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道法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爱科学学科学》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爱科学学科学
一、单元课标分析:
本单元反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第二学段中“初步感受学习知识
的乐趣,能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
学会化解消极情绪”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学习主题。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走近科学家”“从小爱科学”三课构建科学素养培
育体系。教材以生活化场景展现科技对衣食住行的变革,借助古今通信对比、自
然现象科学解释等案例,阐释科技如何重塑人类认知与观念。同时聚焦科学家群
体,通过其探索精神、家国情怀、质疑求实等事迹,揭示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价值。
单元设计强调“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仓鼠储食”等生活实验入手,通过科
技节创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将科学思维融入实践,最终指向“科技强国”
的责任担当。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技产品(如手机、导航)有日常接触但缺乏系统认知,易将“科
技”等同于电子设备:对科学家存在“遥远天才”的刻板印象,难以理解其失败
探索(如屠呦呦百次实验)与家国选择(如邓稼先隐姓埋名)的精神内核。部分
学生具备基础探究兴趣(如观察昆虫),但缺乏持续观察(法布尔式专注)和严
谨方法(实验变量控制),且易受同伴压力影响(如怂恿冒险行为)。需通过古今
对比、角色代入(说服“孙悟空”)、动手实践(机器象制作)等活动,将抽象科
学精神转化为可感行为。
四、单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列举科技改变衣食住行的实例,说明科学家精神内涵(严谨、坚持、
爱国)。
2.能力目标:设计简单实验(如醋除水垢)并解释原理,模仿科学家质疑探究(如
分析仓鼠行为)。
3.情感目标:形成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树立“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养成观察
记录习惯。
五、核心素养目标:
①政治认同:通过北斗系统、高铁等成就,认同科技创新对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
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道德修养:培养实证求真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探究中形成尊重事实、不畏失败
的责任伦理。
③法治观念:渗透《科学技术普及法》认知,懂得科技成果应依法规范使用(如
个人信息保护)。
④健全人格:通过团队科技制作(机器象),培育抗挫能力(故障排查)与协作
精神。
⑤责任意识:激发“小小科学家”担当,认识到观察发现(仓鼠储食)可为人类
知识体系添砖加瓦。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科技双重价值认知:生活便利(导航)→观念革新(日心说)→国力提升(航母)
科学家精神内核:爱国(邓稼先)→求实(钱三强)→坚持(屠呦呦)→好奇(法
布尔)
教学难点:
行为转化:将“科技便利”认知升华为“科技自立”使命感(如北斗代言词创作)。
精神内化:理解科学家“淡泊名利”的选择(如28年隐姓埋名)并转化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