则A正确,B错误;
与的大小不确定,故CD无法确定.
故选:A.
导数中构造函数比大小问题题型总结
技巧1:构造比较大小
此函数定义域为,求导,当时,,故为增函数,当时,,故为减函数,当时,取得极大值为,
常用变形:①
② =
【典例1】比较下列数的大小
c = , d=,f=,g= ,h =ln , i= ,j= ,
【解析】:c = ,d=, f = ,g= = ,h =ln=,
i= , j= = ,
【典例2】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
,由可得,故正确;
,由,可得,故错误;
,所以,故正确;
因,故,即,,则,,错
,即,即,则⑤正确;
,即,即,则⑥错误;
,即,所以,,则⑦正确
【例3】 设,,,的大小关系为。
【解析】令,则,因此在上单调递减,
又因为,,,
因为,所以.
技巧2:构造f(x)= xlnx比大小(和为定值)
1、已知,且,,,的大小关系为。
【解析】设函数,,当,此时单调递增,当,此时单调递减,由题,,,得,因为,所以,则,且,所以.
4、设,,,则的大小关系为。
【解析】令 ,,
则,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
所以,即, 所以,
2、已知,,,则,,的大小关系为。
【解析】构造,,,
在时为减函数,且,
所以在恒成立,故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即,所以,即.
3、已知,则的大小关系为。
【解析】令,则,
显然当时,是减函数且,故是减函数,
,即,可得,即.
技巧3:构造f(x)= x比大小
1、设正实数a,b,c,满足,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解析】设,时,恒成立,在单调递增,时,,而,所以,,故,即,而,所以.
2、已知实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的大小关系为( )
【解析】由题意,令,则,
而,所以时,即在上单调递增,
∴,即。
技巧4:取对数法
已知实数,且,,,比较大小。
【解析】由,,得,,,因此,,. 设函数,则,,,
,令,得,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即,又,所以。
2、已知,,,比较大小。
【解析】对,,取对数得:,,,
令(),,
令,,即在上单调递增,
由得,,于是得,又,
因此,,即在上单调递增,从而得,
即,,所以.
3、已知,则的大小关系为( )
【解析】构造函数,则,
当时,,故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所以,所以,,
因为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同理,
所以。
4、已知,,设,,,找出这三个数大小关系_________
【解析】由已知,,,
又,则,∴,
,则,,
又,∴,,
而,∴,,综上有.故答案为:.
技巧5:泰勒放缩
几个常用的泰勒展开
(1);
(2);
(3);
(4);
(5);
(6);
(7);
(8).
由泰勒公式,我们得到如下常用的不等式:
,,,
,,,
,,.
【典例】(1)0.1;(2) - ln 0.9; (3)ln1.01; (4)cos; (5)sin; (6)tan0.1 ; (7);
;x=0.1
;ln0.9=ln=ln(1+);x=.
;ln1.01=ln(1+0.01);x=0.01.
;x=.
,x=.
,x=0.1
,x= 0.5
设,,则( )
A. B. C. D.
泰勒公式
因为,所以,所以
因为
所以
综上所述:
故选:C
已知,则( )
A. B. C. D.
泰勒展开
设,则,,
,计算得,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