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子翻译专题(一)复习学案
时间:2025年10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探究,掌握翻译的原则和要求。
2、通过探究练习,熟练掌握翻译的方法。
任务一:探究翻译题的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言句子及翻译,找出翻译的错误之处。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错误之处: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翻译:古代的学问高深的人一定有老师。
错误之处: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翻译: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错误之处:
④以勇气闻于诸侯。
翻译: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中。
错误之处:
⑤曹公,豺虎也。
翻译:曹操,是豺狼猛虎。
错误之处:
文言翻译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翻译的技巧
1、思考: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直接照抄?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③复造候风地动仪。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规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翻译时哪些词语应当删掉?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规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翻译划线的字。
①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草行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它们的句式类型,然后翻译句子。
①夫晋,何厌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观察各句子省略了那些成分。
①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____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____________
③竖子,不足与( )谋。____________
④今以钟磬置( )水中。____________
规律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指出修辞手法。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小组合作,读以下短文,选择一个句子翻译,找出其中留、删、换、调、补、变的地方。
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者宋之桓司马得罪于宋君,出于鲁,其马佚而吾园,而食吾园之葵。是岁,吾闻园人亡利之半。越王勾践起兵而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往献女,吾姊与焉,兄往视之,道畏而死。越兵威者,吴也;兄死者,我也。(2025年全国Ⅰ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翻译划线句子。
1、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2024年全国Ⅰ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
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2021·新高考Ⅱ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
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2021年天津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尝自记曰:“吏而良,民父母也;其不良,则民贼也。父母吾不能,民贼也则吾不敢,吾其为民佣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贵为大臣者,不逆其情,而善诱之以归于道。不必有排斥小人之迹,而能使之与人主日疏。张九龄者,道不合则争,争不得则去。九龄去而天下无争之者,李林甫始得以才见用。使其以计挤小人于外,则终玄宗之世,林甫不得专政,而禄山不得入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句子翻译专题(一)复习学案
时间:2025年10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探究,掌握翻译的原则和要求。
2、通过探究练习,熟练掌握翻译的方法。
任务一:探究翻译题的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言句子及翻译,找出翻译的错误之处。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错误之处: 该删未删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翻译:古代的学问高深的人一定有老师。
错误之处: 以今律古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翻译: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错误之处: 字不落实
④以勇气闻于诸侯。
翻译: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中。
错误之处: 语序不当
⑤曹公,豺虎也。
翻译:曹操,是豺狼猛虎。
错误之处: 比喻未还原本体
文言翻译的标准:
信: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加或者减少内容,不可以今律古。
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表意明确,特殊句式要还原,语言要流畅,语气不能走样,不能有语病。
雅: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翻译时要还原本来的意思,让翻译语言得体而典雅。
任务二:探究翻译的技巧
1、思考: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直接照抄?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③复造候风地动仪。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规律一: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仪器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2、思考:翻译时哪些词语应当删掉?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规律二:删除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和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3、思考:翻译划线的字。
①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疏远 信任
②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黄河以北 黄河以南
③草行露宿。 在野草中 在露天下
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规律三: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4、指出它们的句式类型,然后翻译句子。
①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 靛青是从兰草中提取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④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主谓倒装 我的情思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规律四: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5、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观察各句子省略了那些成分。
①沛公谓张良曰:“(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鼓 )而衰,三( 鼓 )而竭。省略谓语
③竖子,不足与( 之 )谋。省略宾语
④今以钟磬置( 于 )水中。省略介词 _
规律五: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翻译下列句子,指出修辞手法。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瑾、瑜:比喻美玉一样高洁的品质德
翻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借喻的译法: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②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杯杓:代酒,可翻译为:“酒力”
翻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借代的译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③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翻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典的译法: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④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舅夺母志: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翻译:年纪到了四岁,母亲改嫁。
·委婉的译法: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修辞:互文
翻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或者悲伤。
·互文的译法: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规律六: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委婉、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变通地译出。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才用“意译”,“变”即“意译”。
方法小结: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留、删、换、调、补、变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变。)
·文言文翻译的重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节词、固定结构、修辞知识
任务三:小组合作,读以下短文,选择一个句子翻译,找出其中留、删、换、调、补、变的地方。
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曾子穿着破旧衣服耕种,鲁国国君派人前来送他一座城邑,并说:“请用这座城的收入来置办衣物。”曾子不接受,使者返回,又前往,他仍坚持拒绝。使者问:“您并未向人索取,这是主动赠予,为何不接受?”曾子答道:“我听说,‘接受馈赠的人会畏惧施予者,施予的人会对接受者傲慢。’即便您不因赏赐而傲慢,我又怎能不心怀畏惧?”最终他未接受封赏。孔子听闻后评价:“曾参这番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2、昔者宋之桓司马得罪于宋君,出于鲁,其马佚而吾园,而食吾园之葵。是岁,吾闻园人亡利之半。越王勾践起兵而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往献女,吾姊与焉,兄往视之,道畏而死。越兵威者,吴也;兄死者,我也。(2025年全国Ⅰ卷)
译文:从前,宋国的司马桓得罪了宋国国君,逃亡到鲁国来,他的马逃奔到我的菜园,吃掉了我菜园里的葵菜。那一年,我听说种菜的人损失了一半的利益。越王勾践出兵攻打吴国,诸侯谓惧他的威势,鲁国把女子奉献给越王,我的姊姊也在被奉献之列,我的哥哥到越国去探望姊姊,路上遇到危险,死了。越国军队威胁的是吴国,可是死掉哥哥的是我。
练习:翻译划线句子。
1、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2024年全国Ⅰ卷)
(我)希望能独立带领一队,到兰干山的南边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要让匈奴专门针对贰师将军的部队。
[解析] 关键词:“愿”,希望;“毋”,不;“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
[参考译文]
李陵叩头请求说:“我所率领的那些屯驻在边境的士兵,都是荆楚地方的勇士,全是奇才剑客。(我)希望能独立带领一队,到兰干山的南边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要让匈奴专门针对贰师将军的部队。
2、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2021·新高考Ⅱ卷)
(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疾病。[解析] 这句话翻译的失分点是误译两处古今异义词。“遂”不能翻译为“遂意”,应翻译为“告成”“成功”。“感激发病”在文中是四个单音节词,“感”是“情绪”,“激”是“激动”,“发”是“引发”,“病”是“疾病”。“感激发病”应译为“情绪激动引发疾病”。
[参考译文]
祖逖认为已经清除纷乱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然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之间互相结怨,将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疾病。
3、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2021年天津卷)
魏武帝犯了这两个会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因此在赤壁之战中兵败,从而成就了东吴的强大。
[解析] 这句话翻译的失分点在于虚词漏译。“此”,这;第一个“以”,连词,来;“是以”,因此;“于”,介词,在。“丧师于赤壁”不能笼统翻译为“赤壁之战中损兵折将”,要凸显介词结构后置句的翻译特点。
[参考译文]
魏武帝不利用中原地区的优势,却用水军与孙权一决雌雄,一日一夜,行军三百里前去争利。魏武帝犯了这两个会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因此在赤壁之战中兵败,从而成就了东吴的强大。
4、尝自记曰:“吏而良,民父母也;其不良,则民贼也。父母吾不能,民贼也则吾不敢,吾其为民佣者乎!”
做百姓的父母我不能,做残害百姓的人我不敢,我还是做百姓的仆人吧!
[解析] “贼”一般会直接想到贼人,但根据前文“吏而良,民父母也;其不良,则民贼也”和搭配对象“民”可知,这里显然不会说百姓是贼人,“父母”形容官吏好,“贼”就应形容官吏不好,也就是会危害百姓,所以“贼”在这里的意思是“残害、危害”。
[参考译文]
(石家绍)曾经自己记录过一句话:“官吏良善,就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吏不良善,就成为危害老百姓的人。做百姓的父母我不能,做残害百姓的人我不敢,我还是做百姓的仆人吧!”
5、所贵为大臣者,不逆其情,而善诱之以归于道。不必有排斥小人之迹,而能使之与人主日疏。张九龄者,道不合则争,争不得则去。九龄去而天下无争之者,李林甫始得以才见用。使其以计挤小人于外,则终玄宗之世,林甫不得专政,而禄山不得入宫矣。
(1)作为大臣的可贵之处,是在于不违逆君主的性情,而对他循循善诱以便使他归于正道。
(2)张九龄离任,那么天下再没有谏诤的大臣了,李林甫才能凭借才能被任用。
[解析] (1)句,“为”后没有动词,故“为”就是动词,翻译为“作为”。“以”在两个动词性短语之间,应是连词,可译为“以便”。(2)句,“而”用在两个存在先后关系的事件之间,表示顺承,可译为“那么”。“以才”是“见用”的依据,“以”是“凭借”的意思。
[参考译文]
作为大臣的可贵之处,是在于不违逆君主的性情,而对他循循善诱以便使他归于正道。不一定有排斥小人的迹象,但能使小人与君主日益疏远。张九龄,(与玄宗)道不合则谏诤,谏诤不起作用则离任。张九龄离任,那么天下再没有谏诤的大臣了,李林甫才能凭借才能被任用。假使他设计将小人排挤到外地,那么玄宗整个在位期间,李林甫始终不能独揽政权,而且安禄山也无法进入宫廷。