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讲义(含答案)-202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讲义(含答案)-2026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2 07:48:01

文档简介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课前必备知识
课标要求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__正弦的比__相等,并且都等于__外接圆的直径__,即__===2R__.
(2)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__余弦__的积的两倍,即:
a2=__b2+c2-2bc_cos_A__;
b2=__a2+c2-2ac_cos_B__;
c2=__a2+b2-2ab_cos_C__.
由余弦定理,可以得到如下推论:
cos A=____;
cos B=____;
cos C=____.
2.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
(1)S△ABC=aha(其中ha表示边a上的高);
(2)S△ABC=ab sin C=__bc_sin_A__=__ac_sin_B__;
(3)S△ABC=(a+b+c)r(r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常用结论
1.三角形边角关系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①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边角关系:①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②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3)三角形三角关系:A+B+C=π.
2.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
(1)sin (A+B)=sin C;
(2)cos (A+B)=-cos C;
(3)sin =cos ;
(4)cos =sin .
3.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在△ABC中,a=bcos C+ccos B;
b=acos C+c cos A;c=bcos A+acos B.
4.解三角形的四种基本类型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另一角和两边;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及另两角;
(3)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另一边及另两角;
(4)已知三边,求三角.
课前训练
1.在△ABC中,“sin A=”是“A=”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C 在△ABC中,若sin A=,
则A=或,因为{,}?{},
所以“sin A=”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C.
2.(2025·高三江苏泰州期中)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2,A=,cos B=,则b=(  )
A. B.1
C.2 D.2
解析:B 因为cos B=,B∈(0,π),所以sin B==,
由正弦定理=,即=,解得b=1.故选B.
3.(教材母题必修6.4.3练习T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b=1,c=3,cos A=,则a=(  )
A. B.2
C.2 D.
解析:A 在△ABC中,b=1,c=3,cos A=,
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 cos A=1+9-2×1×3×=6,
所以a=.故选A.
4.(2025·广东茂名模拟)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c2-b2=ac,ac=4,则·=(  )
A. B.-
C.2 D.-2
解析:D 由余弦定理得cos B==.又因为B∈(0,π),所以B=,
故·=ac cos (π-B)=-2.故选D.
5.(2025·山西晋城三模)△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30°,b2+c2-a2=4,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1 因为A=30°,b2+c2-a2=4,所以2bc cos A=bc=4,所以bc=4,
所以△ABC的面积为bc sin A=1.
课堂核心考点
考点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例1】 (1)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os C+csin B,则B等于(  )
A. B.
C. D.
(2)(2025·重庆模拟预测)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b=6,a2+c2=3ac,则△ABC的面积为(  )
A. B.
C. D.
解析:(1)B 由已知a=bcos C+csin B及正弦定理得sin A=sin Bcos C+sin Csin B,
又sin A=sin (B+C)=sin Bcos C+cos Bsin C,
所以sin Bcos C+cos Bsin C=sin Bcos C+sin Csin B,
化简可得sin B=cos B,即tan B=1.
因为B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B=.故选B.
(2)A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
即36=a2+c2+ac=3ac+ac=4ac,
解得ac=9,
所以△ABC的面积为ac sin B=×9×=.故选A.
(1)解三角形的基本类型有四类,已知△ABC中的边、角的某三个(至少包括一边),就可求出此三角形的其他边和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b,c,B)应用正弦定理时,有一解、两解和无解的情况,可根据三角函数的有界性、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或“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做出正确取舍.
(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条边时,常采用余弦定理.
变式探究
1.(2025·吉林模拟预测)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 cos B=b cos A”是“A=B”(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C 由a cos B=b cos A,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B=sin B cos A,显然A,B≠,则tan A=tan B,因为A,B为三角形内角,则A=B,则充分性成立;
当A=B时,因为A,B为三角形内角,则不会存在A=B=的情况,则A,B≠,则tan A=tan B,则sin A cos B=sin B cos A,根据正弦定理得a cos B=b cos A,故必要性成立.
故“a cos B=b cos A”是“A=B”的充要条件.故选C.
2.(2025·山东烟台段考)在斜三角形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4asin 2C=3(a2+b2-c2)sin B,b=4,点D为BC边的中点,点O为AD的中点,且cos ∠CAO=,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2 因为4asin 2C=3(a2+b2-c2)sin B,
由余弦定理得8asin Ccos C=6abcos C·sin B,
又因为△ABC是斜三角形,所以cos C≠0,
所以4sin C=3bsin B,
由正弦定理得4c=3b2,
所以c==2.
因为点D为BC边的中点,点O为AD的中点,如图所示,
所以+=2=4,
即=4-,
则2=162+2-2×4·,
所以24=162+16-2×4×4×||×,
即2||2-||-1=0,
解得||=1或-(舍去),
所以S△AOC=·AO·AC·sin ∠CAO=×1×4×=,
所以S△ABC=2S△ACD=4S△AOC=4×=2.
考点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2】 (2024·新课标Ⅰ卷)记△ABC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C=cos B,a2+b2-c2=ab.
(1)求B;
(2)若△ABC的面积为3+,求c.
解析:(1)由已知a2+b2-c2=ab,
可得cos C===,
因为C∈(0,π),所以sin C>0,
从而sin C===,
又因为sinC=cos B,所以cos B=,
因为B∈(0,π),所以B=.
(2)由(1)可得B=,cos C=,C∈(0,π),
从而C=,A=π--=,
而sin A=sin =sin (+)=×+×=,
由正弦定理有==,
从而a=·c=c,b=·c=c,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ABC的面积可表示为
S△ABC=ab sin C=·c·c·=c2,
已知△ABC的面积为3+,可得c2=3+,所以c=2.
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边和角的方法
(1)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即边和角)作出相应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相关的位置.
(2)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或两者结合求出待解问题.一般地,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
变式探究
3.已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cos A=2ccos C-acos B.
(1)求角C的大小:
(2)若c=2,b2+c2=a2+4accos A,求△ABC的面积.
解析:(1)由bcos A=2ccos C-acos B,
得sin Bcos A=2sin Ccos C-sin Acos B,
即sin Bcos A+sin Acos B=2sin Ccos C,
得sin (A+B)=2sin Ccos C,
即sin C=2sin Ccos C.
又C∈(0,π),sin C>0,
所以1=2cos C,即cos C=,
又0(2)由b2+c2=a2+4accos A,得b2+c2-a2=4accos A,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得b2+c2-a2=2bc cos A,
所以4ac cos A=2bc cos A,
又cos A≠0,所以b=2a.
由(1)知,C=,
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 cos C=a2+4a2-4a2·=3a2,
又c=2,所以3a2=4,由a>0,解得a=,
所以b=,
故S△ABC=ab sin C=×××=.
考点3 “爪形”三角形问题
【例3】 (2025·江苏南通月考)如图,在△ABC中,AB=,CD=5,∠ABC=45°,∠ACB=60°.
(1)求AD的长;
(2)求△ABC的面积S△ABC.
解析:(1)如图,过点A作AE⊥BC,垂足为E.
因为AB=,CD=5,∠ABC=45°,∠ACB=60°,
在Rt△AEB中,AE=ABsin B=×=,
在Rt△AEC中,AC===3,
由余弦定理可得
AD2=AC2+CD2-2AC·CD cos∠ACD
=9+25-2×3×5×(-)
=49,
所以AD=7.
(2)因为sin∠BAC=sin (∠ABC+∠ACB)
=sin∠ABCcos∠ACB+cos∠ABCsin∠ACB
=×+×
=,
所以S△ABC=AB·AC sin∠BAC=××3×=.
爪形三角形问题的题设情境是三角形的某顶点与其对边(或延长线)上一点将该三角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题设条件与待求量分布在不同三角形内,求解策略是利用分界线两侧的两内角的互补关系,应用余弦定理求解或应用向量工具求解.
变式探究
4.(2025·四川绵阳模拟预测)△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角B的大小;
(2)若△ABC的面积等于,D为BC边的中点,当中线AD的长最短时,求AC边的长.
解析:(1)在△ABC中,由=及正弦定理得,sin Bsin A=sin A-sin A·cos B.
因为A∈(0,π),sin A≠0,
所以sin B=1-cos B,
所以sin B+cos B=2sin (B+)=1,
即sin (B+)=,
又B∈(0,π),则B+=,所以B=.
(2)由(1)得S△ABC=acsin =ac=,所以ac=4.
如图所示,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AD2=c2+()2-2c· ·cos =c2+()2+≥=6,
当且仅当c=,即a=2,c=时,等号成立,
此时AC2=a2+c2-2ac cos =8+2-2×2××(-)=14,故AC=.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课前必备知识
课标要求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__正弦的比__相等,并且都等于__外接圆的直径__,即__===2R__.
(2)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__余弦__的积的两倍,即:
a2=__b2+c2-2bc_cos_A__;
b2=__a2+c2-2ac_cos_B__;
c2=__a2+b2-2ab_cos_C__.
由余弦定理,可以得到如下推论:
cos A=____;
cos B=____;
cos C=____.
2.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
(1)S△ABC=aha(其中ha表示边a上的高);
(2)S△ABC=ab sin C=__bc_sin_A__=__ac_sin_B__;
(3)S△ABC=(a+b+c)r(r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常用结论
1.三角形边角关系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①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边角关系:①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②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3)三角形三角关系:A+B+C=π.
2.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
(1)sin (A+B)=sin C;
(2)cos (A+B)=-cos C;
(3)sin =cos ;
(4)cos =sin .
3.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在△ABC中,a=bcos C+ccos B;
b=acos C+c cos A;c=bcos A+acos B.
4.解三角形的四种基本类型
(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另一角和两边;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及另两角;
(3)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另一边及另两角;
(4)已知三边,求三角.
课前训练
1.在△ABC中,“sin A=”是“A=”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025·高三江苏泰州期中)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2,A=,cos B=,则b=(  )
A. B.1
C.2 D.2
3.(教材母题必修6.4.3练习T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b=1,c=3,cos A=,则a=(  )
A. B.2
C.2 D.
4.(2025·广东茂名模拟)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c2-b2=ac,ac=4,则·=(  )
A. B.-
C.2 D.-2
5.(2025·山西晋城三模)△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30°,b2+c2-a2=4,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
课堂核心考点
考点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例1】 (1)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os C+csin B,则B等于(  )
A. B.
C. D.
(2)(2025·重庆模拟预测)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b=6,a2+c2=3ac,则△ABC的面积为(  )
A. B.
C. D.
(1)解三角形的基本类型有四类,已知△ABC中的边、角的某三个(至少包括一边),就可求出此三角形的其他边和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b,c,B)应用正弦定理时,有一解、两解和无解的情况,可根据三角函数的有界性、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或“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做出正确取舍.
(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条边时,常采用余弦定理.
变式探究
1.(2025·吉林模拟预测)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 cos B=b cos A”是“A=B”(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025·山东烟台段考)在斜三角形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4asin 2C=3(a2+b2-c2)sin B,b=4,点D为BC边的中点,点O为AD的中点,且cos ∠CAO=,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
考点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2】 (2024·新课标Ⅰ卷)记△ABC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C=cos B,a2+b2-c2=ab.
(1)求B;
(2)若△ABC的面积为3+,求c.
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边和角的方法
(1)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即边和角)作出相应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相关的位置.
(2)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或两者结合求出待解问题.一般地,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
变式探究
3.已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cos A=2ccos C-acos B.
(1)求角C的大小:
(2)若c=2,b2+c2=a2+4accos A,求△ABC的面积.
考点3 “爪形”三角形问题
【例3】 (2025·江苏南通月考)如图,在△ABC中,AB=,CD=5,∠ABC=45°,∠ACB=60°.
(1)求AD的长;
(2)求△ABC的面积S△ABC.
爪形三角形问题的题设情境是三角形的某顶点与其对边(或延长线)上一点将该三角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题设条件与待求量分布在不同三角形内,求解策略是利用分界线两侧的两内角的互补关系,应用余弦定理求解或应用向量工具求解.
变式探究
4.(2025·四川绵阳模拟预测)△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角B的大小;
(2)若△ABC的面积等于,D为BC边的中点,当中线AD的长最短时,求AC边的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